一种用于木板材加工的夹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8246发布日期:2019-04-30 18:4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木板材加工的夹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一种夹板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木板材加工的夹板装置。



背景技术:

木板材加工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木板材堆积,木板在堆积过程中需要每块板之间前后左右对齐,传统的工艺就是两个人一块块的堆积,这样不仅疲劳强度大,还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因此,急需一种用于木板材加工的夹板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木板材加工的夹板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率高,减少了人工加工成本。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固定架,固定架的下端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通过固定板设置于地坑内;固定架上活动设置有多排滚轮组件,多排滚轮组件之间设置有垫板;固定架两侧均间距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设置在地面上;支撑架的两侧上端均设置有竖板,竖板上穿插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端与侧夹板连接;支撑架的中部上端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穿插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伸缩端与顶板连接;支撑架上设置有光电开关,光电开关、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滚轮组件包括滚轮,滚轮活动穿插于滚轮轴上;中间排的滚轮组件的滚轮轴的两端均设置于隔板上,位于两侧的滚轮组件的滚轮轴一端设置于隔板上,另一端设置于固定架上。

进一步的,垫板的两端设置于隔板上。

进一步的,固定架由四个横板首尾连接而成;四个横板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升降装置设置为剪叉式升降装置。

进一步的,侧夹板和顶板的材料均设置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木板材加工的夹板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率高,减少了人工加工成本。

1、滚轮组件的结构设计方便于木板材在夹齐过程中,移动方便;

2、升降装置设置为剪叉式升降装置,升降方便。

3、侧夹板和顶板的材料均设置为不锈钢,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固定板;2、升降装置;3、固定架;4、垫板;5、滚轮组件;6、竖板;7、第一气缸;8、支撑架;9、侧夹板;10、连接板;11、第二气缸;12、顶板;13、隔板;14、光电开关;15、控制器;16、地坑;501、滚轮;502、滚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固定架3,固定架3的下端设置有升降装置2,升降装置2通过固定板1设置于地坑16内;固定架3上活动设置有多排滚轮组件5,多排滚轮组件5之间设置有垫板4;固定架3两侧均间距设置有支撑架8,支撑架8设置在地面上;支撑架8的两侧上端均设置有竖板6,竖板6上穿插有第一气缸7,第一气缸7的伸缩端与侧夹板9连接;支撑架8的中部上端设置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上穿插有第二气缸11,第二气缸11的伸缩端与顶板12连接;支撑架8上设置有光电开关14,光电开关14、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11均与控制器15连接。

优选的,滚轮组件5包括滚轮501,滚轮501活动穿插于滚轮轴502上;中间排的滚轮组件5的滚轮轴502的两端均设置于隔板13上,位于两侧的滚轮组件5的滚轮轴502一端设置于隔板13上,另一端设置于固定架3上。

优选的,垫板4的两端设置于隔板13上。

优选的,固定架3由四个横板首尾连接而成;四个横板焊接连接。

优选的,升降装置2设置为剪叉式升降装置。

优选的,侧夹板9和顶板12的材料均设置为不锈钢。

具体使用时,将木板材放在固定架3的滚轮组件5上,光电开关14检测到信号,将信号传给控制器15,控制器15启动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11从两侧端和前后端将木板材夹齐,夹齐后,启动升降装置2下降,继续上下一块板,依次循环。当堆积到一定量时,升降装置2上升,将堆积好的木板材移到下一位置。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率高,减少了人工加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