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热汽车衣帽架玻纤板的烘箱的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5360发布日期:2019-11-08 23:2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用于加热汽车衣帽架玻纤板的烘箱的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加热汽车衣帽架玻纤板的烘箱的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上会用到很多玻纤板作为内衬材料,例如汽车的衣帽架上。玻纤板为复合材料,在其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初步成型的玻纤基材移动到烘箱中进行加热软化、蓬松等。

将玻纤板移入烘箱的这一过程,目前已经出现有自动化设备,其包括两根滑轨以及滑移于滑轨的滑座,在滑座下部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通过气缸竖直滑移连接于滑座,且其下部固定有多个吸盘。使用时,吸盘抵在玻纤板上,吸盘通过相连通的吸气装置抽气并吸住玻纤板;之后气缸拉动安装架上升,并通过滑座带动泣沿滑轨移动,从而实现自动上料。

在实际使用时,工作人员发现上料过程中,玻纤板总是会出现脱落,其主要原因是部分玻纤板自身的间隙较大,导致吸盘吸附不牢固而发生掉落的问题,所以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加热汽车衣帽架玻纤板的烘箱的上料机构,可以减小玻纤板的脱落几率,从而加强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加热汽车衣帽架玻纤板的烘箱的上料机构,包括横向设置的滑轨以及滑移连接于滑轨的滑座,所述滑座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竖直滑移连接于滑座,所述滑座上设置有驱动安装架滑移的升降装置,所述安装架下方设置有多个插取装置,所述插取装置包括抵触块以及连接抵触块的插针,所述插针插入玻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架下降,抵触块靠近或抵触玻纤板时,抵触块上的插针插入玻纤板,以在抵触块根据安装架上移后带动玻纤板一同上移;由于此时利用插针插取玻纤板,所以其相对原有的吸盘吸住玻纤板更为稳固,这一点在插针成型倒钩后尤为明显,从而本实用新可以减小玻纤板的脱离几率,加强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针为多个,且分为两组分别倾斜穿设于抵触块对称的两侧面,所述插针倾斜向下,且其下端从抵触块朝向的端面伸出,所述抵触块对称两侧上的插针伸出抵触块的底面后相互交错,所述插针沿自身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抵触块,且抵触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其滑移的动力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动力件驱动插针呈倾斜的插入玻纤板对其搬运,且后续下料时,也只需通过动力件驱动插针缩至抵触块内,就可以使玻纤板与插针脱离实现自动下料;因为抵触块对称两侧均有插针,且对称的插针相互交错,所以两侧的插针可以相互配合为提住玻纤板,并配合抵触块夹持住玻纤板,以进一步加强固定插取效果,减小脱落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针远离抵触块下端面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同一侧的所述插针固定连接于同一连接板,所述动力件包括气缸、液压缸或电推缸,所述动力件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插针的滑移方向,且活塞杆端固定于连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一侧的插针通过同一插针驱动,一方面提高动力件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多个插针的同步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件设置用于控制的比例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动力件选择液压缸时,可以采用比例阀提高其控制的精度,以加强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竖直向下延伸,所述连杆上滑移连接有滑动架,所述连杆竖直穿透滑动架,所述抵触块上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向上延伸且连接于滑动架,所述抵触块上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端连接于抵触块,另一端向上延伸并固定于连杆延伸出滑动架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触块通过竖杆、安装架、以及连杆实现和安装架连接固定;同时因为滑动架可以相对连杆竖直滑移,且抵触块和连杆穿透滑动架的下端端部之间有缓冲弹簧,所以抵触块抵触玻纤板后,若安装架依旧继续下降,则抵触块不会压环玻纤板或损坏自身,而是会相对连杆跟随滑动架上移压缩弹簧,并在后期安装架上移后自动回复,且因为回复弹簧的存在,抵触块相对安装架升降更为平稳,不会产生突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连接有上连杆,所述上连杆向下延伸,且下端套设固定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竖直伸缩,且下端固定连接有下连杆,所述下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抵触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触块依次通过下连杆、伸缩管以及上连杆连接固定于安装架;采用这种方式,连接结构更为简单,方便安装拆卸,且质量较小对安装架的升降动力需求要求更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的下部连接有多个用于吸附玻纤板的吸盘,所吸盘上设置有连通抽气装置的抽气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吸盘抵触玻纤板时,可以通过抽气管道对其抽气,使得吸盘吸住玻纤板;吸盘的设置一方面进一步减小玻纤板脱落几率,另一方面在遇到某些相对不适用插取的玻纤板时,依旧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搬运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板以及多个固定于固定板的横杆,多个所述横杆呈横向平行设置,所述插取装置和吸盘均分别沿横杆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用于对插取装置和吸盘定位的定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取装置和吸盘的位置可以沿着横杆的长度方向进行滑移,从而改变本实用新型能够搬运的玻纤板的大小,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安装架下设置有抵触块,抵触块上穿透有插针,插针通过动力件驱动;在抵触块抵触玻纤板时,可以控制动力件驱动插针插入玻纤板,以便在安装架上移时带动玻纤板上移,实现对其搬运;因为利用插针插取玻纤板,所以其相对原有的吸盘吸住玻纤板更为稳固,这一点在插针成型倒钩后尤为明显,从而本实用新可以减小玻纤板的脱离几率,加强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主要用以展示整体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视图,主要用以展示升降结构的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以展示插取装置和滑动架的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主要用以展示吸盘的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四,主要用以展示上连杆、伸缩管、下连杆和抵触块的连接结构。

