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芪自动搓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7360发布日期:2019-08-21 00:20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芪自动搓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草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黄芪自动搓揉装置。



背景技术:

黄芪,又名绵芪,是常用中药之一,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黄芪性喜凉爽,耐寒耐旱,怕热怕涝,适宜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沙壤土种植。根垂直生长可达1米以上,俗称“鞭竿芪”。土壤粘重根生长缓慢带畸形;土层薄,根多横生,分支多,呈“鸡爪形”,质量差,因此,黄芪在出土后,呈现的是不同形状的长条结构,畸形弯曲的黄芪外观不美观且药用价值较低,故需要将出土后黄芪进行搓揉加工,改变黄芪的外形,使黄芪变得绷直状态,同时需要将黄芪上面的泥土去除,对黄芪进行粗加工,现有的粗加工都是通过人工操作,效率低下,搓揉加工效果差。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黄芪自动搓揉装置,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黄芪的搓揉加工效果,并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芪自动搓揉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芪自动搓揉装置,它包括机架、主传输机构、挤压传输机构和驱动控制机构,所述主传输机构架设于机架上,所述挤压传输机构架设于主传输机构上方,所述主传输机构具有水平输送段,所述挤压传输机构具有与主传输机构的水平输送段相配合且平行分布的水平挤压段,所述水平挤压段与水平输送段之间形成用于输送黄芪的传输通道,所述水平输送段与水平挤压段的运行方向相同且运行速度不同,所述驱动控制机构用于分别控制主传输机构和挤压传输机构的运行速度以使水平输送段与水平挤压段的运行速度不同;

所述主传输机构的水平输送段包括多个并排且平行分布的输料滚筒,所述水平挤压段与输料滚筒在夹紧黄芪的过程中通过水平输送段与水平挤压段的速度差异使黄芪与输料滚筒之间形成对辊状态。

优选地,所述主传输机构还包括两组呈环状分布输送链条,每组所述输送链条两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链条进行旋转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两个所述主动链轮同轴分布且通过一主动轴传动连接,两个所述从动链轮同轴分布且通过一从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架设在机架上,所述输料滚筒设置于两组输送链条之间且与主动轴和从动轴均相对平行分布,所述输料滚筒的两端分别与一组输送链条轴转连接,所述输送链条上且位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侧的输料滚筒形成水平输送段,所述驱动控制机构与主动轴传动连接以驱动主动轴进行旋转。

优选地,所述挤压传输机构包括呈环状分布的输送皮带和两块架设于机架上且分别位于输送皮带前后两侧的竖向支撑板,所述输送皮带两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皮带进行旋转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所述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分别与输料滚筒相对平行分布,所述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装设于竖向支撑板上,所述输送皮带上且位于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下侧的输送皮带形成水平挤压段,所述驱动控制机构与主动滚筒传动连接以驱动主动滚筒进行旋转。

优选地,所述竖向支撑板的外侧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组高度调节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水平支撑板和第一调节螺杆,所述水平支撑板的内端固定在竖向支撑板的外侧壁面上,所述第一调节螺杆沿竖向方向分布且第一调节螺杆的下端固定于机架上,所述水平支撑板的外端套接在第一调节螺杆上,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上且位于水平支撑板的上下两侧分别套接有一第一调节螺母以将水平支撑板夹固于第一调节螺杆上。

优选地,所述挤压传输机构还包括多个用于调节水平挤压段处的输送皮带与输料滚筒之间夹紧度的抵压滚筒,所述抵压滚筒设置于水平挤压段处输送皮带上方且与输料滚筒相对平行分布,所述竖向支撑板上开设有一沿竖向分布且与抵压滚筒相对位的第一行程孔,所述抵压滚筒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行程孔向外延伸分布,所述抵压滚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松紧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松紧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母、第一导向环套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二调节螺杆沿竖向方向分布于竖向支撑板的外侧且下端与抵压滚筒的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母螺纹套接在第二调节螺杆上,所述第一导向环套固定于竖向支撑板的外侧壁面上且分布于第一行程孔的正上方,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的上端活动套接于第一导向环套内并贯穿第一导向环套向上延伸分布,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第二调节螺杆上且分布于第一导向环套和第二调节螺母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第一导向环套相抵接且下端与第二调节螺母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挤压传输机构还包括一张紧滚筒,所述张紧滚筒平行设置于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上方且与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形成三角形结构分布,所述输送皮带环绕主动滚筒、张紧滚筒和从动滚筒的外侧分布;所述竖向支撑板上开设有一沿竖向分布且与与张紧滚筒相对位的第二行程孔,所述张紧滚筒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二行程孔向外延伸分布,所述张紧滚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二松紧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松紧调节组件包括第三调节螺杆、第三调节螺母、第二导向环套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三调节螺杆沿竖向方向分布于竖向支撑板的外侧且上端与张紧滚筒的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调节螺母螺纹套接在第三调节螺杆上,所述第二导向环套固定于竖向支撑板的外侧壁面上且分布于第二行程孔的正下方,所述第三调节螺杆的上端活动套接于第二导向环套内并贯穿第二导向环套向下延伸分布,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第三调节螺杆上且分布于第二导向环套和第三调节螺母之间,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第二导向环套相抵接且上端与第三调节螺母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调速电机、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第一差速链轮、第二差速链轮、过渡轴、第二链条和第三链条,所述第一链轮固定套接在调速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链轮固定套接在主动滚筒上,所述第一差速链轮固定套接在过渡轴上,所述过渡轴的两端通过轴承架设于机架上且与主动滚筒相对平行分布,所述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第一差速链轮分布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差速链轮与第二链条的外侧壁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链轮固定套接在主动轴上,所述第二差速链轮固定套接在过渡轴上,所述第三链轮和第二差速链轮分布于同一平面且通过第三链条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差速链轮和第二差速链轮外径不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差速链轮的外径大于第二差速链轮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且位于主传输机构的进料端的上方架设有进料板,所述机架上且位于主传输机构的出料端的下方架设有出料板。

