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8680发布日期:2019-04-09 22:44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收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收卷装置,属于冲压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电子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大,更新技术也越来越快,现有产品要求外观与精度要求也随之管控严格,传统的将卷料立于普通平台作业,收放料时会将产品的料带边缘摩擦至毛丝出现,造成外观性的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卷装置,利用传动轴机构带动卷料旋转并消除因摩擦导致料带出现毛边的情况,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卷装置,包括底座以及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转动轴机构,所述转动轴机构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能够自旋转;所述的转动轴机构包括的传动轴承以及至少用以安置卷料的旋转柱,所述传动轴承固定设置于底座上,所述传动轴承的内圈或外圈能够转动,所述旋转柱与传动轴承连接,在所述旋转柱与传动轴承连接处还设置有圆盘,所述旋转柱、圆盘能够随所述传动轴承一起转动;当卷料被安置于所述旋转柱上时,所述卷料的一端能够抵在所述圆盘上。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于底座上,所述传动轴承的内圈能够转动,所述圆盘固定设置于传动轴承的内圈上,所述旋转柱与所述圆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柱与所述圆盘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柱包括能够安置卷料的轴体以及设置于轴体一端的连接体,至少所述连接体靠近轴体处的直径小于轴体的直径,在所述连接体与轴体连接处形成有台阶结构;在所述圆盘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体相匹配的连接口,所述连接体能够嵌入所述连接口内。

优选的,所述轴体为圆柱状或直棱柱状,但不限于此。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体为圆台结构或梯形台结构,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的,至少所述圆盘与卷料接触的区域为光滑面。

进一步的,两个以上转动轴机构设置于底座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两个以上所述的旋转柱平行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卷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形成收料与放料一体的作业模式,避免了在收放料时料带边缘因摩擦而导致的毛丝、粗糙等外观不良情况的产生;降低了产品不良率,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收卷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收卷装置的俯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放料转动轴机构的旋转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收料转动轴机构的旋转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圆刀冲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应用所述的收卷装置的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卷装置,包括底座以及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转动轴机构,所述转动轴机构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能够自旋转;所述的转动轴机构包括的传动轴承以及至少用以安置卷料的旋转柱,所述传动轴承固定设置于底座上,所述传动轴承的内圈或外圈能够转动,所述旋转柱与传动轴承连接,在所述旋转柱与传动轴承连接处还设置有圆盘,所述旋转柱、圆盘能够随所述传动轴承一起转动;当卷料被安置于所述旋转柱上时,所述卷料的一端能够抵在所述圆盘上。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于底座上,所述传动轴承的内圈能够转动,所述圆盘固定设置于传动轴承的内圈上,所述旋转柱与所述圆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柱与所述圆盘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柱包括能够安置卷料的轴体以及设置于轴体一端的连接体,至少所述连接体靠近轴体处的直径小于轴体的直径,在所述连接体与轴体连接处形成有台阶结构;在所述圆盘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体相匹配的连接口,所述连接体能够嵌入所述连接口内。

优选的,所述轴体为圆柱状或直棱柱状,但不限于此。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体为圆台结构或梯形台结构,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的,至少所述圆盘与卷料接触的区域为光滑面。

进一步的,两个以上转动轴机构设置于底座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两个以上所述的旋转柱平行设置。

