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中拉机上的换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1680发布日期:2019-10-19 03:3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中拉机上的换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拉机放线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中拉机上的换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放线架根据用途又被称作为,电缆线盘支架,导线轴盘架,电缆放线支架等。根据提升形式可以分为,液压式电缆放线架,机械式电缆放线支架。根据用途及结构形式又分为,可调式液压放线架,立柱式放线支架,顶杆式电缆放线架,卧式电缆线盘架,脚制动电缆放线架,拆卸式电缆放线架,张力放线架。根据负载能力分为:3T电缆放线架,5T电缆放线架,10T电缆放线架,15T电缆盘轴支架,20T电缆线盘支架及更大吨位的线缆盘放线支架。电缆线盘支架可适用的电缆盘直径范围为:600mm~3800mm.用户可根据电缆盘的直径及吨位选择合适电缆放线架。

然而,传统的广泛用于行业内的中拉机放线架为固定式,当用完一轴铜线的时候,需要将中拉机停下来,才能实现对铜线的换线操作,即将用完的轴线更换到一个新的轴线中去,每次换轴线时间都需要20分钟左右,这样不仅更换铜线的速度慢,而且也导致放线的效率降低,进而降低了线材的生产以及线材的制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不停机进行快速换线的及放线效率高的应用于中拉机上的换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中拉机上的换线装置,包括:

固定基座,

放线组件,所述放线组件包括放线架及放线杆,所述放线杆设置于所述放线架上,所述放线杆上开设有第一安装腔体;

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一安装腔体,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套置于所述旋转轴外,且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于所述放线杆上,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上;及

摆动卡接组件,所述摆动卡接组件包括把手、卡销及卡接块,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放线杆上,所述卡销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外,所述卡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外,所述卡接块上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用于穿设卡销,以使所述放线架定位于所述固定基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线杆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轴承嵌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包括安装杆及底座,所述安装杆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安装杆上开设有第二安装腔体,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穿设所述第二安装腔体上,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安装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杆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轴承嵌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杆和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旋转轴穿设所述第一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旋转轴穿设所述第二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接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手拉杆,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放线杆上,所述手拉杆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所述手拉杆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线杆具有圆形横截面。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应用于中拉机上的换线装置,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旋转轴,可以实现放线架的旋转,使得放线架可以灵活转动,并在放线杆上加装一个把手,方便对放线杆进行转动,方便进行换线操作;并且通过设置卡销及卡接块,可以对转动后的放线杆进行定位,进一步实现快速换线轴的操作,从而可以加快换线轴的速度,进而提高放线以及换线的效率,提高线材的生产以及线材的制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应用于中拉机上的换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换线装置的旋转组件及摆动卡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换线装置的放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应用于中拉机上的换线装置,包括:固定基座100,放线组件200,旋转组件300及摆动卡接组件40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基座100用于固定整个换线装置;所述放线组件200用于实现放线以及换线的功能;所述旋转组件300用于实现放线组件的旋转,进而可以快速进行放线;所述摆动卡接组件400用于驱动所述放线组件的旋转以及当旋转后还使得放线组件进行定位。

请参阅图1,所述放线组件200包括放线架210及放线杆220,所述放线杆220设置于所述放线架210上,所述放线杆22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腔体;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放线架210用于进行放线;所述放线杆220用于将放线架安装在固定基座100,并且可以实现放线架的旋转。

请参阅图2,所述旋转组件300包括第一轴承310、第二轴承320及旋转轴330,所述旋转轴33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00上,所述旋转轴330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一安装腔体,所述第一轴承310和所述第二轴承320分别套置于所述旋转轴330外,且所述第一轴承310设置于所述放线杆220上,所述第二轴承320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00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轴承310用于安装在放线杆上,进而实现放线杆的转动;所述第二轴承320用于安装在安装基座上,并且使得旋转轴限位于安装基座上,不会发生位置偏移。

请参阅图2,所述摆动卡接组件400包括把手410、卡销420及卡接块430,所述把手410设置于所述放线杆220上,所述卡销420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310外,所述卡接块430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320外,所述卡接块430上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用于穿设卡销420,以使所述放线架210定位于所述固定基座100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把手410用于方便进行放线杆的转动,进而可以快速实现换线轴的操作;所述卡销420用于插接在卡接孔内,进而对放线杆进行定位操作;所述卡接块430用于与卡销420配合,实现对放线杆的定位。