优选地,所述水平输送段处的输送链条的下方设置有一托杆,所述托杆的上端面与输送链条相抵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主传输机构与挤压传输机构在运行方向上的速度差异,使水平输送段与水平挤压段之间形成速差,这个速差使得水平挤压段与输料滚筒上的黄芪产生摩擦,利用水平挤压段与黄芪之间的摩擦力使黄芪与输料滚筒之间形成对辊状态,从而利用输料滚筒对黄芪进行反复搓揉,实现了对黄芪的自动搓揉加工,其搓揉效果好,不仅改变了黄芪的形状,使黄芪由原先的自然弯曲的形状变成绷直状态,同时使黄芪本身的质地也变得柔韧,不易折断,减少黄芪表面的尘土,便于切片,能够提高药材的质量等等。基于此,其结构紧凑合理,通过主传输机构、挤压传输机构和驱动控制机构配合,实现了对黄芪进行一次放置,自动搓揉,自动下料,集中收集,操作简单,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传输机构、挤压传输机构和驱动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送链条和输料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挤压传输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M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N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黄芪自动搓揉装置,它包括机架10、主传输机构20、挤压传输机构30和驱动控制机构40,主传输机构20架设于机架10上,挤压传输机构30架设于主传输机构20上方,主传输机构20具有水平输送段A,挤压传输机构30具有与主传输机构20的水平输送段A相配合且平行分布的水平挤压段B,挤压传输机构30的水平挤压段B与主传输机构20的水平输送段A之间形成用于输送黄芪a的传输通道b,水平输送段A与水平挤压段B的运行方向相同且运行速度不同,驱动控制机构40用于分别控制主传输机构20和挤压传输机构30的运行速度以使水平输送段A与水平挤压段B的运行速度不同;

主传输机构20的水平输送段A包括多个并排且平行分布的输料滚筒21,挤压传输机构30的水平挤压段B与输料滚筒21在夹紧黄芪a的过程中通过水平输送段A与水平挤压段B的速度差异使黄芪a与输料滚筒21之间形成对辊状态。

基于以上结构,在使用本装置时,可将黄芪a放置于主传输机构20的上料端(即图1至图3的左端),由于黄芪a均为条状结构,黄芪a会在传输的过程逐步被夹设在两个输料滚筒21之间,通过设置和调节主传输机构20与挤压传输机构30之间的距离,可使黄芪a被夹紧在挤压传输机构30与输料滚筒21之间,当主传输机构20与挤压传输机构30在运行方向上的速度有差异时,水平输送段A与水平挤压段B之间会形成速差,这个速差使得水平挤压段B与输料滚筒21上的黄芪a产生摩擦,利用挤压传输机构30的水平挤压段B与黄芪a之间的摩擦力使黄芪a与输料滚筒21之间形成对辊状态,从而利用输料滚筒21对黄芪a进行反复搓揉,直至黄芪a离开传输通道b,被输送到主传输机构20的下料端(即图1至图3的右端),整个过程实现了对黄芪a的自动搓揉加工,其搓揉效果好,不仅改变黄芪a的形状,使黄芪a由原先的自然弯曲的形状变成绷直状态,还使黄芪a本身的质地也变得柔韧,不易折断,减少黄芪a表面的尘土,便于切片,能够提高药材的质量等等。作为优选,挤压传输机构30的运行速度大于主传输机构20的运行速度,从而有利于黄芪a向下料端进行输送。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水平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水平,传输通道b可以作一定角度的倾斜设置。基于此,其结构紧凑合理,通过主传输机构20、挤压传输机构30和驱动控制机构40配合,实现了对黄芪a进行一次放置,自动搓揉,自动下料,集中收集,操作简单,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为优化装置的结构,提高输料滚筒21对黄芪a搓揉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主传输机构20还包括两组呈环状分布输送链条22,每组输送链条22两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链条22进行旋转的主动链轮221和从动链轮222,两个主动链轮221同轴分布且通过一主动轴23传动连接,两个从动链轮222同轴分布且通过一从动轴24传动连接,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架设在机架10上,输料滚筒21设置于两组输送链条22之间且与主动轴23和从动轴24均相对平行分布,输料滚筒21的两端分别与一组输送链条22轴转连接,输送链条22上且位于主动链轮221和从动链轮222上侧的输料滚筒21形成水平输送段A,驱动控制机构40与主动轴23传动连接以驱动主动轴23进行旋转。由此,可使输送链条22在主动链轮221和从动链轮222之间的上方的链条段上的输料滚筒21形成水平输送段A,并在水平输送段A中,使输料滚筒21跟随链条旋转而向下料端运动,当挤压传输机构30的平面挤压段与输料滚筒21在运行方向上的速度有差异时,输料滚筒21可相对输送链条22作自由旋转。同时输送链条22、主动链轮221和从动链轮222的结构设置,可使主传输机构20形成循环工作状态,提高装置的持续工作性能。

