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生产线系统及其平板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0465发布日期:2019-03-08 18:00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平板生产线系统及其平板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板生产线系统及其平板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钢板是一种常用的平板,它可以直接供用户使用,也可以加工弯曲形成其他形状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灯行业。

目前,钢板的加工或者再加工都是在钢板生产线上完成的。通常钢板预先被叠置于生产线之前工位,通过磁铁或者吸盘或者吊钩起吊等方式,将钢板逐一运送至后续生产工位。

以上方式虽然能够实现钢板的传送,但是具有以下缺陷:

第一、磁铁或者吸盘方式或吊钩起吊运送钢板,都需要将钢板从叠放工位向上吸起或吊起,对于系统的电控部件以及执行部件要求很高,一旦电控部件或者执行部件出现故障,钢板就会自高空脱落,安全性能差;

第二,吊钩起吊方式结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也大,使用不方便。

因此,如何提高钢板传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平板进料装置,包括以下部件:

机架;

驱动缸,水平支撑于所述机架;

摆杆,内端部铰接于所述驱动缸的活动端部,所述摆杆的外端部相对铰接端部在竖直平面内往复摆动,所述摆杆的外端部具有支撑部和推动部;

当该平板进料装置工作时,所述摆杆的支撑部支撑抵靠最上层平板的上表面,所述推动部与最上层平板相对应的端面抵靠,并且在所述驱动缸的驱动下,所述摆杆通过所述推动部推动最上层平板向前运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平板进料装置工作时,先将摆杆外端部的支撑部支撑抵靠在最上层平板,摆杆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或可以其他外力作用下压紧在最上层平板,这样摆杆在竖直平面内不会继续转动,摆杆位置一定。同时摆杆的推动部与最上层平板的端面抵靠,在驱动缸的驱动下,摆杆向前运动,进而推动部推动最上层平板一起向前运动,最终将平板推出放置工位,推至平板输送线上,平板沿平板输送线输送至下一工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最上层平板在运输过程中始终支撑于下层平板上,即在驱动缸的作用下,最上层平板相对与其相邻的平板支撑滑动,无需被吊起,消除了平板高空脱落的隐患,提高了安全性能;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可应用于不同环境,使用灵活性比较高。

可选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驱动缸的活动端部的水平架,所述摆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所述摆杆与所述水平架铰接,并且各所述摆杆相对所述驱动缸所处的中心纵向面对称布置。

可选的,所述水平架通过螺栓水平锁定于所述驱动缸的活动端部。

可选的,所述水平架上设置有铰接座,所述摆杆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水平架,所述销轴横向布置。

可选的,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推动部形成开口朝前的结构,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支撑于所述最上层平板,所述推动部的前端面与所述平板抵靠。

可选的,所述支撑部的下表面为平面或者斜面或者曲面。

可选的,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推动部为一体结构,或者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推动部为分体结构。

可选的,还包括升降部件,用于调节所述驱动缸的高度位置,或者/和用于调节支撑平板的平台的高度位置。

可选的,还包括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最上层平板的位置信号;所述升降部件根据所述检测部件所检测的位置信号调节所述驱动缸或所述支撑平板的平台的高度位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平板生产线系统,包括平板输送线,所述平板输送线的平板放置工位之前安装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平板进料装置。

因平板生产线系统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平板进料装置,故该平板生产线也具有平板进料装置的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平板进料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摆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4中:

机架1、驱动缸2、摆杆3、支撑部31、推动部32、开口3a、水平架4、平台5、电机6、销轴7、平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平板进料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摆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局部放大图。

平板生产线系统包括平板输送线,其设置于两个工位之间,主要作用是将处于前一工位的平板输送至下一工位,平板输送线可以为输送带或者输送链形式,或者其他结构形式,平板输送线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做详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平板输送线的平板放置工位之前安装有平板进料装置,其包括机架1、驱动缸2和摆杆3。机架1主要为其他部件的安装提供支撑平台,故机架1应当具有一定的使用强度。机架1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只要能实现部件的稳定支撑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缸2水平支撑于机架1上,驱动缸2可以沿平板输送方向伸缩动作。驱动缸2可以为油缸,也可以为气缸,这可以根据具体使用环境进行合理选取。

