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桥拖链用移动维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6880发布日期:2019-07-10 10:41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岸桥拖链用移动维修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维修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对岸桥上使用的拖链进行维修的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拖链是由德国人于1953年发明的,1954年投入市场,形似坦克链,由众多的单元链节组成,相邻单元链节之间转动自如,每一个单元链节均由左右链板和上下盖板组成,可以自由打开,装拆方便,不必穿线,打开盖板后即可将电缆、油管、气管、水管等放入拖链中。使用拖链可以对内置于其中的电缆、油管、气管、水管等起到牵引和保护的作用,适合于使用在往复运动的场合,例如数控机床、机械手、超重运输设备、自动化仓库等。

目前的拖链,种类繁多,材质也不同。使用在岸桥上的拖链主要是为岸桥上的小车机构配置的,小车机构在岸桥的左右两个桥架之间往复行走,携带吊具执行集装箱的提箱、卸箱、堆码等作业。小车机构在行走的过程中,利用内置于拖链中的电缆为司机室内部的用电负载提供各种供电电源,满足司机室的用电需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内置于拖链中的电缆传输信号,实现小车机构与其他机构的信息交互。

由于拖链在长期使用后会导致各个链节之间磨损加剧,上下盖板卡扣磨损易松脱,所以运行一定时间的拖链需要检修更换部分零件,以保证拖链整体运行的可靠性。用于岸桥小车机构的拖链的维修和保养一直是业内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原因是小车拖链的布设位置不方便施工,另一方面原因是缺少专门的维修工具,因此维保困难,不仅会造成小车拖链因长期得不到保养而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而且还曾出现过因疏于维修而导致拖链从拖链盒中掉出,产生高空落物的事故,因此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岸桥拖链用移动维修车,旨在为岸桥拖链的维修和保养提供专用的维修工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岸桥拖链用移动维修车,包括导向支架、行走轮、托辊支撑架和支撑托辊;其中,所述导向支架包括顶板和垂直连接于顶板下方的左右两个侧板;所述行走轮包括四个,在所述的左右两个侧板上分别安装有两个行走轮,且左右相对的两个行走轮之间的距离可根据拖链盒的宽度自由调整,所述拖链盒用于承载岸桥拖链;所述托辊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导向支架的顶板上;所述支撑托辊通过固定轴安装在所述托辊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托辊绕所述固定轴转动,用于支撑待维修或保养的岸桥拖链。

进一步的,所述拖链盒形成凹槽状,包括底板和左右两个侧挡板,所述拖链盒沿岸桥小车机构的行走轨迹布设,岸桥拖链内置于所述拖链盒中;所述行走轮为工字轮,横置安装在所述导向支架的左右两个侧板上,使用时行走在所述拖链盒的左右两个侧挡板的顶面。

优选的,所述行走轮中间的内缩颈部分的宽度优选设计成与所述拖链盒的左右两个侧挡板的厚度相当,采用抱轨行走的方式提高移动维修车在拖链盒上行走的安全性。

为了便于调节左右相对的两个行走轮之间的距离,所述行走轮优选通过螺杆和调节螺母安装在所述导向支架的左右两个侧板上。

优选的,所述导向支架的顶板优选设计成U型,以减轻导向支架的重量,且便于牵引。

优选的,所述托辊支撑架优选设计成四个L型支架,两两左右相对地安装在所述导向支架的顶板上,且每一个L型支架的水平段固定安装在所述导向支架的顶板上且向远离导向支架的方向延伸;在每一组左右相对的两个L型支架之间安装一组所述的支撑托辊,支撑托辊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拖链盒的宽度方向。

优选的,在每一组所述的支撑托辊中均包含有两个独立的支撑托辊,所述两个独立的支撑托辊一字排开安装在同一根固定轴上。

优选的,前后两组所述支撑托辊之间的轴心距离为20cm;位于同一个所述侧板上的两个行走轮之间的轴心距离为3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岸桥拖链用移动维修车可以自由地行走在拖链盒上,解决了因岸桥小车的布设位置而导致小车机构用拖链不方便维修保养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拖链维修的难度和维修作业的强度,可以方便地对岸桥拖链实施检修或更换拖链轮、拖链立板、拖链横板、拖链关节等维保工作,提高了岸桥拖链使用的安全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岸桥拖链用移动维修车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行走轮和支撑托辊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岸桥,又称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是专门用于集装箱码头,对集装箱进行装卸船作业的专业设备。目前的岸桥大多包括大车机构、小车机构、起升机构和俯仰机构。其中,大车机构用于驱动岸桥的整个桥架在场区内行走;小车机构安装在桥架上,用于驱动起升机构水平移动;在起升机构上安装有吊具,通过吊具对集装箱进行提箱、卸箱、堆码等作业。小车机构在高空中运行,为小车机构供电和传输信号用的拖链(以下称小车拖链)也需安装在桥架上,跟随小车机构在左右两个桥架之间往复移动。

