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样本中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4981发布日期:2019-07-17 05:4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样本中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样本中转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样本中转装置。



背景技术:

样本传递装置是将中转箱或中转罐从室外转入室内一种辅助设备,主要用于洁净区和洁净区之间、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之间或温差环境不同的区域之间进行样本的传递,以减少开门次数,把对室内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目前的样本传递装置主要是在墙体中设有通孔,传递装置设在其中,两侧均有开门机构,室外的人可通过开门将样本放入装置中,然后室内的人员可通过室内的门打开取到样本,避免对实验室内部的环境污染,而且液氮罐中也未实现自动化的中转样本,不能直接通过自动化的中转装置将生物样本移入液氮罐中存储,降低生物样本中转效率。

以上普通的样本传递装置的操作方法不能实现样本在实验室、生物样本存储装置内与外部的快速切换,结构较为复杂,中转效率低,降低生物样本转运中损伤的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样本中转装置,解决实现样本在实验室、生物样本存储装置内与外部的快速切换,提高中转效率,降低生物样本转运中损伤的概率,结构简单,更加实用,提高操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样本中转装置,其包括:本体,为一个前端开口的箱体结构,包括底板、侧板及顶板;所述顶板后部设供中转箱进出的天窗口;前门框,安装于所述本体前端口,前门框两侧边框下部设通孔;舱门板,其大小与所述前门框匹配;所述舱门板下部枢轴连接于所述前门框的正面下部;第一舱门驱动机构,水平设置于所述本体一侧侧板外侧面,第一舱门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底座,呈L形,其长边水平设置于所述本体侧板外侧面;一丝杆,沿所述驱动底座长度方向设置于驱动底座的长边外侧面,丝杆两端通过轴承座设置于驱动底座长边外侧面;丝杆上设与之螺纹配合的驱动块;一拉杆,其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丝杆上的驱动块外侧面,另一端穿过所述前门框一侧边框下部的通孔、活动连接于所述舱门板内侧面下部;一驱动电机,其输出端穿过所述驱动底座的短边通过联轴器连接于所述丝杆一端;第二舱门驱动机构,水平设置于所述本体另一侧侧板外侧面,第二舱门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底座,呈L形,其长边水平设置于所述本体侧板外侧面;一滑轨及其上滑块,所述滑轨沿所述驱动底座长度方向设置于驱动底座的长边外侧面;一拉杆,其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滑块,另一端穿过所述前门框另一侧边框下部的通孔、活动连接于所述舱门板内侧面下部;传递机构,包括,固定基板,水平设置于所述本体内下部,固定基板近中部设第一安装通孔;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固定基板上,限位板为一个中部下凹形成凹槽的壳体结构,凹槽内一侧壁设与所述固定基板第一安装通孔贯通的第二安装通孔;凹槽内底部两端各凸设传感器;第一小车装置,包括:两第一导轨,分别设置所述限位板两侧面,导轨断面呈U形,开口端向两侧布置;第一小车,其为上端开口的盒体结构,其底板底面中央沿轴向设呈条形的安装孔,该安装孔旁凸设与该安装孔平行的驱动条,该驱动条外侧面设齿状结构,该驱动条内侧面后端侧凸设一感应片,与所述限位板凹槽内底部两端的传感器配合;第一小车的两侧板下部伸出底板,该两侧板下部内壁均设与第一导轨配合的导轮;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其通过安装座自所述固定基板第一安装通孔伸出,驱动齿轮一侧外露于所述限位板第二安装通孔,与所述第一小车底板底面驱动条啮合;第一驱动电机,其输出端联接所述驱动齿轮;第二小车装置,包括:两第二导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小车的两侧板上部内壁;第二小车,其为上端开口的盒体结构,其两侧板外壁两侧设与第二导轨配合的导轮;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及其上同步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通过支座设置于第一小车底板安装孔两端,外露于安装孔上方的同步皮带上设连接块,该连接块连接于第二小车底板底面;外露于所述第一小车底板安装孔下方的同步皮带上设传动块;所述舱门板的内侧面凸设一个在舱门板打开水平放置时与所述限位板齐平的平台,平台中央对应限位板上凹槽设置与该凹槽贯通的安装凹槽,该安装凹槽底面凸设一止挡块,与第一小车底板安装孔下方的同步皮带上传动块配合;所述平台两侧沿长度方向设供所述第一小车导轮行走的导槽;控制器,所述第一小车装置、第二小车装置、感应片、两传感器均电性连接该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舱门板内侧面位于平台旁两侧的下部设供拉杆插置、枢轴连接的容置凹槽。

