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签放卷机构及涂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5907发布日期:2019-08-09 21:1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电子标签放卷机构及涂布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布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标签放卷机构及涂布设备。



背景技术:

涂布设备主要用于薄膜、纸张等的表面涂布工艺生产,此机是将成卷的基材涂上一层特定功能的胶、涂料或油墨等,并烘干后收卷。它采用专用的多功能涂布头,能实现多种形式的表面涂布产生,涂布机的收放卷均配置全速自动接膜机构,PLC程序张力闭环自动控制。目前,现有的涂布设备主要分为刷式涂布机、刮刀式涂布机、辊式涂布机、喷雾涂布机、帘式涂布机及狭缝式涂布机等。

目前,现有的涂布设备中,均设置有放卷机构,但是现有的放卷机构只能放置一个面材或者一个底材,使得当放置在放卷机构上的面材或底材用完后,需要将整个放卷机构拆卸下来,然后再装上新的面材或底材,才能继续进行涂布工序,因此很不方便,费时费力,降低了面材或底材的涂布的效率;同时,现有的放卷机构在面材或底材放卷后,并没有设置有对面材或者底材进行张紧的装置,使得在涂布的过程中,面材或者底材容易出现褶皱的情况,降低面材或底材加工的质量,进而降低了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子标签放卷机构及涂布设备,可以放置多个面材或者底材,当一个面材或者底材涂布完后,并不用将放卷机构拆卸下来,方便继续对面材或底材进行放卷操作,省时省力,提高了面材或底材的涂布的效率;同时,还设置有张紧装置,使得在涂布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面材或者底材容易出现褶皱的情况,提高面材或底材加工的质量,进而提高了成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子标签放卷机构,包括:固定座、放卷装置、张紧装置及调节装置,所述放卷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和所述调节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

所述放卷装置包括放卷支架、转盘驱动组件及多个面材固定组件,所述放卷支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转盘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放卷支架上,各所述面材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转盘驱动组件上,在一个所述面材固定组件中,所述面材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轴、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所述固定轴设置于所述转盘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穿设于所述固定轴;

所述张紧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张紧轴及多个第二张紧轴,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张紧轴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各所述第二张紧轴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且各所述第二张紧轴之间分别设置有避位区;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支架、调节组件、调节滚筒、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所述调节组件、所述第一限位轴和所述第二限位轴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架、移动板、连动杆及旋转板,所述调节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移动板滑动设置于所述调节架上,所述连动杆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移动板上,所述连动杆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所述调节滚筒设置于所述移动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盘驱动组件包括主动转盘、从动转盘及驱动件,所述主动转盘、所述从动转盘分别设置于所述放卷支架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主动转盘连接,且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转盘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旋转驱动器、驱动杆及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设置于所述主动转盘上,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器为电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板及第一限位轴套,所述第一限位轴套套置于所述固定轴外,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轴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板及第二限位轴套,所述第二限位轴套套置于所述固定轴外,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轴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张紧轴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张紧轴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一种电子标签涂布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电子标签放卷机构。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子标签放卷机构及涂布设备,通过设置放卷装置、张紧装置及调节装置,可以放置多个面材或者底材,当一个面材或者底材涂布完后,并不用将放卷机构拆卸下来,方便继续对面材或底材进行放卷操作,省时省力,提高了面材或底材的涂布的效率;同时,还设置有张紧装置,使得在涂布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面材或者底材容易出现褶皱的情况,提高面材或底材加工的质量,进而提高了成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标签涂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标签放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子标签放卷机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电子标签放卷机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电子标签涂胶机构和电子标签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电子标签散热机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移动式吸尘除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电子标签涂布设备,包括电子标签放卷机构10、电子标签涂胶机构20、电子标签散热机构30、电子标签收卷机构40及基座50,所述电子标签放卷机构、所述电子标签涂胶机构、所述电子标签散热机构和所述电子标签收卷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标签放卷机构10用于进行放置电子标签的面材;所述电子标签涂胶机构20用于对电子标签的底材进行涂胶;所述电子标签散热机构30用于对底材上胶水后进行散热;所述电子标签收卷机构40用于对底材和面材贴合的电子标签进行收卷;所述基座50用于固定整个涂布设备。

