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式举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8856发布日期:2019-05-21 21:04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车式举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维修保养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叉车式举升机。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保设备作为汽车后市场最重要的维修工具,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社会对操作简单、使用便捷的液压举升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现有举升机已无法满足国外市场的一些高端人群的特殊需求。尤其是随着小型汽车美容店、汽车轮胎店,汽车保养店的越来越普及,对于市面上一些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的汽车举升机已略显不匹配。

现有类型举升机都存在以下缺点:

从自身结构上分析,传统的举升机都是垂直升降型,在对车辆进行底盘检修时,操作人员均需钻入车辆底部进行检修,有些举升机空间狭小,活动不便;如果操作失灵,还有可能对维修人员以及车辆造成一定的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

从安装结构上分析,采用地脚螺栓固定,地面安装或地坑安装,这样的安装结构对地面要求高,造价成本高,无形中,给保养店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而且举升机的位置也相对固定,不方便设备随时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举升机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便于举升机移动和操控以及安全性能较高的一种叉车式举升机。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叉车式举升机,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的底部设有间隙;托臂组件,所述托臂组件的顶部与所述底座组件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托臂组件的中部通过油缸组件与所述底座组件的中部连接,所述托臂组件上设有通槽;托板组件,所述托板组件设于所述托臂组件上;保险爪,所述保险爪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组件转动连接,所述保险爪的另一端活动设于所述通槽内,所述保险爪的底部设有若干锁齿,若干所述锁齿分别与所述托臂组件位于所述通槽的底部限位配合;脚轮组件,所述脚轮组件通过板弹簧与所述底座组件的底部连接,所述脚轮组件位于所述间隙的下方;脚踏解锁杆,所述脚踏解锁杆与所述保险爪靠近所述底座组件的一端连接;电气盒,所述电气盒设于所述底座组件上;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设于所述底座组件上,所述动力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气盒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动力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缸组件连接;开关,所述开关包括上升按钮和下降按钮,所述上升按钮与所述电气盒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下降按钮与所述电气盒的输入端电连接。

上述的叉车式举升机,其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第一底座纵杆、第二底座纵杆、第一底座横杆、第二底座横杆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底座纵杆与所述第一底座横杆连接,所述第二底座纵杆与所述第二底座横杆连接,所述第一底座纵杆与所述第一底座横杆的连接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底座纵杆与所述第二底座横杆的连接处连接;所述托臂组件包括第一托臂纵杆、第二托臂纵杆、第一托臂横杆、第二托臂横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托臂纵杆与所述第一托臂横杆连接,所述第二托臂纵杆与所述第二托臂横杆连接,所述第一托臂纵杆与所述第一托臂横杆的连接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二托臂纵杆与所述第二托臂横杆的连接处连接;所述第一底座纵杆的顶部与第一托臂纵杆的顶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纵杆的顶部与第二托臂纵杆的顶部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油缸组件包括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一端和第一底座纵杆与所述第一底座横杆的连接处连接,所述第一油缸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托臂纵杆与所述第一托臂横杆的连接处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底座纵杆与所述第二底座横杆的连接处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托臂纵杆与所述第二托臂横杆的连接处连接;所述通槽包括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设于所述第一托臂横杆靠近所述第一托臂纵杆的一端,所述第二通槽设于所述第二托臂横杆靠近所述第二托臂纵杆的一端;所述保险爪包括第一保险爪和第二保险爪,所述第一保险爪的一端和第一底座纵杆与所述第一底座横杆的连接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保险爪的另一端活动设于所述第一通槽内,所述第一保险爪的底部的若干所述锁齿分别与所述第一托臂横杆的底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二保险爪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底座纵杆与所述第二底座横杆的连接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保险爪的底部的若干所述锁齿分别与所述第二托臂横杆的底部限位配合。

上述的叉车式举升机,其中,所述脚踏解锁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保险爪连接,所述脚踏解锁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保险爪连接。

上述的叉车式举升机,其中,所述动力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油缸、所述第二油缸连接。

上述的叉车式举升机,其中,所述托板组件包括第一前托板、第二前托板、第一后托板和第二后托板,所述第一前托板设于所述第一托臂横杆远离所述第一托臂纵杆的一端,所述第一后托板设于所述第一托臂纵杆与所述第一托臂横杆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前托板设于所述第二托臂横杆远离所述第二托臂纵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后托板设于所述第二托臂纵杆与所述第二托臂横杆的连接处。

上述的叉车式举升机,其中,所述第一底座横杆与所述第二底座横杆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上述的叉车式举升机,其中,所述脚轮组件包括两滚轮和一第三连接杆,两所述滚轮分别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端,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板弹簧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

