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夹及其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0457发布日期:2019-03-08 18:0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C型夹及其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C型夹及其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碳滑板一般用于轨道交通领域,安装在车辆受电弓的弓头上,直接与接触线接触。C型夹的组装是碳滑板在装配中的一道关键、特殊的工序,其组装效果对碳滑板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行业内以手动组装为主,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干扰,造成组装的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C型夹及其输送装置,可以实现C型夹输送组装的自动化,避免人为因素干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C型夹及其输送装置,用于碳滑板组装时C型夹的输送,所述C型夹包括C型外框、调节块、调节螺钉及固定螺钉,调节块位于C型外框两横部之间,其中一横部设置有螺孔,调节螺钉穿过螺孔与调节块连接并通过固定螺钉固定;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架、上双缸气缸、下双缸气缸、活塞杆气缸及平台,支撑架堆叠一定数量的C型夹,上双缸气缸和下双缸气缸排列在支撑架下方一侧,活塞杆气缸和平台位于下双缸气缸下方,C型夹依次落于上双缸气缸的上顶杆、下双缸气缸的下顶杆及平台。工作过程为,系统发出信号,上双缸气缸的上顶杆向气缸侧收回,其上的C型夹掉落至下双缸气缸的下顶杆,上顶杆伸出后,下顶杆向气缸侧收回,其上的C型夹掉落至平台,活塞杆气缸的顶杆伸出将C型夹顶到平台上的指定位置,完成一个C型夹输送,循环动作即可连续输送C型夹进行组装。

作为优选,所述平台上设置有无杆气缸。无杆气缸的行程方向与活塞杆气缸相垂直,两者结合可以将C型夹顶到平台上的任意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数量为两组,所述上双缸气缸和下双缸气缸也对应有两组,所述活塞杆气缸为双活塞杆气缸。左右两侧的上双缸气缸和下双缸气缸依次将C型夹下落至平台,双活塞杆气缸的左右两侧顶杆依次动作配合无杆气缸将C型夹顶到平台上的指定位置,如双活塞杆气缸左侧或右侧的顶杆将C型夹顶到平台中间,然后无杆气缸将C型夹顶到平台端部。

作为优选,所述C型外框上横部的螺孔一侧设置有圆柱销孔,设有圆柱销穿过圆柱销孔与调节块固定连接,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C型外框两横部的其中一侧面或两侧面设置有弧形凹槽,与上双缸气缸的上顶杆、下双缸气缸的下顶杆配合,避免C型夹偏移掉落。

作为优选,所述C型外框两横部与竖部的内转折角设置有弧形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平台一侧设置有位置传感器及机械手,位置传感器给出信号,机械手抓取C型夹将它放置到碳滑板上并气动旋紧C型夹的调节螺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配合碳滑板组装平台使用,自动输送C型夹,生产效率提升,并且组装的碳滑板规格一致性好,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C型夹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6是图3的侧视图。

图中:1、C型夹;1.1、C型外框;1.2、调节块;1.3、调节螺钉;1.4、固定螺钉;1.5、圆柱销;1.6、弧形凹槽;1.7、弧形倒角;2、支撑架;3、上双缸气缸;3.1、上顶杆;4、下双缸气缸;4.1、下顶杆;5、活塞杆气缸;6、平台;7、无杆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C型夹及其输送装置,用于碳滑板组装时C型夹1的输送, C型夹1包括C型外框1.1、调节块1.2、调节螺钉1.3、固定螺钉1.4及圆柱销1.5,调节块1.2位于C型外框1.1两横部之间,其中一横部设置有螺孔和圆柱销孔,调节螺钉1.3穿过螺孔与调节块1.2连接并通过固定螺钉1.4固定,圆柱销1.5穿过圆柱销孔与调节块1.2固定连接。其中,C型外框1.1两横部的其中一侧面或两侧面设置有弧形凹槽1.6,C型外框1.1两横部与竖部的内转折角设置有弧形倒角1.7。

结合图3和图4所示,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架2、上双缸气缸3、下双缸气缸4、活塞杆气缸5及平台6,支撑架2堆叠一定数量的C型夹1,上双缸气缸3和下双缸气缸4排列在支撑架2下方一侧,活塞杆气缸5和平台6位于下双缸气缸4下方,C型夹1依次落于上双缸气缸3的上顶杆3.1、下双缸气缸4的下顶杆4.1及平台6。此外,平台6一侧设置有位置传感器及机械手。

实施过程为:系统发出信号,上双缸气缸3的上顶杆3.1向气缸侧收回,其上的C型夹1掉落至下双缸气缸4的下顶杆4.1,上顶杆3.1伸出后,下顶杆4.1向气缸侧收回,其上的C型夹1掉落至平台6,活塞杆气缸5的顶杆伸出将C型夹1顶到平台6上的指定位置,位置传感器给出信号,机械手抓取C型夹1将它放置到碳滑板上并气动旋紧C型夹1的调节螺钉1.3固定。这样就完成一个C型夹输送组装,循环动作即可连续输送C型夹进行组装,直至碳滑板上固定好规定数量的C型夹1。

实施例二:如图1-2和图5-6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平台6上增加了无杆气缸7,无杆气缸7的行程方向与活塞杆气缸5相垂直,其他结构相同。在实施过程中,活塞杆气缸5的顶杆动作结束后,无杆气缸7继续动作推动C型夹1,两者结合可以将C型夹1顶到平台6上的任意位置。

实施例三: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支撑架2数量为两组,上双缸气缸3和下双缸气缸4也对应有两组,活塞杆气缸5为双活塞杆气缸,其他结构相同。在实施过程中,左右两侧的上双缸气缸3和下双缸气缸4依次将C型夹1下落至平台6,双活塞杆气缸的左右两侧顶杆依次动作配合无杆气缸7将C型夹1顶到平台6上的指定位置,如双活塞杆气缸左侧或右侧的顶杆将C型夹1顶到平台6中间,然后无杆气缸7将C型夹1顶到平台6端部,然后位置传感器给出信号,机械手抓取C型夹1将它放置到碳滑板上并气动旋紧C型夹1的调节螺钉1.3固定,提高输送组装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类似的产品上,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