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药包理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9446发布日期:2019-07-31 20:1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方形药包理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品颗粒包装袋理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盒机同步输送带前端联接的理料计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由PLC系统控制的便于理袋、计数的方形药包理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药品果粒、粉剂、散剂一次包装袋,一般以铝塑膜包装,多数为三边封或四边封的方形药包。常规有1g、2g、5g、10g等规格药品,其采用立式或水平式包装机包装。由于药品一次包装需在净化车间内完成,二次包装装盒、装箱一般在外包车间完成。为此,二次包装就需要周转箱将药品转运至外包车间。如果采用手工包装,则需要大量的人工计数装盒;如果采用自动化装盒机包装,则需要人工先进行整理、计数后,放入装盒机上进行装盒并完成装箱工作。

然而,这种二次包装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不但要从周转箱取出药包整理、计数,还要满足一盒包装六袋、十袋、十二袋等不同规格,而且人工装盒难免出错,容易出现少几袋或缺袋情况。当这样的药品一旦出现在医院或消费者手中,则是一个不小事件,当药监部门查到或有人举报时,也会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罚款。若要改变这种药包二次包装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

一是,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联线全自动化包装流水线。这样对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且原有的立式或水平式包装机得全部废弃;二是,针对颗粒包装袋药品生产企业,采用能够实现自动的理料计数装置。

为此,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亟需发明一种在原有设备基础上不用进行升级改造,还利用原有设备进行自动整理、装盒,即在方形药包进入装盒机同步输送带前联接一种由PLC系统控制的便于理袋、计数的方形药包理料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方形药包理料、计数上存在的技术缺陷问题,我们特别提供一种由PLC系统控制的便于理袋、计数的方形药包理料输送装置。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构思是:

针对方形药包进入装盒机前不能理料计数问题,我们特别设计一种在装盒机同步输送带前端联接的理料计数装置。即通过设计一种带网链输送带的存料斗,用于存放周转箱转运至外包车间需要二次包装的药包,在网链输送带另一端架设一个接收药包的圆型离心盘,通过网链输送带投料落入离心盘内的方形药包,在离心盘的离心作用力下实现自动理袋,使得单个药包有序地输送到出料输送带上,出料输送带另一端与装盒机同步输送带无缝对接,药包准确无误地输送到装盒机的同步输送带方格中,后进入下道装盒工序。从而解决了给需要装盒的方形药包事先进行理袋、计数目的。

根据上述构思,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方形药包理料输送装置,用于药包理料与计数,由存料斗、网链输送带、圆型离心盘及出料输送带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料斗是呈一定斜度的物料斗,用于存放药包,其上安装连接有网链输送带构成一体;

所述网链输送带用于输送与投料,其投料端架设在圆型离心盘半径距离的正上方;

所述圆型离心盘沿内壁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安装有引导档条,出料口与出料输送带连接,出料输送带上安装有计数光电眼;

当出料输送带另一端与装盒机同步输送带连接后,通过出料输送带将药包输送进入装盒机同步输送带中,构成一条完整的药包自动理袋、计数的理料输送装置。

其中,所述网链输送带是呈一定斜度安装的爬坡输送带,其宽度设置在800~1200㎜之间,便于存放与输送更多物料。

所述圆型离心盘边缘内还设置有缺包光电眼、重叠光电眼及吹气装置构成,其中,缺包光电眼设置在离心盘内壁底部,用于检测离心盘内缺包情况,重叠光电眼设置在离心盘内壁上方,重叠光电眼后特别设置有吹气装置,用于对重叠药包进行吹气动作。

所述出料输送带是一种进程方式加速物料与物料间距的三级输送带。

所述引导档条是防止离心盘内药包重复往返离心盘中,让药包按要求进入出料输送带的出料口档条。

其中,上述方案进一步是:

所述网链输送带根据离心盘中物料的多少来投放药包,在离心盘内壁底部设置的缺包光电眼,检测到离心盘中药包出现缺包时,网链输送带就往前运动几秒,网链输送带上的药包自然落入离心盘周边;反之,则网链输送带停止投料,等待将周转箱内的药包倒入存料斗内。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

所述圆型离心盘中间呈锥形,用于接收网链输送带投料使用,在药包从中间锥形滑下时,转动的锥形盘中药包自动分散到离心盘周边,由于离心作用力药包自然贴着离心盘壁面朝一个方向运动,并从出料口处有序地输送进入出料输送带上。

所述的方形药包理料输送装置,通过网链输送带将投放到存料斗内的药包进行投料,在圆型离心盘的离心作用力下对药包进行理袋,单个药包通过引导档条进入出料输送带,出料输送带上的计数光电眼对药包进行计数并输送进料。即将网链输送带投料、圆型离心盘理料、出料输送带计数并输送进料的各部分机构有效的联接构成一整体的药包理料、计数的输送装置。

