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回收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7030发布日期:2019-08-21 00:18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气回收储油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气回收储油罐。



背景技术:

在装卸汽油或的过程中,汽油通常会挥发,为了减少浪费,保障环境质量,需要将挥发的汽油回收起来。通过吸收、吸附或冷凝等工艺,或减少油气的污染,或使油气从气态转变为液态,重新变为汽油,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回收后的油液进入到储油罐内,可循环利用,极大地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授权公告号为CN208022695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加油灌口油气回收系统,包括设置在油罐口上的回收罩,回收罩上插入有燃油加注管和蒸汽回收管,蒸汽回收管上设置有气动风机,蒸汽回收管的底部设置有积液池,积液池连通有回收罐,冷凝器内设置有冷凝管,冷凝管内设置有冷却液,相邻的冷凝管之间留有蒸汽通道。启动风机,油罐里的蒸汽在蒸汽通道内被冷凝管冷凝为液体,流入到积液池中,最终进入到回收罐内进行储存。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油液进入到回收罐内时,未被完全冷凝的蒸汽会混着和油液一同进入到回收罐内,最终在回收罐内继续挥发,容易导致回收罐内压力过大,发生爆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辅助液化,减少油气的一种油气回收储油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油气回收储油罐,包括罐本体,所述罐本体的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罐本体内于靠近上端面处固定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上端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之间活动设置有海绵,所述过滤板的中心处转动设置有用于同时驱动两个所述夹板相对滑移的驱动装置,所述罐本体的上端面开设有工作口,所述罐本体的上端面于所述工作口周侧铰接链接有顶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气被回收液化后形成的油液通过进油管进入到罐本体内部储蓄起来,便于随时取用,存储过程中,油液挥发产生的油气以及油液中混合的部分油气进入到油液的上方的海绵内,工人打开顶窗,操作驱动装置驱动两个夹板向靠近海绵的中心处运动,从而将海绵内附着的油液挤出,重新落入到罐本体的底部。海绵与两块夹板配合使得挥发的油气重新液化成油液,减少储液罐内的油气量,减小储液罐内部的环境压力,保障生产安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过滤板中心处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周侧于所述过滤板内同轴固定有齿轮,两个所述夹板靠近所述过滤板的一侧均固定有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的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手动驱动操作杆转动,带动齿轮同步转动,通过啮合连接在齿轮周侧的两个齿条实现两个夹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完成对海绵的挤压。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本体的侧壁于靠近底部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取样管,所述取样管与所述罐本体之间固定有取样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打开取样阀,可从取样管接取少量的油液,便于观察储液罐内油液的储存情况,判断油液中是否混合大量的油气或空气,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罐本体内部的环境压力,保障生产安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本体的侧壁开设有检查口,所述检查口的周侧铰接链接有侧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罐本体内的油液用尽后,工人可打开侧窗,通过检查口进入到罐本体内部,进行维护检修及清理。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窗与所述顶窗靠近所述罐本体的一侧均固定有密封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层使得侧窗和顶窗关闭后,与罐本体之间的空隙被密封起来,避免油液泄露。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本体的上端面于边缘处固定有护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在罐本体的顶部进行操作时,护栏对工人的安全起到一定的保护,避免发生意外时工人从高处摔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本体的周侧沿其高度方向固定有螺旋楼梯,所述螺旋楼梯的底端固定有人体静电消除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通过螺旋楼梯爬到高处进行操作,轻松便捷,在人体接触罐本体之间,通过人体静电消除棒消除人体身上的静电,避免引发火灾,保障生产安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本体的内壁于靠近底部的一端固定有静压式液位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静压式液位计能够监测罐本体内部油液的高度,便于工人对罐本体内部进行检修维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海绵与两块夹板配合使得挥发的油气重新液化成油液,减少储液罐内的油气量,从而减小储液罐内部的环境压力;

(2)静压式液位计对罐本体内的油液量进行实时地检测,待罐本体内的油液用尽时,工人可及时打开侧窗,进入到罐本体内部进行维护检修;

(3)通过取样管可随时接取少量的油液,对油液中的气体成分进行观察,必要时能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生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油气回收储油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罐本体;2、进油管;3、出油管;4、过滤板;5、夹板;6、海绵;7、工作口;8、顶窗;9、操作杆;10、齿轮;11、齿条;12、取样管;13、取样阀;14、检查口;15、侧窗;17、护栏;18、螺旋楼梯;19、人体静电消除棒;20、静压式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油气回收储油罐,包括罐本体1,罐本体1呈圆柱形,内部为中空,罐本体1设置在地面上。罐本体1的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油管2和出油管3,进油管2与出油管3埋设在地底。回收液化后的油液通过进油管2进入到储油罐的罐本体1内进行储藏,当需要使用时,罐本体1内的油液通过出油管3输出至他处,实现油液的回收利用,减少浪费。