如此,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旋转轴,可以实现放线架的旋转,使得放线架可以灵活转动,并在放线杆上加装一个把手,方便对放线杆进行转动,方便进行换线操作;并且通过设置卡销及卡接块,可以对转动后的放线杆进行定位,进一步实现快速换线轴的操作,从而可以加快换线轴的速度,进而提高放线以及换线的效率,提高线材的生产以及线材的制作的效率。

具体地,在放线装置下方设置两个固定点,在两个固定点下方各放一轴铜线,在第一轴铜线快用完时,先将第一轴铜线和第二轴铜线连接上,当第一轴铜线快要放完的时候,通过控制把手转动放线杆,将放线杆转动到第二轴铜线的上方,继续进行放线,即可实现不停机换线轴的操作。将原来固定结构的放线杆内部加装轴承后可实现所需角度的转动;在放线杆相应位置加装锁紧插销以实现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放线杆22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轴承310嵌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如此,可以方便安装第一轴承。

请参阅图1,所述固定基座100包括安装杆110及底座120,所述安装杆110设置于所述底座120上,所述安装杆上开设有第二安装腔体,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穿设所述第二安装腔体上,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安装杆上。如此,通过设置安装杆110及底座120,可以提高第二轴承的安装的稳定性,当出现要摆动的时候,由于设置了底座,可以进一步稳固放线架摆动的范围,同时还可以使得放线杆在转动后直接换到另一个线轴的上方,继续进行放线。所述安装杆和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固定基座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杆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轴承嵌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如此,通过设置第二安装槽,可以方便安装第二轴承。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轴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旋转轴穿设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轴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旋转轴穿设所述第二通孔。如此,可以穿设旋转轴,进而方便进行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卡接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接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外。如此,通过设置两个卡接块,可以使得放线杆旋转后卡接在卡接块上,而两个卡接块位于两个不同的位置上,并且当卡销穿设卡接孔后,使得放线架正好对着放线轴,也就是放线架正好是位于放线轴的上方,从而可以方便进行放线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把手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手拉杆,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放线杆上,所述手拉杆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所述手拉杆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如此,可以提高拉手的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放线杆具有圆形横截面。如此,可以提高稳定性。

可以理解,广泛用于行业内的中拉机放线架的顶部过线导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约为3米高,铜线距离放线框架高度约2米。在铜线进行放线的时候,铜线通过放线架的顶部过线导轮高速转动后,使得铜线也同样会旋转甩出去,这样就会使得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铜线错乱、打结的问题,降低了中拉机放线的放线效率;并且,在中拉机开机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乱线和断线的情况,降低了中拉机开机速度以及放线的速度。因此,在一实施方式中,例如,放线架包括:放线支撑杆、过线轮组件及铜线固定组件,所述过线轮组件和所述铜线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放线支撑杆上;所述过线轮组件包括导轮架和过线导轮,所述导轮架设置于所述放线支撑杆上,所述过线导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导轮架上;所述铜线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穿线眼模、固定线框及第二穿线眼模,所述第一穿线眼模设置于所述导轮架上,所述固定线框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穿线眼模上,所述第二穿线眼模设置于所述固定线框上,所述第一穿线眼模上开设有第一过线圆孔,所述第二穿线眼模上开设有第二过线圆孔,所述第一过线圆孔的圆心和所述第二过线圆孔的圆心在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导轮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及转动轴,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放线支撑杆上,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且所述过线导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固定线框包括安装框体及固定框体,所述安装框体设置于所述导轮架上,所述固定框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体上,所述第二穿线眼模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体上。所述固定线框还包括安装横杆,所述安装横杆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体远离安装框体的一端上。所述安装横杆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安装横杆交叉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体上。所述第一穿线眼模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穿线眼模的直径。所述安装框体具有椭圆结构。所述固定框体具有圆柱结构。所述放线支撑杆具有圆形横截面。如此,通过设置第一穿线眼模、固定线框及第二穿线眼模,可以使得铜线经过固定线框和第二穿线眼模后,实现放线操作,在高速旋转放线的过程中,避免铜线被甩出去,造成铜线错乱和打结的问题,提高中拉机放线的放线效率;并且,在中拉机开机过程中,通过设置固定线框,减少了铜线在放线过程中的摆动力度,减少出现乱线和断线的问题,提高了中拉机开机速度以及放线的速度。