可以理解,现有的涂布设备中,均设置有放卷机构,但是现有的放卷机构只能放置一个面材或者一个底材,使得当放置在放卷机构上的面材或底材用完后,需要将整个放卷机构拆卸下来,然后再装上新的面材或底材,才能继续进行涂布工序,因此很不方便,费时费力,降低了面材或底材的涂布的效率;同时,现有的放卷机构在面材或底材放卷后,并没有设置有对面材或者底材进行张紧的装置,使得在涂布的过程中,面材或者底材容易出现褶皱的情况,降低面材或底材加工的质量,进而降低了成品的质量。

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一种电子标签放卷机构10,包括:固定座、放卷装置100、张紧装置200及调节装置300,所述放卷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和所述调节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基座上。需要说的是,所述固定座用于固定放卷装置100、张紧装置200及调节装置300,所述放卷装置100用于放置多个面材;所述张紧装置200用于使得贴胶的面材处在绷紧的状态;所述调节装置300用于调节面材的张紧状态,使得面材更顺利地进入贴胶区中。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放卷装置100包括放卷支架110、转盘驱动组件120及多个面材固定组件130,所述放卷支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转盘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放卷支架上,各所述面材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转盘驱动组件上,在一个所述面材固定组件中,所述面材固定组件130包括固定轴131、第一限位件132及第二限位件133,所述固定轴设置于所述转盘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穿设于所述固定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放卷支架110用于固定转盘驱动组件120及多个面材固定组件130;所述转盘驱动组件120用于旋转多个面材固定组件130,从而可以实现面材的切换,即当一个面材固定组件上的面材已经贴合完后,旋转转盘驱动组件120,可以更换另一个面材固定组件的面材进行贴合,而且此时,已经贴合完的面材固定组件上,可以放置新的面材,从而可以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面材,并不用将放卷机构拆卸下来,方便继续对面材或底材进行放卷操作,省时省力,提高了面材或底材的涂布的效率。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轴用于固定成卷的面材,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将成卷的面材限位于在固定轴上,从而可以使得在传送面材的时候,不会出现位置的偏移,提高对面材传送的位置的准确性,进而提高面材和底材的涂布效率。

请参阅图2,所述张紧装置200包括第一支架210、第一张紧轴220及多个第二张紧轴230,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张紧轴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各所述第二张紧轴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且各所述第二张紧轴之间分别设置有避位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支架210用于固定第一张紧轴220及多个第二张紧轴230;所述第一张紧轴220用于过度面材;所述第二张紧轴230用于实现面材传送的角度或者高度的调节。优选的,所述第二张紧轴230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张紧轴230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张紧轴220及多个第二张紧轴230,可以使得进入贴合区的面材处于张紧的状态,并且还可以改变面材的传输方向,使得面材更好进入贴合区,方便进行底材和面材的贴合操作,提高贴合的效率,进而提高生产电子标签的效率。

请参阅图2,所述调节装置300包括第二支架310、调节组件320、调节滚筒330、第一限位轴340和第二限位轴350,所述调节组件、所述第一限位轴和所述第二限位轴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架、移动板、连动杆及旋转板,所述调节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移动板滑动设置于所述调节架上,所述连动杆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移动板上,所述连动杆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所述调节滚筒设置于所述移动板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支架310用于固定调节组件320、调节滚筒330、第一限位轴340和第二限位轴350;所述调节组件320用于调节调节滚筒330的高低,从而可以实现对面材的张紧调节;所述调节滚筒330用于与面材抵接,使得面材经过调节滚筒后,可以使得面材处于绷紧的状态,使得面材更容易与底材进行贴合,贴合的稳定性更高;所述第一限位轴340用于对面材进入调节装置的限位,所述第二限位轴350用于对面材传送出调节装置的限位,即面材在调节装置中,是先经过第一限位轴,然后在经过调节滚筒,之后在经过第二限位轴,才进入到下一个工位中的,并且所述第一限位轴340和所述第二限位轴350与所述调节滚筒330具有高度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轴340、所述第二限位轴350和所述调节滚筒330共同形成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限位轴340、所述第二限位轴350位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位置处,所述调节滚筒330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处,如此,可以对调节滚筒330升降的高度调节,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对面材的张紧调节,使得在涂布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面材或者底材容易出现褶皱的情况,提高面材或底材加工的质量,进而提高了成品的质量。

