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棒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4634发布日期:2019-05-17 20:2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棒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辊棒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辊棒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辊棒应用于玻璃陶瓷工业中的辊道窑。陶瓷辊棒是一种细长的陶瓷圆筒,在该陶瓷圆筒的筒壁上的两端各设有开孔,可以各是一个或两个。通过该开孔,结合金属片或陶瓷片,可以实现方便可靠的与轴承等配件结合,从而提高传动效率,还可以实现一齿轮传动的方式,使该陶瓷辊棒主动转动。避免陶瓷辊棒在皮带传动过程中的卡死、停转、堵塞等情况发生。

陶瓷辊棒生产过程中,因陶瓷为细长棒状,因此,加工时容易发生翘曲变形,因此需要对辊棒进行承托,现有技术中利用承托件如角铝进行承托。

加工后的辊棒放置于承托件上,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人工进行搬运,而因适应辊棒的长度,承托件的长度也比较细长,这将导致造成搬运的困难,存在自动化程度较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方便转移加工后的辊棒的辊棒转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棒转移装置,其包括机架、承托架、辊棒运输小车、辊棒转移横梁、移动驱动组件、竖直柱、升降驱动组件以及托棒爪,该辊棒转移装置具有方便转移加工后的辊棒、降低劳动强度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辊棒转移装置,包括机架、承托架以及辊棒运输小车,所述承托架放置有加工后的辊棒,所述机架包括固定横梁以及支撑柱,所述固定横梁上水平设置有辊棒转移横梁,所述辊棒转移横梁垂直于所述固定横梁设置并可沿所述辊棒转移横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辊棒转移横梁上设置有移动驱动组件、竖直柱、升降驱动组件以及托棒爪,所述移动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辊棒转移横梁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竖直柱设置至少一对且均竖直滑动设置于所述辊棒转移横梁上,所述升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竖直柱沿竖直方向升降,所述托棒爪设置于所述竖直柱的下端。

通过这样设置,加工后的辊棒放置于承托架上,通过移动驱动组件驱动辊棒转移横梁移动至辊棒的上方,进而通过升降驱动组件驱动辊棒转移横梁上的竖直柱下降,从而使得托棒爪托住辊棒,接着利用升降驱动组件驱动竖直柱升高,使得辊棒从承托架脱离,再通过移动驱动组件将辊棒转移至辊棒运输小车上,从而完成辊棒的转移,减少人工搬运的麻烦,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驱动组件包括移动驱动电机、移动传动组件以及移动导向齿条,所述移动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辊棒转移横梁上,所述移动传动组件包括移动齿轮减速箱、移动传动轴以及啮合齿轮,所述移动齿轮减速箱的动力输入轴与所述移动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移动传动轴与所述移动齿轮减速箱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移动导向齿条固定于所述机架上并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移动导向齿条位于所述辊棒转移横梁的两端各设置一根,所述啮合齿轮固定于所述移动传动轴上并与所述移动导向齿条啮合,所述啮合齿轮与所述移动传动轴均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啮合齿轮同步转动。

通过这样设置,辊棒转移横梁上的啮合齿轮同步转动,啮合齿轮与移动导向齿条啮合,从而带动辊棒转移横梁沿固定横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最终达到驱动托棒爪移动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齿轮减速箱为双输出轴蜗轮减速机,两个所述移动传动轴分别固定于所述移动齿轮减速箱的两动力输出轴上。

通过这样设置,通过一移动驱动电机实现驱动两啮合齿轮同步转动的目的,方便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升降驱动电机、升降齿轮减速箱、升降传动轴、升降驱动齿轮以及竖直导向齿条,所述升降齿轮减速箱的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升降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升降传动轴与所述升降齿轮减速箱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每一所述竖直柱配套设置有一所述升降传动轴、一所述升降驱动齿轮与一所述竖直导向齿条,所述竖直导向齿条沿所述竖直柱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所述竖直柱上,所述升降驱动齿轮固定于所述升降传动轴远离所述升降齿轮减速箱的一端并与所述竖直导向齿条啮合,所述升降驱动齿轮均同步转动。

