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3417发布日期:2019-08-27 19:5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落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落杯装置。



背景技术:

落杯装置是自动售货机、榨汁机、杯装食品封装机/充填机等设备的必要装置,其可直接影响上述设备的生产效率。目前果冻行业里果冻充填机大都采用原杯叉式、吸盘式、旋转块式或踏杯式等落杯装置,这些落杯装置虽然可以缩短果冻填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其机械结构复杂,会影响充填机制作费用与后期维修费用,且由于机械结构的复杂性会相应的增加设备的易损件的增加、易损件磨损造成产品异物的来源增加(如磨损造成的黑渣、铁屑等)等,以及存在人员操作夹手的安全隐患和设备清洁死角多的隐患。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落杯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落杯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落杯装置,其包括:

机架;

落杯架,包括一设于机架上的底板及至少一设于底板上用于盛装杯子的杯架;

落杯机构,设于所述落杯架下方,包括有两平行设置的下料轴,每一下料轴上设有至少一用于定位杯子杯沿的第一定位槽;

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落杯机构一侧并与该落杯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下料轴旋转,以使杯沿位于第一定位槽内的杯子分离落下;

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以控制驱动机构的运作。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每一所述下料轴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槽,每一第二定位槽与一第一定位槽并列设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一气缸、两关节连杆以及第一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有一第一板状体及两分别自该第一板状体两侧面向外延伸出来的第二板状体,所述第一板状体顶面设有一贯通的第一圆孔,每一第二板状体侧面设有一贯通的第二圆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所述第一圆孔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一紧固件穿设一关节连杆的一端及一第二板状体的第二圆孔,以使得两所述关节连杆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气缸连接,且每一关节连杆的另一端与一下料轴一端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有两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有第三板状体及自该第三板状体的一侧面向外延伸出来的第四板状体,所述第三板状体侧面上开设有一第一通孔,所述第四板状体侧面上开设有一贯通的第三圆孔,所述下料轴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固定于所述第三板状体上,一紧固件穿设一关节连杆的另一端及一第四板状体的第三圆孔,以使得每一所述关节连杆通过一第二连接装置与一所述下料轴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落杯装置还包括有一防护盒体,所述防护盒体顶端设有一第三通孔,所述气缸活塞杆通过该第三通孔位于该防护盒体内,且两所述关节连杆以及与关节连杆连接的下料轴的一端均位于所述防护盒体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底板设有至少一供杯子穿过的第四圆孔,所述杯架包括四根杯杆,四根所述杯杆间隔均匀设于所述第四圆孔边缘,以形成用于盛装杯子的通道。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落杯架还包括有一设于所述杯架顶端的顶板,所述顶板对应于一所述杯架的四根杯杆处形成有一第五圆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顶板一端对应于每一第五圆孔处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五圆孔连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落杯装置还包括有第三连接装置,该第三连接装置包括有两矩形板,所述矩形板两端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且每一矩形板上设有两个贯通的第二通孔,每一下料轴一端置于一矩形板的一第二通孔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定位槽为半椭圆形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落杯装置便于带杯沿的塑料杯分离落杯,因塑料杯的杯沿位于两平行设置的下料轴的第一定位槽中,控制器控制设于所述落杯机构一侧的驱动机构驱动两下料轴相对旋转,则可使得杯沿位于第一定位槽内的杯子与其余杯子分离并落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落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减少制作费用与后期维修费用,且因驱动机构位于落杯机构一侧,从而可减少该驱动机构磨损造成的产品黑渣异物落入产品的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落杯装置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除机架外其余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落杯装置除机架外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落杯装置除机架外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下料轴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参照图1至图6,图1至图6展示了本实用新型落杯装置1的一具体实施例。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落杯装置1包括机架10、设于所述机架10上的落杯架20、落杯机构、驱动机构40以及控制器,其中,所述落杯架20包括一设于机架10上的底板201及至少一设于底板201上的用于盛装杯子2的杯架202;所述落杯机构设于所述落杯架20下方,用于使杯架202内的杯子2分离落下,包括有两平行设置的下料轴301,每一下料轴301上设有至少一用于定位杯子2杯沿的第一定位槽3011;所述驱动机构40设于所述落杯机构一侧并与该落杯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下料轴301旋转,以使杯沿位于第一定位槽3011内的杯子2分离落下;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40连接以控制驱动机构40的运作。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杯架202,则每一下料轴301中设置两个第一定位槽3011,而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加工需要增加或减少杯架202和第一定位槽3011的数量;且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可基于单片机来控制所述驱动机构40的运作,而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该控制器也可基于ARM、DSP等控制芯片来实现。基于上述设计,因塑料杯2的杯沿位于两平行设置的下料轴301的第一定位槽3011中,控制器控制设于所述落杯机构一侧的驱动机构40驱动两下料轴301相对旋转,则可使得杯沿位于第一定位槽3011内的杯子2与其余杯子2分离并落下,且在实现分离落杯动作后,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40带动下料轴301复位,使得此时位于杯架202最下方的杯子2落于第一定位槽3011中,如此往复运动实现精准的落杯动作。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落杯装置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减少制作费用与后期维修费用,且因驱动机构40位于落杯机构一侧,从而可减少该驱动机构40磨损造成的产品黑渣异物落入产品的隐患。