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放卷装置、张紧装置及调节装置,可以放置多个面材或者底材,当一个面材或者底材涂布完后,并不用将放卷机构拆卸下来,方便继续对面材或底材进行放卷操作,省时省力,提高了面材或底材的涂布的效率;同时,还设置有张紧装置,使得在涂布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面材或者底材容易出现褶皱的情况,提高面材或底材加工的质量,进而提高了成品的质量。

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转盘驱动组件120包括主动转盘121、从动转盘122及驱动件123,所述主动转盘、所述从动转盘分别设置于所述放卷支架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主动转盘连接,且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转盘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主动转盘121用于带动从动转盘转动;所述从动转盘122用于与主动转盘形成固定放卷区,所述固定放卷区用于放置面材;所述驱动件123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转盘12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转盘转动,从而可以实现更换面材的过程,提高面材和底材的贴合的效率,降低更换面材的时间,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驱动件包括旋转驱动器、驱动杆及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设置于所述主动转盘上,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器连接。如此,通过设置旋转驱动器、驱动杆及驱动轴,可以保证主动转盘的旋转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面材和底材贴合的效率。优选的,所述旋转驱动器为电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板及第一限位轴套,所述第一限位轴套套置于所述固定轴外,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轴套上。如此,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板及第一限位轴套,可以更加稳定地将成卷的面料限位在固定轴上,提高对面材传送的位置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板及第二限位轴套,所述第二限位轴套套置于所述固定轴外,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轴套上。如此,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板及第二限位轴套,可以更加稳定地将成卷的面料限位在固定轴上,提高对面材传送的位置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如此,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支撑板,提高对张紧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面材或底材的涂布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如此,通过设置两个第二支撑板,提高对调节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面材或底材的涂布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张紧轴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张紧轴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如此,可以提高传送的有效性,实现更加合理的张力的控制。

一种电子标签放卷机构,通过设置放卷装置、张紧装置及调节装置,可以放置多个面材或者底材,当一个面材或者底材涂布完后,并不用将放卷机构拆卸下来,方便继续对面材或底材进行放卷操作,省时省力,提高了面材或底材的涂布的效率;同时,还设置有张紧装置,使得在涂布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面材或者底材容易出现褶皱的情况,提高面材或底材加工的质量,进而提高了成品的质量。

可以理解,现有的涂布机中,均设置有对底材进行涂胶的涂胶装置,但是,在涂胶的过程中,由于底材是在与涂胶滚筒接触的一瞬间实现涂胶的,这就需要保证滚筒上必须要粘有胶水,一旦涂胶滚筒上的胶水过少的话,可能使得底材上也没有涂上胶水,从而在进行贴合的时候,会出现没有完全贴合的问题,进而使得电子标签内出现气泡的情况,降低了所生产的电子标签的质量,降低了电子标签的良品率,提高了生产的成本。