上述的叉车式举升机,其中,所述动力单元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电气盒、所述开关均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纵杆上。

上述的叉车式举升机,其中,所述开关还包括急停按钮,所述急停按钮与所述电气盒的输入端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脚轮组件,无需将举升机安装固定在底面或地坑上,移动灵活、方便;设置板弹簧,利用其弹性变形的能力,实现板弹簧负载变形,举升机负载时,可将脚轮组件缩入间隙内,使得底座组件与地面接触,紧贴地面,由底座组件承重,举升机空载时,板弹簧回弹,不出现永久变形,底座组件与地面脱离,脚轮组件与地面接触,变成可移动式举升机,可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保护地面的完整性,结构紧凑轻巧,平稳重心低,承载力强,操作方便;举升机的托臂组件带动车辆倾斜升降,当车辆倾斜举升到一定高度时,工作人员无需进入车辆底部,就可对车辆底盘进行全面的检修维护,便捷且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叉车式举升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叉车式举升机的使用方法流程图。

附图中:1、底座组件;2、托臂组件;3、油缸组件;4、托板组件;5、保险爪;6、锁齿;7、脚轮组件;8、脚踏解锁杆;9、电气盒;10、动力单元;11、上升按钮;12、下降按钮;13、第一底座纵杆;14、第二底座纵杆;15、第一底座横杆;16、第二底座横杆;17、第一连接杆;18、第一托臂纵杆;19、第二托臂纵杆;20、第一托臂横杆;21、第二托臂横杆;22、第二连接杆;23、第一转轴;24、第二转轴;25、第一前托板;26、第二前托板;27、第一后托板;28、第二后托板;29、滚轮;30、第三连接杆;31、急停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叉车式举升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叉车式举升机的使用方法流程图,如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叉车式举升机,包括:底座组件1,底座组件1的底部设有间隙。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叉车式举升机还包括:托臂组件2,托臂组件2的顶部与底座组件1的顶部转动连接,托臂组件2的中部通过油缸组件3与底座组件1的中部连接,托臂组件2上设有通槽。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叉车式举升机还包括:托板组件4,托板组件4设于托臂组件2上。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叉车式举升机还包括:保险爪5,保险爪5的一端与底座组件1转动连接,保险爪5的另一端活动设于通槽内,保险爪5的底部设有若干锁齿6,若干锁齿6分别与托臂组件2位于通槽的底部限位配合。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叉车式举升机还包括:脚轮组件7,脚轮组件7通过板弹簧(图中未示出)与底座组件1的底部连接,脚轮组件7位于间隙的下方。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叉车式举升机还包括:脚踏解锁杆8,脚踏解锁杆8与保险爪7靠近底座组件1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叉车式举升机还包括:电气盒9,电气盒9设于底座组件1上。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叉车式举升机还包括:动力单元10,动力单元10设于底座组件1上,动力单元10的输入端与电气盒9的输出端电连接,动力单元10的输出端与油缸组件3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叉车式举升机还包括:开关,开关包括上升按钮11和下降按钮12,上升按钮11与电气盒9的输入端电连接,下降按钮12与电气盒9的输入端电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图2所示,底座组件1包括第一底座纵杆13、第二底座纵杆14、第一底座横杆15、第二底座横杆16和第一连接杆17,第一底座纵杆13与第一底座横杆15连接,第二底座纵杆14与第二底座横杆16连接,第一底座纵杆13与第一底座横杆15的连接处通过第一连接杆17和第二底座纵杆14与第二底座横杆16的连接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托臂组件2包括第一托臂纵杆18、第二托臂纵杆19、第一托臂横杆20、第二托臂横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第一托臂纵杆18与第一托臂横杆连接20,第二托臂纵杆19与第二托臂横杆21连接,第一托臂纵杆19与第一托臂横杆20的连接处通过第二连接杆22和第二托臂纵杆19与第二托臂横杆21的连接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底座纵杆13的顶部与第一托臂纵杆18的顶部通过第一转轴23转动连接,第二底座纵杆14的顶部与第二托臂纵杆19的顶部通过第二转轴24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油缸组件3包括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第一油缸的一端和第一底座纵杆13与第一底座横杆15的连接处连接,第一油缸的另一端和第一托臂纵杆18与第一托臂横杆20的连接处连接,第二油缸的一端和第二底座纵杆14与第二底座横杆16的连接处连接,第二油缸的另一端和第二托臂纵杆19与第二托臂横杆21的连接处连接。