为优化装置的结构,提高挤压传输机构30对黄芪a紧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本实施例的挤压传输机构30包括呈环状分布的输送皮带31和两块架设于机架10上且分别位于输送皮带31前后两侧的竖向支撑板32,输送皮带31两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输送皮带31进行旋转的主动滚筒311和从动滚筒312,主动滚筒311和从动滚筒312分别与输料滚筒21相对平行分布,主动滚筒311和从动滚筒31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装设于竖向支撑板32上,输送皮带31上且位于主动滚筒311和从动滚筒312下侧的输送皮带31形成水平挤压段B,驱动控制机构40与主动滚筒311传动连接以驱动主动滚筒311进行旋转。由此,可使主动滚筒311和从动滚筒312之间下侧的皮带形成水平挤压段B,利用水平挤压段B与输料滚筒21配合对黄芪a进行搓揉;同时通过呈环状分布的输送皮带31与主动滚筒311和从动滚筒312配合,使挤压传输机构30形成工作循环,以使挤压传输机构30始终都形成有一水平挤压段B可与输料滚筒21配合,提高装置的持续工作性能。

为便于调节挤压传输机构30与主传输机构20间的距离,本实施例的竖向支撑板32的外侧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组高度调节组件33,高度调节组件33包括水平支撑板331和第一调节螺杆332,水平支撑板331的内端固定在竖向支撑板32的外侧壁面上,第一调节螺杆332沿竖向方向分布且第一调节螺杆332的下端固定于机架10上,水平支撑板331的外端套接在第一调节螺杆332上,第一调节螺杆332上且位于水平支撑板331的上下两侧分别套接有一第一调节螺母333以将水平支撑板331夹固于第一调节螺杆332上。由此,通过第一调节螺母333可调节水平支撑板331在第一调节螺杆332上的位置,从而调节竖向支撑板32的高度,继而调节输送皮带31的水平挤压段B与输料滚筒21之间的距离,即便于调节挤压传输机构30与主传输机构20间的距离。

为能够对不同粗细的黄芪a同时进行搓揉,本实施例的挤压传输机构30还包括多个用于调节水平挤压段B处的输送皮带31与输料滚筒21之间夹紧度的抵压滚筒34,抵压滚筒34设置于水平挤压段B处输送皮带31上方且与输料滚筒21相对平行分布,竖向支撑板32上开设有一沿竖向分布且与抵压滚筒34相对位的第一行程孔321,抵压滚筒34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行程孔321向外延伸分布,抵压滚筒3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松紧调节组件35,第一松紧调节组件35包括第二调节螺杆351、第二调节螺母352、第一导向环套353和第一弹簧354,第二调节螺杆351沿竖向方向分布于竖向支撑板32的外侧且下端与抵压滚筒34的外端固定连接,第二调节螺母352螺纹套接在第二调节螺杆351上,第一导向环套353固定于竖向支撑板32的外侧壁面上且分布于第一行程孔321的正上方,第二调节螺杆351的上端活动套接于第一导向环套353内并贯穿第一导向环套353向上延伸分布,第一弹簧354套接在第二调节螺杆351上且分布于第一导向环套353和第二调节螺母352之间,第一弹簧354的上端与第一导向环套353相抵接且下端与第二调节螺母352相抵接。由此,当较粗的黄芪a进入水平挤压段B处的输送皮带31与输料滚筒21之间时,输送皮带31被紧压向上,从而带动上方的抵压滚筒34向上运动,抵压滚筒34的两端推动第二调节螺杆351贯穿第一导向环套353向上运动,在此运动过程中,第一弹簧354被压缩,因此第一弹簧354通过第二调节螺杆351反馈给抵压滚筒34一个向下的抵压力,从而可自动调节和保持抵压滚筒34与输料滚筒21之间的夹紧力度,即自动调节水平挤压段B处的输送皮带31与输料滚筒21之间夹紧度;利用第二调节螺母352在第二调节螺杆351上上下调节,以调节第一弹簧354的压缩力度,便于对不同位置抵压滚筒34的抵压力度进行调节。利用多根抵压滚筒34和其相应地第一松紧调节组件35的结构设置,可使本实施例的搓揉装置针对不同粗细的黄芪a同时进行搓揉,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能。