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一种电子标签涂胶机构20,包括:涂胶支架、第一涂胶装置400、第二涂胶装置500及胶水存储装置600,所述第一涂胶装置、所述第二涂胶装置和所述胶水存储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涂胶支架上;所述涂胶支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涂胶装置400用于实现对底材的第一次涂胶;所述第二涂胶装置500用于对底材进行第二次涂胶;所述胶水存储装置600用于存储胶水;如此,通过设置第一涂胶装置、第二涂胶装置及胶水存储装置,对底材设置二次的涂胶,保证底材上都能涂上胶水,避免出现单个涂胶滚筒缺少胶水而没有将胶水涂到底材上,使得在进行贴合的时候,避免出现没有完全贴合的问题,进而避免电子标签的底材和面材贴合的时候出现气泡的情况,提高了所生产的电子标签的质量,提高了电子标签的良品率,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涂胶装置400包括第一涂胶滚筒410、第一粘胶滚筒420和第一胶水放置斗430,所述第一胶水放置斗设置于所述涂胶支架上,所述第一胶水放置斗上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粘胶滚筒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涂胶滚筒设置于所述涂胶支架上,且所述第一涂胶滚筒与所述第一粘胶滚筒抵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涂胶滚筒用于实现对底材的涂胶;所述第一粘胶滚筒用于将放置在第一胶水放置斗上的胶水传送到第一涂胶滚筒上,进而可以实现对底材的涂胶;所述第一胶水放置斗用于放置胶水。工作时,胶水盛放在第一胶水放置斗内,此时,第一粘胶滚筒开始转动,使得第一粘胶滚筒上沾满了胶水,然后,由于所述第一涂胶滚筒与所述第一粘胶滚筒抵接,从而可以使得第一涂胶滚筒也开始在转动,同时,第一粘胶滚筒上的胶水会传送到第一涂胶滚筒上,从而可以实现胶水的传递,当第一涂胶滚筒涂满了胶水后,底料开始进入涂胶区域,当经过第一涂胶滚筒的时候,第一涂胶滚筒上的胶水会通过与底材接触后,胶水会粘在底材上,从而可以实现对底材的涂胶操作。

请参阅图5,所述第二涂胶装置500包括第二涂胶滚筒510、第二粘胶滚筒520和第二胶水放置斗530,所述第二胶水放置斗设置于所述涂胶支架上,所述第二胶水放置斗上开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粘胶滚筒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涂胶滚筒设置于所述涂胶支架上,且所述第二涂胶滚筒与所述第二粘胶滚筒抵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涂胶滚筒用于实现对底材的涂胶;所述第二粘胶滚筒用于将放置在第二胶水放置斗上的胶水传送到第二涂胶滚筒上,进而可以实现对底材的涂胶;所述第二胶水放置斗用于放置胶水。工作时,胶水盛放在第二胶水放置斗内,此时,第二粘胶滚筒开始转动,使得第二粘胶滚筒上沾满了胶水,然后,由于所述第二涂胶滚筒与所述第二粘胶滚筒抵接,从而可以使得第二涂胶滚筒也开始在转动,同时,第二粘胶滚筒上的胶水会传送到第二涂胶滚筒上,从而可以实现胶水的传递,当第二涂胶滚筒涂满了胶水后,底料开始进入涂胶区域,当经过第二涂胶滚筒的时候,第二涂胶滚筒上的胶水会通过与底材接触后,胶水会粘在底材上,从而可以实现对底材的涂胶操作。并且,还要说明的是,对底材设置二次的涂胶,保证底材上都能涂上胶水,避免出现单个涂胶滚筒缺少胶水而没有将胶水涂到底材上,使得在进行贴合的时候,避免出现没有完全贴合的问题,进而避免电子标签的底材和面材贴合的时候出现气泡的情况,提高了所生产的电子标签的质量,提高了电子标签的良品率,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请参阅图5,所述胶水存储装置600包括第一连接管体610、第二连接管体620、胶水输出管体630及胶水存储罐640,所述胶水存储罐设置于所述涂胶支架上,所述胶水输出管体的一端与所述胶水存储罐的胶水输出端口连通,所述胶水输出管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管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胶水放置斗上还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管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胶水放置斗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管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管体610用于连通第一胶水放置斗;所述第二连接管体620用于连通第二胶水放置斗;所述胶水输出管体630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管体610、第二连接管体620和胶水存储罐640;所述胶水存储罐640用于放置胶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涂胶支架包括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涂胶区,所述第一涂胶装置、所述第二涂胶装置和所述胶水存储装置分别容置于所述涂胶区内。如此,可以更加稳定地固定第一涂胶装置400、第二涂胶装置500。

