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材自动卷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8606发布日期:2019-04-30 18:4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材自动卷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非晶或纳米晶带材生产设备改进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卷绕机改进结构,尤其是一种带材自动卷绕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卷绕机是非晶或纳米晶带材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其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主机4、工作台23、加工单元5、支架和托盘19,主机设置在工作台一侧,主机上端设置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内具有人机交互模块和中央控制模块,主机一侧设置由横梁6和竖梁8构成的支架,支架上设置盘带材轴单元7,主机前端的工作台上设置加工单元,主机另一侧的工作台上设置托盘。使用时,散带材可以由盘带侧轴单元上的盘带材供给,也可以由上料盘14供给,输送的散带材经过加工单元卷绕成型后,经过下料盘21滑落到托盘内。

现有的自动卷绕机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喷带机喷出的带材又薄又窄且容易打结缠绕,自动卷绕时经常出现导入的带材因打结缠绕导致的断裂现象,需人工不断地接头,生产效率低下同时接头太多也会影响产品性能的稳定性。经过分析,带材的打结缠绕主要原因是由于喷带机喷出带材时是无规则的,而且带材落入料箱24后更加的杂乱无章,在导入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有些厂家在导入前设置上下设置的两个辊,利用辊间的缝隙将带材捋平,但实际使用时发现,由于带材通过辊间时,会与辊的表面碰触,如果辊表面没有清理干净以及长时间的碰触,带材表现容易出现摩擦的痕迹,影响其加工后的成品性能。

2.由于加工单元的加工速度非常快,大概5~6秒一个成品,这些成品掉落在下料盘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向下运动,然后掉落到托盘内,由于托盘固定位置放置,不停掉落的成品会集中的堆积在一起,需要人工进行整理后摆放平整,但是人手过多的接触对成品表面造成一定污染,即使带上手套也存会存在污染的问题,而且成品在码放过程中还会出现摩擦、碰撞过多的问题,不利于成品批次性电气性能的一致性。

3.由于卷材的大小不同,但下料盘的宽度是固定的,每个成品掉落到下料盘的不同位置,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倾斜的下料盘滑到托盘内,同样的会掉落到下料盘下方的托盘不同位置,直径较大的成品掉落的位置较为固定,方便操作人员码放时拾取,而直径较小的成品掉落后比较散乱,而且会来回滚动,操作人员需要在不同的地方拾取成品,然后再进行码放,增加了工作量。

4.在一定时间内,托盘内会滑落很多的带材成品,虽然一个带材成品并不重,但托盘装满后变的非常沉,操作人员需要将托盘推到主机后端的输送带上或者搬运到输送车上,每天重复性的工作极易导致操作人员的过渡疲劳,严重时甚至造成损伤,即不利于安全生产,也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综上所述,现有的自动卷绕机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急需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缺陷且生产效率高、自动化水平高的新型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材自动卷绕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材自动卷绕系统,包括主机、工作台、加工单元、下料盘、上料盘、控制单元和托盘,主机设置在工作台上端的一侧,主机一侧设置上料盘,该上料盘连接主机前端的加工单元的一侧,该加工单元的另一侧连接下料盘的一侧,该下料盘的另一侧位于主机另一侧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加工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主机一侧设置竖梁,其特征在于:在上料盘的一侧处设置一吹风机构,在主机另一侧的侧壁表面上端设置一托盘推顶机构,在主机另一侧的工作台内设置一托盘移动机构;

所述吹风机构喷出的高速气流使带材悬浮给料,所述托盘推顶机构用于纵向推顶托盘并使其向工作台后端移动,所述托盘移动机构用于使托盘纵向限位移动及横向限位移动。

再有,在上料盘前端上方处设置向上料盘外侧延伸的支架,该支架靠近上料盘的端部旁侧设置一个喷风口单元,在支架远离上料盘的端部设置另一个喷风口单元,在支架上设置一个能沿着支架往复滑动的限位辊机构,所述喷风口单元喷出高速气流并使位于支架下方的带材悬浮起来并自支架和限位辊机构之间穿过。

