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罐车用防火卸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4168发布日期:2019-08-07 01:58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罐车用防火卸油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卸油管,特别涉及一种油罐车用防火卸油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卸油管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等现象,导致油从卸油管内渗漏,同时卸油管的阻燃性能和隔温性能不高,因此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油罐车用防火卸油管,可做到增强卸油管的结构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油罐车用防火卸油管,包括油管主体,所述油管主体的内壁覆盖有隔温层,所述隔温层的内壁覆盖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内壁覆盖有防裂层,所述油管主体的外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连接有前法兰,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连接有后法兰,且前法兰和后法兰均套接在油管主体的外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温层主要是由气凝胶毡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燃层主要是由PP阻燃剂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裂层主要是由聚碳酸酯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法兰和后法兰的表面均贯穿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固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法兰和后法兰通过油管主体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在卸油管表面安装加强筋,从而可利用加强筋增强卸油管结构的稳定,同时通过在油管主体内壁覆盖隔温层和阻燃层,从而可增强卸油管的隔温性能和阻燃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管主体;2、隔温层;3、阻燃层;4、防裂层;5、加强筋;6、前法兰;7、后法兰;8、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罐车用防火卸油管,包括油管主体1,油管主体1的内壁覆盖有隔温层2,隔温层2的内壁覆盖有阻燃层3,阻燃层3的内壁覆盖有防裂层4,油管主体1的外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加强筋5,加强筋5的一端连接有前法兰6,加强筋5的另一端连接有后法兰7,且前法兰6和后法兰7均套接在油管主体1的外端。

进一步的,隔温层2主要是由气凝胶毡材料制作而成,气凝胶毡是以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为主体材料,通过特殊工艺同玻璃纤维棉或预氧化纤维毡复合而成的柔性保温毡。其特点是导热系数低,有一定的抗拉及抗压强度,便于保温施工应用,属于新型的保温材料。

阻燃层3主要是由PP阻燃剂材料制作而成,由PP阻燃剂制作而成的阻燃层3可有效增强卸油管的阻燃性能。

防裂层4主要是由聚碳酸酯材料制作而成,由聚碳酸酯制作而成的防裂层4可有效增强卸油管的防裂性能。

前法兰6和后法兰7的表面均贯穿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固定孔8,使用者通过前法兰6和后法兰7可将卸油管固定连接。

前法兰6和后法兰7通过油管主体1相连接,通过前法兰6和后法兰7可将卸油管固定安装。

具体的,在生产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在卸油管的两端表面安装前法兰和后法兰,并在前法兰6和后法兰7的表面开出固定孔9,在前法兰6和后法兰7之间安装加强筋5,在加强筋5安装在卸油管的外端,再在卸油管的内壁表面覆盖隔温层2,在隔温层2的内壁表面覆盖阻燃层3,在本实用新型生产后以后,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卸油管通过法兰的固定孔进行安装,加强筋5可防止卸油管出现开裂,同时隔温层2和阻燃层3可增强卸油管的隔温性能和阻燃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在卸油管表面安装加强筋5,从而可利用加强筋5增强卸油管结构的稳定,同时通过在油管主体1内壁覆盖隔温层2和阻燃层3,从而可增强卸油管的隔温性能和阻燃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