请参阅图5,所述第二涂胶装置500还包括第一固定板540和第二固定板550,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二涂胶滚筒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540和第二固定板550,可以固定第二涂胶滚筒。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涂胶滚筒与所述第二涂胶滚筒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粘胶滚筒和所述第二粘胶滚筒的直径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孔。所述第二通孔为圆孔。如此,可以提高涂胶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胶水存储装置还包括加压泵,所述加压泵与所述胶水存储罐连通。如此,通过设置加压泵,可以使得胶水更加快速、有效地传送至第一胶水放置斗和第二胶水放置斗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涂胶装置还包括第一涂胶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涂胶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涂胶支架上,所述第一涂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连杆及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粘胶滚筒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器上,所述第一驱动器为电机。如此,通过在第一涂胶驱动组件设置第一驱动器、第一连杆及第一连接块,可以使得第一粘胶滚筒转动更加有效,提高第一粘胶滚筒的转动效率,进而提高涂胶的有效性,提高对底材涂胶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涂胶装置还包括第二涂胶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涂胶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涂胶支架上,所述第二涂胶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器、第二连杆及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二粘胶滚筒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器上,所述第二驱动器为电机。如此,通过在第二涂胶驱动组件设置第二驱动器、第二连杆及第二连接块,可以使得第二粘胶滚筒转动更加有效,提高第二粘胶滚筒的转动效率,进而提高涂胶的有效性,提高对底材涂胶的效率。

一种电子标签涂胶机构,通过设置第一涂胶装置、第二涂胶装置及胶水存储装置,对底材设置二次的涂胶,保证底材上都能涂上胶水,避免出现单个涂胶滚筒缺少胶水而没有将胶水涂到底材上,使得在进行贴合的时候,避免出现没有完全贴合的问题,进而避免电子标签的底材和面材贴合的时候出现气泡的情况,提高了所生产的电子标签的质量,提高了电子标签的良品率,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可以理解,现有的涂布系统中,在将胶水涂到底材后,胶水需要稳定地粘在底材上,才能保证面材可以稳定地贴合在底材上,但是现有的胶水的稳定较高,使得胶水的流动性强,粘在底材上后,胶水的黏性不强,使得不能将面材粘接在底材上,容易出现粘接位置出现偏移的情况,并且由于底材和面材是成卷的放置的,当出现一点位置偏差后,后续进行粘接的面材和底材都会出现粘接不到位、不准确的情况,同时还可能出现面材与底材粘接不牢靠、不稳定的问题,降低了产品的品质。

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和图6,一种电子标签散热机构30包括:安装支架、照明装置700、散热装置800及压合装置900,所述照明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压合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照明装置700用于对涂布设备进行照明;所述散热装置800用于对胶水进行散热,从而可以更加快速地实现贴合操作;所述压合装置900用于实现底材和面材的压合,从而可以生成电子标签的成品。如此,通过设置散热装置,可以使得粘接在底材上的胶水进行散热,使得粘接后的胶水可以迅速冷却下来,降低胶水的流动性,增强胶水的黏性,使得面材能够稳定地粘接在底材上,避免出现粘接位置出现偏移的情况,避免后续进行粘接的面材和底材出现粘接不到位、不准确的问题,同时,还使得面材与底材粘接更牢靠、更稳定,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请参阅图5,所述照明装置700包括第一固定架710、第二固定架720、转动轴730及照明灯740,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上,所述照明灯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固定架710和所述第二固定架720用于固定转动轴730;所述转动轴730用于固定照明灯,并且可以实现转动,调节照明灯的照亮范围,从而可以提高照明的照射范围,避免出现照明的盲区;所述照明灯740用于照亮涂胶操作区,避免出现昏暗的环境。

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散热装置800包括第一横杆810、第二横杆820、散热滚筒830、散热防护罩840及多个风扇850,所述散热滚筒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之间设置有安装区,所述散热防护罩设置于所述安装区上,所述散热防护罩上开设有多个固定槽,每一所述风扇一一对应设置于一所述固定槽内,所述散热滚筒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且各所述风扇朝向所述散热滚筒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横杆810和所述第二横杆820共同固定散热防护罩840;所述散热滚筒830用于抵接传送过程中的底材,并且散热滚筒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风扇的风会通过散热孔,吹到底材上,进而加速了底材上的胶水的散热,使得底材上的胶水更加快速的冷却到适合的温度,进而加快了底材和面材的贴合效果;所述散热防护罩840用于保护风扇;所述风扇850用于加快底材胶水的散热速度。

