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5449发布日期:2019-05-03 19:5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排水装置,具体的讲,是一种水冷设备的自动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水冷设备在测试完成后,在包装之前需要将其内部的冷却液排除干净,否则在运输过程中流出来的冷却液会损坏包装或者设备自身,在寒冷的环境下也有可能在冻结的过程中造成体积膨胀而损坏设备。如果通过人工方式倾斜设备排水的话,不容易排干净,而且费时费力。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排水装置,以克服现有的人工操作造成的成本增加、排水不干净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排水装置,用于对水冷设备进行自动排水,所述自动排水装置包括:控制器、空压设备、电磁阀以及管路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电磁阀和空压设备,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和空压设备的运行状态;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管路系统上,所述管路系统连接所述水冷设备,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关闭后,所述空压设备开启并通过所述管路系统向所述水冷设备中鼓入空气,以排出所述水冷设备中的冷却液。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压设备包括空气压缩机和储气罐,所述储气罐连接所述管路系统;所述空气压缩机用于向所述储气罐提供持续的流动空气;所述储气罐用于在向所述管路系统输送所述流动空气的过程中,稳定所述流动空气的压力。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路系统与所述水冷设备之间通过软管连接;并且,所述软管一端连接所述管路系统,另一端连接所述水冷设备的进水口。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路系统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软管一端连接一通孔,另一端连接一水冷设备的进水口,以实现同时对多个水冷设备的排水。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管路系统包括一进水管和一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空压设备,另一端连接所述水冷设备的进水口;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冷设备的出水口,另一端作为所述水冷设备中的冷却液的排出口。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冷设备的进水口之间,以及所述出水管和所述水冷设备的出水口之间,均通过软管相连。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其中,利用一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水管上的一通孔,另一端连接一水冷设备的进水口;同时,利用另一软管的一端连接该水冷设备的出水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水管上的一通孔,以实现同时对多个水冷设备的排水。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通孔与所述软管之间均安装有阀门,以控制所述软管与所述管路系统的导通。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安装有一单向阀,以避免排水过程中,所述冷却液流向入水口。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安装有一单向阀,以避免在停止排气时,所述冷却液反向流入所述水冷设备内部。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和空压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和空压设备的开启、关闭和间隔时间。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水冷设备为挖矿机。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为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自动排水装置,全程采用自动化控制排水操作,避免了人工排水造成的成本增加、排水不干净等问题;同时,提升了产品可靠性,降低了测试打包过程的成本。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自动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自动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自动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自动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水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

1—控制器;2—空压设备;3—电磁阀;4—管路系统;5—水冷装置;6—软管;通孔—7;

21—空气压缩机;22—储气罐;

41—进水管;4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代表性实施方式,详细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新型的自动排水装置,利用控制器、电磁阀、空压设备以及管路设备等部件,实现对水冷设备的自动排水,从而可以克服目前的人工操作排水费时费力,且容易排水不干净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控制器1、空压设备2、电磁阀3以及管路系统4。其中,所述控制器1连接所述电磁阀3和空压设备2,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3和空压设备2的运行状态;所述电磁阀3设置在所述管路系统4上,所述管路系统4连接所述水冷设备5,当所述控制器1控制所述电磁阀3关闭后,所述空压设备2开启并通过所述管路系统4向所述水冷设备5中鼓入空气,以排出所述水冷设备5中的冷却液。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为整个自动排水装置的核心控制部件,其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控制电磁阀3和空压设备2的开启、关闭和间隔时间。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接收到的指令可以是水冷设备发出的各种工作信号,例如测试完成信号,排水完成信号和故障信号等,也可以是人为操作控制器1生成的各种控制信号,例如人为对控制器1上的排水开启按钮或测试开始按钮进行操作,开启对水冷设备的排水或测试模式等。控制器1为一种控制设备,其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空压设备2包括空气压缩机21和储气罐22,所述储气罐22连接所述管路系统4;所述空气压缩机21用于向所述储气罐22提供持续的流动空气;所述储气罐22用于在向所述管路系统4输送所述流动空气的过程中,稳定所述流动空气的压力,以通过管路系统4向水冷设备5中鼓入具有稳定压力的流动空气,实现匀速排水。空压设备2连接控制器1,由控制器1控制其开启、关闭和间隔时间。当进行水冷测试时,控制器1接收到水冷测试指令,控制空压设备2关闭,无动作;当进行排水操作时,控制器1接收到排水操作指令,控制空压设备2开启,此时空压设备2通过管路系统4向水冷设备5中鼓入空气,排出水冷设备中的冷却液。本实用新型中,不限制空压设备2与管路系统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使用软管相连接,也可以采用诸如塑料或者金属等管道相连接,只需要在管路系统上开设一个进气孔即可。

