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落煤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8006发布日期:2019-11-25 22:0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塞落煤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落煤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堵塞的落煤管。



背景技术:

落煤管是在煤炭、港口、火电、煤炭转储场站、洗煤厂、燃煤工业锅炉等行业输送煤的重要装置。由于环境和设备本身的影响,落煤管处常出现堵塞现象,影响输煤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在落煤管的倾斜段容易产生粘接物料堆积,特别是转角处堆积更严重,由于落煤管的通道变小,继续恶化就发生堵塞现象,处理时只有依靠人工,难度大,处理时间长,严重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塞落煤管,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堵塞落煤管,包括导流部、振动件、连接件和动力源,所述导流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管段和第二连接管段,所述第一连接管段相对所述第二连接管段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管段具有与物料下落所对应的受料面,所述振动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段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段的内表面,所述振动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管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管段的一端延伸,所述动力源连接在所述导流部的外壁,所述连接件贯穿与所述受料面相对应的外壁并与所述振动件相连。

可选地,所述振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碎煤钉,所述多个碎煤钉沿竖直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受料面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振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管段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段的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倾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倾斜向下延伸。

可选地,所述受料面上设置有内衬板。

可选地,所述防堵塞落煤管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振动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振动件构造成板状结构,所述振动件包括本体和两块翼板,所述两块翼板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对应分布在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两块翼板相对设置并且相对所述本体倾斜向上设置。

可选地,所述翼板与所述本体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35°~150°。

可选地,所述防堵塞落煤管还包括用于与碎煤机连接的进料部,所述进料部与所述导流部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部,所述进料部、所述弹性连接部和所述导流部依次连通。

可选地,所述弹性连接部包括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连接法兰。

可选地,所述动力源包括振动马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振动件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管段和/或第二连接管段的内表面,其另一端朝向下方延伸,使得物料从上方下落时,由该振动件承接物料,当物料逐渐在振动件上堆积时,位于导流部外壁的动力源可将动力通过连接件传递至振动件上以抖动振动件,从而抖落位于振动件上的物料,避免物料堆积在振动件上,以杜绝落煤管发生堵塞现象。采用动力源抖动振动件,有利于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能够快速将堆积在振动件以及振动件附近的物料进行抖落,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落料管与碎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落料管与碎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振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碎煤机;20-进料部;30-弹性连接部;40-导流部;41-第一连接管段;42-第二连接管段;50-振动件;51-本体;52-翼板;53-碎煤钉;60-连接件;70-振动马达;80-弹性件;91-第一限位部;92-第二限位部;100-安装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堵塞落煤管,该防堵塞落煤管包括导流部40、振动件50、连接件60和动力源。

其中,导流部4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管段41和第二连接管段42,第一连接管段41相对第二连接管段42倾斜设置,第二连接管段42具有与物料下落所对应的受料面,也就是当物料下落时,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将与第二连接管段42的受料面撞击,并且由于该受料面靠近于第一连接管段41和第二连接管段42的转角处,使得物料容易堆积在受料面,基于此,该振动件50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管段41和/或第二连接管段42的内表面,振动件50的另一端朝向第二连接管段42的远离第一连接管段41的一端延伸,动力源连接在导流部40的外壁,连接件60贯穿与受料面相对应的外壁并与振动件50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振动件50可以也铰接在第一连接管段41的内表面;也可以铰接在第二连接管段42的内表面;还可以同时铰接在第一连接管段41和第二连接管段42的内表面,也就是铰接点位于第一连接管段41和第二连接管段42的连接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振动件50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接管段41和/或第二连接管段42的内表面,其另一端朝向下方延伸,使得物料从上方下落时,由该振动件50承接物料,当物料逐渐在振动件50上堆积时,位于导流部40外壁的动力源可将动力通过连接件60传递至振动件50上以抖动振动件50,从而抖落位于振动件50上的物料,避免物料堆积在振动件50上,以杜绝落煤管发生堵塞现象。采用动力源抖动振动件50,有利于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能够快速将堆积在振动件50以及振动件50附近的物料进行抖落,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其中,动力源可以为振动马达70,以持续对振动件50进行抖动,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施例中,振动件50可通过铰链与第一连接管段41和/或第二连接管段42的内表面铰接,例如,振动件50可通过合页与该内表面铰接。

参阅图2,进一步地,在振动件50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碎煤钉53,多个碎煤钉53沿竖直方向延伸,通过设置碎煤钉53,有利于将较大体积的煤块分散,从而加强对煤料的破碎,进而提高破堵效果。其中,碎煤钉53可以均匀分布在振动件50的上表面,以提高碎煤效果。碎煤钉53具有尖刺部以对煤块进行破碎,碎煤钉53的形状可以呈圆锥状,其可以采用钢材制作而成,并焊接在振动件50的上表面。

可选地,碎煤钉53的高度可以为振动件50厚度的1~2倍,碎煤钉53的高度不宜过长,以避免煤流量增加时产生的撞击力对其产生损坏。

参阅图2,可选地,受料面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91和第二限位部92,振动件50与第一连接管段41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段42的铰接点位于第一限位部91和第二限位部92之间,第一限位部91倾斜向上延伸,第二限位部92倾斜向下延伸。其中,第一限位部91和第二限位部92优选为杆状结构,并且第一限位部91和第二限位部92可以设置呈圆柱状,以减少物料的堆积,第一限位部91和第二限位部92的设置,有利于更加精准地控制振动件50的振动幅度,以高频低幅地对物料进行振动,避免振幅过大影响振动件50的使用寿命。其中,第一限位部91和第二限位部9可以采用钢筋,并将其焊接在受料面上。

本实施例中,振动件50可以采用不锈钢板制成,以增强其强度,并且,其取材方便,制造成本也较低。

本实施例中,受料面上设置有内衬板,以增强导流部40的耐磨强度,有利于延长该落煤管的使用寿命。例如,可以在受料面上焊接一层不锈钢板或者耐磨金属板。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第二连接管段42的内表面均设置内衬板,以进一步增强导流部40的耐磨强度。

本实施例中,该落煤管还包括弹性件80,弹性件80设置在连接件60与振动件50之间,并且弹性件80分别与连接件60与振动件50相连,其中,弹性件80可以为弹簧,弹性件80的设置有利于减缓连接件60与振动件50之间的刚性接触,以延长振动件50的使用寿命。

参阅图3和图4,振动件50构造成板状结构,振动件50包括本体51和两块翼板52,两块翼板52沿本体5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对应分布在本体51的两侧,两块翼板52相对设置并且相对本体51倾斜向上设置,通过设置翼板52,有利于使煤块通过翼板52投射到碎煤钉53上,从而增强碎煤效果。

其中,本体51的形状为矩形,而翼板52的形状可以呈长方形。

其中,翼板52与本体5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35°~150°。

参阅图1和图2,该落煤管还包括用于与碎煤机10连接的进料部20,进料部20呈漏斗状,进料部20与导流部40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部30,进料部20、弹性连接部30和导流部40依次连通,通过设置该弹性连接部30,有利于增强该落煤管的结构强度和耐磨性能。

其中,弹性连接部30可以为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连接法兰。

参阅图2,此外,在第二连接管段42的外壁还设置有安装盒100,该安装盒100用于安装振动马达70,有利于降低灰尘进入振动马达70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