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出液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9437发布日期:2019-08-06 23:3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出液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装容器,尤其是一种自动出液容器。



背景技术:

包装容器涉及各行各业,以用于保护商品,具有方便储存及使用,利于运输,促进销售,防止环境污染和预防安全事故等作用,不同行业及不同的产品需要按一定技术规范而采用相应的包装容器。很多容器,其体积及重量比较大,在倒取时,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可将容器倾倒,非常费力,不便于使用。尤其是一些比较重的容器,其无法进行倾斜作业。

故而出现了具有抽液装置的容器,即在不需要倾倒容器时,通过抽液装置即可将容器内的溶液抽出,以达到方便使用的特点。然而现有的具有抽液装置的容器,由于其结构设计较为复杂,使得制造成本较高,同时也存在操作费力而不方便人们使用的缺陷。

本发明即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进行研发而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出液容器,使用时,反复挤压压缩腔,压缩腔可产生弹性形变,当其恢复其体积时,压缩腔则形成负压,正因如此,可使得容器本体内腔的液体经过吸管冲开单向进液阀而进入压缩腔内,当再挤压压缩腔时,位于压缩腔内的液体则被挤压并冲开单向出液阀而流出,容器本体内的液体流出后,外界空气通过补气结构则进入容器本体内进行补气,故反复挤压压缩腔是时,容器本体内的液体可源源不断地流出,形成自动出液效果,具有结构设计简单,操作便捷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自动出液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容器本体1,所述容器本体1上连接有吸管2,所述吸管2的下端向容器本体1内腔底部延伸,所述吸管2上端向容器本体1外侧延伸,所述吸管2且位于容器本体1外侧上直接或间接地设有与吸管2连通的出液控制结构3,所述出液控制结构3具有可形成负压的压缩腔31,所述压缩腔31的出液口设有只允许压缩腔31内的液体流出的单向出液阀32,所述吸管2沿出液方向且位于出液控制结构3上游部位或所述压缩腔31的进液口设有只允许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经由吸管2单向进入压缩腔31内的单向进液阀33,当容器本体1内腔的气压高于压缩腔31内的气压时,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可经过吸管2并冲开单向进液阀33而进入压缩腔31内;且当挤压压缩腔31时,单向进液阀33闭合,单向出液阀32则被压缩腔31内的液体冲开而流出。

如上所述一种自动出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上还设有补气结构4,当被挤压的压缩腔31的体积由小至大时,压缩腔31内则形成负压,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则进入吸管2,并冲开单向进液阀33而进入压缩腔31内,同时,外界空气通过补气结构4进入容器本体1内而补气。

如上所述一种自动出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结构4包括设在容器本体1上的补气孔41。

如上所述一种自动出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结构4包括设在补气孔41上只允许外界空气单向进入容器本体1内的单向补气阀42。

如上所述一种自动出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孔41外侧堵设有可拆卸的柱塞43。

如上所述一种自动出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腔31由可弹性形变的胶囊形成。

如上所述一种自动出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2上端连接有导管5,所述出液控制结构3设置在导管5上。

如上所述一种自动出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进液阀33设在压缩腔31的进液口处,所述吸管2上端设有只允许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经由吸管2单向进入导管5的单向吸液阀21。

如上所述一种自动出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设有容器口部11,所述容器口部11上连接有盖体12,所述吸管2上端延伸出盖体12。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一种自动出液容器,具有如下优点:

1、只需反复按压压缩腔,即可源源不断地流出液体,形成自动出液效果,具有使用便捷的特点。

2、为提高出液效果,在容器本体上设有补气结构,通过补气结构可向容器本体补充空气,使得容器本体内具有较大的气压,当压缩腔形成负压时,通过吸管及导管便可将容器本体内的液体吸至压缩腔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出液控制结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出液控制结构第三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出液控制结构第四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出液控制结构第五种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种自动出液容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容器本体1,所述容器本体1上连接有吸管2,所述吸管2的下端向容器本体1内腔底部延伸,所述吸管2上端向容器本体1外侧延伸,所述吸管2且位于容器本体1外侧上直接或间接地设有与吸管2连通的出液控制结构3,所述出液控制结构3具有可形成负压的压缩腔31,所述压缩腔31由可弹性形变的胶囊形成,所述压缩腔31的出液口设有只允许压缩腔31内的液体流出的单向出液阀32,所述吸管2沿出液方向且位于出液控制结构3上游部位或所述压缩腔31的进液口设有只允许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经由吸管2单向进入压缩腔31内的单向进液阀33,当容器本体1内腔的气压高于压缩腔31内的气压时,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可经过吸管2并冲开单向进液阀33而进入压缩腔31内;且当挤压压缩腔31时,单向进液阀33闭合,单向出液阀32则被压缩腔31内的液体冲开而流出。

当容器本体可采用软质可挤压的材料制成,使用时,挤压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内液体则经过吸管冲开单向进液阀而进入至压缩腔内,之后在挤压压缩腔,位于压缩腔内的液体则冲开单向出液阀而流出。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挤压容器本体内的液体进入吸管,在所述容器本体1上还设有补气结构4,所述补气结构4包括设在容器本体1上的补气孔41和设在补气孔41上只允许外界空气单向进入容器本体1内的单向补气阀42,所述补气孔41外侧堵设有可拆卸的柱塞43。使用时,将柱塞43拆卸掉。当被挤压的压缩腔31的体积由小至大进行恢复时,压缩腔31内则形成负压,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则进入吸管2,并冲开单向进液阀33而进入压缩腔31内,同时,外界空气通过补气结构4单向地进入容器本体1内而进行补气。

所述吸管2上端连接有导管5,为了方便运输使用,导管5与吸管2上端为可拆卸连接。为了便于使用,所述导管5可以为波纹管,所述出液控制结构3设置在导管5上。

如图1-2所示,所述单向进液阀33设在压缩腔31的进液口处,所述吸管2上端设有只允许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经由吸管2单向进入导管5的单向吸液阀21。

所述容器本体1设有容器口部11,所述容器口部11上连接有盖体12,所述吸管2上端延伸出盖体12。所述补气结构设置在盖体12上。使用完毕后,导管5的下端口部可套接在设在盖体12上的柱子上。

对于本发明,出液控制结构3不限于采取如图3-6所示的具体结构,包括其他类似结构。

本发明初始使用时,将导管5的一端与吸管的上端连接,先拆卸掉柱塞,然后反复按压压缩腔,当压缩腔产生负压时,即容器本体内的气压高于压缩腔内的气压时,容器本体内的液体经过吸管先后冲开单向吸液阀、单向进液阀而进入压缩腔内,当压缩腔被挤压时,位于压缩腔内的液体则冲开单向出液阀而流出,故反复按压压缩腔,可使得容器本体内的液体源源不断地自动流出,且此过程中,外界空气不会从单向出液阀进入压缩腔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