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的小汽车运输集装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4366发布日期:2019-09-29 15:0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可调的小汽车运输集装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框架,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小汽车运输集装框架。



背景技术:

在汽车运输中,常采用铁路平车进行运输,现行普通平车可以用来装运40t通用集装箱,这种通用箱的最大优势是标准一致,可适用于不同运输工具。劣势是浪费了铁路运输空间,车辆两端空间没有被利用,限界高度也没有完全利用。一个通用40t箱装小汽车只能装2-3部,装载效率低。为了提高装载效率,目前较多使用棚式专用列车运输小汽车,这种车辆是特制的,它是凹形的,降低了车地板高度,凹部可以装两层,它需要整列运输,并为此进行定线、定站,适用于大批量运输,但不够灵活,且运营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载效率高且适用于普通平车运输的高度可调的小汽车运输集装框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度可调的小汽车运输集装框架,包括顶框、侧框、底框和起落板;所述顶框通过两侧的侧框连接在底框上方并组成一个长方体框架;所述起落板通过伸缩机构可升降地安装在底框上方,所述侧框连接有能调节侧框和顶框高度的调节机构。

进一步,所述伸缩机构为液压油缸。

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为第一液压油缸,所述侧框与顶框和底框均为铰接,所述第一液压油缸与其中一侧框连接以拉动侧框倾斜。

进一步,所述顶框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纵梁设置有两根且两端与两侧的侧框连接,所述横梁两端分别与两根纵梁通过销轴铰接。

进一步,还包括紧线器装置,所述紧线器装置与远离第一液压油缸的侧框连接,所述紧线器装置和第一液压油缸设置在两侧框外侧。

进一步,所述底框包括矩形框架、底板以及延缩部,所述延缩部连接在矩形框架两侧,所述延缩部能进行伸缩调节。

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为第二液压油缸,所述侧框包括立柱,所述立柱底部安装有第二液压油缸以调节侧框和顶框高度。

进一步,所述顶框和底框内侧设置有安装槽以便必要时能安装外壳。

进一步,所述顶框长度为12192mm~15400mm,宽度为2100mm~3200mm。

进一步,所述顶框长度为12192mm,宽度为243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运输时,通过调节机构可调低框架整体高度,保障铁路运行时不超限。

(2)伸缩机构则可对起落板进行升降,实现双层装车,最大限度利用运输空间,提高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载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装载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度可调的小汽车运输集装框架,包括顶框1、侧框2、底框3和起落板4。

所述顶框1通过两侧的侧框2连接在底框3上方并组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顶框1整体呈矩形,由于铁路运输的空间局限,顶框1长度范围为12192mm~15400mm,宽度为2100mm~3200mm,为了提高集装框架的通用性,其尺寸与通用集装箱一致,顶框1长度优选为12192mm,宽度优选为2438mm。所述顶框1包括横梁11和纵梁12,所述纵梁12设置有两根且两端与两侧的侧框2连接,横梁11垂直连接在纵梁12中间且沿纵梁12排列设置,所述横梁11两端分别与两根纵梁12通过销轴铰接,当拆卸其中一端的销轴后,横梁11即可绕另一端转动至与纵梁12重合,这样当顶框1高度下降时,不会碰到货物,避免干涉。底框3则包括矩形框架31,矩形框架31与顶框1尺寸保持一致,长度范围为12192mm~15400mm,宽度为2100mm~3200mm,优选为长度12192mm,宽度2438mm。底框3的矩形框架31与顶框1尺寸相同,且与通用40t集装箱的规格尺寸一致,提高了集装框架的通用性,方便起吊叠层,便于对车辆进行储存,有利于集装框架的装卸和加固。本文中,长度方向和纵向均为图2视角中的左右方向,侧框2包括两个立柱21和横架22,横架22与立柱21也是采用销轴铰接,功能原理与横梁11和纵梁12相同。设置在顶框1和底框3纵向两端。所述顶框1和底框3内侧设置有安装槽,必要时可以加外壳,封闭集装框架外轮廓。

所述起落板4通过伸缩机构41可升降地安装在底框3上方。具体的,所述伸缩机构41为液压油缸,伸缩机构41底部与矩形框架31连接,上端与起落板4连接。如图1所示,伸缩机构41设置有四个,设置在起落板4的两侧。起落板4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可以根据装载的车辆的规格进行相应调整。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装载状态,一种状态如图4所示,起落板4设置有多个且几乎覆盖整个集装框架的范围,可实现双层装载,适用于高度较低的轿车和小型SUV,一次可装载6辆。另一种如图3所示,起落板4设置在中部位置,起落板4升起装载两辆车,下面两辆车的车头插入起落板4下方以节约空间,这种装载方式适用于高度较高的SUV,这种SUV若采用如图3所示的普通双层装载方式,装载高度则超过铁路运输限界,而采用这种方式可实现双层装载,又不超过高度限界,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提高装载运输效率。

由于铁路运输限界从下至上是梯形式收窄,采用本集装框架运输时,货物不超限,但框架由于是长方体结构,框架会超过限界,故运输时,侧框连同顶框要降低高度,为此所述侧框2连接有能调节侧框2和顶框1高度的调节机构。

调节机构可以有多种形式,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调节机构为第一液压油缸5,所述侧框2与顶框1、侧框2与底框3均通过销轴铰接,可沿纵向转动。所述第一液压油缸5与其中一侧框2连接以拉动侧框2倾斜。具体的,其中一侧的侧框2与第一液压油缸5其中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液压油缸5的另一端则与底框3铰接,具体的,第一液压油缸5与立柱21铰接,两个立柱21都连接有一个第一液压油缸5。所述第一液压油缸5的伸缩能驱动侧框2倾斜以改变其高度。

为了框架整体结构稳定,本集装框架还包括紧线器装置6,所述紧线器装置6与远离第一液压油缸5的侧框2连接,紧线器装置6的钢线绑接在立柱21上,所述紧线器装置6和第一液压油缸5设置在两侧框2外侧。所述底框3还包括底板32和延缩部33,底板32边缘与矩形框架31焊接固定,所述延缩部33连接在矩形框架31两侧或四周,并与矩形框架31在一个平面,矩形框架31通过焊接延缩部33来加长或加宽矩形框架31,延缩部33长方向可分别向两端加长0-1604mm;宽方向也可对称加长0-381mm。所述紧线器装置6和第一液压油缸5均安装在延缩部33。当需要倾斜时,第一液压油缸5收缩,侧框2整体向右倾倒,顶框1高度随之降低,直至高度不超过要求的限界为止,而紧线器装置6则对左侧的侧框2施加向左的拉力,将整个框架拉紧,对整个框架施加预紧力,使框架结构稳定。

第二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机构为第二液压油缸7,所述立柱21底部安装有第二液压油缸7以调节侧框2和顶框1高度。两个侧框2上的四个立柱21均安装有一个第二液压油缸7。其中立柱21竖直固定,第二液压油缸7的伸缩方向为竖直方向,驱动立柱21进行竖直伸缩以带动顶框1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框架可倾倒或伸缩,竖立时有利于起吊,高度降低时铁路运输不超限;起落板可升降,最大限度利用空间;最多可装载6辆小车,比目前的装小车数量提高一倍,经济效益好;框架整体规格尺寸与40t箱尺寸一致,有利于集装框架的装卸和加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