为了便于小车拖链在高空中布设,优选在岸桥的两个桥架之间首先架设拖链盒2,如图1所示,所述拖链盒2可以沿小车机构的行走轨迹布设,包括底板和左右两个侧挡板3、4,形成凹槽状。然后,将小车拖链1内置于拖链盒2中,利用拖链盒2承载小车拖链1。

为了便于对小车拖链1进行现场维修和保养,本实施例为小车拖链1设计了专用维修工具——移动维修车5,如图1所示,以降低小车拖链1的维修难度和维修作业的强度。本实施例的移动维修车5分上下两层结构,下层为导向支架10和行走轮20,上层为托辊支撑架30和支撑托辊40。其中,导向支架10优选采用钢结构,包括顶板11和左右两个侧板12、13。顶板11优选设计成U型,这种结构设计不仅可以减轻移动维修车5的整体重量,而且便于牵引移动维修车5在拖链盒2上行走。两个侧板12、13安装在顶板11的下方,且呈相对位置关系分置于顶板11下方的左右两侧,用于安装行走轮20。所述行走轮20包括四个,每个侧板12、13上分别安装两个行走轮20,优选将行走轮20安装在侧板12、13的外侧,左右相对的两个行走轮20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拖链盒2的宽度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可以将行走轮20通过螺杆21安装在导向支架10的侧板12或13上,在螺杆21上安装调节螺母22,可以采用改变行走轮20与侧板12或13之间安装的调节螺母22的数量达到调节左右相对的两个行走轮20之间的距离的目的。距离调整合适后,在位于行走轮20外侧的螺杆21上安装调节螺母,以实现行走轮20在导向支架10上的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20优选采用工字轮,如图1所示,横置安装在导向支架10的侧板12或13上。在使用移动维修车5维修或保养小车拖链1时,将移动维修车5的行走轮20放置在拖链盒2的侧挡板3、4的顶面,使移动维修车5在拖链盒2的侧挡板3、4上行走。优选设计工字轮20中间的缩颈部分的宽度与拖链盒2的侧挡板3、4的厚度一致或略大,这样当移动维修车5在拖链盒2的侧挡板3、4上行走时,工字轮20能够刚好抱住拖链盒2的侧挡板3、4,采用抱轨行走的方式提高移动维修车5在拖链盒2上行走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托辊支撑架30安装在导向支架10的顶板11上,用于固定支撑托辊4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托辊支撑架30优选设计成四个L型支架,采用钢材料制成,可以焊接在导向支架10上,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所述导向支架10上。具体而言,可以将四个L型托辊支撑架30的水平段31固定安装在导向支架10的顶板11上,并使托辊支撑架30的水平段31向远离导向支架10的方向延伸,托辊支撑架30的垂直段32向上。将四个L型托辊支撑架30两两左右相对地安装在导向支架10的顶板11上,在每一对L型托辊支撑架30之间分别安装一组支撑托辊40,利用支撑托辊40支撑需要维修或保养的小车拖链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托辊40可以通过固定轴41和固定螺母42安装在托辊支撑架30上,且支撑托辊40可绕固定轴41自由转动。在每一组左右相对的两个L型托辊支撑架30之间可以安装一个支撑托辊40,也可以安装多个支撑托辊40,例如图1所示在每一根固定轴41上分别安装有两个支撑托辊40,且支撑托辊40的长度方向应平行于拖链盒2的宽度方向。在使用移动维修车5维修或保养小车拖链1时,将小车拖链1放置在支撑托辊40上,牵引移动维修车5沿拖链盒2行走,使小车拖链1相对支撑托辊40移动,此时支撑托辊40自转,由此可以减小支撑托辊40与小车拖链1之间的摩擦,便于移动维修车5自由行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20和支撑托辊40优选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且前后两组支撑托辊40之间的轴心距离优选设计在20cm,位于导向支架10的同一个侧板12或13上的两个行走轮20之间的轴心距离优选设计在35cm,如图2所示的相对位置关系。

使用本实施例的移动维修车5,可以简化检修或更换小车拖链1的拖链轮、拖链立板、拖链横板、拖链关节等维保工作,大大降低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对于岸桥上使用的其他拖链同样适用。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