为了更好地对上述放线架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放线架的构思。如图3所示,放线架210包括:放线支撑杆211、过线轮组件212及铜线固定组件213,所述过线轮组件和所述铜线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放线支撑杆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放线支撑杆用于固定放线架;所述过线轮组件用于实现导入线材,所述铜线固定组件用于固定铜线,不让铜线在放线的过程中,出现大范围的摆动。

请参阅图3,所述过线轮组件212包括导轮架212a和过线导轮212b,所述导轮架设置于所述放线支撑杆上,所述过线导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导轮架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轮架用于安装过线导轮;所述过线导轮用于实现铜线的引导,使得铜线更准确地进入到铜线固定组件中。

请参阅图3,所述铜线固定组件213包括第一穿线眼模213a、固定线框213b及第二穿线眼模213c,所述第一穿线眼模设置于所述导轮架上,所述固定线框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穿线眼模上,所述第二穿线眼模设置于所述固定线框上,所述第一穿线眼模上开设有第一过线圆孔,所述第二穿线眼模上开设有第二过线圆孔,所述第一过线圆孔的圆心和所述第二过线圆孔的圆心在同一竖直方向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穿线眼模用于引导线材进入到固定线框中,并且第一穿线眼模的圆心和第二穿线眼模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以使得线材在放线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摆动情况;所述固定线框用于限定第一穿线眼模和第二穿线眼模的位置,使得在摆动的过程中,不至于线材会被甩出去;所述第二穿线眼模用于对线材进行限位,实现快速地放线操作。如此,通过设置第一穿线眼模、固定线框及第二穿线眼模,可以使得铜线经过固定线框和第二穿线眼模后,实现放线操作,在高速旋转放线的过程中,避免铜线被甩出去,造成铜线错乱和打结的问题,提高中拉机放线的放线效率;并且,在中拉机开机过程中,通过设置固定线框,减少了铜线在放线过程中的摆动力度,减少出现乱线和断线的问题,提高了中拉机开机速度以及放线的速度。

本放线架将原来过线导轮下方的框罩加长1米,在加长的框罩底部加装一套眼模,通过以上装置使得铜线距离眼模的距离从2米缩短到1米左右,从而在放线时铜丝甩出来摆动的幅度大幅减小,从而可以提升开机速度从而提高产能。

所述导轮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及转动轴,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放线支撑杆上,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且所述过线导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用于安装转动轴,并且所述转动轴用于安装过线导轮;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及转动轴,方便进行安装过线导轮,并且提高过线导轮的过线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请参阅图3,所述固定线框213b包括安装框体213b-1及固定框体213b-2,所述安装框体设置于所述导轮架上,所述固定框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框体上,所述第二穿线眼模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体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框体用于将固定框体安装在导轮架上;所述固定框体用于限定线材放线时摆动的方向及幅度,以至于放线的摆动幅度更小,可以进行快速放线。如此,通过设置安装框体及固定框体,可以方便安装固定线框,同时还可以限定线材再放线时,入线的方向以及限位线材的摆动方向。

所述固定线框还包括安装横杆213b-3,所述安装横杆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体远离安装框体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穿线眼模设置于所述安装横杆上。所述安装横杆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安装横杆交叉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体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横杆用于固定第二穿线眼模,进而提高放线时的稳定性,减少铜线摆动的范围。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穿线眼模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穿线眼模的直径。所述安装框体具有椭圆结构。所述固定框体具有圆柱结构。所述放线支撑杆具有圆形横截面。如此,可以提高放线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此,通过设置第一穿线眼模、固定线框及第二穿线眼模,可以使得铜线经过固定线框和第二穿线眼模后,实现放线操作,在高速旋转放线的过程中,避免铜线被甩出去,造成铜线错乱和打结的问题,提高中拉机放线的放线效率;并且,在中拉机开机过程中,通过设置固定线框,减少了铜线在放线过程中的摆动力度,减少出现乱线和断线的问题,提高了中拉机开机速度以及放线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应用于中拉机上的换线装置,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旋转轴,可以实现放线架的旋转,使得放线架可以灵活转动,并在放线杆上加装一个把手,方便对放线杆进行转动,方便进行换线操作;并且通过设置卡销及卡接块,可以对转动后的放线杆进行定位,进一步实现快速换线轴的操作,从而可以加快换线轴的速度,进而提高放线以及换线的效率,提高线材的生产以及线材的制作的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