如下将结合附图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a-图3b,一种收卷装置,包括底座D,底座D上设置有放料区域和收料区域;在放料区域设置有放料转动轴机构,在收料区域设置有收料转动轴机构,放料转动轴机构包括转动轴承C1、圆盘B1以及旋转柱A1,轴承C1的外圈固定在底座D上,轴承C1的内圈能够自由转动,圆盘B1固定连接在轴承C1的内圈上,旋转柱A1的一端与圆盘B1可拆卸的连接,且圆盘B1以及旋转柱A1能够随轴承C1的内圈一起转动;旋转柱A1包括能够安置卷料的轴体A11以及设置于轴体一端的连接体A12,至少连接体A12靠近轴体A11处的直径小于轴体A11的直径,在连接体A12与轴体A11连接处形成有台阶结构X;在圆盘B1上设置有与连接体A12相匹配的连接口,连接体A12能够嵌入圆盘的连接口内;收料转动轴机构包括转动轴承C2、圆盘B2以及旋转柱A2,轴承C2的外圈固定在底座D上,轴承C2的内圈能够自由转动,圆盘B2固定连接在轴承C2的内圈上,旋转柱A2的一端与圆盘B2可拆卸的连接,且圆盘B2以及旋转柱A2能够随轴承C2的内圈一起转动;旋转柱A2包括能够安置卷料的轴体A21以及设置于轴体一端的连接体A22,至少连接体A22靠近轴体A21处的直径小于轴体A21的直径,在连接体A22与轴体A21连接处形成有台阶结构X;在圆盘B2上设置有与连接体A22相匹配的连接口,连接体A22能够嵌入圆盘的连接口内;圆盘B1、B2与卷芯接触的区域为光滑面;旋转柱A1、旋转柱A2平行设置;具体的,首先在旋转柱A2外部套上卷料所需的卷芯,然后需从左侧放料区域将卷料开头的产品平行拉出并貼敷在右侧卷料区域旋转柱A2外部的卷芯上,手动旋转右侧区旋转柱A2,形成收料与放料一体的作业模式,避免了在收放料时料带边缘因摩擦而导致的毛丝、粗糙等外观性不良。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一种冲压设计与检测过程具体如下:

一、模具设计

因产品要求为卷料且产品外侧料带边缘有外观性要求,因此将模具的产品形状与修边料带设计在同一圆刀上,以保证产品到料带边缘尺寸OK。此外产品宽度较窄,走料会影响稳定性,另为保证冲压效率,模具设计为两排并列同时冲压,能够达到在稳定的冲压状态下,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准备材料

1)DFR117ECOA基材,厚度T=0.1MM;

2)PT75LA离型纸,厚度T=0.075MM,国标6+/-2g;

3)PT60H保型膜,厚度T=0.06MM,国标30+/-10g;

三、生产过程

1.使用自动印刷机台将客户所需基材DFR117ECOA背面水胶印好,经烤型烘烤后将材料PT75LA离型面与印刷好的水胶收卷料;

2.如图4-图5所示:将基材DFR117ECOA与对贴好的PT75LA放置于主张力轴U1上,进一步的将材料穿过纠偏器J使材料能够保持直线行走,进一步依次穿过G1、G2、G3工位,同时将PT60H底模的背胶面与PT75LA离型膜的非离型面贴合,依次穿过G1、G2、G3工位收于L3张力轴,将D1圆刀模放置于G2工位材料的上部,钢棍G放置于G2工位材料的下部;材料经过圆刀D1模冲切后将DFR117ECOA余料分别收于上部张力轴U2、U3上,进一步的材料在经过G3工位后将成品收于上部张力轴U4、U5上;其中,E1为圆刀模具修边刀、E2为圆刀模具产品形状、U1-U6为上部张立轴、L1-L4为下部张力轴、U1为主张力轴、N1-N2为橡胶轮、G为钢棍、Q传动轴、G1-G3为工位。

3.利用新型的收卷治具中左区域与右区域旋转作业形式将卷料中的不良产品撕除并将好的产品手工贴合于原有的位置上,同时清点卷料中的产品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卷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形成收料与放料一体的作业模式,避免了在收放料时料带边缘因摩擦而导致的毛丝、粗糙等外观不良情况的产生;降低了产品不良率,提高了产品的品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收卷装置,配合手工作业,适用于冲压或印刷卷料且对产品料带边缘有严格外观管控的产品,其在清点数量与检测时在不磨损产品料带边缘的情况下速度快、使用方便。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