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7471发布日期:2019-06-19 00:5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装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收集装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装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橡胶颗粒这种颗粒状物料的装袋过程中,大都需要人工完成撑袋、封口等工序,而在现有的一些自动装袋机设备中,自动撑袋、封口这一工序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使工作人员既费工又费力,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如申请号为:CN201520538207.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包装袋自动装袋机的自动开袋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利用机械手把包装袋运输至开袋机构上,无需人手取袋,省时省力;利用吸盘从上下两面把包装袋袋口吸开一条缝,再利用撑袋机械手把包装袋撑开,从而完成包装袋袋口打开工序。

但是关于收纳袋封口的问题却仍未能解决,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装袋装置,通过夹持机构的设计,使得收纳袋能够自动撑开开口、自动合拢开口;通过封口机构的设计,使得收纳袋能够在开口合拢后实现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装袋装置,包括夹持收纳袋的夹持机构、驱动夹持机构运动的履带机构、设于履带机构上方的进料机构、与履带机构连接且将收纳袋封口的封口机构、支撑进料机构的支撑杆、支撑履带机构的机架,其中收纳袋一侧通过第一夹持组件进行夹持,收纳袋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夹持组件进行夹持;履带机构包括驱动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履带组件、驱动第二夹持组件的第二履带组件,第一履带组件与第二履带朝向封口机构不断靠近。

在进行装袋时,首先通过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将收纳袋夹持并撑开,随后通过履带机构带动夹持机构与收纳袋移动,直至收纳袋移动到进料机构下方时,进料机构将物料倾倒入收纳袋中;随后装载了物料的收纳袋继续运动,在此过程中夹持机构逐渐相互靠近,使得收纳袋逐渐合拢,直至达到达到封口机构时,收纳袋已经接近闭合状态,随后封口机构对收纳袋进行封口,使得收纳袋的开口处被彻底封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履带组件与所述第二履带组件使用同样的结构组成,皆包括导引架、沿导引架运动的传送带、驱动传送带的电机,其中导引架沿工作方向依次分为与夹持机构连接的夹持段、设于进料机构下方的进料段、设于进料机构与封口机构之间的趋近段、与封口机构配合的封口段,其中第一履带组件的导引架与第二履带组件的导引架于趋近段相互靠近,并在封口段保持平行。

在夹持段,工作人员将收纳袋撑开,并通过夹持部夹紧;在进料段,收纳袋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平稳运动,并在进料机构下进行进料;在趋近段,导引架相互靠近,从而使得沿导引架运动的传送带相互靠近,最终使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相互靠近,将收纳袋的开口闭合;最后达到封口段时,第一导引架保持平行,从而使得封口机构能够更方便的将收纳袋封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履带组件底部连接有第一封口架,所述第二履带组件底部连接有第二封口架,所述封口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一封口架的第一按压板、滑动连接于第二封口架且与第一按压板配合的第二按压板、驱动第二按压板靠近或远离第一按压板的按压气缸,其中第一按压板、第二按压板位于收纳袋的两侧,封口机构位于夹持机构下方。

第一按压板与第二按压板位于夹持部的下方,同时,通过第一封口架与第二封口架的设计,使得第一按压板与第二按压板位于收纳袋的两侧,从而能够将已经闭合的收纳袋于夹持部下方的位置按压、密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述第一按压板朝向第二按压板的一侧设有按压槽,所述第二按压板设有与按压槽配合的按压块。

通过按压槽与按压块的设计进一步增加密封效果,使得收纳袋不会轻易发生泄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收纳袋的夹体、固定于夹体且连接于传送带的悬挂钩,所述传送带设有与悬挂钩配合的悬挂座。

通过悬挂钩与悬挂座的配合,使得夹体悬挂于履带机构,并随履带机构一同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倾倒口、封闭倾倒口的封闭板、驱动封闭板运动的封闭气缸、设于倾倒口侧壁的固体流量器、根据流量器的读数控制封闭气缸的控制电路。

倾倒口用于将物料倾倒入收纳袋内,并通过固体流量器对倾倒质量进行检测,当质量大于一定程度时,收纳袋即将装满,此时通过封闭板将倾倒口封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检测电路,用于检测从倾倒口中流出的固态颗粒质量,并输出检测信号;

比较电路,耦接于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以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比较信号;

执行电路,耦接于比较电路并根据比较信号控制封闭气缸是否得电。

检测电路即为固体流量器,通过对物料质量的实时监控,控制封闭气缸是否得电,从而控制封闭板对倾倒口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执行电路包括:

三极管,基极耦接于比较电路以接收比较信号,发射极耦接于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集电极耦接于电源;

继电器,包括线圈、第一常开触点开关,线圈一端耦接于三极管发射极,另一端接地,第一常开触点开关与封闭气缸电连。

通过三极管与继电器的设计,使得封闭气缸能够得到比较电路的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夹持机构的设计,使得收纳袋能够自动撑开开口、自动合拢开口;通过封口机构的设计,使得收纳袋能够在开口合拢后实现封闭;

