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片式吸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4033发布日期:2019-06-26 01:3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片式吸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冻存管存取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弹片式吸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样本冻存管存取已实现自动化操作,而真空吸取是取管时经常采用的方式。常规的单支取管装置包括一管体、设于管体下方的吸头,管体一侧设有气管接头,气管接头一侧抽气,从而吸头吸住冻存管,实现冻存管的吸取功能,但是常规的取管装置在低温环境下取管时,对液氮罐内较深的冻存管提取较难,取管机构电器元件过多易造成电器元件损坏,产生安全隐患,同时取管装置提取上来的冻存管不能很好的固定,断气时易脱落,为使用者带来不便性。

以上普通的取管机构不能实现快速提取较深的冻存管,取管效率较低,而且取管过程中电器元件过多易造成安全隐患,提取上来的冻存管不具有固定功能,易造成冻存管的脱离,为使用者带来不便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片式吸头装置,解决快速提取较深的冻存管,断气后冻存管固定的问题,提高存取效率,为使用者带来便利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弹片式吸头装置,其包括:底板,其为长条形;两导轨,沿底板轴向设置于所述底板正面两侧;上、下滑块,滑设于所述两导轨上,上、下滑块沿轴向设通孔;丝杆,穿设于所述上、下滑块的通孔,且与上滑块螺纹配合;所述丝杆上、下端部通过第一、第二轴承座设置于所述底板正面上下端部;驱动机构,通过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端部一侧,联接所述丝杆;吸管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套管座,分别设置于所述上、下滑块的顶面;第一、第二套管座、分别包括基座、和第一、第二套管,其中,第二套管座的第二套管下还设一连接管和连接套筒,该连接套筒内壁下部设环形凹槽;吸杆,其为中空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一、第二套管座,吸杆上端部依次设气管接头和气缸顶出接头;吸杆上部套设第一连接法兰,并通过第一连接法兰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管座上端面;吸杆下端口套设一吸头;定距套,套设于所述吸杆上,位于所述第一套管座下,定距套下端口外缘凸设台阶,定距套下端插置于所述第二套管座的第二套管内,并由第二连接法兰与定距套下端口外缘台阶配合将定距套下端限位于第二套管座的第二套管内;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座的第二套管内,其下端抵靠于第二套管内底部,弹簧上端伸入第一套管座的第一套管内;保温卡扣机构,包括:外套管,套设于所述吸杆下端,外套管上端插置于所述第二套管座下连接套筒内壁下的环形凹槽内;所述外套管下端内壁沿周向均设三个卡扣槽,卡扣槽内腔为上大下小的梯形体;对应卡扣槽下端口的外套管的下端面设固定凹槽;三个卡扣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三个卡扣槽内,该卡扣体包括呈杆状的基部、自基部内侧面上部凸起形成弧形的卡扣部及自基部下端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U形的固定部,该固定部嵌扣于所述外套管下端面的固定凹槽;保温套管,其上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座下的连接套筒外;下端盖,包括一环形底板及其上端面的导管,所述导管插置于所述外套管内的三个卡扣体内侧面下部,以此限位该三个卡扣体于所述卡扣槽内。

优选的,所述底板外侧面上部设有位置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通过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端部一侧,其输出轴与所述丝杆平行;第一、第二同步带轮及同步带,分别设置于所述丝杆上端部和驱动电机输出轴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快速提取较深的冻存管,具有升降的功能,断气后对冻存管起到很好的固定功能,提高存取效率,为使用者带来便利性,吸管头部电器元件过少,不易造成电器元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2;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管装置、保温卡扣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温卡扣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扣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弹片式吸头装置,其包括:

底板1,其为长条形;

两导轨2、2’,沿底板1轴向设置于所述底板1正面两侧;

上、下滑块3、3’,滑设于所述两导轨2、2’上,上、下滑块3、3’沿轴向设通孔;

丝杆4,穿设于所述上、下滑块3、3’的通孔,且与上滑块3螺纹配合;所述丝杆4上、下端部通过第一、第二轴承座5、5’设置于所述底板1正面上下端部;

驱动机构6,包括:

驱动电机61,通过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端部一侧,其输出轴与所述丝杆4平行;

第一、第二同步带轮62、63及同步带64,分别设置于所述丝杆4上端部和驱动电机61输出轴端部;

