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规格管材共用自动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4071发布日期:2019-09-20 22:26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规格管材共用自动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供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规格管材共用自动上料机。



背景技术:

空调管件切割加工行业所涉及到很多原材料长度达到5米,甚至管件原材料超过6米或更长,有些根据规格不同一家工厂管件长度多在2至7米之间。如果工厂内加工单一产品数量不够量化,在加工过程中就需要来经常切换不同材料管长,这样就给实际操作带来一定困难,不能达到一台机器最大效益化,或者就需要技术人员对现有设备机构管件长度变化一次调整一次。管件数量达不到量化均为小批量时,现有操作方式为:

1)技术人员对设备机构频繁调整,但浪费时间、浪费人工牺牲效率;

2)多种订单相同管长一次性大批量加工,做备库存,但与现有零库存管理目标相违背;

3)采购多台设备,对应不同管长,根据管长不同启动相应设备,但会造成资源浪费,不能最大化利用固定资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多规格管材共用自动上料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规格管材共用自动上料机,能够实现多规格管材的自动上料,大大提高了设备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多规格管材共用自动上料机,其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且高度呈阶梯状递增的第一提取区、第二提取区和待推送准备区、以及与所述待推送准备区对接的承接输送托轮,所述第一提取区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组将管材向上推送的托举机构,所述第二提取区与所述待推送准备区交汇处的下方等距离设置有若干将单根管材从所述第二提取区中推送至所述待推送准备区中的顶升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提取区的底部为一可上下活动的且倾斜设置的支撑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面板位于所述托举机构的活动端且受所述托举机构驱动进行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提取区和所述待推送准备区均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支撑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提取区与所述第一提取区之间设置有竖向的第一阻挡板,所述第二提取区与所述待推送准备区之间设置有竖向的第二阻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提取区中的所述支撑片靠近所述第一提取区的一端高,靠近所述第二提取区的一端低;所述待推送准备区中的所述支撑片靠近所述承接输送托轮的一端低。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第二顶升气缸、受所述第二顶升气缸驱动贴着所述第二阻挡板进行上下运动的顶升推送块,通过所述顶升推送块实现将所述第二提取区中的单根管材向上推送至所述待推送准备区中。

进一步的,所述待推送准备区的输出端设置有控制管材输出的阻挡控料机构,所述阻挡控料机构包括驱动气缸、受所述驱动气缸驱动进行旋转的控料片。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输送托轮的上方设置有管材输送机构,所述管材输送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受所述升降气缸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连接板、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的驱动件、受所述驱动件驱动进行旋转且将管材向前输送的输送压轮。

进一步的,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二提取区和所述待推送准备区有无管材进入的感应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规格管材共用自动上料机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计管材多级提取区域,并在管材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支撑单元,在每个支撑单元设置顶升提取机构,根据管材长度控制对应单元的顶升提取机构的开启数量,从而实现多种规格长度管材的自动供料,通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举机构和第一提取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提取区与顶升机构、阻挡控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多规格管材共用自动上料机;

1支架;2第一提取区,21支撑面板;3第二提取区,31支撑片,32第一阻挡板,33第二阻挡板;4待推送准备区;5承接输送托轮;6托举机构,61第一顶升气缸,62托举板;7顶升机构,71第二顶升气缸,72顶升推送块;8阻挡控料机构,81驱动气缸,82控料片;9管材输送机构,91升降气缸,92连接板,93驱动件,94输送压轮;10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为多规格管材共用自动上料机100,其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上的且高度呈阶梯状递增的第一提取区2、第二提取区3和待推送准备区4、以及与待推送准备区4对接的承接输送托轮5,第一提取区2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组将管材向上推送的托举机构6,第二提取区3与待推送准备区4交汇处的下方等距离设置有若干将单根管材从第二提取区3中推送至待推送准备区4中的顶升机构7。

第一提取区2的底部为一可上下活动的且倾斜设置的支撑面板21,可由倾斜设置的平板构成,或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斜坡板构成。所述支撑面板21位于托举机构6的活动端且受托举机构6驱动进行上下运动。托举机构6包括第一顶升气缸61、受第一顶升气缸61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且与所述支撑面板21固定连接的托举板62。

第二提取区3和待推送准备区4均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支撑片31,第二提取区3与第一提取区2之间设置有竖向的第一阻挡板32;第二提取区3中的支撑片31靠近第一提取区2的一端,高靠近第二提取区3的一端低。第二提取区3与待推送准备区4之间设置有竖向的第二阻挡板33。待推送准备区4中的支撑片31靠近承接输送托轮5的一端低。

顶升机构7包括第二顶升气缸71、受第二顶升气缸71驱动贴着所述第二阻挡板33进行上下运动的顶升推送块72,通过顶升推送块72实现将第二提取区3中的单根管材向上推送至待推送准备区4中。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若干个顶升机构7,且等距离设置,每1米范围内设置1个顶升机构7,根据每一个批次处理管材的长度来确定顶升机构7的工作数量,从而能够实现不同规格管材的自动供料。

待推送准备区4的输出端设置有控制管材输出的阻挡控料机构8。阻挡控料机构8包括驱动气缸81、受驱动气缸81驱动进行旋转的控料片82,通过控料片82的旋转实现待推送准备区4中管材的输出。

承接输送托轮5的上方设置有管材输送机构9,管材输送机构9包括升降气缸91、受升降气缸91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连接板92、固定在连接板92上的驱动件93、受驱动件93驱动进行旋转且将管材向前输送的输送压轮94。管材输送机构9设置在沿管材输送方向靠近支架1一端位置。本实施例中,将支架1等分为六个区域,每一米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内设置有一个顶升机构7,管材输送机构9设置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交汇处。

本实施例还包括检测第二提取区3和待推送准备区4有无管材进入的感应器10。

本实施例中托举机构6设置有两组。

本实施例为多规格管材共用自动上料机100的工作原理为:

1)将同长度管件一次性小批量放置于料箱内,按管件长度在操作系统选择对应数值,此时系统会做出判断,比如管长度3米,设备只启动第一组托举机构6将管件进行第一次初步提取,此时会有多根管件滚出第一提取区2进入第二提取区3中。

2)在第二提取区3内,根据管长同时启动1、2、3米区域内的三个顶升机构7来完成管件第二次提取,最后只有一根管件进入待推送准备区4内。

3)控制待推送准备区4输出端的阻挡控料机构8启动,驱动气缸81打开,管件落入承接输送托轮5上,输送压轮94在升降气缸91驱动下压紧管件,此时根据系统输入管件长度判断驱动输送压轮94的旋转圈数,带动管件向前轴向移动,达到要向前输送的距离。

4)同一批长度管件加工完成后,只需再次往料箱放入其他长度小批量管件,系统里面重新输入新管件长度数值。

5)从节能方面而言,系统可以设置当管件长度小于或等于3.5米时,设备启用一号托举机构6,长度大于3.5米且小于6.5米时,一号、二号托举机构6同时启用。

6)第二次提取管材时,顶升机构的开启会根据管长变化单个递减或增加使用数量,比如管长4米则1至4号顶升机构7同时启动,管长6米则1至6号顶升机构7同时启动。

7)管材输送机构9由于安装在设备最前端1米处位置,也就是2至6米以上每种管长只要在放料时,将管件的一端都靠近设备前端挡板,就可以被提取送入管材输送机构9工作位置,这时输送压轮94工作就不受任何管长变化均可把管件送入加工区。

本实施例为多规格管材共用自动上料机100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实现多种规格长度管材的自动上料,通用性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