优选的,保证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以及托臂组件2的同步运行,避免了升降不稳定或单边升降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通槽包括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第一通槽设于第一托臂横杆20靠近第一托臂纵杆18的一端,第二通槽设于第二托臂横杆21靠近第二托臂纵杆19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保险爪5包括第一保险爪和第二保险爪,第一保险爪的一端和第一底座纵杆13与第一底座横杆15的连接处转动连接,第一保险爪的另一端活动设于第一通槽内,第一保险爪的底部的若干锁齿6分别与第一托臂横杆20的底部限位配合,第二保险爪的一端和第二底座纵杆14与第二底座横杆16的连接处转动连接,第二保险爪的底部的若干锁齿6分别与第二托臂横杆21的底部限位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脚踏解锁杆8的一端与第一保险爪连接,脚踏解锁杆8的另一端与第二保险爪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动力单元10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油缸、第二油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托板组件包括第一前托板25、第二前托板26、第一后托板27和第二后托板28,第一前托板25设于第一托臂横杆20远离第一托臂纵杆18的一端,第一后托板27设于第一托臂纵杆18与第一托臂横杆20的连接处,第二前托板26设于第二托臂横杆21远离第二托臂纵杆19的一端,第二后托板28设于第二托臂纵杆19与第二托臂横杆21的连接处。

优选的,第一前托板25、第二前托板26、第一后托板27和第二后托板28上均设有橡胶垫。

优选的,第一后托板27和第二后托板28均呈弧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底座横杆15与第二底座横杆16之间形成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脚轮组件7包括两滚轮29和一第三连接杆30,两滚轮29分别设于第三连接杆30的两端,第三连接杆30的两端分别通过板弹簧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7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动力单元10设于第一连接杆17上,电气盒9、开关均设于第一底座纵杆13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开关还包括急停按钮31,急停按钮31与电气盒9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托臂组件2的初始高度105mm,最大举升角度在37°,最大举升高度1600mm;可将车辆最大幅度的倾斜,提高车辆底盘检修的可接近性,维修人员站着就可对车辆底盘进行检测维修。

优选地,电气盒9内设有接触器(图中未示出)。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步骤S1:将下降至最低位的举升机通过脚轮组件7移动至车辆的前轮和后轮之间,调整举升机的位置;

步骤S2:通过托板组件4对准车辆的底盘相应的支点,举升机的位置调整结束;

步骤S3:按压上升按钮11,电气盒9内的接触器通电吸合,动力单元10开始工作,并控制油缸组件3,驱动油缸组件3的活塞杆推出;

步骤S4:由于托臂组件2的顶部与底座组件1的顶部转动连接,带动托臂组件2倾斜上升;

步骤S5:保险爪5伸入通槽的一端开始活动,保险爪5与地面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

步骤S6:随着举升机负载受力,脚轮组件7和地面受到的压力不断增大,以至于板弹簧弹性弯曲;

步骤S7:随着举升机不断下沉,直至脚轮组件7完全伸入间隙内,同时底座组件1与地面直接接触,负载作用在地面上;

步骤S8:待举升机的托臂组件2上升至所需高度时,松开上升按钮11,同时油缸组件3停止工作,举升机的托臂组件2停止倾斜上升;

步骤S9:按压下降按钮12,托臂组件2的底部与保险爪5的底部的锁齿6限位配合,锁定操作完成,下降停止,此时可进行车辆的维修保养;

步骤S10:待车辆的维修保养结束,按压上升按钮11,托臂组件2与保险爪5的底部的锁齿6完全脱离后,即可松手;

步骤S11:踩住脚踏解锁杆8,然后按压下降按钮12,在举升机的自重和车辆的重量下,油缸组件3的活塞杆回缩,完成下降后可移出举升机。

本实用新型的托臂组件2与油缸组件3形成一组摆臂机构,动力单元10给油缸组件3供油的同时,伴随着油缸组件3的活塞杆的推出驱动托臂组件2沿着特定的运动轨迹旋转,实现叉车式举升机的上升、下降。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整机自重轻,举升机的托臂组件2上设有若干支点,升降平稳,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缩减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设置脚轮组件,无需将举升机安装固定在底面或地坑上,移动灵活、方便;设置板弹簧,利用其弹性变形的能力,实现板弹簧负载变形,举升机负载时,可将脚轮组件7缩入间隙内,使得底座组件1与地面接触,紧贴地面,由底座组件1承重,举升机空载时,板弹簧回弹,不出现永久变形,底座组件1与地面脱离,脚轮组件7与地面接触,变成可移动式举升机,可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保护地面的完整性,结构紧凑轻巧,平稳重心低,承载力强,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举升机的托臂组件2带动车辆倾斜升降,当车辆倾斜举升到一定高度时,工作人员无需进入车辆底部,就可对车辆底盘进行全面的检修维护,便捷且安全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开关控制举升机升降,且配合脚踏解锁杆8的解锁方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