工作时,多个风扇吹出冷风,冷风通过散热滚筒上的散热孔,吹到了与散热滚筒相抵接的底材上,底材上的胶水经过风扇吹出的冷风后,加快了散射速度,使得胶水的流动性变差,增强了胶水的黏性,进而使得底材和面材贴合的时候更加稳定,避免出现粘接位置出现偏移的情况,避免后续进行粘接的面材和底材出现粘接不到位、不准确的问题,同时,还使得面材与底材粘接更牢靠、更稳定,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请参阅图5,所述压合装置900包括第一压合滚筒910、第一转轴(图中未示出)、第二压合滚筒920及第二转轴(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压合滚筒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压合滚筒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压合滚筒和所述第二压合滚筒之间设置有间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压合滚筒910用于与所述第二压合滚筒920抵接,使得底材和面材相互压合,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转轴用于穿设第一压合滚筒910,并将第一压合滚筒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压合滚筒920上抵接了面材,所述第一压合滚筒910上抵接了底材,并且第一压合滚筒910和第二压合滚筒920之间的间隙恰好使得底材和面材相互粘接、压合在一起,进而实现生产了电子标签的成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安装板及第一竖杆,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板及第一竖杆,可以提高对转动轴的固定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第二安装板及第二竖杆,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如此,通过设置第二安装板及第二竖杆,可以提高对转动轴的固定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照明灯为LED灯。所述风扇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风扇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各所述散热孔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如此,可以提高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请参阅图6,所述照明装置700还包括驱动组件750,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751、固定连杆752及固定块753,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转动轴,所述固定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块连接,所述固定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器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器为电机。如此,通过设置驱动器751、固定连杆752及固定块753,可以提高对转动轴的转动效率,进而扩大照明的范围,提高LED灯的照明效果。

一种电子标签散热机构通过设置散热装置,可以使得粘接在底材上的胶水进行散热,使得粘接后的胶水可以迅速冷却下来,降低胶水的流动性,增强胶水的黏性,使得面材能够稳定地粘接在底材上,避免出现粘接位置出现偏移的情况,避免后续进行粘接的面材和底材出现粘接不到位、不准确的问题,同时,还使得面材与底材粘接更牢靠、更稳定,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可以理解,为了使得涂布后的电子标签进行收集,所述涂布设备还包括电子标签收卷机构40,所述电子标签收卷机构40用于实现对电子标签的收集作用;所述电子标签收卷机构40包括收卷固定支架及电子标签收卷组件,所述收卷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电子标签收卷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卷固定支架上,所述电子标签收卷组件包括第一收卷固定板、第二收卷固定板和收卷滚轴,所述第一收卷固定板、第二收卷固定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收卷固定支架上,所述收卷滚轴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卷固定板上,所述收卷滚轴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卷固定板上,所述收卷滚轴用于对电子标签实现收卷操作。如此,可以使得涂布后的电子标签收卷起来,方便进行收集及包装,提高对后期运输的效率。