本实施例中,电磁阀3设置在管路系统4的冷却液入口处,控制冷却液通过管路系统4向水冷设备5的流入或截止。当进行水冷测试时,控制器1接收到水冷测试指令,从而控制电磁阀3开启,此时冷却液通过管路系统4流入水冷设备5;当进行排水操作时,控制器1接收到排水操作指令,控制电磁阀3关闭,从而截断冷却液的流入。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控制器1接收到水冷测试指令时,电磁阀3处于开启状态,空压设备2处于关闭状态;而在控制器1接收到排水操作指令时,电磁阀3关闭,空压设备2开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更加智能的操作,可以根据连接的水冷设备的情况以及空压设备2的排气速率和功率,在控制器1中设定电磁阀3关闭和空压设备2开启的时间及时间间隔。例如,如果管路系统4只连接有一台水冷设备,预计水冷设备在五分钟内可完成排水操作,则可以设定空压设备2开启五分钟,电磁阀3关闭5分钟;如果管路系统连接有多个水冷设备,则可根据具体情形延长空压设备2的开启时间和电磁阀3的关闭时间。但是,更精确的是,因为电磁阀3即时关闭后,管路系统4中还有一部分冷却液要流入水冷设备中,为了预留冷却液在水冷设备中循环的时间,控制器1可以设定在电磁阀3关闭一段时间后,再开启空压设备2向管路系统4中进行鼓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冷设备中采用的冷却液可以是水,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冷却效果的液体。并且,冷却液的属性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水装置可实现对水冷设备的自动排水。当水冷测试完成后,控制器可下达指令控制电磁阀关闭,截断冷却液的流入,然后开启空气压缩机,向管路系统中鼓入空气,通过空气将管路内部及水冷设备内的冷却液通过出水口排出,直至水冷设备内部的液体排除干净。然后,空气压缩机停止工作,操作人员可以将水冷设备从管路系统上摘除,进行后续打包。而当下一批水冷设备接入管路系统后,控制器指令电磁阀开启,冷却液开始持续流入水冷设备,对运行的水冷设备进行散热。因此,整个排水过程全程采用自动化控制,避免人工操作造成的成本增加、排水不干净等问题;同时,提升了产品可靠性、降低了测试打包过程的成本。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水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管路系统4与所述水冷设备5之间通过软管6连接;并且,所述软管6一端连接管路系统4,另一端连接所述水冷设备5的进水口。本实施例中,采用软管作为水冷设备5和自动排水装置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利于实现对水冷设备的灵活操作,例如,方便实现水冷设备与管路系统的连接和摘除,且不受水冷设备的放置位置的限制。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水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管路系统4上设置有多个通孔7;所述软管6一端连接一通孔,另一端连接一水冷设备的进水口,以实现同时对多个水冷设备的排水。本实施例中,利用在管路系统4上开设多个通孔,通过软管连接多个水冷设备,进而实现同时对多个水冷设备进行排水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排水效率。另外,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通孔与软管的连接处安装有阀门装置,以控制所述软管与所述管路系统的导通和截止。其中,阀门装置可以由人为操作控制,方便随时断开某一水冷装置的排水和进水操作。

图1-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不管是进水测试阶段,还是进气排水阶段,冷却液或者空气均通过管路系统进入到水冷设备中,即管路系统仅实现与水冷设备进水口的连接。因此,上述实施例对水冷设备的出水口并没有做任何限制,其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手段来实现,例如硬连接方式或软连接方式。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水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管路系统4包括一进水管41和一出水管42;所述进水管41的一端连接所述空压设备4,另一端连接所述水冷设备的进水口;所述出水管42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冷设备的出水口,另一端作为所述水冷设备中的冷却液的排出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41与所述水冷设备的进水口之间,以及所述出水管42和所述水冷设备的出水口之间,均通过软管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41和出水管42上均设置有多个通孔7;其中,利用一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水管41上的一通孔,另一端连接一水冷设备的进水口;同时,利用另一软管的一端连接该水冷设备的出水口,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水管42上的一通孔,以实现同时对多个水冷设备的水冷测试和排水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通孔与软管之间均安装有阀门装置,以控制所述软管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导通和截止。其中,阀门装置可以由人为操作控制,方便随时断开某一水冷装置的排水和进水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41的进水端安装有一单向阀8。单向阀8只允许冷却液由冷水入口处流向进水管,因此避免了在排水过程中,冷却液反流向入水口。同理,在出水管42的出水端安装有一单向阀9,单向阀9只允许冷却液由水冷设备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流出,因此避免了在停止排气时,冷却液反向流入水冷设备内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水冷设备为虚拟货币挖矿机。与传统的风冷散热不同,水冷矿机采用水冷板帮助算力板散热,在每一块算力板两侧均设置有水冷板。在挖矿机的机身侧面配备了进水口和出水口,上端为进水口,下端为出水口,将每块水冷板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通过软管或者硬连接方式进行贯通,使得冷却液可以通过每一块水冷板,实现对算力板的散热。这种水冷散热方式,不但可以满足低噪声、低功耗的需求,而且产品的可靠性高,易管理,易维护,可帮助减少矿场运营维护支出,降低矿场挖矿成本。

当挖矿机完成水冷测试后,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排水装置,将挖矿机内部的测试用冷却液排出干净,以方便运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自动排水装置,全程采用自动化控制排水操作,避免了人工排水造成的成本增加、排水不干净等问题;同时,提升了产品可靠性,降低了测试打包过程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块,或单元都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单元,和步骤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为清楚展示硬件和软件的可替换性(interchangeability),上述的各种说明性部件(illustrative components),单元和步骤已经通用地描述了它们的功能。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模块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