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绕线器送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5929发布日期:2019-03-13 23:5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电缆绕线器送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绕线器送料机构。



背景技术:

现在所使用的电缆大多为多根线材相互缠绕而成,所述线材通过送料机构输送至绕线机构中,现有的送料机构多为单独的一个绕线轮,线材缠绕在绕线轮上输送至绕线机构上,由于绕线过程中绕线机构和绕线轮的速度存在差异或遇到突发情况,线材从绕线轮到绕线机构的过程中很难时刻保持紧绷,线材如果不能保证紧绷,线材从导向轮上脱落的几率变大,会影响送线的效率与安全性以及最后缠绕成型的电缆导电性、强度以及电缆的半径,难以保证电缆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绕线器送料机构,该电缆绕线器送料机构设有导向机构,能够使线材处于紧绷状态,保证最后成型的电缆的产品质量,增加送线效率与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电缆绕线器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轮、与绕线轮转动连接的绕线轮支座、设置在绕线轮支座上的导向机构以及沿送线方向设置在绕线轮支座最远端的绕线压轮;所述导向机构沿送线方向依次设有都与绕线轮支座转动连接的第一导向轮、第三导向轮以及设置于第一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之间的第二导向轮,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与绕线轮支座转动连接的第二导向轮支架,所述第二导向轮套设在第二导向轮支架上与第二导向轮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轮支架上还套设有一扭簧;所述扭簧一端与绕线轮支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向轮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轮水平高度大于第一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水平高度;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以及绕线轮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

进一度地,为了限定线材脱离绕线轮时的位置,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竖直方向设置于绕线轮与第一导向轮之间与绕线轮支座固定连接的第一夹线轮组以及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二导向轮与第三导向轮之间与绕线轮支座固定连接的第二夹线轮组,所述第一夹线轮组和第二夹线轮组分别包括两个之间有间距的绕柱。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使线材套设在导向轮上不易脱落,所述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以及第三导向轮的半径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为了限定第二导向轮支架的转动范围,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与第二导向轮支架转动连接的限位连杆,所述限位连杆一端与第二导向轮支架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套设在一凸出的限位柱上,所述限位柱与绕线轮支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方便地手动转动调整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一端还固定连接有一手轮,所述手轮外周设有多个条纹。

进一步地,为了增大绕线轮的转动阻力,所述绕线轮与绕线轮支座之间还设有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包括与绕线轮固定连接的第一阻尼盘以及与绕线轮支座固定连接的第二阻尼盘,所述第一阻尼盘与第二阻尼盘贴合设置相互接触。

本实用新型电缆绕线器送料机构设有导向机构且第二导向轮支架安装有扭簧,可自动调整第二导向轮位置使线材处于紧绷状态,保证最后成型的电缆的产品质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绕线轮、11-手轮、111-条纹、2-绕线轮支座、3-导向机构、31-第一导向轮、32-第二导向轮、33-第三导向轮、34-第二导向轮支架、35-扭簧、36-第一夹线轮组、37-第二夹线轮组、38-绕柱、39-限位连杆、391-限位槽、392-限位柱、4-绕线压轮、5-阻尼装置、51-第一阻尼盘、52-第二阻尼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电缆绕线器送料机构本实用新型电缆绕线器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轮1、与绕线轮1转动连接的绕线轮支座2、设置在绕线轮支座2上的导向机构3以及沿送线方向设置在绕线轮支座2最远端的绕线压轮4;所述导向机构3沿送线方向依次设有都与绕线轮支座2转动连接的第一导向轮31、第三导向轮33以及设置于第一导向轮31和第三导向轮33之间的第二导向轮32,所述导向机构3还包括与绕线轮支座2转动连接的第二导向轮支架34,所述第二导向轮32套设在第二导向轮支架34上与第二导向轮支架3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轮支架34上还套设有一扭簧35;所述扭簧35一端与绕线轮支座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向轮支架3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轮32水平高度大于第一导向轮31和第三导向轮33水平高度;所述第一导向轮31、第二导向轮32、第三导向轮33以及绕线轮1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所述扭簧35能够根据线材的松紧间隙自动调整第二导向轮32的位置,从而使线材时刻紧绷。

一种实施例,为了限定线材脱离绕线轮1时的位置,所述导向机构3还包括竖直方向设置于绕线轮1与第一导向轮31之间与绕线轮支座2固定连接的第一夹线轮组36以及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二导向轮32与第三导向轮33之间与绕线轮支座2固定连接的第二夹线轮组37,所述第一夹线轮组36和第二夹线轮组37分别包括两个之间有间距的绕柱38。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使线材套设在导向轮上不易脱落,所述第一导向轮31、第二导向轮32以及第三导向轮33的半径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减小,所述线材被夹置在两个绕柱38之间使线材正好能够套设在导向轮半径最小处,防止脱落。

进一步地,为了限定第二导向轮支架34的转动范围,所述导向机构3还包括与第二导向轮支架34转动连接的限位连杆39,所述限位连杆39一端与第二导向轮支架34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槽391,所述限位槽391套设在一凸出的限位柱392上,所述限位柱392与绕线轮支座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392可在限位槽391内滑动移动,限位柱392分别与限位槽391两端接触时的第二导向轮支架34的两个位置之间,即为第二导向轮支架34的转动范围。

一种实施例,为了能够方便地手动转动调整绕线轮1:所述绕线轮1一端还固定连接有一手轮11,所述手轮11外周设有多个条纹111,条纹111能够增大摩擦,方便握持。

进一步地,为了增大绕线轮1的转动阻力,所述绕线轮1与绕线轮支座2之间还设有阻尼装置5,所述阻尼装置5包括与绕线轮1固定连接的第一阻尼盘51以及与绕线轮支座2固定连接的第二阻尼盘52,所述第一阻尼盘51与第二阻尼盘52贴合设置相互接触,所述阻尼盘能够增大绕线轮1的转动阻力,减少因绕线轮1转动惯性而带来的。

本实用新型电缆绕线器送料机构设有导向机构3且第二导向轮32位置高度可自行调整,导向轮均为中部凹陷结构,还设有绕柱38将线材夹设其中,用以限制线材能够缠绕在导向轮中部凹陷处,绕线轮1与绕线轮支座2之间还设有阻尼盘,以减小绕线轮1因为转动惯性,在绕线器停止送线时,绕线轮1能较快的停止下来,防止线材松弛,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线材时刻处于紧绷状态,保证最后成型的电缆质量,增加送线效率与安全性。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