可以理解,在生产电子标签的厂区环境中,由于电子标签需要保证在一个非常干净、无尘的环境中,则在对电子标签上料或者收卷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放卷的电子标签附近不能有粉尘出现,如果出现粉尘,粉尘会粘在电子标签上,在收卷的时候,粉尘就会粘在电子标签和电子标签之间,使得其不能紧密贴合在一起,从而导致收卷后的电子标签收卷的效果差,进而降低了电子标签的质量;并且,在生产电子标签的厂区环境中,由于电子标签的都是胶水或者塑胶产品,因此胶水的刺激性味道特别浓,当工作人员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久而久之会引起呼吸道的感染以及肺部的疾病,因此,为了提高厂区环境的空气质量,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涂布设备还包括移动式吸尘除臭机构,所述移动式吸尘除臭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移动式吸尘除臭机构包括喷气装置、吸尘过滤装置、移动装置及移动支架,所述喷气装置、所述吸尘过滤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移动支架上,所述移动支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移动支架包括第一承载板体、第二承载板体、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体、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承载板体、所述第二侧板顺序首尾连接形成收卷腔体,所述电子标签收卷组件容置于所述收卷腔体内;所述喷气装置包括喷气泵、气体喷出器及多个连通组件,所述喷气泵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体上,各所述连通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体上,且各所述连通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喷气泵连接,各所述连通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喷出器连接,在一个所述连通组件中,所述连通组件包括连接固定块、输入管体及输出管体,所述连接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体上,所述输入管体的一端与所述喷气泵连通,所述输入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管体的一端连通,所述输出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喷出器连通,所述输入管体和所述输出管体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固定块上,所述气体喷出器包括喷气本体,所述喷气本体上开设有喷气槽,所述喷气槽分别与各所述输出管体连通;所述吸尘过滤装置包括吸附组件、过滤组件及废弃物收集泵,所述吸附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和所述废弃物收集泵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体上,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附板及连接管,所述吸附板体上开设有吸附槽,所述吸附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喷气槽的开口方向,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吸附槽连通,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过滤组件连通,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箱体、初级过滤网、活性炭吸附板、电离吸附板及次级过滤网,所述过滤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体上,所述过滤箱体内开设有过滤腔体,所述初级过滤网、所述活性炭吸附板、所述电离吸附板和所述次级过滤网顺序安装于所述过滤腔体内,所述过滤箱体的输入端与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过滤箱体的输出端与所述废弃物收集泵连通;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多个移动组件,各所述移动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体上,在一个所述移动组件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连接支架、转动轴承及滑动滚轮,所述移动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体上,所述转动轴承设置于所述移动连接支架上,所述滑动滚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轴承上;所述移动组件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移动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体的四个端角位置处。如此,当出现粉尘的时候,通过喷气装置,将粉尘吹进吸尘过滤装置中,避免粉尘粘在电子标签和电子标签之间,使得电子标签和电子标签能紧密贴合在一起,从而导致收卷后的电子标签收卷的效果好,进而提高了电子标签的质量;并且,通过设置初级过滤网、活性炭吸附板、电离吸附板及次级过滤网,可以提高厂区环境的空气质量,还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对所述移动式吸尘除臭机构进行说明,例如,请参阅图7,所述移动式吸尘除臭机构1000包括喷气装置1100、吸尘过滤装置1200、移动装置1300及移动支架1400,所述喷气装置、所述吸尘过滤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移动支架上,所述移动支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喷气装置1100用于将粉尘吹起来;所述吸尘过滤装置1200用于将飞起来的粉尘吸进来,并且还吸收外部的刺激性气体,使得可以吸收粉尘;所述移动装置1300用于实现移动;所述移动支架1400用于固定喷气装置1100、吸尘过滤装置1200、移动装置1300。

请参阅图7,所述移动支架1400包括第一承载板体、第二承载板体、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体、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承载板体、所述第二侧板顺序首尾连接形成收卷腔体,所述电子标签收卷组件容置于所述收卷腔体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承载板体用于放置喷气装置;所述第二承载板体用于安装吸尘过滤装置;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共同用于固定第一承载板体和第二承载板体;如此,通过设置第一承载板体、第二承载板体、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共同围成收卷腔体,用于放置电子标签收卷组件,从而可以实现对电子标签收卷组件去除粉尘及过滤操作,还可以对整个移动式吸尘除臭机构起到固定的作用,提高移动式吸尘除臭机构的稳定性和牢靠程度。