吸管装置7,包括:

第一、第二套管座71、72,分别设置于所述上、下滑块3、3’的顶面;第一、第二套管座71、72分别包括基座711、721和第一、第二套管712、722,其中,第二套管座72的第二套管722下还设一连接管723和连接套筒724,该连接套筒724内壁下部设环形凹槽7241;

吸杆73,其为中空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一、第二套管座71、72,吸杆73上端部依次设气管接头731和气缸顶出接头732;吸杆73上部套设第一连接法兰733,并通过第一连接法兰733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管座71上端面;吸杆73下端口套设一可吸取冻存管100的吸头734;

定距套74,套设于所述吸杆73上,位于所述第一套管座71下,定距套74下端口外缘凸设台阶741,定距套74下端插置于所述第二套管座72的第二套管722内,并由第二连接法兰76与定距套74下端口外缘台阶741配合将定距套74下端限位于第二套管座72的第二套管722内;

弹簧75,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座72的第二套管722内,其下端抵靠于第二套管722内底部,弹簧75上端伸入第一套管座71的第一套管712内;

保温卡扣机构8,包括:

外套管81,套设于所述吸杆73下端,外套管81上端插置于所述第二套管座72下连接套筒724内壁下的环形凹槽7241内;所述外套管81下端内壁沿周向均设三个卡扣槽811(以卡扣槽811为例,下同),卡扣槽811内腔为上大下小的梯形体;对应卡扣槽811下端口的外套管81的下端面设固定凹槽812;

三个卡扣体82,分别设置于所述三个卡扣槽811内,该卡扣体82包括呈杆状的基部821、自基部821内侧面上部凸起形成弧形的卡扣部822及自基部821下端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U形的固定部823,该固定部823嵌扣于所述外套管81下端面的固定凹槽812;三个卡扣体82可卡住吸头734吸取的冻存管100;

保温套管83,其上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座72下的连接套筒724外;

下端盖84,包括一环形底板841及其上端面的导管842,所述导管842插置于所述外套管81内的三个卡扣体82内侧面下部,以此限位该三个卡扣体82于所述卡扣槽811内。

优选的,所述底板1外侧面上部设有位置传感器11。

实施例

首先本实用新型弹片式吸头装置一端固设于三坐标上,用于X轴和Y轴向上的移动,弹片式吸头装置用于Z轴向上或向下的移动。

当使用者需要对液氮罐或低温存储罐中提取冻存管时,三坐标带动弹片式吸头装置至液氮罐待取冻存管100的正上方,然后通过驱动机构使丝杆4转动,驱动上滑块3带动第一套管座71向下滑动,使第一套管座71顶着定距套74向下运动,定距套74向下运动并压缩弹簧75,当弹簧75被压缩至一定距离后,定距套74推动第二套管座72向下运动,当第二套管座72移动至下方的一定位置后停止向下移动,第一套管座71继续向下移动,定距套74向下运动并压缩弹簧75至极限位置,此时吸杆73顶开保温卡扣机构8的卡扣体82从保温套管83露出,吸头734此时顶住液氮罐中的冻存管100,此时,由于气管接头731接外部的压缩机,气管接头731通气并从吸头734向上抽气,使得吸头734牢牢吸住冻存管100,从而实现吸取冻存管100的功能;

继续将吸取的冻存管100移入至保温套管83内,利于转移冻存管100时的保冷功能,此时,驱动电机61反转,使得第一套管座71向上移动,吸头734带着冻存管100一同向上移动,且移动至保温卡扣机构上被卡扣体82的弧形卡扣部822牢牢扣住冻存管100轴向三个侧壁,此时气管接头731断气,冻存管100被保温卡扣机构8牢牢固定于保温套管83内,当第一套管座71向上移动,当移动与位置传感器11水平位置同侧时,驱动电机61停转,第一套管座71停止移动,此时提取冻存管100动作完成,然后,三坐标携带着弹片式吸头装置移动至需要存放的冻存盒或中转箱中即可。

当在放置冻存管100的过程中,气管接头731断气,负压释放后,但冻存管100依然被吸头734吸住,未受重力下落,气缸顶出接头732启动,所述气缸顶出接头732的一侧外接一气缸,气缸一侧的导杆向气缸顶出接头732内顶一下,使得管体内的气体向下,从而实现试管脱离吸头734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