图中:1、滑轨;11、滚动条;2、滑座;21、滚轮;22、驱动电机;23、容纳槽;24、盖板;25、升降电机;26、传动齿轮;3、安装架;30、L板;31、固定板;32、横杆;321、滑槽;33、定位件;4、升降装置;41、螺杆;42、螺母件;5、插取装置;51、抵触块;511、竖杆;52、插针;53、动力件;54、连接板;71、连杆;72、滑动架;73、缓冲弹簧;81、上连杆;82、伸缩管;83、下连杆;9、吸盘;91、抽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用于加热汽车衣帽架玻纤板的烘箱的上料机构,参照图1,包括横向设置的滑轨1,滑轨1为两个,呈横向对称设置;滑轨1的端视图呈L状,两个滑轨1的L状下端相向。在两个滑轨1之间设置有滑座2,滑座2呈板状,其对称两侧分别落在两个滑轨1的L状横置段上。

为了驱动滑座2沿滑轨1滑移,在滑座2落在滑轨1的侧边上转动连接有滚轮21;在滑座2上安装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主齿轮;滚轮2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滑座2,且转轴上同轴固定有啮合主齿轮的从动齿轮。驱动电机22开启后带动通过齿轮带动滚轮21转动,从而实现驱动滑座2移动。为了避免从动齿轮和滑轨1产生干涉(齿轮减速机构,从动齿轮较大),在滑轨1内侧成型有供滚轮21滚动的滚动条11,滚动条11沿滑轨1的长度方向延伸,滚轮21落在滚动条11上。

参照图1和图2,在滑座2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架3;在滑座2上设置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驱动安装架3在滑座2的下方升降。

升降装置4包括螺杆41,螺杆41竖直穿透滑座2,其下端固定连接安装架3,上端延伸出滑座2的上端面。在滑座2上开设有呈上开口结构的容纳槽23,螺杆41竖直穿透容纳槽23;在螺杆41上螺纹连接有适配的螺母件42构成丝杆机构,螺母件42置于容纳槽23内,其外壁环绕成型有齿;在容纳槽23的上开口通过螺栓盖合固定有盖板24。盖板24配合容纳槽23限制住螺母件42,阻止其在竖直方向上升降。

在盖板24上安装有升降电机25,升降电机25的输出轴向下延伸进入容纳槽23,且同轴固定有传动齿轮26,传动齿轮26啮合于螺母件42外壁的齿。升降电机25开启后带动传动齿轮26转动,传动齿轮26转动后带动螺母件42转动,螺母件42转动后,由于其受限不可升降,所以驱使螺杆41升降,从而升降机构4可以用于驱使安装架3升降。为了减小螺母件42和容纳槽23底面和盖板24之间的摩擦力,可在螺母件42的上下部同轴固定端面轴承。

参照图1和图3,在安装架3(标示于图2)的下部均匀的连接有多个插取装置5,插取装置5包括抵触块51和设置于抵触块51的插针52。

使用时,升降装置4(标示于图2)驱使安装架3下移,使抵触块51抵触玻纤板,插针52插入玻纤板;之后升降装置4驱使安装架3上移,插针52带动玻纤板同步上移为玻纤板加工过程实现上料。由于采用插针52插入玻纤板进行搬运,所以相对原有吸盘吸住更为牢固,上料效果更佳。插针52端部可成型倒钩等加强插接效果。

参照图3,为加强利用插针52搬运玻纤板的稳定性,而又不想有倒钩等干扰后期玻纤板脱离、下料,做出以下设置:

每个抵触块51上均设置有多个插针52;插针52分为两组,分别穿设于抵触块51对称的两侧面;插针52呈倾斜朝下设置,且其下端从抵触块51的底面伸出;两组插针52分别一一对应,两组插针52伸出抵触块51底面的一端相互交错,构成“X”状结构。插针52可以沿自身长度方向相对抵触块51滑移;在抵触块5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插针52的动力件53。

