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引导功能的风电机舱轮毂运输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6703发布日期:2019-08-21 00:1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具有引导功能的风电机舱轮毂运输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引导功能的风电机舱轮毂运输支架。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设备是将风的动能转变为旋转机械能,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风电机舱轮毂是风电设备关键的部件,风轮包括3个叶片和1个轮毂,轮毂是联接叶片与主轴的零件,其作用是承受风力作用在叶片上的推力、扭矩、弯矩及陀螺力矩然后将风轮的力和力矩传递到机构中去。轮毂最为重要的隐性精度为三轴对中,或称为四线交一点,该中心点是风机机组转子及叶片的旋转中心,直接影响机组安全运行。

轮毂具有壳形结构,体积很大,质量较重,组装风轮时又需要悬空固定于罩壳内部,同时对四个同心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加工难度大,加工质量受到转运载体的影响很大。

轮毂输送到运输支架上一般是靠运输车沿着框架上的导轨来完成的,然后再将轮毂跟支撑筒固定。固定要求轮毂能够快速沿着导轨就位。但是导轨往往只是两条平行的凸条,一旦运输车没能进入导轨,受到轮毂重量的影响,对入导轨非常不便,这就会影响整个组装的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良运输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引导功能的风电机舱轮毂运输支架,能够让载有风电机舱轮毂的运输车方便地进入导轨。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具有引导功能的风电机舱轮毂运输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框架以及立设于所述框架上的支撑筒,所述框架上设有一对水平的导轨,两条导轨位于所述支撑筒的同侧,两个导轨的同一端各设有一外偏的引导块,两个引导块形成外扩结构。

具体的,所述两条导轨的另一端也设有外偏的引导块,两个引导块形成外扩结构。

具体的,所述框架在两个导轨的中间区域靠近导轨首末端的位置设有一对挡条,所述挡条的方向垂直于导轨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在靠近导轨首末端的位置的侧方设有起吊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张开状的引导块使风电机舱轮毂平移就位过程中受到阻挡而自动引导入两个导轨之间,方便对质量很重的风电机舱轮毂进行微小位置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电机舱轮毂运输支架的俯视图;

图2为引导块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数字表示:

1-框架,11-导轨,12-引导块,13-挡条,14起吊扣;

2-支撑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电机舱轮毂运输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框架1以及立设于框架1上的支撑筒2,框架1上设有一对水平的导轨11,两条导轨11位于支撑筒2的同侧,两个导轨11的同一端各设有一外偏的引导块12,两个引导块12形成外扩结构。风电机舱轮毂的重心位于两个导轨11之间的上方。载有风电机舱轮毂的运输车在进入导轨11以前会受到外扩的引导块12阻挡,使方向调整到导轨11内,这样就能帮助质量很重的风电机舱轮毂进行微小的位置调整,更快地固定到支撑筒2上方。

如图2所示,两条导轨11的另一端也设有外偏的引导块12,两个引导块 12形成外扩结构。载有风电机舱轮毂的运输车也可以从另一侧进入导轨11。

如图2所示,框架1在两个导轨11的中间区域靠近导轨11首末端的位置设有一对挡条13,挡条13的方向垂直于导轨11的方向。挡条13用来形成一个卡住运输车车轮的凹陷结构,使风电机舱轮毂就位后不会再轻易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框架1在靠近导轨11首末端的位置的侧方设有起吊扣 14。风电机舱轮毂的重量通过运输车的车轮承载在导轨11首末端的附近,起吊扣14设在附近就能让框架1不易变形。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