其二,通过进料机构的设计,使得收纳袋装满后,进料机构能够自动停止进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中:1、夹持机构;11、第一夹持组件;12、第二夹持组件;13、夹体;14、悬挂钩;2、履带机构;21、第一履带组件;22、第二履带组件;23、导引架;231、夹持段;232、进料段;233、趋近段;234、封口段;24、传送带;25、悬挂座;3、进料机构;31、倾倒口;32、封闭板;33、封闭气缸;34、固体流量器;35、延伸板;4、封口机构;41、第一封口架;42、第二封口架;43、第一按压板;44、第二按压板;45、按压槽;46、按压气缸;5、支撑杆;6、机架;200、控制电路;201、检测电路;202、比较电路;203、执行电路;R1、第一电阻;R2、滑动电阻;A、比较器;Q、三极管;KM、继电器;S1、第一常开触点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自动装袋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夹持收纳袋的夹持机构1、驱动夹持机构1运动的履带机构2、设于履带机构2上方的进料机构3、与履带机构2连接且将收纳袋封口的封口机构4、支撑进料机构3的支撑杆5、支撑履带机构2的机架6,其中收纳袋一侧通过第一夹持组件11进行夹持,收纳袋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夹持组件12进行夹持。

履带机构2包括驱动第一夹持组件11的第一履带组件21、驱动第二夹持组件12的第二履带组件22,第一履带组件21与第二履带组件22使用同样的结构组成,皆包括通过机架6支撑于地面的导引架23、沿导引架23运动的传送带24、驱动传送带24的电机,其中导引架23沿工作方向依次分为与夹持机构1连接的夹持段231、设于进料机构3下方的进料段232、设于进料机构3与封口机构4之间的趋近段233、与封口机构4配合的封口段234,其中第一履带组件21的导引架23与第二履带组件22的导引架23于趋近段233相互靠近,并在封口段234保持平行。

在进行装袋时,首先通过第一夹持组件11、第二夹持组件12将收纳袋夹持并撑开,随后通过履带机构2带动夹持机构1与收纳袋移动,直至收纳袋移动到进料机构3下方时,进料机构3将物料倾倒入收纳袋中;

随后装载了物料的收纳袋继续运动,在此过程中第一夹持组件11与第二夹持组件12在导引架23的引导下逐渐靠近,使得收纳袋逐渐合拢,直至夹持机构1到达封口机构4时,收纳袋已经接近闭合状态,随后封口机构4对收纳袋进行封口,使得收纳袋的开口处被彻底封闭。

传送带24上设有与悬挂钩14配合的悬挂座25,悬挂座25为刚体,垂直于传送带24,第一夹持组件11与第二夹持组件12相同,皆包括夹持收纳袋的夹体13、固定于夹体13顶部且连接于悬挂座25的悬挂钩14,通过悬挂钩14与悬挂座25的连接,实现对夹持机构1的悬挂。为了使收纳袋被夹持的更加牢固,每个夹体13上设有两个悬挂钩14,第一夹持组件11与第二夹持组件12皆包括两个夹体13。

如图3、图4所示,第一履带组件21底部连接有第一封口架41,第二履带组件22底部连接有第二封口架42,封口机构4包括固定于第一封口架41的第一按压板43、滑动连接于第二封口架42且与第一按压板43等高的第二按压板44、驱动第二按压板44靠近或远离第一按压板43的按压气缸46,其中第一按压板43与第二按压板44的相向一侧皆设有电热条且电热条位于夹体13下方,收纳袋使用塑料制成,通过第一封口架41与第二封口架42的设计,使得第一按压板43与第二按压板44位于收纳袋的两侧,从而能够将已经闭合的收纳袋于夹体13下方的位置按压、加热、密封。为了增加密封效果,第一按压板43朝向第二按压板44的一侧设有按压槽45,第二按压板44设有与按压槽45配合的按压块。

工作过程:在进行装袋时,首先通过架体将收纳袋夹持并撑开,随后通过传送带24与悬挂钩14的连接带动架体移动,直至收纳袋移动到进料机构3下方时,进料机构3将物料倾倒入收纳袋中;

随后装载了物料的收纳袋继续运动,在此过程中第一夹持组件11与第二夹持组件12在导引架23的引导下逐渐靠近,使得收纳袋逐渐合拢,直至夹持机构1到达封口机构4时,收纳袋已经接近闭合状态,随后第一按压板43与第二按压板44在按压气缸46的推动下闭合,对收纳袋进行封口,使得收纳袋的开口处被彻底封闭。

实施例二:一种自动装袋装置如图3、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进料机构3包括倾倒口31、封闭倾倒口31的封闭板32、驱动封闭板32运动的封闭气缸33、设于倾倒口31侧壁的固体流量器34、根据固体流量器34的读数控制封闭气缸33的控制电路200(图5),其中封闭板32垂直于倾倒口31,并滑动连接于倾倒口31侧壁,封闭气缸33通过延伸板35支撑于导向架顶部,延伸板35长度方向与封闭气缸33工作方向平行。

如图4、图5所示,控制电路200包括用于检测物料质量并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电路201、耦接于检测电路201的输出端以接收检测信号并输出比较信号的比较电路202、耦接于比较电路202并根据比较信号控制封闭气缸5是否得电的执行电路203。

比较电路202包括比较器A、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其中比较器A正向端耦接于物料质量传感器,反向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另一端耦接于电源。

所述执行电路203包括三极管Q、继电器KM,其中三极管Q基极耦接于比较电路202以接收比较信号,发射极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M的输入端,集电极耦接于电源。继电器KM包括线圈、第一常开触点开关S1,线圈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发射极,另一端接地,第一常开触点开关S1与封闭气缸5电连,从而实现对封闭气缸5启闭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