所述网链输送带、圆型离心盘、出料输送带以及各处光电眼均由一台PLC系统控制。通过PLC系统控制网链输送带的投放速度、时间和数量;同时控制圆型离心盘的旋转速度。并由PLC系统控制网链输送带的启停动作,各处光电眼检测数据准确传输,给吹气装置提供信号动作,还有控制出料输送带的进程输送动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形药包理料输送装置,主要解决了依赖人工整理、计数药包效率低下问题,真正解决了各种方形药包的自动理料、计数,送料、装盒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实质性特点和优点:

1、该装置无需企业进行设备更换,让药包进入装盒机装盒前就能完成自动理料、计数等功能,且设备投资少,又能有效地提高药包的后续装盒效率。

2、该装置无需人工对药包进行理料、计数,上料时只需装盒机操作人员代替即可,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

其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投料、理料快捷,且能自动理料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理料装置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存料斗1与圆型离心盘3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圆型离心盘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装盒机输送系统10联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装盒机输送系统10联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存料斗;2-网链输送带;3-圆型离心盘;4-出料输送带;5-引导档条;6-计数光电眼;7-缺包光电眼;8-重叠光电眼;9-吹气装置;10、装盒机输送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方形药包理料输送装置,用于药包理料与计数,由存料斗1、网链输送带2、圆型离心盘3及出料输送带4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料斗1是呈一定斜度的物料斗,用于存放药包,其上安装连接有网链输送带2构成一体;

所述网链输送带2用于输送与投料,其投料端架设在圆型离心盘3半径距离的正上方;

所述圆型离心盘3沿内壁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安装有引导档条5,出料口与出料输送带4连接,出料输送带4上安装有计数光电眼6;

当出料输送带4另一端与装盒机同步输送带连接后,通过出料输送带4将药包输送进入装盒机同步输送带中,构成一条完整的药包自动理袋、计数的理料输送装置。

其中,所述网链输送带2、圆型离心盘3以及各处光电眼均由一台PLC系统控制,通过PLC系统控制网链输送带2的投放速度、时间和数量,以及圆型离心盘3的旋转速度。

为了解决方形药包的理料计数问题,针对不同规格药包的自动理料、计数以及装盒的实际要求,以适应不同规格药包的自动理料、计数功能,如图1~4所示,其具体实施方式是:

将安装连接在存料斗1中的网链输送带2架设在圆型离心盘3正上方位置处,圆型离心盘3用于接收网链输送带2投送的药包,并进行理袋使用。圆型离心盘的半径大小由网链输送带的宽度决定;圆型离心盘为便于接收网链输送带投料,网链输送带的宽度不能大于圆型离心盘的直径宽度。

所述圆型离心盘3出料口处安装有引导档条5,引导档条5的大小及位置,根据药包大小而设定。

所述引导档条5用于防止药包又回到离心盘中作重复往返,让药包按要求自动进入出料输送带4上,并一包一包地输送进入装盒机同步输送带方格中。

其中,在圆型离心盘3中设置有缺包光电眼7,出料口处设置有防止重叠光电眼8,重叠光电眼8后特别设置有吹气装置9,用于对重叠药包进行吹气动作,出料输送带4上安装有计数光电眼6进行计数。

所述网链输送带、圆型离心盘电气系统、出料输送带均由一台PLC系统控制,PLC系统控制网链输送带的投放速度、时间和数量以及圆型离心盘的旋转速度。同时,PLC系统与装盒机PLC系统进行信号传输,装盒机输送系统10与网链输送带、圆型离心盘系统进行信号传输控制速度与启停动作等功能。

所述的方形药包理料输送装置,其基本工作原理是:

所述方形药包不管物料规则与否,凡经过圆型离心盘后,自然在离心力作用下有规则地紧贴在离心盘内壁周边。当药包经过引导档条处,引导档条将药包往出料输送带方向运动;当药包与出料输送带一接触,出料输送带就会将药包一包一包地往后端设备输送。当重叠光电眼检测发现出料口处,出现有重叠或多包现象时,吹气装置自动将重叠或多包的药包自动吹散,只允许一包通过进入装盒机同步输送带中;当药包经过计数光电眼处,计数光电眼将数据传输至PLC系统,PLC系统根据包装要求的数量进行处理,在数量足够时,给装盒机发出信号,装盒机的同步输送带往前移动一个方格,如此往返动作,即可完成前端药包的自动理料、计数后,进入装盒机的同步输送带方格中完成后续一系列的装盒动作。

为此,该自动理料计数装置正是颗粒包装袋药品生产企业亟需采购的自动理料、计数的准确、快速、高效的装盒机前端理料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常见的实施方式之一,本专利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以轻易想到的等效物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