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自一体式罐笼内部阻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426发布日期:2019-03-02 03:0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自一体式罐笼内部阻车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井副井提升罐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自一体式罐笼内部阻车器。



背景技术:

阻车器是矿山立井副井罐笼中常用的配件,用于在矿车进入罐笼后,将矿车稳固限位于罐笼内。它常常与推车机、摇台、安全门等设备相互配合工作,使操车作业达到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目的。

现有的罐笼内部阻车器基本上都是由阻车厢式阻车器或者阻轮式阻车器构成,这两种阻车器都是分别独立操作,不能实现连动控制,对于用户很不方便,下重车或者下大件车时,用户一般采用垫钢板等形式限定矿车车轮,动作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实际操作很不流畅,影响效率,当矿车进入罐笼后没有被稳固限位时可能会发生掉车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手自一体式罐笼内部阻车器,其对车厢和车轮的限位能够进行连动控制,在下重车或者下大件车时,有效缩短了阻车动作时间,能够将矿车稳固限位于罐笼内,有效降低了掉车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自一体式罐笼内部阻车器,包括呈中心对称布设在罐笼内部的进车侧阻车器和出车侧阻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车侧阻车器包括对矿车车厢后侧进行限位的进车侧上部阻车器、对矿车车轮进行限位的进车侧下部阻车器、以及将进车侧上部阻车器和进车侧下部阻车器连动连接的第一传动装置,所述出车侧阻车器包括对矿车车厢前侧进行限位的出车侧上部阻车器、矿车车轮进行限位的出车侧下部阻车器、以及将出车侧上部阻车器和出车侧下部阻车器连动连接的第二传动装置,所述进车侧上部阻车器安装在所述罐笼一侧的立柱上,所述进车侧下部阻车器安装在罐笼底板的一侧中部,所述进车侧下部阻车器位于导轨的外侧,所述出车侧上部阻车器安装在所述罐笼另一侧的立柱上,所述出车侧下部阻车器安装在罐笼底板的另一侧中部且其位于导轨的外侧,所述进车侧上部阻车器与出车侧上部阻车器的结构相同,所述进车侧下部阻车器与出车侧下部阻车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第二传动装置的结构相同。

上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式罐笼内部阻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车侧上部阻车器和出车侧上部阻车器均包括转动安装在立柱上的上部转轴和固定在所述上部转轴一端的阻车手把,所述进车侧下部阻车器和出车侧下部阻车器均包括通过下部转轴转动安装在罐笼底板上的阻爪,所述罐笼底板上设置有对所述下部转轴进行安装的安装座,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均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上部换向叉与下部换向叉,所述上部换向叉通过销轴与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部转轴上的叉杆转动连接,所述下部换向叉通过所述销轴与所述阻爪转动连接。

上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式罐笼内部阻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爪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上部换向叉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供所述销轴穿过的通孔。

上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式罐笼内部阻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通过螺栓安装在罐笼底板上。

上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式罐笼内部阻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车侧上部阻车器的所述阻车手把位于所述罐笼的进车侧,所述出车侧上部阻车器的所述阻车手把位于所述罐笼的出车侧。

上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式罐笼内部阻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爪的两端设置有供所述阻爪安装的阻爪安装座,所述阻爪安装座固定在所述下部转轴上。

上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式罐笼内部阻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转轴上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在所述阻爪两侧的所述阻爪安装座上。

上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式罐笼内部阻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转轴通过轴承座安装在立柱上,所述上部转轴与立柱相互垂直。

上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式罐笼内部阻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对所述阻车手把的旋转角度进行限位的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车侧阻车器和出车侧阻车器对矿车的前侧和后侧均进行限位,能够实现矿车的自由方向进入,提高阻车定位的准确性,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2、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对矿车的车厢和车轮进行限位,加强了阻车可靠性及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传动装置将进车侧上部阻车器和进车侧下部阻车器连动连接起来,通过手动旋转进车侧上部阻车器的阻车手把,可实现对进车侧上部阻车器和进车侧下部阻车器同步进行打开和关闭;同时通过设置第二传动装置将出车侧上部阻车器和出车侧下部阻车器连动连接起来,可实现对出车侧上部阻车器和出车侧下部阻车器同步进行打开和关闭。在下重车或者下大件车时,操作人员控制方便,并且阻车动作时间较短,能够将矿车稳固限位于罐笼内,有效降低掉车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车厢和车轮的限位能够进行连动控制,在下重车或者下大件车时,有效缩短了阻车动作时间,能够将矿车稳固限位于罐笼内,有效降低了掉车率。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车侧上部阻车器(出车侧上部阻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车侧下部阻车器(出车侧上部阻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车侧上部阻车器; 1-1—阻车手把; 1-2—上部转轴;

