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升降运动机构的浸渗真空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9883发布日期:2019-04-09 22:5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升降运动机构的浸渗真空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升降运动机构的浸渗真空罐,属于浸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铸件在铸造过程中,气孔是出现在材料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经常出现在由液体向固体的状态变化过程中出现,一些微细的孔隙或缺陷难以被肉眼察觉,如果它们被气体或液体渗透,将会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而渗漏或表面缺陷的出现,影响甚至丧失产品使用时的功能,真空浸渗是针对气孔的一种永久解决且节约成本的最佳方案,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浸渗罐工件筐的升降装置,申请号为201721123467.0”的专利,该升降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万向联轴器、导向杆、导向套、主动链轮、从动链轮、链条、链传动支撑架、工件筐升降支撑架,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该浸渗罐内工件筐的升降装置,与传统非储液浸渗一体罐相比,实现了被浸渗件在浸渗罐内的浸渗工艺过程100%处于真空的工艺要求,实现工件在浸渗罐中自动升降,保证工件在浸渗罐中从干真空到湿真空的过程始终是一个在完全密闭的状态下进行的浸渗罐工件筐的升降装置,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浸渗液不使用时需要抽出至储存罐中进行搅拌,否则容易形成沉淀,影响浸渗效果;浸渗罐采用圆桶形容器,圆形空间达到同样的高度需要更多的浸渗液,浸渗液的用量成本提高,增加了浸渗液抽出和抽进时间,影响浸渗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升降运动机构的浸渗真空罐,降低浸渗液的使用量,节省浸渗液的抽出和抽入时间,降低成本且提高操作效率,彻底解决了产品铸造时产生的微孔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升降运动机构的浸渗真空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设置为顶部开口的容器,罐体顶部安装可移动的封盖,封盖和罐体组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封盖顶部安装电动移盖装置,罐体侧壁设置真空抽气口,罐体顶部设置真空检测表,罐体内底部放置浸渗槽,浸渗槽侧壁顶部设置进液口,浸渗槽侧壁底部设置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均通过管路与外部的储液罐连通,还包工件吊架,所述工件吊架两侧均安装工件升降装置,所述工件升降装置包括电机,电机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罐体内侧壁上,减速机与主动链轮同轴固定安装,主动链轮与被动链轮通过主链条连接,被动链轮通过轴承安装在一转轴中部,转轴通过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支架上,转轴的两端各通过轴承安装一级链轮,一级链轮通过被动链条与二级链轮连接,二级链轮均通过轴承安装在一转轴的两端,转轴通过支架安装在罐体内侧壁上,一级链轮和二级链轮竖直方向上投影重合,被动链条的运行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工件吊架可拆卸安装在被动链条上,所述工件吊架设置为由型钢焊接而成的可承载工件的镂空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罐体内设置浸渗罐,可以实现控制浸渗罐内的浸渗液使用量,避免需要将罐体底部充满浸渗液造成浸渗液浪费的现象,同时通过工件升降装置实现在工件吊架内的工件的升降运动,升降运动可靠,安全性高,使用时,将浸渗液抽入浸渗槽内以后,将工件放置于工件吊架上,进行罐体内抽真空操作,实现工件的干真空处理,然后将工件下降至浸渗槽内进行浸渗操作,降低浸渗液的使用量,节省浸渗液的抽出和抽入时间,降低成本且提高操作效率,彻底解决了产品铸造时产生的微孔缺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电动移盖装置包括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安装在罐体外侧壁上,所述液压油缸与液压升降杆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液压升降杆穿过安装在罐体外侧壁的固定环且可实现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液压升降杆顶部与横向支撑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横向支撑架的中部和另一端均固定安装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连接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铰接,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安装在封盖顶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液压油缸控制的电动移盖装置,借助液压油缸控制液压升降杆的升降,同时液压升降杆可以实现转动,从而控制封盖与罐体的开合,省时省力,方便快捷,提高操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封盖底部外侧设置凸缘,所述罐体顶部外侧也设置凸缘,封盖和罐体的凸缘接触面均向内凹陷设置密封槽,密封槽内安装圆形密封垫。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圆形密封垫,提高了封盖与罐体之间的密封性,提高浸渗效率。

进一步,所述罐体底部设置平面支架,所述平面支架由型钢焊接而成,平面支架与罐体的轴线垂直固定安装在罐体侧壁上,所述浸渗槽可拆卸安装在平面支架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平面支架,为浸渗槽提供放置,同时便于浸渗槽的移动和取出维护。

进一步,所述封盖顶部设置窥视窗,所述罐体侧壁设置人口井,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支撑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罐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罐体外侧壁还安装护栏。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操作人员近距离控制观察罐体。

