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型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3113发布日期:2019-08-16 22:1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L型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型灌装机。



背景技术:

现有安瓿灌装机为直线型灌装机,灌装机安装在洁净区厂房内,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需要大量能耗保证(温度控制18-26℃,湿度控制45-65%),从洗瓶、灌装、接收安瓿需要三个工位,同时一条生产线需要三个房间面积,人员也需要3个岗位人员配置,其中洗瓶2人、灌装3人以及接收安瓿1人,房间的占地面积一般也需要80平方左右,整体能耗和人工都需要较大投入,因此为了在保证产量的同时降低占地面积,降低能耗,需要对直线型灌装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了一种L型灌装机,可有效减少灌封机的占地面积,且可有效避免安瓿瓶输送时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L型灌装机,包括依次连接隧道烘箱和灌封机构,所述隧道烘箱与所述灌封机构间设有一L型转接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侧,所述第一支撑板后半段设有纵向传输的第一输送网带,所述第一输送网带后端连通所述隧道烘箱的出口,所述第一支撑板前半段设有横向传输的第二输送网带,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一容纳池,所述第二输送网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网带前端,另一端连通所述容纳池,可将安瓿瓶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输送网带和第二输送网带送至所述容纳池内,所述容纳池靠前端设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前方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一可横向转动的绞龙,所述容纳池底部设有纵向传输的第三输送网带,所述出料斗靠前部设有一气动规整装置,用于将所述容纳池内的安瓿瓶经所述第三输送网带带动至所述出料斗后进行规整,并平稳地送入所述绞龙的螺纹槽内。

优选地,所述出料斗包括锥形部和直线部,所述锥形部开口从后往前逐步变小且其前端开口与所述直线部后端连通设置。

优选地,所述气动规整装置包括一往复板、一气缸和一光电传感器,所述往复板一端横向穿过所述直线部侧壁,另一端连接固定安装在所述直线部侧壁上的所述气缸,所述往复板与所述直线部前端面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安瓿瓶的直径,所述光电传感器位于所述绞龙前方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用于检测位于所述出料斗第一排最左侧的位置是否有安瓿瓶,如无安瓿瓶,则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气缸,进而带动所述往复板开合所述直线部内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容纳池后半部设有一可前后移动的推拉板,所述推拉板的横向宽度为所述容纳池的宽度,所述推拉板与所述容纳池间设有弹簧轴,所述弹簧轴一端连接所述推拉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容纳池后侧面。

优选地,所述容纳池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处设有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网带出口处的所述隔板位置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的大小与所述第二输送网带的宽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L型灌装机还包括与所述隧道烘箱前段连接的洗瓶机构和与所述灌封机构后段连接的出瓶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第一输送网带、第二输送网带和第三输送网带可以将很方便地将安瓿瓶从隧道烘箱内移动至灌封机构内,并改变安瓿瓶输送的方向,同时在出料斗位置,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安瓿瓶并控制往复板对直线部的关闭和打开,保证在输送的时候,安瓿瓶不会堆积在一起造成堵塞,有效地提升了输送效率,同时L型的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占地面积,同时省去了岗位的人工成本,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L型灌装机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L性转接机构的结构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中:1、洗瓶机构 2、隧道烘箱 3、灌封机构 4、出瓶口 5、L型转接机构 6、第一支撑板 7、第二支撑板 8、第一输送网带 9、第二输送网带 10、容纳池 11、出料斗 12、绞龙 13、往复板 14、气缸 15、光电传感器 16、推拉板 17、弹簧轴 18、隔板 1801、开口 19、第三输送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L型灌装机,包括洗瓶机构1、隧道烘箱2、L型转接机构5、灌封机构3和出瓶口4,

所述洗瓶机构1,用于对待灌封前的安瓿瓶进行清洁处理,本实施例采用立式的超声波洗瓶机,可以按顺序接收空的安瓿瓶,并通过一系列喷针、喷嘴对安瓿瓶充入循环用水、注射用水和压缩空气,依次对安瓿瓶进行超声波粗洗、瓶外壁精洗和瓶内壁精洗的处理,最后依次出瓶,完成安瓿瓶灌封前的清洗工作。