自然状态时,插针52的下端未从抵触块51的底面伸出。当抵触块51抵触于玻纤板上时,工作人员通过动力件53驱动插针52伸出抵触块51的底面并插入玻纤板;倾斜的插针52在插入玻纤板后,由于倾斜,所以其可以提供部分向上的力用于抬起玻纤板,以加强连接效果;若只有一侧倾斜的插针52,则玻纤板存在一定几率沿着插针52倾斜滑移脱落;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插针52呈对称(左右对称)交错设置,所以在插针52插入玻纤板后,对称插针52正好可以相互配合限制玻纤板沿插针52滑移,从而保证对玻纤板的插取效果;又因为倾斜的插针52可以配合抵触块51夹持玻纤板,所以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玻纤板的固定效果。

参照图3,动力件53包括气缸、液压缸或电推缸中的任意一种。在抵触块51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板54。

位于抵触块51同一侧的多个插针52固定于同一连接板54上。动力件53位于插针52的上方,其缸体固定连接于抵触块51,而活塞杆端沿插针52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板54呈L状,其一端固定连接插针52,另一端弯折并连接固定动力件53的活塞杆端。

此时同一侧的多个插针52可以通过一个动力件53驱动,且多个插针52率较高,使用效果更佳。

为方便精确控制,动力件53配置比例阀,采用比例阀式液压缸以加强使用效果。

参照图4,为了提高使用效果,并增强适用性,本实用新型依旧保留原有的吸盘吸取功能:安装架3的下部连接有吸盘9,吸盘9开口朝下,其上部固定有连通内腔的连接管,连接管上端闭合,且朝向侧面延伸形成有用于连接抽气装置的抽气管道91。吸盘9拆卸的连接于安装架3,且优选配合插取装置5一同使用,以使本实用新型还适用某些相对不适用插取的玻纤板。

参照图1和图2,为了实现对插取装置5和吸盘9安装,做出如下设置:安装架3包括一横置的固定板31,固定板31下部焊接或通过螺栓固定四个横杆32,四个横杆32相互平行,且横向垂直于固定板31;横杆32的两端均延伸出固定板31。

参照图2和图3,在横杆32的侧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321,滑槽321呈横置的T型,其端部和T型下部呈开口结构。在横杆32的侧面均匀的分布多个竖向的L板30,L板30的竖直段通过穿设有定位件33,定位件33为螺栓螺母结构,其螺栓头部置于滑槽321内,螺栓杆横向伸出滑槽321并在穿透L板30的竖直段后通过螺母固定。

插取装置5和吸盘9分别连接于各个L板30,实现连接固定。由于定位件33为螺栓螺母结构,且螺栓置于滑槽321内,所以在需要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定位件33并改变插取装置5或吸盘9(标示于图4)的位置,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搬运的玻纤板大小不同,增强适用性。

插取装置5有两种和安装架3的连接方式,吸盘9采用相同方式实现安装。

第一种:参照图3,L板30通过螺母固定竖直向下延伸的连杆71;在连杆71上竖直滑动连接有滑动架72,滑动架72由上下对称板构成,中间通过竖杆连接固定;连杆71竖直穿透滑动架72,且下端部成型限制块,防止滑动架72滑落。

滑动架72的竖杆竖直向下延伸出滑动架72并称为竖杆511,竖杆511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抵触块51的上端,从而实现对插取装置5连接固定。

在连杆71穿出滑动架72的下端端部套设固定有缓冲弹簧73,缓冲弹簧73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并套设固定在抵触块51上部成型的一柱体上。

缓冲弹簧73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在抵触块51抵触玻纤板的过程中作为缓冲用,避免在安装架3的下降量没有控制好时,抵触块51下移过度压环玻纤板影响使用效果。同时使用者还可以在抵触块51的上部或滑动架72的下部之间设置接近开关,以在配置PLC控制系统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自动化升级。

第二种:参照图5,L板30通过螺母固定竖直向下延伸的上连杆81,上连杆81穿透L板30;在上连杆81的下端套设固定有伸缩管82,伸缩管82呈波纹管结构,具有弹性且可以进行一定伸缩。伸缩管8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连杆83,下连杆83竖直向下延伸并固定于抵触块51的上部,实现对插取装置5连接固定。在上连杆81、伸缩管82以及下连杆83构成的柱状结构上套设有弹簧,加强其伸缩缓冲效果。采用该方式实现连接,结构相对简单安装拆卸方便,且整体质量相对较小对安装架3的升降动力要求降低。

使用过程:

1、开启升降电机25驱动螺杆41下降,直到抵触块51抵触在玻纤板上;

2、开启动力件53带动插针52移动,使其伸出抵触块51的下部,并插入玻纤板;

3、开启升降电机25驱动螺杆41上升以通过安装架3配合插取装置5带动玻纤板上升脱离原有位置;

4、开启驱动电机22驱动滚轮21,以带动滑座2移动,实现对玻纤板搬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