请参阅图7,所述喷气装置1100包括喷气泵1110、气体喷出器1120及多个连通组件1130,所述喷气泵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体上,各所述连通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体上,且各所述连通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喷气泵连接,各所述连通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喷出器连接,在一个所述连通组件1130中,所述连通组件包括连接固定块1131、输入管体1132及输出管体1133,所述连接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体上,所述输入管体的一端与所述喷气泵连通,所述输入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管体的一端连通,所述输出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气体喷出器连通,所述输入管体和所述输出管体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固定块上,所述气体喷出器包括喷气本体,所述喷气本体上开设有喷气槽,所述喷气槽分别与各所述输出管体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喷气泵1110用于输出气体;所述气体喷出器1120用于喷出气体,使得粉尘可以被吸附过滤装置收集到;所述连通组件1130用于连通所述喷气泵1110和气体喷出器1120,以使得所述喷气泵1110中气体可以由气体喷出器1120喷出;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固定块1131用于固定所述输入管体1132和输出管体1133,所述输入管体1132用于连通所述喷气泵1110;所述输出管体1133用于连通所述输入管体1132和所述气体喷出器1120;其中,所述气体喷出器1120也可以喷气嘴,放置实现喷气的作用。

工作时,当收卷腔体中放置了电子标签收卷组件,然后,喷气装置1100开始工作,喷气泵1110喷射出气体,所述气体经输入管体1132、输出管体1133后,再由所述气体喷出器1120喷出,使得电子标签收卷组件上或者其周围的灰尘可以被吹起来,然后被吸尘过滤装置1200收集,实现清洁的过程。

请参阅图7,所述吸尘过滤装置1200包括吸附组件1210、过滤组件1220及废弃物收集泵(图中未标出),所述吸附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和所述废弃物收集泵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体上,所述吸附组件1210包括吸附板及连接管,所述吸附板体上开设有吸附槽,所述吸附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喷气槽的开口方向,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吸附槽连通,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过滤组件连通。请参阅图8,所述过滤组件1220包括过滤箱体1221、初级过滤网1222、活性炭吸附板1223、电离吸附板1224及次级过滤网1225,所述过滤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体上,所述过滤箱体内开设有过滤腔体,所述初级过滤网、所述活性炭吸附板、所述电离吸附板和所述次级过滤网顺序安装于所述过滤腔体内,所述过滤箱体的输入端与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过滤箱体的输出端与所述废弃物收集泵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吸附组件1210用于吸附被吹起来的粉尘或者其他刺激性气体;所述过滤组件1220用于过滤并吸附刺激性气体及粉尘;所述废弃物收集泵用于收集过滤后的废弃物。所述过滤箱体1221用于固定初级过滤网1222、活性炭吸附板1223、电离吸附板1224及次级过滤网1225;所述初级过滤网1222用于过滤大颗粒的粉尘;所述活性炭吸附板1223用于吸附刺激性气体;所述电离吸附板1224用于将刺激性气体电离后,并将电离后的气体进行吸附操作,提高吸附的有效性;所述次级过滤网1225用于吸附细小颗粒物;如此,可以提高吸附的效率,进而提高对粉尘刺激性气体的过滤吸尘作用。

工作时,当电子标签收卷组件上或者其周围的灰尘可以被吹起来后,吸尘过滤装置1200开始工作,吸附板收集被吹起来的粉尘及刺激性气体,再通过连接管进入到过滤箱体1221中,然后依次通过初级过滤网1222、活性炭吸附板1223、电离吸附板1224及次级过滤网1225达到吸附及过滤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对粉尘的吸附和刺激性气体过滤的作用,可以提高厂区环境的空气质量,还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

请参阅图7,所述移动装置1300包括多个移动组件,各所述移动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体上,在一个所述移动组件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连接支架1310、转动轴承及滑动滚轮1320,所述移动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体上,所述转动轴承设置于所述移动连接支架上,所述滑动滚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轴承上;所述移动组件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移动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板体的四个端角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移动连接支架1310用于固定转动轴承及滑动滚轮1320,所述转动轴承用于穿设所述滑动滚轮1320;所述滑动滚轮1320用于实现移动。

如此,当出现粉尘的时候,通过喷气装置,将粉尘吹进吸尘过滤装置中,避免粉尘粘在电子标签和电子标签之间,使得电子标签和电子标签能紧密贴合在一起,从而导致收卷后的电子标签收卷的效果好,进而提高了电子标签的质量;并且,通过设置初级过滤网、活性炭吸附板、电离吸附板及次级过滤网,可以提高厂区环境的空气质量,还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