参照图1,罐本体1的侧壁于靠近底部开设有检查口14,检查口14呈圆形,罐本体1的外壁于检查口14的周侧铰接连接有侧窗15,侧窗15呈圆柱状且直径大于检查口14的直径,侧窗15靠近罐本体1的一侧固定有密封层。当罐本体1内无油液时,工人可打开侧窗15,对罐本体1的内部环境进行密封,侧窗15关闭后,密封层增加了侧窗15与罐本体1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罐本体1内部储存油液时发生泄漏的情况。

参照图1,罐本体1的周侧于靠近出油管3处连通设置有取样管12,取样管12与罐本体1之间固定有取样阀13,罐本体1的内部环境通常为封闭状态,工人可通过取样阀13取出罐本体1内少量的油液,便于检测观察,用于判断油液中是否混合大量的油气或空气,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罐本体1内的气体含量,降低罐本体1内部的压力,从而保障生产安全。

参照图1,罐本体1的顶部于中心处开设有工作口7,工作口7呈圆形,罐本体1的顶部于工作口7的周侧铰接连接有顶窗8,顶窗8呈圆柱状,顶窗8靠近罐本体1的一侧固定有密封层,用于保持罐本体1内部环境的密闭性。罐本体1的周侧固定有螺旋楼梯18,螺旋楼梯18沿着罐本体1的高度方向螺旋前进,工人通过螺旋楼梯18攀登到罐本体1的顶部进行工作,轻松便捷。罐本体1的顶部于周侧固定有护栏17,护栏17在罐本体1上端面的边缘处围成一圈,并于螺旋楼梯18的一端处开设有便于工人行走的开口。螺旋楼梯18远离护栏17的一端设置有人体静电消除棒19,人体静电消除棒19固定在地面上方,当工人进入螺旋楼梯18之间,将手放置在人体静电消除棒19上,消除身上的静电,再进行攀登操作,避免近距离接触油液时身上静电产生火花而引发爆炸、火灾,保障了生产的安全。

参照图2,参照图2,罐本体1的内壁于靠近底部的一端固定有静压式液位计20,用于检测罐本体1内部油液的高度,当油液液位过高时,可及时地取用油液,当油液的液位过低时,工人可进入到罐本体1内对内部进行检修维护。

参照图2,罐本体1内于靠近工作口7处固定有过滤板4,过滤板4上端面开设有多个过滤孔,过滤板4的中心处转动设置有操作杆9,操作杆9的周侧同轴固定有齿轮10,过滤板4的上端面于中心处开设有凹槽,齿轮10位于过滤板4的凹槽内。过滤板4的上端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板5,两个夹板5相互远离的一侧为与罐本体1内壁贴合的弧面,两个夹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相互平行,过滤板4的上端面活动设置有置于两个夹板5之间的海绵6。

参照图3,两个夹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有齿条11,齿条11垂直于两个夹板5相互靠近的一面,两个齿条11分别啮合在齿轮10的两侧,且齿条11也置于过滤板4的凹槽内。操作杆9远离工作口7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块。工人打开顶窗8,对操作杆9进行转动操作,从而带动齿轮10转动,通过啮合连接传动至齿条11运动,两个齿条11带动两个夹板5相互靠近,将海绵6进行挤压,从而将海绵6内液化后的油液挤出,辅助液化,减少了罐本体1内的油气量。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油气被回收液化后形成的油液通过进油管2进入到罐本体1内部储蓄起来,通过储油罐可随时对内部的油液进行取用,存储过程中,油液挥发产生的油气以及油液输入时混合的部分油气会在罐本体1内上升,进入到油液的上方的海绵6内,工人通过螺旋楼梯18攀登至罐本体1的顶部,打开顶窗8,通过操作杆9使齿轮10转动,啮合传动至齿条11运动,从而带动两个夹板5向靠近海绵6的中心处运动,将海绵6内附着的油液挤出,回落到罐本体1的底部。

海绵6与两块夹板5配合使得挥发的油气重新液化成油液,减少储液罐内的油气量,从而减小储液罐内部的环境压力,静压式液位计20对罐本体1内的油液量进行实时地检测,工人可随时通过取样管12取出少量的油液进行观察,保障生产安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