所述隧道烘箱2,用于对清洁后的安瓿瓶表面进行烘干,去除掉在上述洗瓶过程中在安瓿瓶表面残留的水渍,同时也可以为安瓿瓶进行高温灭菌,保证安瓿瓶的洁净度。

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L型转接机构5,用于改变安瓿瓶行走的方向,进而实现将直线型的输瓶轨道变为呈L型折线的输瓶轨道,所述L型包括第一支撑板6和第二支撑板7,所述第二支撑板7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左侧,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后侧对接所述隧道烘箱2前端的出口,所述第一支撑板6后半段设有纵向传输的第一输送网带8,且所述第一支撑板6上表面与所述隧道烘箱2的输出口位于同一平面上,用于接收所述隧道烘箱2内烘干的安瓿瓶并继续往下传输,所述第一支撑板6前半段设有横向传输的第二输送网带9,所述第二输送网带9的输出口对接所述第二支撑板7,从而将从所述第一输送网带8的传输过来的安瓿瓶改变传输方向并传输至所述第二支撑板7上。

所述第二支撑板7上设有一容纳池10,所述第二输送网带9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网带8前端,另一端连通所述容纳池10,所述容纳池1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6连接处设有一隔板18,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网带9出口处的所述隔板18位置设有一开口1801,所述开口1801的大小与所述第二输送网带9的宽度相同,这样从所述第二传输网带过来的安瓿瓶就可以全部从所述开口1801处进入至所述容纳池10内;

所述第二支撑板7前半部设有出料斗11,所述容纳池10内设有第三输送网带19,所述第三输送网带19将进入至所述容纳池10内的安瓿瓶不断地传输至所述出料口处,所述出料斗11为Y型,包括锥形部和直线部,即所述出料斗11的锥形部的开口1801从后往前逐步变小,所述直线部的开口1801和所述锥形部的前端开口1801保持同样的宽度,保证可以很方便地引导所述容纳池10内的安瓿瓶从所述出料斗11排出,所述出料斗11的前方的所述第二支撑板7上设有一可横向转动的绞龙12,可用于将所述出料斗11出来的安瓿瓶等间距地传送至所述灌封机构3处;

所述出料斗11靠前部设有一气动规整装置,可将位于所述出料斗11前端第一排的安瓿瓶直接平稳地放入至所述绞龙12的螺纹槽内,所述气动隔离装置包括一往复板13、一气缸14和一光电传感器15,所述往复板13一端横向穿过所述直线部侧壁,另一端连接固定安装在所述直线部前端的侧壁上的所述气缸14,且所述往复板13与所述直线部前端面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安瓿瓶的直径即可,所述光电传感器15位于所述绞龙12前方的所述第二支撑板7上,用于检测位于所述出料斗11第一排最左侧的安瓿瓶,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气缸14,进而带动所述往复板13开合所述直线部内的通道,当所述光电传感器15检测到有安瓿瓶时,说明此时所述出料斗11第一排的安瓿瓶并未全部被所述绞龙12传送走,此时所述气缸14不动作,所述往复板13处于关闭所述直线部的状态,当所述光电传感器15没有监测到有安瓿瓶时,说明此时所述出料斗11第一排的安瓿瓶已经全部被所述绞龙12传送走,因此发出信号控制所述气缸14带动所述往复板13横向动作一次,进而将第二排的安瓿瓶由所述第三输送网带19传输至第一排的位置,随后所述往复板13及时归位,保证后续的安瓿瓶不会对挤压前方的安瓿瓶,造成堵塞。

所述容纳池10后半部设有一可前后移动的推拉板16,所述推拉板16的横向宽度为所述容纳池10的宽度,所述推拉板16可以横向水平设置,也可以斜向设置,只要在纵向方向上,所述推拉板16的右端不超过所述开口1801后端即可。所述推拉板16与所述容纳池10后侧面间可为竖直的弹簧轴17设置,正常状态下,所述弹簧轴17给到一个向前的推力,依次保证容纳池10内的安瓿瓶都可以受到所述往复板13与所述推拉板16的推力,这个力度需要很小,只需保证安瓿瓶能够站立不倒就可以。

同时,所述第一支撑板6和所述第二支撑板7可以错开设置,即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后端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板7的后端往后突出,所述第二支撑板7的前端相对第一支撑板6的前端往前突出,这样便于所述第一支撑板6后端可以更便捷地与所述隧道烘箱2前端出口连接,同理所述第二支撑板7前端可以更便捷地与所述灌封机构3的入口连接。

所述灌封机构3入口连接所述绞龙12的末端出口,可对从所述L型连接机构传来的安瓿瓶注射药液并灌封瓶口,最后从所述出瓶口4排出。

通过上述L型连接机构,可以将所述隧道烘箱2和所述灌封机构3的传输路径变为直角的传输路径,由此实现整个灌装机的流水线由传统的直线变为L型流水线,在实际的使用中,从三个房间的使用面积,减少到了两个房间的使用面积,且房屋的使用面积也相应地减少了60平米左右,且在洗瓶机构1和灌封机构3减少了2个岗位人员的配置,降低了灌装机整体的能耗和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