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物体上料及辊式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8167发布日期:2019-08-13 21:2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平面物体上料及辊式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面物体传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平面物体上料及辊式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购买的产品表面质量要求也在提高,特别是广泛应用于生活每个角落的平面物体,具有更多诸如光洁度、有无划痕、印刷优劣等质量要求,这就对平面物体生产、存储的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用户的使用特性来看,其对平面物体(比如手机面板)的表面要求较高,包括表面不得存在影响日常使用的缺陷,使用区域不得存在印刷、孔位、纹理错误等缺陷,因此,出厂前需对平面物体表面进行检测。经检测的平面物体需进行得当的存储与运输,以防止存储、运输过程中对平面物体表面造成损坏。

现有的平面物体上料方式多采用手动上料,操作较复杂,不易于自动化,操作不当易对平面物体表面造成损伤,传送方式多采用带传动,传送带表面与平面物体表面接触面积大,容易划伤或污染平面物体。因此,设计一款便于上料,与平面物体接触面积少的上料及传送装置成为了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平面物体上料及辊式传送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上料的方式,逐个将平面物体转运至传送装置,实现了上料自动化;辊式传送装置采用多传动辊传送的方法,同步性好,与被传输的平面物体接触面积小,不易划伤平面物体表面。

对于平面物体上料及辊式传送装置而言,本申请的平面物体上料及辊式传送装置包括依序相接的电动上料装置和辊式传送装置;所述电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装置和推动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呈L结构的支撑板、穿过两侧支撑板的传动轴、依次设于支撑板中部和端部的导向杆支撑板和导向杆限位板;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穿过导向杆支撑板和导向杆限位板的导向杆、设于导向杆支撑板和导向杆限位板之间的丝杠、设于导向杆两端的推动架和限位挡块、设于导向杆限位板外侧与丝杠配合使用的丝杠驱动电机和套设并固连于导向杆中部,并与丝杠配合使用的丝杠滑块;所述辊式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平台、设于传送平台上的支撑导向支座、穿过支撑导向支座并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传动辊和设于支撑导向支座外侧的传动辊驱动系统,所述传动辊驱动系统包括设于支撑导向支座外侧面一端并与传动辊配合使用的传动系统驱动电机、设于传动辊外端的链轮和与其配套的链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平面物体上料及传送装置具有以下进步:

(1)上料装置采用电动驱动,可逐片上料,防止成叠上料时平面物体之间产生摩擦;

(2)平面物体与传动轴之间滚动配合,不易划伤平面物体表面,丝杠与丝杠滑块配合传动,传动稳定;

(3)采用链传动的驱动方式,链条不会出现弹性滑动和打滑,同步性好,能保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需要的张紧力小,作用于轴的压力也小,可减少轴的摩擦损失,且链传动结构紧凑,适用于多传动辊驱动。

对于电动上料装置而言,本申请的电动上料装置包括支撑装置和推动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呈L结构的支撑板、穿过两侧支撑板的传动轴、依次设于支撑板中部和端部的导向杆支撑板和导向杆限位板;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穿过导向杆支撑板和导向杆限位板的导向杆、设于导向杆支撑板和导向杆限位板之间的丝杠、分别设于导向杆两端的L型推动架和限位挡块、设于导向杆限位板外侧与丝杠配合使用的丝杠驱动电机和套设于导向杆和丝杠并固连于导向杆中部,且与丝杠配合使用的丝杠滑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电动上料装置具有以下进步:

(1)上料装置采用丝杠驱动,可实现速度稳定的逐片上料,防止成叠上料时平面物体之间产生摩擦;

(2)平面物体与传动轴之间滚动配合,不易划伤平面物体表面,丝杠与丝杠滑块配合传动,传动稳定。

作为对前述电动上料装置的优化,所述支撑装置上设有1-3道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支撑装置为转动连接。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刚度较好的平面物体,上料过程中只有最外侧一道传动轴和推动架与之接触,对于刚度不好的平面物体,受自身重力影响平面物体中部弯曲,上料过程中,其他传动轴可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平面物体从传动轴和推动架之间脱落。