1-3—限位块; 1-4—轴承座; 1-5—叉杆;

2—进车侧下部阻车器; 2-1—阻爪; 2-1-1—连接板;

2-2—缓冲弹簧; 2-3—安装座; 2-4—下部转轴;

2-5—阻爪安装座; 3—第一传动装置; 3-1—连接杆;

3-2-1—上部换向叉; 3-2-2—下部换向叉; 3-3—销轴;

4—出车侧上部阻车器; 5—出车侧下部阻车器; 6—第二传动装置;

7—导轨; 8-1—立柱; 8-2—罐笼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呈中心对称布设在罐笼内部的进车侧阻车器和出车侧阻车器,所述进车侧阻车器包括对矿车车厢后侧进行限位的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对矿车车轮进行限位的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以及将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和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连动连接的第一传动装置3,所述出车侧阻车器包括对矿车车厢前侧进行限位的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矿车车轮进行限位的出车侧下部阻车器5、以及将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和出车侧下部阻车器5连动连接的第二传动装置6,所述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安装在所述罐笼一侧的立柱8-1上,所述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安装在罐笼底板8-2的一侧中部,所述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位于导轨7的外侧,所述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安装在所述罐笼另一侧的立柱8-1上,所述出车侧下部阻车器5安装在罐笼底板8-2的另一侧中部且其位于导轨7的外侧,所述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与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的结构相同,所述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与出车侧下部阻车器5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传动装置3与第二传动装置6的结构相同。

实际使用时,所述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和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通过第一传动装置3连动连接,所述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和出车侧下部阻车器5通过第二传动装置6连动连接,待矿车进入所述罐笼内的指定位置后,可手动控制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和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通过第一传动装置3和第二传动装置6分别带动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和出车侧下部阻车器5动作,实现矿车车厢和车轮的同步限位,有效缩短了阻车动作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所述进车侧阻车器和所述出车侧阻车器对矿车的前侧和后侧均进行限位,能够实现矿车的自由方向进入,提高阻车定位的准确性,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所述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用于对矿车车厢后侧进行限位,所述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用于对车厢前侧进行限位,而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卡在矿车一侧的两个车轮之间对车轮进行限位,出车侧下部阻车器5卡在矿车另一侧的两个车轮之间对车轮进行限位,能够有效的将矿车稳固限位于罐笼内,并提高了矿车阻车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了掉车率。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包括转动安装在立柱8-1上的上部转轴1-2和固定在上部转轴1-2一端的阻车手把1-1,所述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包括通过下部转轴2-4转动安装在罐笼底板8-2上的阻爪2-1,所述罐笼底板8-2上设置有对下部转轴2-4进行安装的安装座2-3,所述第一传动装置3包括连接杆3-1和设置在连接杆3-1两端的上部换向叉3-2-1与下部换向叉3-2-2,所述上部换向叉3-2-1通过销轴3-3与固定安装在上部转轴1-2上的叉杆1-5转动连接,所述下部换向叉3-2-2通过销轴3-3与阻爪2-1转动连接;

所述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包括转动安装在立柱8-1上的上部转轴4-2和固定在上部转轴4-2一端的阻车手把4-1,所述出车侧下部阻车器5包括通过下部转轴5-4转动安装在罐笼底板8-2上的阻爪5-1,所述罐笼底板8-2上设置有对下部转轴5-4进行安装的安装座5-3,所述第二传动装置6包括连接杆6-1和设置在连接杆6-1两端的上部换向叉6-2-1与下部换向叉6-2-2,所述上部换向叉6-2-1通过销轴6-3与固定安装在上部转轴4-2上的叉杆4-5转动连接,所述下部换向叉6-2-2通过销轴6-3与阻爪5-1转动连接。

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传动装置3将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和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连动连接起来,通过手动旋转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的阻车手把1-1,可实现对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和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同步进行打开和关闭;同时通过设置第二传动装置6将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和出车侧下部阻车器5连动连接起来,通过手动旋转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的阻车手把4-1,可实现对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和出车侧下部阻车器5同步进行打开和关闭。在下重车或者下大件车时,操作人员控制方便,并且阻车动作时间较短,能够将矿车稳固限位于所述罐笼内,有效降低掉车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的阻车手把1-1固定安装在上部转轴1-2上且与上部转轴1-2相互垂直,所述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的阻车手把4-1固定安装在上部转轴4-2上且与上部转轴4-2相互垂直。保证阻车手把1-1与上部转轴1-2相互垂直是为了使阻车手把1-1能够有效的对矿车的车厢后侧进行限位,将阻车手把1-1固定安装在上部转轴1-2上是为了通过手动转动阻车手把1-1,可以使上部转轴1-2随着阻车手把1-1一起转动从而实现对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的连动控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爪2-1的一侧设置有与上部换向叉3-2-1连接的连接板2-1-1,所述连接板2-1-1上开设有供销轴3-3穿过的通孔;所述阻爪5-1的一侧设置有与上部换向叉6-2-1连接的连接板5-1-1,所述连接板5-1-1上开设有供销轴6-3穿过的通孔。