再有,支架靠近上料盘的端部竖直限位摆转设置在基板上,该基板竖直限位滑动设置在自动卷绕机上设置的竖梁上,在基板下端设置一个朝向所述限位辊机构的喷风口单元,支架远离上料盘的端部设置基板,该基板上设置一个朝向带材料箱的喷风口单元;

所述基板一侧设置卡箍,该卡箍套装在所述竖梁上并通过锁紧螺栓实现竖直限位滑动;所述基板另一侧设置底板,该底板上通过铰轴铰装所述支架端部,该铰轴上设置一连杆,该连杆上端连接底板上端滑槽内设置的锁杆,该锁杆上套装一用于将锁杆锁紧在底板滑槽处的锁紧螺母。

再有,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喷风口单元的管体铰装在转轴上,在转轴外缘啮合套装挤紧螺母,该挤紧螺母将管体挤紧在基板上并使喷风口单元竖直限位摆转;所述喷风口单元通过管体、软管、流量阀连通气泵;所述限位辊机构的结构是:在支架上套装一个往复滑动的滑动套,在滑动套上端面设置锁紧螺栓,在滑动套底面通过吊架连接限位辊。

再有,主机另一侧工作台内设置所述托盘移动机构,该托盘移动机构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横向移动单元、纵向移动单元和竖直推顶单元,所述横向移动单元上端放置托盘并带动其横向移动,所述纵向移动单元带动横向移动单元和托盘纵向移动,所述竖直推顶单元带动纵向移动单元、横向移动单元和托盘竖直上升或下降;

在主机另一侧的侧壁表面下端设置一个缺口,该缺口下方的工作台前端和后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缺口用于横向移动单元带动托盘移动到一侧的极限位,所述开口用于纵向移动单元带动横向移动单元和托盘移动到前端和后端的极限位。

再有,所述横向移动单元包括卡盘、导柱、丝杠、电机和基板,在基板上由前端至后端间隔设置两个导柱,两个导柱之间设置丝杠,丝杠由电机驱动,在丝杠和导柱上分别套装有丝母和导套,丝母和导套与卡盘底面连接,卡盘上的凹陷内用于容纳所述托盘,在基板底面连接所述纵向移动单元;

所述纵向移动单元包括导柱、丝杠、电机和基板,在基板上由一侧至另一侧间隔设置两个导柱,两个导柱之间设置丝杠,丝杠由电机驱动,在丝杠和导柱上分别套装有丝母和导套,丝母和导套与横向移动单元的基板底面连接,纵向移动单元的基板底面连接所述竖直推顶单元;

所述竖直推顶单元包括导向柱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工作台内,在固定板上端面安装朝上设置的电动推杆或油缸,该电动推杆或油缸的运动端上端面通过推板与纵向移动单元的基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板底面设置至少两个导向柱,每个导向柱的下端滑动穿装在所述固定板内。

再有,主机另一侧侧壁表面上端设置所述托盘推顶机构,该托盘推顶机构包括竖直滑动单元和纵向推顶单元,竖直滑动单元设置在所述侧壁表面上端,该竖直滑动单元连接纵向推顶单元,所述竖直滑动单元能带动纵向推顶单元升降,所述纵向推顶单元能将托盘移动机构上的托盘向工作台后端方向纵向移动。

再有,所述竖直滑动单元包括基板、导柱、丝杠和电机,所述基板纵向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竖直方向的导柱,两个导柱中间设置丝杠,丝杠由电机驱动,在导柱上设置导套,在丝杠上设置丝母,导套和丝母共同连接一滑动板,该滑动板上安装所述纵向推顶单元;

所述纵向推顶单元包括底板、滑动梁、推板和电机,底板连接所述滑动板,底板内设置有一纵向的长槽,在长槽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转轴,每个转轴上套装一个皮带轮,该两个皮带轮上缠绕设置同步皮带,该同步皮带由一个皮带轮旁侧的底板上所设的电机通过皮带和皮带轮副驱动,在同步皮带下端连接所述滑动梁上端,滑动梁下端连接推板,滑动梁在同步皮带带动下纵向移动并通过推板推顶所述托盘;在滑动梁上端设置一基座,该基座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行走轮,每侧的行走轮滚动设置在底板底面同侧设置的滑行框内。