作为对前述电动上料装置的优化,所述推动装置设有两条导向杆,其长度大于两倍行程长度。当导向杆长度大于两倍行程长度时推动架可将平面物体由电动上料装置完全转运至辊式传送装置。

作为对前述电动上料装置的优化,所述推动架底部设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前端高于传动轴,推动过程中可起到导向作用,防止出现推动架与传动轴卡死的故障。

作为对前述电动上料装置的优化,所述丝杠滑块与丝杠之间通过锥销固连。锥销定位精度高,且便于丝杠滑块的安装与拆卸。

对于辊式传送装置而言,本申请的辊式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平台、设于传送平台上的支撑导向支座、穿过支撑导向支座并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传动辊和设于支撑导向支座外侧的传动辊驱动系统,相邻传动辊之间间距小于平面物体长度的1/2;所述传动辊驱动系统包括设于支撑导向支座外侧面一端并与传动辊配合使用的传动系统驱动电机、设于传动辊外端的链轮和与其配套的链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辊式传送装置采用链传动的驱动方式,链条不会出现弹性滑动和打滑,每个传动辊相对速度保持一致,同步性好,能保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链条所需要的张紧力较小,作用于轴的压力也小,可减少轴的摩擦损失,且链传动结构紧凑,适用于多传动辊驱动。

作为对前述辊式传送装置的优化,所述支撑导向支座相对设置,内侧面上部向外倾斜,为平面物体导向面,内侧面下部垂直于支撑导向支座底面,为平面物体限位面,所述平面物体限位面设有与传动辊位置相对应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直径大于传动辊直径。平面物体导向面和平面物体限位面可限制平面物体在传送带宽度方向的位置,保证平面物体在传送至传送装置末端时相对位置的一致性,避让孔直径大于传动辊直径可防止传动辊回转过程中与避让孔产生摩擦,增加力损耗。

作为对前述辊式传送装置的优化,所述传动辊上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采用硅胶材质,其表面设有防滑花纹。硅胶材质的防滑套不易划伤平面物体的表面,防滑套表面设有防滑花纹可增大防滑套与平面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防止传送过程中出现打滑的现象。

作为对前述辊式传送装置的优化,所述传动辊与链轮之间采用花键连接。连接处受力较为均匀,链轮与传动辊的对中性好,联动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平面物体上料、传输、转运与存储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物体上料及辊式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上料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上料装置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辊式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辊式传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辊式传送装置的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辊式传送装置沿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

1-可自动换位的平面物体承接存储装置;2-转运装置;3-辊式传送装置,31-传送平台,32-支撑导向支座、321-平面物体导向面、322-平面物体限位面、323-避让孔,33-传动辊,34-链条,35-链轮,36-防滑套、361-防滑花纹,37-传动系统驱动电机;4-平面物体;5-电动上料装置,51-支撑装置、511-支撑板、512-传动轴、513-导向杆支撑板、514-导向杆限位板,52-推动装置、521-推动架、5211-导向斜面、522-丝杠、523-丝杠滑块、524-锥销、525-丝杠驱动电机、526-导向杆、527-限位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参见图1-10,本申请的平面物体上料及辊式传送装置,包括依序相接的电动上料装置5和辊式传送装置3;所述电动上料装置5包括支撑装置51和推动装置52,所述支撑装置51包括相对设置的呈L结构的支撑板511、穿过两侧支撑板511的传动轴512、依次设于支撑板511中部和端部的导向杆支撑板513和导向杆限位板514;所述推动装置52包括穿过导向杆支撑板513和导向杆限位板514的导向杆526、设于导向杆支撑板513和导向杆限位板514之间的丝杠522、设于导向杆526两端的推动架521和限位挡块527、设于导向杆限位板514外侧与丝杠522配合使用的丝杠驱动电机525和套设并固连于导向杆526中部,并与丝杠522配合使用的丝杠滑块523;所述辊式传送装置3包括传送平台31、设于传送平台31上的支撑导向支座32、穿过支撑导向支座32并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传动辊33和设于支撑导向支座32外侧的传动辊驱动系统,所述传动辊驱动系统包括设于支撑导向支座32外侧面一端并与传动辊33配合使用的传动系统驱动电机37、设于传动辊33外端的链轮35和与其配套的链条34。