通过这样设置,辊棒转移横梁上的升降驱动齿轮同步转动,升降驱动齿轮与竖直导向齿条啮合,从而带动竖直柱沿竖直方向升降,最终达到驱动托棒爪升降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齿轮减速箱为双输出轴蜗轮减速机,所述升降齿轮减速箱的两动力输出轴上各连接一所述升降传动轴。

通过这样设置,通过一升降齿轮减速箱,可同时带动两升降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两升降驱动齿轮转动,达到同时驱动两竖直柱升降的目的,方便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托棒爪转动设置于所述竖直柱的下端,所述竖直柱上设置有驱动所述托棒爪转动的调节件。

通过这样设置,通过调节件驱动托棒爪进行位置变换,便于根据承托件的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减少需要停机进行人工调整的麻烦。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件为伺服电机。

通过这样设置,有利于实现精确控制托棒爪的转动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有移动导轨,所述移动导轨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辊棒转移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滑座,所述导向滑座沿所述移动导轨滑动。

通过这样设置,通过设置导向滑座沿移动导轨滑动,移动导轨为辊棒转移横梁提供移动导向,使得辊棒转移横梁移动更加顺畅、平稳。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移动导轨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件。

通过这样设置,限位件对辊棒转移横梁进行限位,避免出现辊棒转移横梁与移动导轨脱离的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柔性缓冲柱。

通过这样设置,柔性缓冲柱可对辊棒转移横梁的冲撞进行缓冲,减少辊棒转移横梁撞坏限位件的情况发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

1、通过移动驱动组件以及升降驱动组件配合驱动托棒爪移动和升降,从而利用托棒爪对辊棒进行转移,减少人工搬运的麻烦,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2、移动齿轮减速箱与升降齿轮减速箱均设置成双输出轴蜗轮减速箱,方便控制。

3、通过调节件驱动托棒爪转动以调节托棒爪的位置,从而根据辊棒的位置对托棒爪进行适应性调整,减少需要停机进行人工调整的麻烦。

4、通过设置限位件限制辊棒转移横梁与移动导轨脱离,提高辊棒转移横梁移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技术特征如下:

1、机架;11、固定横梁;111、移动导轨;112、限位块;1121、柔性缓冲柱;12、支撑柱;13、固定横杆;2、承托架;3、辊棒运输小车;31、底座;32、移动轮;33、支撑架;331、固定杆;332、支撑杆;4、辊棒;5、角铝;6、辊棒转移横梁;61、导向滑座;611、滑块;62、竖直导向座;7、移动驱动组件;71、移动驱动电机;72、移动传动组件;721、移动齿轮减速箱;722、移动传动轴;723、啮合齿轮;73、移动导向齿条;8、竖直柱;81、调节件;9、升降驱动组件;91、升降驱动电机;92、升降齿轮减速箱;93、升降传动轴;94、升降驱动齿轮;95、竖直导向齿条;10、托棒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参考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辊棒转移装置,包括机架1、承托架2以及辊棒运输小车3,机架1包括固定横梁11、支撑柱12以及固定横杆13,支撑柱12固定于地面,固定横梁11平行设置两根且水平固定于支撑柱12的顶部,固定横杆13与横梁11垂直设置并与支撑柱12固定连接。

参考图1,承托架2设置至少两个,并与固定横梁11的长度方向平行,加工后的辊棒4放置于角铝5上,角铝5横置于承托架2上,与固定横梁11的长度方向垂直。

参考图1与图2,固定横梁11上沿机架1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有辊棒转移横梁6,辊棒转移横梁6沿固定横梁11的长度方向滑动,辊棒转移横梁6上还设置有驱动辊棒转移横梁6沿固定横梁1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驱动组件7,移动驱动组件7包括固定设置于辊棒转移横梁6的移动驱动电机71、移动传动组件72以及移动导向齿条73,移动导向齿条73固定设置于固定横梁11并沿固定横梁11的长度方向设置,移动导向齿条73位于两侧的固定横梁11上各设置一条,本实施例中,移动导向齿条73固定设置于固定横梁11的下表面上。