进一步,所述浸渗槽、主链条和被动链条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延长浸渗槽的使用寿命,降低浸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浸渗真空罐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中1.支撑脚,2.平面支架,3.罐体,4.浸渗槽,5.工件吊架,6.出液口,7.人口井,8.进液口,9.真空抽气口,10.圆形密封垫,11.窥视窗,12.真空检测表,13.封盖,15.支架,16.主链条,17.减速机,18.被动链条,19.工件,20.电机,21.液压油缸,22.液压升降杆,23.固定环,24.横向支撑架,25.第一固定杆,26.第二固定杆,27.连接杆,14-1.主动链轮,14-2.被动链轮,14-3.一级链轮,14-4.二级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具有升降运动机构的浸渗真空罐,包括罐体3,所述罐体3设置为顶部开口的容器,罐体3顶部安装可移动的封盖13,封盖13和罐体3组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封盖13顶部安装电动移盖装置,罐体3侧壁设置真空抽气口9,罐体3顶部设置真空检测表12,罐体3内底部放置浸渗槽4,浸渗槽4侧壁顶部设置进液口8,浸渗槽4侧壁底部设置出液口6,进液口8和出液口6均通过管路与外部的储液罐连通,还包工件吊架5,所述工件吊架5两侧均安装工件升降装置,所述工件升降装置包括电机20,电机20与减速机17连接,减速机17通过支架15固定安装在罐体3内侧壁上,减速机17与主动链轮14-1同轴固定安装,主动链轮14-1与被动链轮14-2通过主链条16连接,被动链轮14-2通过轴承安装在一转轴中部,转轴通过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支架15上,转轴的两端各通过轴承安装一级链轮14-3,一级链轮14-3通过被动链条18与二级链轮14-2连接,二级链轮14-2均通过轴承安装在一转轴的两端,转轴通过支架15安装在罐体3内侧壁上,一级链轮14-3和二级链轮14-4竖直方向上投影重合,被动链条18的运行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工件吊架5可拆卸安装在被动链条18上,所述工件吊架5设置为由型钢焊接而成的可承载工件的镂空框架,所述电动移盖装置包括液压油缸21,所述液压油缸21安装在罐体3外侧壁上,所述液压油缸21与液压升降杆22通过万向节连接,所述液压升降杆22穿过安装在罐体3外侧壁的固定环23且可实现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液压升降杆22顶部与横向支撑架24的一端固定安装,横向支撑架24的中部和另一端均固定安装第一固定杆25,所述第一固定杆25与连接杆27的一端铰接,连接杆27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26铰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6固定安装在封盖13顶部,通过设置液压油缸21控制的电动移盖装置,借助液压油缸21控制液压升降杆22的升降,同时液压升降杆22可以实现转动,从而控制封盖13与罐体3的开合,省时省力,方便快捷,提高操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罐体3内设置浸渗罐4,可以实现控制浸渗罐4内的浸渗液使用量,避免需要将罐体3底部充满浸渗液造成浸渗液浪费的现象,同时通过工件升降装置实现在工件吊架5内的工件19的升降运动,升降运动可靠,安全性高,使用时,将浸渗液抽入浸渗槽4内以后,将工件19放置于工件吊架5上,进行罐体3内抽真空操作,实现工件19的干真空处理,然后将工件19下降至浸渗槽4内进行浸渗操作,降低浸渗液的使用量,节省浸渗液的抽出和抽入时间,降低成本且提高操作效率,彻底解决了产品铸造时产生的微孔缺陷。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封盖13底部外侧设置凸缘,所述罐体3顶部外侧也设置凸缘,封盖13和罐体3的凸缘接触面均向内凹陷设置密封槽,密封槽内安装圆形密封垫10,通过设置圆形密封垫10,提高了封盖13与罐体3之间的密封性,提高浸渗效率,所述罐体3底部设置平面支架2,所述平面支架2由型钢焊接而成,平面支架2与罐体3的轴线垂直固定安装在罐体3侧壁上,所述浸渗槽4可拆卸安装在平面支架2上,通过设置平面支架2,为浸渗槽4提供放置,同时便于浸渗槽4的移动和取出维护,所述封盖13顶部设置窥视窗11,所述罐体3侧壁设置人口井7,所述罐体3底部设置支撑脚1,提高罐体3的稳定性,所述罐体3外侧壁还安装护栏,便于操作人员近距离控制观察罐体3,所述浸渗槽4、主链条16和被动链条18采用不锈钢材质,延长浸渗槽4的使用寿命,降低浸渗成本。

使用时,将储液罐内的浸渗液通过进液口8抽入浸渗槽4内,将工件19放置在工件吊架5上固定,通过真空抽气口9将罐体3内抽真空,通过工件升降装置使工件19向下运动至完全浸没在浸液槽4内,浸渗完成后通过工件升降装置将工件19升至罐体3顶部,通过外部起吊设备将工件吊至净液槽,将多余浸渗液淋掉,然后将工件吊至清洗槽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将工件吊至固化槽进行固化空隙中的浸渗液,晾干完成浸渗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