优选的,所述舱门板内侧面位于平台旁两侧的上部设定位板,对应的,前门框正面两侧边框上部凸设定位磁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舱门驱动机构中所述驱动底座长边侧面上设一与丝杆平行的滑轨及其上滑块,所述驱动块连接所述滑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还包括第二滑轨及及其上滑块,该第二滑轨平行设置于第一小车底板安装孔一侧的第一小车底板底面,所述传动块连接于该第二滑轨上的滑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中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与所述驱动齿轮联接采用蜗轮蜗杆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小车运输第二小车,第二小车用于盛放中转箱或中转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现样本在实验室、生物样本存储装置内与外部的快速切换,提高中转效率,降低生物样本转运中损伤的概率,结构简单,更加实用,提高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舱门板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递机构、第一小车装置及第二舱门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递机构、第一、第二小车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小车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舱门板及第一舱门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9,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样本中转装置,其包括:

本体1,为一个前端开口的箱体结构,包括底板11、侧板12、12’及顶板13;所述顶板13后部设供中转箱100进出的天窗口131;

前门框2,安装于所述本体1前端口,前门框2两侧边框下部设通孔21、21’;

舱门板3,其大小与所述前门框2匹配;所述舱门板3下部枢轴连接于所述前门框2的正面下部;

第一舱门驱动机构4,水平设置于所述本体1一侧侧板外侧面,第一舱门驱动机构4包括:

一驱动底座41,呈L形,其长边水平设置于所述本体1侧板12外侧面;

一丝杆42,沿所述驱动底座41长度方向设置于驱动底座41的长边外侧面,丝杆42两端通过轴承座设置于驱动底座41长边外侧面;丝杆42上设与之螺纹配合的驱动块43;

一拉杆44,其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丝杆42上的驱动块43外侧面,另一端穿过所述前门框2一侧边框下部的通孔21、活动连接于所述舱门板3内侧面下部;

一驱动电机45,其输出端穿过所述驱动底座41的短边通过联轴器连接于所述丝杆42一端;

第二舱门驱动机构4’,水平设置于所述本体1另一侧侧板12’外侧面,第二舱门驱动机构4’包括:

一驱动底座41’,呈L形,其长边水平设置于所述本体1侧板12’外侧面;

一滑轨46及其上滑块461,所述滑轨46沿所述驱动底座41’长度方向设置于驱动底座4’的长边外侧面;

一拉杆44’,其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滑块461,另一端穿过所述前门框2另一侧边框下部的通孔21’、活动连接于所述舱门板3内侧面下部;

传递机构5,包括,

固定基板51,水平设置于所述本体1内下部,固定基板51近中部设第一安装通孔511;

限位板52,设置于所述固定基板51上,限位板52为一个中部下凹形成凹槽521的壳体结构,凹槽521内一侧壁设与所述固定基板51第一安装通孔511贯通的第二安装通孔522;凹槽521内底部两端各凸设一传感器C1、C2;凹槽521内底部中间凸设有一挡块53;

第一小车装置6,包括:

两第一导轨61、61’,分别设置所述限位板52两侧面,导轨61、61’断面呈U形,开口端向两侧布置;

第一小车62,其为上端开口的盒体结构,其底板621底面中央沿轴向设呈条形的安装孔622,该安装孔622旁凸设与该安装孔622平行的驱动条623,该驱动条623外侧面设齿状结构,该驱动条623内侧面后端侧凸设一感应片C3,与所述限位板52凹槽521内底部两端的传感器C1、C2配合;(第一小车驱动条上感应片C3与传感器C1、C2配合,用于检测第一小车向前移动的极限位置及复位位置);第一小车62的两侧板624、624’下部伸出底板621,该两侧板624、624’下部内壁均设与第一导轨61、61’配合的导轮625、625’;

第一驱动机构63,包括:

驱动齿轮631,其通过安装座自所述固定基板51第一安装通孔511伸出,驱动齿轮631一侧外露于所述限位板52第二安装通孔522,与所述第一小车62底板621底面驱动条623啮合;