参照图2及图5,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下料轴301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槽3012,每一第二定位槽3012与一第一定位槽3011并列设置。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槽3011和第二定位槽3012均为半椭圆形槽,本实用新型的落杯装置1中第二定位槽3012和第一定位槽3011数量相同且并列设置。基于该设计,当驱动机构40驱动两个下料轴301相对旋转时,下料轴301中的第一定位槽3011向下运动,将杯沿位于该第一定位槽3011内的塑料杯2向下压挤,实现分离落杯,此时,其余杯子2向上运动,且与被向下压挤的杯子2相邻的塑料杯2杯沿落入第二定位槽3012内,以更好地将杯沿位于该第一定位槽3011内的塑料杯2与其余杯子2分离,当分离落杯后,即两下料轴301旋转预设角度后,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带动下料轴301复位,使得位于第二定位槽3012中的塑料杯2的杯沿落至第一定位槽3011中,如此往复运动可实现精准的落杯动作,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角度大约为100°。

参照图6,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40包括有一气缸401、两关节连杆402、第一连接装置403以及两第二连接装置404,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03包括有一第一板状体4031及两分别自该第一板状体4031两侧面向外延伸出来的第二板状体4032,所述第一板状体4031顶面设有一贯通的第一圆孔,每一第二板状体4032侧面设有一贯通的第二圆孔,所述气缸401的活塞杆4011通过所述第一圆孔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03上,一紧固件407穿设一关节连杆402的一端及一第二板状体4032的第二圆孔,以使得两所述关节连杆402通过第一连接装置403的两第二板状体4032与所述气缸401连接,且每一关节连杆402的另一端通过一第二连接装置404与一下料轴301一端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装置404包括有第三板状体4041及自该第三板状体4041的一侧面向外延伸出来的第四板状体4042,所述第三板状体4041侧面上开设有一第一通孔4043,所述第四板状体4042侧面上开设有一贯通的第三圆孔,所述下料轴301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4043固定于所述第三板状体4041上,一紧固件407穿设一关节连杆402的另一端及一第四板状体4042的第三圆孔,以使得每一所述关节连杆402通过一第二连接装置404与一所述下料轴301连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紧固件407,且所述紧固件407为螺栓,所述落杯装置1还包括有第一安装板405及第二安装板406,所述第二安装板406竖直安装于所述底板201顶面,所述第一安装板405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板406固定连接,且所述气缸401的缸筒4012穿设所述第一安装板405,以更便于气缸401的稳定工作。

可理解地,在某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落杯装置1还可包括有一防护盒体,所述防护盒体顶端设有一第三通孔,所述气缸401活塞杆4011可通过该第三通孔位于该防护盒体内,且两所述关节连杆402以及与关节连杆402连接的下料轴301的一端均位于所述防护盒体内。基于该设计,可防止落杯装置1工作时人员操作夹手的安全隐患。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落杯架20中的底板201设有至少一供杯子2穿过的第四圆孔2011,所述杯架202包括四根杯杆2021,四根所述杯杆2021间隔均匀设于所述第四圆孔2011边缘,以形成用于盛装杯子2的通道202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落杯架20还包括有一设于所述杯架202顶端的顶板203,所述顶板203对应于一所述杯架202的四根杯杆2021处形成有一第五圆孔2031,且所述顶板203一端对应于每一第五圆孔2031处设有一开口2032,所述开口2032与所述第五圆孔2031连通。基于开口2032的设计,便于用户向杯架202中取放杯子2。

继续参照图1,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0为四个矩形板构成的框体,所述落杯装置1还包括有第三连接装置50,该第三连接装置50包括有两矩形板501,所述矩形板501两端固定于所述机架10上,且每一矩形板501上设有两个贯通的第二通孔502,每一下料轴301一端置于一矩形板501的一第二通孔502内,即两个下料轴301通过第二通孔502安装于两个所述矩形板501之间。

下面对所述落杯装置1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初始时,位于每一杯架202最下方的塑料杯2的杯沿位于每一下料轴301的一第一定位槽3011中,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至设于所述落杯机构一侧的驱动机构40,驱动机构40中气缸401的活塞杆4011向下运动,通过两关节连杆402带动两下料轴301相对旋转,下料轴301中的第一定位槽3011向下运动,将杯沿位于该第一定位槽3011内的塑料杯2向下压挤,实现多工位同时分离落杯,即每一杯架202上最小方的塑料杯2均会在下料轴301的作用下与其余杯子2分离并落杯,此时,其余杯子2向上运动,且与被向下压挤的杯子2相邻的塑料杯2杯沿落入第二定位槽3012内,以更好地将杯沿位于该第一定位槽3011内的塑料杯2与其余杯子2分离,在实现分离落杯动作后,即两下料轴301旋转预设角度后,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40带动下料轴301复位,使得下料轴301中的第一定位槽3011回至初始位置,即驱动机构40中气缸401的活塞杆4011向上运动,通过两关节连杆402带动两下料轴301反向旋转,从而可使得位于第二定位槽3012中的塑料杯2的杯沿落至第一定位槽3011中,重复上述往复运动可实现精准的落杯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落杯装置便于带杯沿的塑料杯分离落杯,因塑料杯的杯沿位于两平行设置的下料轴的第一定位槽中,控制器控制设于所述落杯机构一侧的驱动机构驱动两下料轴相对旋转,则可使得杯沿位于第一定位槽内的杯子与其余杯子分离并落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落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减少制作费用与后期维修费用,且因驱动机构位于落杯机构一侧,从而可减少该驱动机构磨损造成的产品黑渣异物落入产品的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