再有,下料盘另一侧端部与一个导向框一侧端部卡装在一起,该导向框另一侧端部底面设置有开孔,在开孔前端和后端的导向框侧壁上设置有能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用于使沿着下料盘滑落的带材成品导向滑动到开孔处并掉落到开孔下方的托盘移动机构上放置的托盘内。

再有,导向框一侧端部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挂钩,每个挂钩均挂住同侧的下料盘的侧壁上端,在挂钩旁侧的导向框上外缘上设置有固定板,该固定板上端设置的锁紧螺栓朝向下料盘内部的端部啮合套装一卡板,所述锁紧螺栓拧紧后使固定板和卡板相互靠近并与挂钩相互配合下将导向框和下料盘卡装在一起;

所述导向框中部的内壁上对称固定两个导向板的一侧端部,两个导向板的另一侧端部在同侧导向框侧壁穿装的调节螺栓的作用下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系统中,竖梁上竖直限位滑动设置基板,基板铰装支架的一端和一个喷风口单元,支架另一端铰装另一个喷风口单元,在支架上往复滑动设置滑动套,滑动套底面通过吊架连接限位辊,两个喷风口单元通过管体、软管、流量阀连通气泵,流量阀的控制端和气泵的控制端均连接自动卷绕机的控制单元。使用时,将带材料箱放好,将带材穿过支架和限位辊机构后导入到自动卷绕机的加工单元内,在控制单元处设置好流量阀的流量,调整好支架的摆转角度以及两个喷风口单元的朝向,启动气泵,高速气体自带材上方吹过,带材下方的空气使带材飘起来,调节流量阀,使带材保持较稳定的悬浮状态,带材即不会与限位辊机构有太多的碰撞,而且在从料箱出来时被喷风口单元的高速气流捋平,保证了带材导入时处于正常的状态,保证了成品的性能。

2.本系统中,工作台内设置竖直推顶单元,在竖直推顶单元上端连接纵向移动单元,纵向移动单元上端连接横向移动单元,横向移动单元上端放置托盘,竖直推顶单元实现托盘的升降,纵向移动单元和横向移动单元实现托盘的纵向移动和横向移动,加工时,按照先放行或先放列的要求,使托盘按要求进行移动,使下料盘输送的成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掉落到托盘内,使成品码放比较整齐,基本上无需进行人手接触,而且托盘的移动可避免成品在堆叠、滑动时的摩擦和碰撞,保证了批次性成品电气性能的一致性,对后续工艺提供了质量高的原料。

3.本系统中,在主机另一侧侧壁表面设置一竖直滑动单元,竖直滑动单元连接纵向推顶单元,竖直滑动单元实现纵向推顶单元的升降,纵向推顶单元实现托盘的纵向移动。使用时,刚开始时,推板处于高位,操作人员将托盘放好,主机开始工作,带材成品不断的滑落到托盘内,此时推板在滑动板和滑动梁的带动下回到托盘前端处,推板与托盘之间可保持一定间隙,当主机计数到一定数量时,主机暂停工作,推板在滑动梁的带动下向后端推顶托盘,将托盘推动到主机后端处的输送带或输送车上,与此同时,操作人员将空的托盘放置在工位上,启动主机继续工作,此时推板在滑动板的带动下上升,然后在滑动梁的带动下向托盘前端处归位,不断循环完成带材成品的加工,由于较重托盘的移位由机械完成,操作人员仅需要放入较轻的新的托盘即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保证了安全生产。

4.本系统中,在下料盘另一侧端部安装一导向框,该导向框一侧端部通过固定板、锁紧螺栓和卡板与下料盘卡装在一起,该导向框另一侧端部内设置开孔,开孔处设置两个能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导向板。使用时,将导向框安装好,调节导向框另一侧端部处的两个调节螺栓,使两个导向板相互靠近,测量导向板位于开孔处的端部之间的间距,稍微大于带材成品即可,然后启动自动卷绕机,观察带材成品的掉落情况,如果掉落时无阻碍,则可正式开始生产,如果掉落不是很顺畅,稍微调节一边的调节螺栓或两边的,进一步观察带材成品的掉落情况,直至顺畅后进入正式生产,操作人员仅需要到大致的固定位置拾取带材成品即可,无需频繁的移动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

