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举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8895发布日期:2019-05-21 21:0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举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举升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式举升机。



背景技术:

举升机是一种用于汽车检修的设备,可将需要维修的车辆举升起来,便于对车辆底部进行检修。常规的举升机通常是直接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维修时,需要将车辆行驶或移动到其上才能进行举升并检修,当车辆损坏到无法行驶时,那么要使车辆移动到举升机上就会变为较为困难,因此移动式举升机应运而生。

目前现有的移动式举升机,一般是在常规固定式举升机的基础上,在举升机的底部安装行走机构(比如滚轮),使举升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移动,从而便于对无法行驶的车辆进行举升检修。这种结构的举升机当移动到位后需要在行走机构的边上额外放置锁位垫块,以使行走机构的位置固定住不再发生移动,从而确保安全地对汽车进行举升和检修,这种行走机构的固定方式,操作起来十分不方便,且固定的稳定性也难以保证,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稳定且安全的移动式举升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移动式举升机,包括举升台,所述的举升台的底部安装有举升机构,所述的举升机构包括交叉活动安装的第一举升架和第二举升架,所述的第一举升架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前举升杆和第一后举升杆,所述的第一前举升杆和所述的第一后举升杆的底部通过第一底杆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举升架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前举升杆和第二后举升杆,所述的第二前举升杆和所述的第二后举升杆的底部通过第二底杆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前举升杆与所述的第二前举升杆交叉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后举升杆与所述的第二后举升杆交叉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底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前滚轮和第一后滚轮,所述的第一前滚轮和所述的第一后滚轮均与地面相接触,所述的第二前举升杆的后端面设置有第二前滚轮,所述的第二后举升杆的前端面设置有第二后滚轮,所述的第二前滚轮和所述的第二后滚轮均位于所述的第二底杆的上方,所述的第二前滚轮伸出所述的第二前举升杆与所述的第一前举升杆相对的侧端面,所述的第二后滚轮伸出所述的第二后举升杆与所述的第一后举升杆相对的侧端面,未受载收拢状态下,所述的第二前滚轮和所述的第二后滚轮与地面相接触。

所述的第二前滚轮与所述的第二后滚轮同轴。确保举升机着地的稳定性。

所述的第二前举升杆与所述的第二后举升杆之间安装有一支撑横杆,所述的支撑横杆位于所述的第一举升架与所述的第二举升架的交叉处的上方,所述的第一底杆与所述的支撑横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液压缸。支撑横杆对两个举升架起到支撑连接的作用,同时便于液压缸的安装,使得液压缸作用能够将举升架撑起。

所述的第一举升架与所述的第二举升架的交叉处设置有一连接横杆,所述的第一前举升杆和所述的第二前举升杆的中部可转动地穿接在所述的连接横杆的前端,所述的第一后举升杆和所述的第二后举升杆的中部可转动地穿接在所述的连接横杆的后端。连接横杆用于连接两个举升架,并给各举升杆的转动安装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安装定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所述的支撑横杆与所述的连接横杆之间设置有一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横杆上,所述的连接板的下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连接横杆上。连接板的设置用于起到强度加强的作用。

所述的第一前举升杆、第二前举升杆、第一后举升杆和第二后举升杆上分别可转动地设置有滑移座,四个所述的滑移座分别可左右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举升台的下表面。通过滑移座可左右滑动地设置在举升台的下表面,实现在动力作用下举升机构的举升撑起和下降收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第一底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第一前滚轮和第一后滚轮,第一前滚轮和第一后滚轮始终与地面相接触,在第二前举升杆的后端面设置第二前滚轮,在第二后举升杆的前端面设置有第二后滚轮,第二前滚轮和第二后滚轮均位于第二底杆的上方,且第二前滚轮伸出第二前举升杆与第一前举升杆相对的侧端面,第二后滚轮伸出第二后举升杆与第一后举升杆相对的侧端面,上述结构设计使得该举升机在未受载收拢状态下,第二前滚轮和第二后滚轮是与地面相接触,此时配合第一前滚轮和第一后滚轮,可使举升机发生移动,而当两个举升架举升起来时,第二前滚轮和第二后滚轮随着举升离开地面,举升到位后,第二底杆着地,此时举升机难以发生移动,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使用稳定且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收拢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收拢状态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撑起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撑起状态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移动式举升机,包括举升台1,举升台1的底部安装有举升机构,举升机构包括交叉活动安装的第一举升架2和第二举升架3,第一举升架2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前举升杆21和第一后举升杆22,第一前举升杆21和第一后举升杆22的底部通过第一底杆23相连接,第二举升架3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前举升杆31和第二后举升杆32,第二前举升杆31和第二后举升杆32的底部通过第二底杆33相连接,第一前举升杆21与第二前举升杆31交叉活动连接,第一后举升杆22与第二后举升杆32交叉活动连接,第一底杆2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前滚轮231和第一后滚轮232,第一前滚轮231和第一后滚轮232均与地面相接触,第二前举升杆31的后端面设置有第二前滚轮311,第二后举升杆32的前端面设置有第二后滚轮321,第二前滚轮311和第二后滚轮321均位于第二底杆33的上方,第二前滚轮311伸出第二前举升杆31与第一前举升杆21相对的侧端面,第二后滚轮321伸出第二后举升杆32与第一后举升杆22相对的侧端面,未受载收拢状态下,第二前滚轮311和第二后滚轮321与地面相接触。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前滚轮311与第二后滚轮321同轴。确保举升机着地的稳定性。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前举升杆31与第二后举升杆32之间安装有一支撑横杆3132,支撑横杆3132位于第一举升架2与第二举升架3的交叉处的上方,第一底杆23与支撑横杆3132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液压缸4。支撑横杆3132对两个举升架起到支撑连接的作用,同时便于液压缸4的安装,使得液压缸4作用能够将举升架撑起。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举升架2与第二举升架3的交叉处设置有一连接横杆5,第一前举升杆21和第二前举升杆31的中部可转动地穿接在连接横杆5的前端,第一后举升杆22和第二后举升杆32的中部可转动地穿接在连接横杆5的后端。连接横杆5用于连接两个举升架,并给各举升杆的转动安装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安装定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横杆3132与连接横杆5之间设置有一连接板6,连接板6的上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横杆3132上,连接板6的下端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横杆5上。连接板6的设置用于起到强度加强的作用。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前举升杆21、第二前举升杆31、第一后举升杆22和第二后举升杆32上分别可转动地设置有滑移座(图中未显示),四个滑移座分别可左右滑动地设置在举升台1的下表面。通过滑移座可左右滑动地设置在举升台1的下表面,实现在动力作用下举升机构的举升撑起和下降收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