第一驱动电机632,其输出端联接所述驱动齿轮631;

第二小车装置7,包括:

两第二导轨71、7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小车62的两侧板624、624’上部内壁;

第二小车72,其为上端开口的盒体结构,其两侧板外壁两侧设与第二导轨71、71’配合的导轮73、73’;

第二驱动机构74,包括:第一皮带轮741、第二皮带轮742及其上同步皮带743;所述第一皮带轮741、第二皮带轮742通过支座设置于第一小车62底板621安装孔622两端,外露于安装孔622上方的同步皮带743上设连接块744,该连接块744连接于第二小车72底板底面;外露于所述第一小车62底板安装孔622下方的同步皮带743上设传动块745;

所述舱门板3的内侧面凸设一个在舱门板3打开水平放置时与所述限位板52齐平的平台31,平台31中央对应限位板52上凹槽521设置与该凹槽贯通的安装凹槽32,该安装凹槽32底面凸设一止挡块33,与第一小车62底板安装孔622下方的同步皮带743上传动块745配合;所述平台31两侧沿长度方向设供所述第一小车62导轮625、625’行走的导槽312、312’;

控制器(图中未示),所述第一小车装置、第二小车装置、感应片、两传感器均电性连接该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舱门板3内侧面位于平台31旁两侧的下部设供拉杆44、插置、枢轴连接的容置凹槽34。

优选的,所述舱门板3内侧面位于平台31旁的两侧上部设定位板35、35’,对应的,前门框2正面两侧边框上部凸设定位磁块22、22’。

优选的,所述第一舱门驱动机构4中所述驱动底座41长边侧面上设一与丝杆42平行的滑轨47及其上滑块471,所述驱动块43连接所述滑块471。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74包括还包括第二滑轨746及及其上滑块747,该第二滑轨746平行设置于第一小车62底板安装孔622一侧的第一小车62底板621底面,所述传动块745连接于该第二滑轨746上的滑块747。

工作原理:

当使用者需要转运中转箱进入液氮罐中(中转箱内存储着冻存管,冻存管内存放着生物样本,通过将中转箱中的生物样本转入液氮罐中进行低温冻存),通过液氮存储装置进行挑管存储或提取动作,中转箱和液氮罐中存储着生物样本,中转箱和液氮罐通过生物样本中转设备进行生物样本的中转,通常通过液氮罐上方的三坐标进行冻存管的存储或提取,生物样本中转设备设于液氮罐一侧,其上方设有三坐标用于冻存管的提取或存放,冻存管内存储着生物样本。

当需要将中转箱内的生物样本进行存储时,首先第一、第二舱门驱动机构4、4启动,驱动电机45启动并通过转动丝杆42,使丝杆42上驱动块43沿着丝杆方向向前移动,带动拉杆44、44’推动舱门板3,使得舱门板3打开至水平位置时,驱动电机45停止,此时舱门板3打开。

启动第一驱动机构63中第一驱动电机632,使驱动齿轮631转动,驱动齿轮631带动驱动条623向一端移动,带动第一小车62向前移动,第一小车62沿着第一导轨61、61’向一端滑动,当第一小车62下的导轮625、625’全部进入舱门板3导槽312、312’时,舱门板3上的止挡块33挡住传动块745,然而第一小车62继续向前移动,此时传动块745沿着同步皮带743的下皮带向后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同步皮带743的上皮带向下皮带的相反方向向前移动,从而驱动连接块744向前移动,继而带动第二小车72向前移动,当第一小车62在舱门板3导槽312、312’上继续向前移动时,感应片C3检测到传感器C1,第一驱动电机632停止,第一小车62和第二小车72停止,即完成舱门打开,此时使用者将中转箱放在第二小车72上方.

第一驱动电机632再次启动,驱动第一小车62向后移动,当第一小车62经过挡块53上方时,传动块745向前移动,通过同步皮带743将第二小车72向后移动回复至初始位置,此时,感应片C3检测到传感器C2时,第一驱动电机632停止,第一舱门驱动机构4中的驱动电机45启动,丝杆42转动并驱动块43沿着丝杆42向后移动,带动拉杆44回拉,直至舱门板3关闭即可。

实现转运中转箱的工作过程,此时生物样本中转设备上方的三坐标可通过本体天窗口131对中转箱内的冻存管进行提取或存储动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