5.本实用新型中,在主机上设置吹风机构和托盘推顶机构,在工作台内设置托盘移动机构,吹风机构使带材悬浮供料,托盘移动机构使带材成品按一定顺序放置在托盘内,托盘推顶机构用于将放满的托盘纵向推顶到工作台后端处,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缺陷,是一种适于实用的新型加工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支架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底板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图1的左侧局部放大图,托盘位于右侧极限位;

图6是图5托盘移动到左侧极限位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托盘推顶机构的放大图;

图8是图7的纵向推顶单元中底板的截面图;

图9是图8的左侧端部的放大图。

图10是下料盘另一侧端部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10的截面图;

图12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拆下下料盘的示意图;

图14是现有技术中自动卷绕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自动卷绕机智能送风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主机4、工作台23、加工单元5、下料盘21、上料盘14、控制单元和托盘19,主机设置在工作台上端的一侧(以下用以附图中的“右侧”来代表“一侧”),主机右侧设置上料盘,该上料盘连接主机前端的加工单元的右侧,该加工单元的另一侧(以下用以附图中的“左侧”来代表“另一侧”)连接下料盘的右侧,该下料盘的左侧位于主机左侧工作台的上方,加工单元连接主机内设置的控制单元,在主机右侧设置支架,支架内具有竖梁8,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在于:在上料盘的右侧处设置一吹风机构,在主机左侧的侧壁3表面上端设置一托盘推顶机构1,在主机左侧的工作台内设置一托盘移动机构2。

各机构的用途是:吹风机构喷出的高速气流使带材13悬浮给料,托盘推顶机构用于纵向推顶托盘并使其向工作台后端移动,托盘移动机构用于使托盘纵向限位移动及横向限位移动。

本实施例中,吹风机构的结构如图1、2、3、4所示:在上料盘前端上方处设置向上料盘外侧延伸的支架16,该支架靠近上料盘的端部旁侧设置一个喷风口单元15,在支架远离上料盘的端部设置另一个喷风口单元,在支架上设置一个能沿着支架往复滑动的限位辊机构17,喷风口单元喷出高速气流并使位于支架下方的带材悬浮起来并自支架和限位辊机构之间穿过。

支架可以是一个圆柱形截面的滑动杆,或者是底面带有滑轨的条形结构。支架靠近进料盘的端部竖直限位摆转设置在基板11上,该基板竖直限位滑动设置在竖梁上,在基板下端设置一个朝向限位辊机构的喷风口单元。支架远离进料盘的端部设置基板18,该基板上设置一个朝向带材料箱24的喷风口单元。

基板一侧设置卡箍10,该卡箍套装在竖梁上并通过锁紧螺栓9实现竖直限位滑动;基板另一侧设置底板12,该底板上通过铰轴29铰装支架端部,该铰轴上设置一连杆25,该连杆上端连接底板上端滑槽28内设置的锁杆27,该锁杆上套装一用于将锁杆锁紧在底板滑槽处的锁紧螺母26。滑槽在底板上端且为镂空的结构,锁杆一端的凸出卡在底板的一侧,而锁杆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母锁紧。

喷风口单元可以竖直方向上摆转,具体结构是:基板上凹口37处设置有转轴36,喷风口单元的管体34铰装在转轴上,在转轴外缘啮合套装挤紧螺母35,该挤紧螺母将管体挤紧在基板上并使喷风口单元竖直限位摆转。管体前端为扁平的出风口33,管体上可以设置插头,并通过插头上连接的软管连通流量阀,流量阀再连通气泵。管体可以在转轴上调整位置,如图3所示的,左侧的喷风口单元和右侧的喷风口单元位于不同的位置,这个可以在转轴内侧套上垫圈,然后套上管体,再通过挤紧螺母挤紧,由于垫圈的厚度不同,使喷风口单元可以处于不同的位置。限位辊机构的具体结构是:在支架上套装一个往复滑动的卡箍10,在卡箍上端面设置锁紧螺栓9,在卡箍底面通过吊架31连接限位辊32。在靠近限位辊机构的基板下端面制成圆弧形30,该圆弧形和限位辊以及吊架的表面均需要处理的很光滑,避免带材与其碰撞时受到损伤。