为使输送皮带31始终处于张紧状态,本实施例的挤压传输机构30还包括一张紧滚筒36,张紧滚筒36平行设置于主动滚筒311和从动滚筒312上方且与主动滚筒311和从动滚筒312形成三角形结构分布,输送皮带31环绕主动滚筒311、张紧滚筒36和从动滚筒312的外侧分布;竖向支撑板32上开设有一沿竖向分布且与与张紧滚筒36相对位的第二行程孔322,张紧滚筒36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二行程孔322向外延伸分布,张紧滚筒3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二松紧调节组件37,第二松紧调节组件37包括第三调节螺杆371、第三调节螺母372、第二导向环套373和第二弹簧374,第三调节螺杆371沿竖向方向分布于竖向支撑板32的外侧且上端与张紧滚筒36的外端固定连接,第三调节螺母372螺纹套接在第三调节螺杆371上,第二导向环套373固定于竖向支撑板32的外侧壁面上且分布于第二行程孔322的正下方,第三调节螺杆371的上端活动套接于第二导向环套373内并贯穿第二导向环套373向下延伸分布,第二弹簧374套接在第三调节螺杆371上且分布于第二导向环套373和第三调节螺母372之间,第二弹簧374的下端与第二导向环套373相抵接且上端与第三调节螺母372相抵接。由此,利用第二弹簧374支撑张紧滚筒36向上运动,以使张紧滚筒36与主动滚筒311和从动滚筒312配合张紧输送皮带31,同时利用第三调节螺母372在第三调节螺杆371上上下调节,以调节第二弹簧374的压缩力度,便于调节第二弹簧374对张紧滚筒36的支撑力的大小。

为便于控制主传输机构20和挤压传输机构30之间形成速度差,本实施例的驱动控制机构40包括调速电机41、第一链轮42、第二链轮43、第三链轮44、第一差速链轮45、第二差速链轮46、过渡轴47、第二链条48和第三链条49,第一链轮42固定套接在调速电机41的输出轴上,第二链轮43固定套接在主动滚筒311上,第一差速链轮45固定套接在过渡轴47上,过渡轴47的两端通过轴承架设于机架10上且与主动滚筒311相对平行分布,第一链轮42、第二链轮43和第一差速链轮45分布于同一平面,第一链轮42、第二链轮43通过第二链条48传动连接,第一差速链轮45与第二链条48的外侧壁啮合连接,第三链轮44固定套接在主动轴23上,第二差速链轮46固定套接在过渡轴47上,第三链轮44和第二差速链轮46分布于同一平面且通过第三链条49传动连接,第一差速链轮45和第二差速链轮46外径不同。由此,可通过调速电机41驱动第一链轮42转动,第一链轮42通过第二链条48带动第二链轮43和主动滚筒311进行同步转动,同时第二链条48带动第一差速链轮45进行反向转动,第一差速链轮45通过过渡轴47带动第二差速链轮46转动,第二差速链轮46通过第三链条49带动第三链轮44和主动轴23进行同步转动;由于第一差速链轮45和和第二差速链轮46外径不同,导致第二链条48与第一链条之间形成速度差,因此主动轴23的转动速度与主动滚筒311的转动速度会形成速度差,从而使输料滚筒21和输送皮带31的运行速度形成速度差。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第一差速链轮45的外径大于第二差速链轮46的外径。由此,可使第一链条的线速度大于第二链条48,从而使主动滚筒311的旋转速度大于主动轴23的旋转速度,继而使输送皮带31的运行速度大于输料滚筒21的运行速度,有利于黄芪a向下料端进行输送。

进一步地,为便于黄芪a的放料和收料,本实施例的机架10上且位于主传输机构20的进料端的上方架设有进料板11,机架10上且位于主传输机构20的出料端的下方架设有出料板12。通过进料板11可便于操作人员将黄芪a放入主传输机构20,通过出料板12可便于对加工后的黄芪a进行集中收集。

进一步地,为使水平输送段A的输送链条22能够保持水平输送状态,本实施例的水平输送段A处的输送链条22的下方设置有一托杆25,托杆25的上端面与输送链条22相抵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