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大型储油罐测位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3373发布日期:2019-04-13 01:3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大型储油罐测位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油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大型储油罐测位仪。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为了满足日常生产需求,很多工厂均需要配置用于存储机油、液压油等介质的储油罐,便于取用各种介质,但是现有的储油罐仅为一个密封性能良好的容器,不具有显示其液位的功能,使得工作人员无法得知储油罐中介质的余量,不便于掌握向储油罐中补充介质的时机;

现有生活中出现了部分外置的液位测量仪,多为使用红外线测量的电子产品,在测量部分透明度较高的介质时,介质液面对红外线的反射率低于折射率,导致测量结果不准,同时也无法在断电情况下正常工作,使用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储油罐中液面不易测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大型储油罐测位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大型储油罐测位仪,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壁焊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下端与罐体的底部焊接固定,所述罐体的侧壁上端焊接有两个第一定滑轮,两个所述第一定滑轮上共同绕设有尼龙绳,所述尼龙绳的一端位于罐体的外侧并连接有液位显示装置,所述尼龙绳的另一端位于连通管的内部并系有浮块,所述连通管的下端开设有连通孔,所述罐体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孔。

优选地,所述液位显示装置包括滑轮组和显示管,所述显示管侧壁开设有显示槽,所述滑轮组下端面焊接有配重指示杆,所述配重指示杆在显示槽内滑动。

优选地,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所述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共同转动连接有滑轮杆,所述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共同绕设在尼龙绳上,所述尼龙绳位于罐体外侧的一端系在滑轮杆的上端,所述配重指示杆焊接在滑轮杆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连通孔内设置有滤网。

优选地,所述出料孔部分设置有多个叶轮,所述叶轮共同焊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有多个轴承座,每个所述轴承座均焊接在罐体的下壁,所述转轴远离叶轮的一端焊接有毛刷。

优选地,所述连通孔为曲折型孔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装置中的浮块会随罐体中的液面变化而产生变化,浮块与外界的滑轮组部分结构相连,使得浮块向上运动时,配重指示杆部分结构向下运动,反之配重指示杆部分结构向上运动,且配重指示杆的运动距离是罐体内液面变化的五分之一,便于外界工作人员监测其液位;

2.连通管和连通孔的设置使得连通管内的液面位置更加接近与罐体内的液面真实高度,减少罐体内应外界震动导致液面突变对连通管内液面高度的影响,使得配重指示杆的指示结构更加准确;同时叶轮和毛刷部分结构可使罐体在向外供应介质时对连通孔部分进行洗刷,避免连通孔处产生堵塞,影响指示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大型储油罐测位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大型储油罐测位仪中显示管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大型储油罐测位仪中A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罐体、2连通管、3第一定滑轮、4尼龙绳、5显示管、6第二定滑轮、7第三定滑轮、8第一动滑轮、9第二动滑轮、10滑轮杆、11配重指示杆、12显示槽、13浮块、14连通孔、15出料孔、16叶轮、17转轴、18轴承座、19滤网、20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新型的大型储油罐测位仪,包括罐体1,罐体1内壁焊接有连通管2,连通管2的下端与罐体1的底部焊接固定,罐体1的侧壁上端焊接有两个第一定滑轮3,两个第一定滑轮3上共同绕设有尼龙绳4,尼龙绳4的一端位于罐体1的外侧并连接有液位显示装置,尼龙绳4的另一端位于连通管2的内部并系有浮块13,连通管2的下端开设有连通孔14,罐体1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孔15,浮块13在随罐体1内液面高度变化而变化,浮块13在运动时拉动尼龙绳4运动,进而使得外界的液位显示装置显示浮块13的位置变化,进而使得向外界展示罐体1内部的液面位置。

液位显示装置包括滑轮组和显示管5,显示管5侧壁开设有显示槽12,滑轮组下端面焊接有配重指示杆11,配重指示杆11在显示槽12内滑动,罐体1内的液面变化时,滑轮组部分结构带动配重指示杆11位置变化,值得说明的是,显示槽12上应设置有刻度线,配重指示杆11位于较高位置时,罐体1内的液面较低,配重指示杆11位于较低位置时,罐体1内的液面较高。且本装置中的刻度线的高度标识应为罐体1实际液面高度的五分之一;

滑轮组包括第二定滑轮6、第三定滑轮7、第一动滑轮8、第二动滑轮9,第一动滑轮8和第二动滑轮9共同转动连接有滑轮杆10,第二定滑轮6、第三定滑轮7、第一动滑轮8、第二动滑轮9共同绕设在尼龙绳4上,尼龙绳4位于罐体1外侧的一端系在滑轮杆10的上端,配重指示杆11焊接在滑轮杆10的下壁,保证浮块13向上运动时配重指示杆11向下运动;反之配重指示杆11向上运动。

连通孔14内设置有滤网19,滤网19可以避免连通孔14内部进入杂质导致连通孔14堵塞,出料孔15部分设置有多个叶轮16,叶轮16共同焊接有转轴17,转轴17转动连接有多个轴承座18,每个轴承座18均焊接在罐体1的下端,转轴17远离叶轮16的一端焊接有毛刷20,向外界供应介质时,介质带动叶轮16转动,进而带动同轴的毛刷20转动,毛刷20对滤网19产生洗刷作用,保证滤网19不产生堵塞;连通孔14为曲折型孔洞,减少罐体1内部介质波动对连通管2内液面的影响,使得配重指示杆11的位置不受罐体1内液面波动的影响,使得指示结果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中,罐体1内部可灌有多种油类介质,值得说明的是:尼龙绳4、浮块13、配重指示杆11与滑轮组部分结构处于平衡状态:浮块13的密度与介质相等,设浮块13的重量为G,介质对浮块13的浮力为F1,浮块13对尼龙绳4的牵引力为F2,两个动滑轮、滑轮杆10、配重指示杆11的重力之和为F3;

滑轮G-F1=F2=5F3(以图2为例,承重的绳子段数为5);

即5F3+F1=G,滑轮杆10、第一动滑轮8、第二动滑轮9、配重指示杆11部分结构重量的五倍与浮块13所受的浮力之和应与浮块13的重力相等。

综上可得:满足上述条件时,罐体1内介质的液面变化时,浮块13随其一起升降,且配重指示杆11的运动方向与浮块13的运动方向相反,且配重指示杆11的运动距离是浮块13的五分之一;

所以当罐体1内的介质量发生变化导致液面升降时,连通管2下方的连通孔14使得连通管2内的液面随罐体1的液面变化而变化,使得配重指示杆11的位置也发生变化,进而保证可对罐体1内的液面对工作人员进行展示。

罐体1下方的出料孔15连接有阀门等装置,用于向外界供应罐体1中的介质,当出料孔15处有介质流通时,介质在流经叶轮16时,会带动叶轮16转动,进而带动转轴17产生转动,转轴17带动右侧的毛刷20转动,使毛刷20对连通孔14产生洗刷作用,避免污物对连通孔14产生堵塞而使连通管2内液面与罐体1的液面不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