使用时,将带材料箱放好,将带材穿过支架和限位辊机构后导入到自动卷绕机的加工单元内,在控制单元处设置好流量阀的流量,调整好支架的摆转角度以及两个喷风口单元的朝向,启动气泵,左侧的喷风口单元喷出的高速气体自带材上方吹过,带材下方的空气使带材飘起来,调节流量阀,使带材保持较稳定的悬浮状态,右侧的喷风口单元向斜下方喷出高速气体,使该处的带材展开并漂浮,使带材被捋平。

上述过程中,流量阀的控制端、气泵的输出端等电器元件均与主机中的控制单元连接,由控制单元内预设的各种程序完成数据的接收和控制指令的发送,由于该过程使用的硬件和软件均为现有技术,再次不做详细描述。

托盘移动机构的结构如图5、6所示:主机另一侧工作台内设置所述托盘移动机构2,该托盘移动机构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横向移动单元、纵向移动单元和竖直推顶单元,横向移动单元上端放置托盘19并带动其横向移动,纵向移动单元带动横向移动单元和托盘纵向移动,竖直推顶单元带动纵向移动单元、横向移动单元和托盘竖直上升或下降。

在主机左侧的侧壁表面下端设置一个缺口22,该缺口下方的工作台前端和后端设置有开口20,缺口用于横向移动单元带动托盘移动到右侧的极限位,开口用于纵向移动单元带动横向移动单元和托盘移动到前端和后端的极限位。

横向移动单元如图5所示:包括卡盘54、导柱41、丝杠40、电机46和基板47(位于图中上方处),在基板上由前端至后端通过导柱座38间隔设置两个导柱,两个导柱之间通过丝杠座39设置丝杠,丝杠由电机通过齿轮箱56驱动,在丝杠和导柱上分别套装有丝母44和导套43,丝母和导套与卡盘底面连接,在基板底面连接纵向移动单元。卡盘上端面设置一个凹陷,该凹陷尺寸略大于托盘下端部的尺寸,便于托盘放入和取出,卡盘选用绝缘的硬塑料材料制成,而且该凹陷位于工作台后端处具有一个出口,该出口用于托盘推顶机构将托盘纵向推动并自卡盘内移出且移动到工作台后端处的输送带、转运车或空余平面处。

纵向移动单元如图6所示:包括导柱、丝杠、电机和基板47(位于图中下方处),在基板上由一侧至另一侧通过导柱座间隔设置两个导柱,两个导柱之间通过丝杠座设置丝杠,丝杠由电机通过齿轮箱驱动,在丝杠和导柱上分别套装有丝母和导套,丝母和导套与横向移动单元的基板(位于图中上方处)底面连接,纵向移动单元的基板(位于图中下方处)底面连接竖直推顶单元。

竖直推顶单元如图2、3所示:包括导向柱52和固定板53,固定板固定设置在工作台内,在固定板上端面的基座51内安装朝上设置的电动推杆或油缸50,该电动推杆或油缸的运动端49上端面通过推板48与纵向移动单元的基板(位于图中下方处)固定连接,推板底面设置至少两个导向柱,每个导向柱的下端滑动穿装在所述固定板内,电动推杆的运动端是其能够伸缩运动的杆状结构,油缸的运动端是活塞杆。

上述丝母应该在丝杠轴向上稍微宽一些,以提高运行时的稳定性,而每个导柱上设置两个导套,以提高导向的平稳性,电机为步进电机且内置旋转编码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箱的输入端,齿轮箱内的齿轮实现了电机输入的换向和减速,齿轮箱的输出通过联轴器45连接丝杠端部。

在卡盘两侧的工作台上还可以设置微动开关55,当卡盘运动到左侧或右侧的极限位时,可以碰触该侧的微动开关,微动开关给出一个状态变化量,使主机上的控制单元驱动步进电机换向。同样的,在工作台前端和后端处的开口处也可以设置两个微动开关,目的也是测量横向移动单元的基板(位于图中上方处)的前端和后端的极限位。

托盘移动机构的的工作过程是:

1.设备加电启动,纵向移动单元和横向移动单元分别移动的两侧的极限位,以完成初始化工作。

2.采取先放“行(hang)”的方式,竖直推顶单元上升到合适的高度,然后托盘向右侧移动到极限位且向后端移动到极限位,此时下料盘图图5所示的位于托盘的左侧前端的边角处,第一个带材成品42掉落后,托盘横向不同而纵向向前端移动一端距离,此时等待后该行的第二个成品掉落。

3.完成最左侧行的放置后,托盘已经纵向移动到最前端的极限位,托盘纵向不动,横向向左侧移动一端距离,此时第二行的成品掉落在托盘第二行最后端处的位置处,托盘横向不动,持续纵向向后端移动,直至第二行放置完毕。

4.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托盘放满。

当然采取先放“列”的方式也是可以的。无论哪种方式,只要将托盘的运动与主机控制加工单元结合在一起就行,即换托盘时,主机处于待机状态。

上述过程中,步进电机的控制端、旋转编码器的输出端、微动开关的输出端等电器元件均与主机控制单元中的控制核心连接,有控制核心内预设值的各种程序完成数据的接收和控制指令的发送,由于该过程使用的硬件和软件均为现有技术,再次不做详细描述。

托盘推顶机构的结构如图7、8、9所示:主机左侧侧壁表面上端设置托盘推顶机构1,该托盘推顶机构包括竖直滑动单元和纵向推顶单元,竖直滑动单元设置在侧壁表面上端,该竖直滑动单元连接纵向推顶单元,竖直滑动单元能带动纵向推顶单元升降,纵向推顶单元能使托盘移动机构上的托盘向工作台后端方向纵向移动。

竖直滑动单元如图7所示,包括基板64、导柱41、丝杠40和电机46,基板纵向方向上通过导柱座38间隔设置两个竖直方向的导柱,两个导柱中间通过丝杠座39设置丝杠,丝杠由电机通过齿轮箱56和联轴器45驱动,在导柱上设置导套43,在丝杠上设置丝母44,导套和丝母共同连接一滑动板63,该滑动板上安装纵向推顶单元。

纵向推顶单元如图7、8、9、所示:包括底板57、滑动梁66、推板67和电机46,底板连接滑动板外侧端面,底板内设置有一纵向的长槽70,在长槽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转轴68,每个转轴上套装一个皮带轮69,该两个皮带轮上缠绕设置同步皮,60,该同步皮带由电机驱动,在同步皮带下端连接滑动梁上端,滑动梁下端连接推板,滑动梁在同步皮带带动下纵向移动并通过推板推顶托盘。

同步皮带的驱动方式是:一个皮带轮旁侧的底板上设置电机,该电机通过皮带61和皮带轮副62驱动同侧的皮带轮转动。

滑动梁上端设置一基座65,该基座两侧分别通过轴59设置至少一个行走轮71,每侧的行走轮滚动设置在底板底面同侧设置的滑行框58的内部72。

上述电机可以采用步进电机,还可以内置旋转编码器,通过其与控制单元的配合,实现滑动板、滑动梁的精确移动,保证托盘的推顶到位。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刚开始时,推板处于高位,操作人员将托盘放好,主机开始工作,托盘在托盘移动机构的带动下不断的横向、纵向移动,而带材成品不断的滑落到托盘内,此时推板在滑动板和滑动梁的带动下回到托盘前端处,推板与托盘之间可保持一定间隙,当主机计数到一定数量时,主机暂停工作,推板在滑动梁的带动下向后端推顶托盘,将托盘推动到主机后端处的输送带、转运车或空余的平面上,与此同时,操作人员将空的托盘放置在工位上,启动主机继续工作,此时推板在滑动板的带动下上升,然后在滑动梁的带动下向托盘前端处归位,不断循环完成带材成品的加工。

该处的托盘推顶机构推动托盘纵向移动时应与托盘移动机构联动,即当横向移动单元、纵向移动单元带动托盘移动接纳带材成品时,推板始终保持高位,不影响托盘的移动,而当主机计数到一定数值后,判断托盘放满,此时,竖直推顶单元单元下降,使托盘同步下降,此时推板回到托盘的前端位置处,并在滑动梁的带动下纵向推顶托盘,使托盘自工作台的后端的开口处移出并移动到输送带、转运车或工作台空余的平面上,与此同时,主机待机,操作人员将空的托盘放在卡盘内,然后再启动主机开始加工,而推板自动回到托盘前端处。