参见图3-5,本申请的电动上料装置5,包括支撑装置51和推动装置52,所述支撑装置51包括相对设置的呈L结构的支撑板511、穿过两侧支撑板511的传动轴512、依次设于支撑板511中部和端部的导向杆支撑板513和导向杆限位板514;所述推动装置52包括穿过导向杆支撑板513和导向杆限位板514的导向杆526、设于导向杆支撑板513和导向杆限位板514之间的丝杠522、分别设于导向杆526两端的L型推动架521和限位挡块527、设于导向杆限位板514外侧与丝杠522配合使用的丝杠驱动电机525和套设于导向杆526和丝杠522并固连于导向杆526中部,且与丝杠522配合使用的丝杠滑块523。

作为优化,所述支撑装置51上设有1-3道传动轴512,所述传动轴512与支撑装置51为转动连接。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刚度较好的平面物体4,上料过程中只有最外侧一道传动轴512和推动架521与之接触,对于刚度不好的平面物体4,受自身重力影响平面物体4中部弯曲,上料过程中,其他传动轴512可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平面物体4从传动轴512和推动架521之间脱落。

作为优化,所述推动装置52设有两条导向杆526,其长度大于两倍行程长度。当导向杆526长度大于两倍行程长度时推动架521可将平面物体4由电动上料装置5完全转运至辊式传送装置3。

作为优化,所述推动架521底部设有导向斜面5211。导向斜面5211前端高于传动轴512,推动过程中可起到导向作用,防止出现推动架521与传动轴512卡死的故障。

作为优化,所述丝杠滑块523与丝杠526之间通过锥销524固连。锥销524定位精度高,且便于丝杠滑块523的安装与拆卸。

参见图6-10,本申请的辊式传送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传送平台31、设于传送平台31上的支撑导向支座32、穿过支撑导向支座32并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传动辊33和设于支撑导向支座32外侧的传动辊驱动系统,相邻传动辊33之间间距小于平面物体4长度的1/2;所述传动辊驱动系统包括设于支撑导向支座32外侧面一端并与传动辊33配合使用的传动系统驱动电机37、设于传动辊33外端的链轮35和与其配套的链条34。

作为优化,所述支撑导向支座32相对设置,内侧面上部向外倾斜,为平面物体导向面321,内侧面下部垂直于支撑导向支座32底面,为平面物体限位面322,所述平面物体限位面322设有与传动辊33位置相对应的避让孔323,所述避让孔323直径大于传动辊33直径。平面物体导向面321和平面物体限位面332可限制平面物体4在传送带34宽度方向的位置,保证平面物体4在传送至传送装置末端时相对位置的一致性,避让孔323直径大于传动辊33直径可防止传动辊33回转过程中与避让孔323产生摩擦,增加力损耗。

作为优化,所述传动辊33上套设有防滑套36,所述防滑套36采用硅胶材质,其表面设有防滑花纹361。硅胶材质的防滑套36不易划伤平面物体4的表面,防滑套36表面设有防滑花纹361可增大防滑套36与平面物体4之间的摩擦系数,防止传送过程中出现打滑的现象。

作为优化,所述传动辊33与链轮35之间采用花键连接。连接处受力较为均匀,链轮35与传动辊33的对中性好,联动精度高。

参见图1,前述的平面物体上料及传送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平面物体4由电动上料装置5转运至辊式传送装置3,通过辊式传送装置3运至平面物体转运装置2,由平面物体转运装置2上的转运机械手转运至可自动换位的平面物体承接存储装置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