参考图1与图2,移动传动组件72包括移动齿轮减速箱721、移动传动轴722以及啮合齿轮723,移动齿轮减速箱721固定设置于辊棒转移横梁6上,移动齿轮减速箱721为双输出轴涡轮减速机,具有双动力输出轴,移动齿轮减速箱721的动力输入轴与移动驱动电机71的转轴固定连接,移动齿轮减速箱721的双动力输出轴各固定一根移动传动轴722,啮合齿轮723固定于移动传动轴722远离移动齿轮减速箱721的一端,啮合齿轮723与移动导向齿条73啮合。

参考图1与图2,固定横梁11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移动导轨111,辊棒转移横梁6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导向滑座61,导向滑座61上固定设置有沿移动导轨111滑动的滑块611,固定横梁11上位于移动导轨111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112,限位块112上设置有柔性缓冲柱1121,本实施例中,柔性缓冲柱1121采用橡胶制成。

参考图1,辊棒转移横梁6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竖直柱8,竖直柱8竖直滑动设置于辊棒转移横梁6上,辊棒转移横梁6上还设置有升降驱动组件9,升降驱动组件9驱动竖直柱8相对于辊棒转移横梁6竖直升降,竖直柱8的下端设置有托棒爪10,辊棒转移横梁6上设置有竖直导向座62,竖直柱8与竖直导向座62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

参考图1与图3,升降驱动组件9包括升降驱动电机91、升降齿轮减速箱92、升降传动轴93、升降驱动齿轮94以及竖直导向齿条95,升降齿轮减速箱92的结构与移动齿轮减速箱721的结构相同,升降齿轮减速箱92的动力输入轴与升降驱动电机91的转轴固定连接,升降齿轮减速箱92的双动力输出轴各连接一根升降传动轴93,升降驱动齿轮94固定设置于升降传动轴93远离升降齿轮减速箱92的一端,每一竖直柱8上均设置一竖直导向齿条95,每一竖直导向齿条95对应设置一升降传动轴93与一升降驱动齿轮94,竖直导向齿条95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竖直柱8上并与升降驱动齿轮94啮合。

参考图3,托棒爪10水平设置且托棒爪10的一端转动设置于竖直柱8,托棒爪10可相对于竖直柱8在水平面转动,竖直柱8上设置有驱动托棒爪10转动的调节件81,本实施例中,调节件81为伺服电机。

参考图1,辊棒运输小车3包括底座31以及设置于底座31的移动轮32,底座31上设置有至少一对支撑架33,支撑架33包括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31上的固定杆331以及水平固定于固定杆331上的多个支撑杆332,多个支撑杆332沿固定杆331的杆身方向间隔设置,辊棒水平放置于固定杆331两侧的支撑杆332上。

托棒爪10将辊棒4放置于固定杆331一侧的支撑杆332上,当辊棒4放满一侧的支撑杆332时,通过调节件81驱动托棒爪10旋转180°,从而使得托棒爪10可将辊棒4放置于固定杆331另一侧的支撑杆332上,减少需要人工进行转动托棒爪10的麻烦,便于实现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过程:

加工后的辊棒4被角铝5承托放置于承托架2上,通过移动驱动电机71驱动啮合齿轮723转动,进而带动辊棒转移横梁6沿固定横梁11移动,从而使得托棒爪10移动靠近承托架2,下一步,通过升降驱动电机91驱动升降驱动齿轮94转动,从而驱动竖直柱8下降,托棒爪10跟随竖直柱8下降,进一步,通过配合控制移动驱动电机71与升降驱动电机91,使得托棒爪10承托角铝5的底部,将角铝5、辊棒4托起,下一步,通过配合控制移动驱动电机71与升降驱动电机91,将角铝5与辊棒4转移至辊棒运输小车3上,从而减少人工搬抬的麻烦,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