为了配合托盘移动机构,使带材成品能更好的放置在托盘内,且放置的比较整齐,可以采用如图1、10、11、12、13所示的结构:下料盘左侧端部与一个导向框右侧端部80卡装在一起,该导向框左侧端部73底面75设置有开孔81,在开孔前端和后端的导向框侧壁上设置有能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导向板74,导向板用于使沿着下料盘滑落的带材成品42导向滑动到开孔处并掉落到开孔下方的托盘移动机构上放置的托盘内。

导向框右侧端部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挂钩77,每个挂钩均挂住同侧的下料盘的侧壁上端,每侧的挂钩为两个,由导向框侧壁上端一体折弯制成,其折弯后的下端只需要稍微挂住下料盘内壁即可,无需向下延伸过多,以避免影响带材成品的滑动。

在一个挂钩旁侧或者两个挂钩之间的导向框上外缘上设置有固定板79,固定板为焊接或一体制成,该固定板上端设置的锁紧螺栓78朝向下料盘内部的端部啮合套装一卡板82,锁紧螺栓的拧紧或拧松分别使卡板夹紧下料盘侧壁内表面或远离下料盘侧壁内表面,同样的卡板下端也无需向下延伸过长,保证带材成品的顺畅滑动,当锁紧螺栓拧紧后,固定板和卡板相互挤紧并与挂钩相互配合下将导向框和下料盘卡装在一起。

导向框中部的内壁上对称固定两个导向板的右侧端部84,两个导向板的左侧端部在同侧导向框侧壁穿装的调节螺栓83的作用下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导向板由较薄的金属板制成,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这样便于调节其弯曲状态,无论如果弯曲,两个导向板的左侧端部均位于开孔的上方,以保证带材成品滑动到此处时能顺畅的自开孔处向下掉落。

每个导向板的右侧端部84的前、后端端面与同侧的下料盘左侧端部76的前、后端端面靠在一起,每个导向板的右侧端部的内表面与同侧的下料盘另一侧端部的内表面相互齐平,这样可以保证带材成品碰到二者结合处时能顺利的滑过,不会卡在该处。

下料盘左侧端部76嵌入导向框右侧端部80内,由此使下料盘另一侧端部的下部端面与导向框中部处的端面相互靠在一起,并且导向框中部的内部的底面与下料盘另一侧端部处的内部的底面相互齐平,这样可以保证带材成品碰到二者结合处时能顺利的滑过,不会卡在该处。

为了避免直径较小的带材成品冲过两个导向板后飞出,导向框另一侧端部的内表面85如图12、13所示的制成弧形,开孔为圆形,

上述下料盘的侧壁内表面和内部底面、导向框侧壁内表面和内部底面、导向板内表面、开孔內缘、导向框左侧端部内表面等处均需要进行光滑预处理,而且要定期的清理灰尘等杂物,避免带材成品滑动过程中或与某处碰撞时产生过大的磨损。同样的导向板右侧端部与下料盘左侧端部相互靠在一起的前、后端端面的接缝越小越好,导向框中部处的端面与下料盘左侧端部的下部端面的接缝越小越好。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将导向框安装好,调节导向框左侧端部处的两个调节螺栓,使两个导向板相互靠近,测量导向板位于开孔处的端部之间的间距,稍微大于带材成品即可,然后启动自动卷绕机,观察带材成品的掉落情况,如果掉落时无阻碍,则可正式开始生产,如果掉落不是很顺畅,稍微调节一边的调节螺栓或两边的,进一步观察带材成品的掉落情况,直至顺畅后进入正式生产。

上述吹风机构、托盘移动机构、托盘推顶机构和导向框之间相互配合,不是单纯的自已干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导向框和其内的导向板与推盘移动机构相互配合,使不同直径的带材成品可以按照设定大致准确的滑落到托盘内,在托盘装满后,托盘推顶机构将装满的托盘自卡盘中推走,而主机待机,操作人员放入新的托盘,所以说,正是由于上述各结构的相互配合,使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卷绕系统具有悬浮供料、规律摆盘、自动推盘的适于实用的新设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