实际使用时,在所述进车侧阻车器中,所述连接板2-1-1的一端插装在下部换向叉3-2-2内并通过销轴3-3转动连接。在所述出车侧阻车器中,所述连接板5-1-1的一端插装在下部换向叉6-2-2内并通过销轴6-3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2-3通过螺栓安装在罐笼底板8-2上;所述安装座5-3通过螺栓安装在罐笼底板8-2上。

实际使用时,所述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安装座2-3。所述出车侧下部阻车器5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安装座5-3。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的阻车手把1-1位于所述罐笼的进车侧;所述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的阻车手把4-1位于所述罐笼的出车侧。

实际使用时,所述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的阻车手把1-1位于所述罐笼的进车侧对矿车的车厢后侧进行限位,所述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的阻车手把4-1位于所述罐笼的出车侧对矿车的车厢前侧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爪2-1的两端设置有供阻爪2-1安装的阻爪安装座2-5,所述阻爪安装座2-5固定在下部转轴2-4上;所述阻爪5-1的两端设置有供阻爪5-1安装的阻爪安装座5-5,所述阻爪安装座5-5固定在下部转轴5-4上。

实际使用时,所述阻爪安装座2-5固定在下部转轴2-4上随着下部转轴2-4一起转动,所述阻爪2-1与阻爪安装座2-5制作加工为一体。所述阻爪安装座5-5固定在下部转轴5-4上随着下部转轴5-4一起转动,所述阻爪5-1与阻爪安装座5-5制作加工为一体。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部转轴2-4上设置有缓冲弹簧2-2,所述缓冲弹簧2-2的两端分别抵在阻爪2-1两侧的阻爪安装座2-5上;所述下部转轴5-4上设置有缓冲弹簧5-2,所述缓冲弹簧5-2的两端分别抵在阻爪5-1两侧的阻爪安装座5-5上。

实际使用时,通过在下部转轴2-4上套装缓冲弹簧2-2,在下部转轴5-4上套装缓冲弹簧5-2,能够缓冲矿车对下部阻车装置的冲击,极大的提高了该结构的缓冲效果,延长该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转轴1-2通过轴承座1-4安装在立柱8-1上,所述上部转轴1-2与立柱8-1相互垂直;所述上部转轴4-2通过轴承座4-4安装在立柱8-1上,所述上部转轴4-2与立柱8-1相互垂直。

实际使用时,所述上部转轴1-2与位于所述罐笼一侧的每个立柱8-1之间均设置有一个轴承座1-4,所述轴承座1-4与立柱8-1之间为螺栓连接。所述上部转轴4-2与位于所述罐笼一侧的每个立柱8-1之间均设置有一个轴承座4-4,所述轴承座4-4与立柱8-1之间为螺栓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转轴1-2上固定连接有对阻车手把1-1的旋转角度进行限位的限位块1-3;所述上部转轴4-2上固定连接有对阻车手把4-1的旋转角度进行限位的限位块4-3。

实际使用时,在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中,当旋转阻车手把1-1,使限位块1-3在上部转轴1-2的作用下随着阻车手把1-1旋转至一定角度时,所述限位块1-3的一端抵在所述罐笼的侧壁上,限位块1-3不再进行转动,即阻车手把1-1停止旋转,从而完成对阻车手把1-1的限位。所述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的限位块4-3限位原理与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的限位块1-3限位原理一致。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矿车进入所述罐笼之前,保持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和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均呈打开状态,同时保持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和出车侧下部阻车器5均呈打开状态。当矿车进入所述罐笼并到达指定位置后,人工旋转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的阻车手把1-1,使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关闭,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在第一传动装置3的带动后关闭,使进车侧上部阻车器1挡在矿车车厢的后侧对矿车的车厢进行限位,同时进车侧下部阻车器2卡在矿车的前轮和后轮之间对矿车的车轮进行限位。同时人工旋转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的阻车手把4-1使出车侧上部阻车器4关闭,出车侧下部阻车器5在第二传动装置6的带动后关闭,完成整个阻车动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