摆杆3的内端部铰接于驱动缸2的活动端部,摆杆3的外端部可以相对铰接端部在竖直平面内往复摆动。

摆杆3的外端部具有支撑部31和推动部32,当该平板进料装置工作时,摆杆3的支撑部31支撑抵靠处于平板放置工位的最上层平板10的上表面,推动部32与最上层平板相对应的端面抵靠,并且在驱动缸2的驱动下,摆杆3通过推动部32推动最上层平板向前运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平板进料装置工作时,先将摆杆3外端部的支撑部31支撑抵靠在最上层平板,摆杆3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或可以其他外力作用下压紧在最上层平板10,这样摆杆3在竖直平面内不会继续转动,摆杆3位置一定。同时摆杆3的推动部32与最上层平板10的端面抵靠,在驱动缸2的驱动下,摆杆3向前运动,进而推动部32推动最上层平板10一起向前运动,最终将平板推出放置工位,推至平板输送线上,平板沿平板输送线输送至下一工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最上层平板10在运输过程中始终支撑于下层平板上,即在驱动缸2的作用下,最上层平板相对与其相邻的平板支撑滑动,无需被吊起,消除了平板高空脱落的隐患,提高了安全性能;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可应用于不同环境,使用灵活性比较高。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平板进料装置可以包括安装于驱动缸2的活动端部的水平架4,摆杆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各摆杆3与水平架4铰接,并且各摆杆3相对驱动缸2所处的中心纵向面对称布置。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将平板推出方向定义为纵向,即驱动缸2沿纵向布置。

该实施例中,平板进料装置包括两个以上摆杆3,并且各摆杆3大致沿平板的中心纵向平面对称布置,有利于平板沿宽度方向均匀受力,使平板在推动过程中保持沿纵向推出。

上述各实施例中,水平架4可以通过螺栓水平锁定于驱动缸2的活动端部。螺栓可以纵向布置,驱动缸2的活动端部的端面可以设置螺纹孔,水平架4上设置有螺纹孔或者光孔,螺栓的螺纹端部穿过水平架4上的螺孔孔或者光孔螺纹连接至驱动缸2端面的螺纹孔内部,以实现水平架4的锁紧。

上述各实施例中,水平架4上可以设置有铰接座,摆杆3通过销轴7连接水平架4,销轴7横向布置。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支撑部31和推动部32形成开口朝前的结构,支撑部31的下表面支撑于最上层平板10,推动部32的前端面与平板抵靠。也就是说,形成开口的上表面与最上层平板支撑配合,开口的下端面与平板抵靠以推动平板,开口的顶壁长于底壁,以实现与平板的支撑抵靠和推动。

上述实施例中的开口可以为台阶面,开口也可以为夹角形式。支撑部31的下表面可以为平面或者斜面或者曲面,只要能实现摆杆3与平板的可靠抵靠即可。

虽然,摆杆3可以在竖直面内摆动,与处于不同高度的平板接触抵靠,实现不同高度平板的一一推动。但是,当驱动缸2与其所驱动的平板高度相差超出预定范围时,其驱动阻力将变大,不利于平板的顺畅驱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又进一步对平板进料装置进行了改进,具体描述如下。

上述各实施例中,平板进料装置还可以包括升降部件,用于调节驱动缸2的高度位置,或者用于调节支撑平板的平台5的高度位置。图中示出了升降部件调节支撑平板的平台高度位置的实施例。

也就是说,升降部件可以仅调节驱动缸2的高度,也可以仅调节支撑平板的平台5的高度,也可以同时调节驱动缸2和支撑平板的平台的高度,以使驱动缸2与最上层平板的高度差处于预定范围内。该预定范围可以为一个数值,当然也可以为一个范围。

升降部件可以为油缸,也可以为电机-齿轮齿条组件。升降部件的动作可以由操作人员手动完成,例如操作人员根据对驱动缸2和平板位置的观察,选择何时启动升降部件以及驱动缸2和平台的调节量。

当然,升降部件还可以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例如,平板进料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最上层平板的位置信号;升降部件根据检测部件所检测的位置信号调节驱动缸2或支撑平板的平台的高度位置。

检测部件将检测到的位置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预存于其内部的预存值以及所传送来的位置信号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当判断当前状态驱动缸2与最上层平板高度差大于预存值时,发送控制指令于升降部件,控制升降部件升高或降低一定高度,以使驱动缸2与最上层平板的高度差处于预定范围内。

检测部件图中未示出,但是并不妨碍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对本申请文件的理解。

升降部件可以为电机6,如图1所示,当然升降部件也可以为液压缸等部件。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支撑部31与推动部32可以为一体结构。支撑部31与推动部32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可以根据最上层平板10的位置调节推动部32与支撑部31的相对位置,并且该结构的摆杆3结构比较简单。

因平板生产线系统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平板进料装置,故该平板生产线也具有平板进料装置的上述技术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平板生产线系统及其平板进料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