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搬运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钳式工具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44117发布日期:2019-04-17 05:16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搬运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钳式工具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搬运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钳式工具及使用方法,属于预制构件手持式运输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迅速发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些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搬运显得极其繁琐。混凝土预制构件对自身完整性要求较高,因此,如何在搬运过程中保护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完整性的同时,又能提高搬运的效率,是混凝土预制构件施工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混凝土预制构件搬运中的需要保持构件完整性和提高搬运效率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搬运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钳式工具及使用方法,操作方便且能保证混凝土构件的完整性,大大提高了搬运的效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搬运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钳式工具,包括:

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均包括手持端和夹持端,所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靠近夹持端均设置有通孔,通过穿过所述通孔的销轴铰接;

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夹持端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相对设置,用于夹持混凝土预制构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均为l型钢板。优选为,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均为角钢。

进一步,所述第一杆件或/和第二杆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用于调节销轴的位置,从而调节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通孔与第一杆件的手持端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通孔与第一杆件的夹持端之间的距离为h2,满足:h1≥3h2。

进一步,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相对侧设置有波纹型橡胶垫片。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钳式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

将第一组钳式工具和第二组钳式工具分别放置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两端,使混凝土预制构件位于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

抬起第一组钳式工具的第一杆件的手持端和第二杆件的手持端,使第一组钳式工具夹紧所述混凝土预制构件;抬起第二组钳式工具的第一杆件的手持端和第二杆件的手持端,使第二组钳式工具夹紧所述混凝土预制构件;

继续向上抬起第一组钳式工具的第一杆件的手持端和第二杆件的手持端,及第二组钳式工具的第一杆件的手持端和第二杆件的手持端,使混凝土预制构件的两端均离开基础面,将混凝土预制构件运输至指定位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杆件或/和第二杆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在所述的抬起第一组钳式工具的第一杆件的手持端和第二杆件的手持端之前,还包括步骤:

调节销轴的位置,使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之间的距离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宽度相匹配。

本发明提供的搬运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钳式工具,通过设置相互铰接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且在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夹持端设置一对用于夹持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在使用时,只需要抬起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手持端,即可夹紧并抬起混凝土预制构件,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可迅速推广应用的优点。同时,销轴(即铰接点)靠近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夹持端,可很好地利用杠杆原理,使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牢牢夹紧混凝土预制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搬运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钳式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钳式工具搬运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100-钳式工具;100a-第一组钳式工具;100b-第二组钳式工具;

110-第一杆件;111-第一手持端;112-第一夹持端;120-第二杆件;121-第二手持端;122-第二夹持端;130-销轴;140-第一钳体;150-第二钳体;200-混凝土预制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搬运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钳式工具及使用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搬运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钳式工具,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该钳式工具作进一步介绍。

如图1所示,钳式工具100包括第一杆件110和第二杆件120,其中第一杆件110和第二杆件120均包括手持端和夹持端,为了便于描述,分别记为第一手持端111、第一夹持端112、第二手持端121、第二夹持端122。所述第一杆件110靠近第一夹持端112处设置有通孔,第二杆件120靠近第二夹持端122处设置有相匹配的通孔,销轴130穿过通孔将第一夹持端112和第二夹持端122铰接固定。第一夹持端112、第二夹持端122分别设置有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所述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相对设置,用于夹持混凝土预制构件200。

本发明提供的搬运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钳式工具,通过设置相互铰接的第一杆件110和第二杆件120,且在第一杆件110和第二杆件120的夹持端设置一对用于夹持混凝土预制构件200的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在使用时,只需要抬起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的手持端,即可夹紧并抬起混凝土预制构件200,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可迅速推广应用的优点。同时,销轴130(即铰接点)靠近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可很好地利用杠杆原理,使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牢牢夹紧混凝土预制构件200。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均为l型钢板,优选为,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均为角钢。作为举例,角钢采用等边角钢,规格为45×45×4(单位mm),长度为50mm。

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之间的距离决定了钳式工具所能搬运的混凝土预制构件200的最大宽度,为了增大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与混凝土预制构件200的接触面积,最好是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之间的距离与混凝土预制构件200的宽度相匹配,即稍大于混凝土预制构件200的宽度,为了达到这一最佳效果,优选为,所述第一杆件110或/和第二杆件12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用于调节销轴130的位置,从而调节所述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之间的距离,从而使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之间的距离与混凝土预制构件200的宽度相匹配,扩大钳式工具使用范围,并提高钳式工具使用效果。

销轴130的位置靠近夹持端,有利于利用杠杆原理,从而使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夹紧混凝土预制构件200,为了达到更好的夹持效果,优选为,所述通孔与第一杆件110的手持端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通孔与第一杆件110的夹持端之间的距离为h2,满足:h1≥3h2。为了防止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破坏混凝土预制构件200的表面,可以增大接触面积,降低应力集中程度,优选为,所述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相对侧设置有波纹型橡胶垫片,采用具有较大摩擦系数的橡胶垫片,增大接触面积的同时,又具备防滑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搬运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钳式工具的使用方法,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该使用方法作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中采用两组钳式工具搬运混凝土预制构件200,分别记为第一组钳式工具100a和第二组钳式工具100b,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第一组钳式工具100a和第二组钳式工具100b分别放置于混凝土预制构件200的两端,使混凝土预制构件200位于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之间。

步骤二:抬起第一组钳式工具100a的第一杆件110的手持端和第二杆件120的手持端,使第一组钳式工具100a夹紧所述混凝土预制构件200;抬起第二组钳式工具100b的第一杆件110的手持端和第二杆件120的手持端,使第二组钳式工具100b夹紧所述混凝土预制构件20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销轴130的位置靠近夹持端,只需要抬起第一组钳式工具100a、第二组钳式工具100b的第一手持端111、第二手持端121,利用杠杆原理,可以使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牢牢夹持住混凝土预制构件200。

步骤三:继续向上抬起第一组钳式工具100a的第一杆件110的手持端和第二杆件120的手持端,及第二组钳式工具100b的第一杆件110的手持端和第二杆件120的手持端,使混凝土预制构件200的两端均离开基础面,将混凝土预制构件200运输至指定位置。所述基础面可以为地面,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用于搁置混凝土预制构件200搁置台或搁置架,具体不做限制。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杆件110或/和第二杆件12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在所述的抬起第一组钳式工具100a的第一杆件110的手持端和第二杆件120的手持端之前,还包括步骤:调节销轴130的位置,使第一钳体140和第二钳体150之间的距离与混凝土预制构件200的宽度相匹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