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曳引上置二比一悬挂比施工升降机及其作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68513发布日期:2019-09-13 20:31阅读:1374来源:国知局
电梯井曳引上置二比一悬挂比施工升降机及其作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井曳引上置二比一悬挂比施工升降机及其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电梯井用施工升降机通常采取,一是曳引机设置在地面上,悬挂比为1:1,二是采取一字形整体梁,这种曳引机设置在地面悬挂比为1:1的升降机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体积大重量重,二是功率大耗能高,三是需要将后续加高使用的钢丝绳放置在轿厢顶部,这样升降机在工作时要多背负800kg的钢丝绳,这样给升降机带来多余的功耗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由于后续加高使用的800kg钢丝绳堆放布满在轿厢顶部,堵住了轿厢顶部的安全逃生窗,一旦发生事故轿厢中的人将无法逃生,其后果不堪设想,将后续加高使用的钢丝绳放置在轿厢顶部,升降机工作时背负800kg的钢丝绳的设计,也不符合国家规范和行业要求,还要通过7个导向轮才能将钢丝绳导向轿厢和对重,增加了钢丝绳的用量,一字形整体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梁体过长给安装和后期的加高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一字形整体梁在安装、加高作业时要将梁体倾斜吊挂插入预留洞内,这种倾斜吊挂既不方便操作又不安全,还要在天梁下方支垫一个高1500mm马凳,支垫的马凳又未能与天梁紧密连接不稳定,1500mm马凳重量80kg要靠人力反复肩扛,速度太慢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工期也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安全可靠性高、能耗低、效率高、成本低、符合国家规范和行业要求的电梯井曳引上置二比一悬挂比施工升降机及其作业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梯井曳引上置二比一悬挂比施工升降机,包括天梁、曳引机、钢丝绳、对重和轿厢,天梁包括水平设置的主梁和左右滑动插设在主梁内的伸缩梁,曳引机安装在主梁中部,主梁上转动设有上压绳轮和下导绳轮,上压绳轮位于主梁上部且位于曳引机左侧,下导绳轮位于主梁下部且位于上压绳轮下方,主梁右侧上部和左侧上部设置有轿厢固定端和对重固定端,轿厢顶部设置有轿厢动滑轮,对重上端设置有对重动滑轮,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对重固定端上,接着绕过对重动滑轮、再绕过下导绳轮、再绕过上压绳轮、接着再绕过曳引机的曳引轮,最后绕过轿厢动滑轮后采用钢丝绳中间固定器将钢丝绳固定在轿厢固定端上,钢丝绳的余绳,即后续加高用钢丝绳缠绕在盘绳轮上。

主梁采用开口相背设置的两根25#槽钢焊接而成,两根槽钢之间通过固定横梁连接,伸缩梁设置有两根,两根伸缩梁对应滑动连接在两根槽钢的槽内,两根伸缩梁的右端之间设有平行于固定横梁的活动横梁,伸缩梁与槽钢之间通过安装螺栓对应连接,槽钢的敞口侧沿竖向设置有连接挡板。

两根主梁顶部设置有四个平衡吊耳,其中两个平衡吊耳位于曳引机左侧,另两个平衡吊耳位于曳引机右侧;

天梁、轿厢固定端、平衡吊耳、曳引机、上压绳轮、对重固定端和下导绳轮组成永久性主机,以下称主机。

电梯井曳引上置二比一悬挂比施工升降机的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主机安装;

(2)导轨安装;

(3)组装轿厢;

(4)安装对重框;

(5)穿绕钢丝绳

(6)加装对重:钢丝绳穿绕完毕后将若干对重块逐块加装到对重框内;

(7)配置辅助安全装置;

(8)整机调试;

(9)、调试完成后,曳引机作为动力提升机构带动轿厢作为施工电梯使用;

(10)主机的加高提升作业;

(11)土建工程完工后拆卸。

步骤(1)具体为:将主机运至1f电梯井门口,确认两根伸缩梁对应滑动插入到主梁的槽内,在1f门洞对面电梯井壁上预留二个横断面尺寸等于主梁宽高尺寸的预留洞,均为200mm×300mm,预留洞的底部水平于门洞地面,用二根16#工字钢垂直于电梯井的井门设置,工字钢一端伸入到预留洞内,一端支撑在电梯井门口,在工字钢上面铺上木方形成操作平台,将主机沿着操作平台移至电梯井内,用二根同长的吊装绳,分别吊挂在左侧的两个平衡吊耳和右侧的两个平衡吊耳上,通过塔吊或电动葫芦将主机吊至预安装楼层,预安装楼层设有与门洞相对的预留洞口,预留洞口底部水平于门洞地面,预留洞口设有二个,二个预留洞口沿水平方向布置,二个中心距等于主梁的两个槽钢之间中心距,洞口尺寸为200mm×300mm,主机吊至预安装楼层后,拆卸临时固定螺栓,将伸缩梁朝向门洞方向拉伸,伸缩梁完全拉出后将安装螺栓重新安装锁紧,然后将主机的主梁对准预留洞口并水平向左推向预留洞口,主机到位后松钩,将主机平放在预安装楼层地面,测量找中后用膨胀螺丝将伸缩梁右端的活动横梁固定在门洞的地板上,主机安装完毕。

步骤(2)具体为:导轨分主导轨和副导轨,主导轨为实芯钢轨,作用为轿厢导向和刹车,所以主导轨要比副导轨在强度上大许多,副导轨为钢板折弯而成,强度要比主导轨小,重量也轻于主导轨,主导轨经过定位放线后采用冲击钻在电梯井的井壁上打孔,用φ14的膨胀螺丝通过导轨卡子固定在井壁上,导轨卡子上设有八字形长孔,可对主导轨定位做微量调整,确保主导轨定位准确,副导轨同样经过定位放线后采用冲击钻在电梯井的井壁上打孔,用φ14的膨胀螺丝通过导轨支架固定在井壁上,副导轨安装在导轨支架上,导轨支架上设有一字形长孔可对副导轨定位做微量调整,确保副导轨定位准确。

步骤(3)具体为:先将轿厢底梁放至1f前期搭设的操作平台上,再将轿厢的底板放在轿厢的底梁上,用螺栓将轿厢的底板与轿厢的底梁连接,依次组对轿厢前、左、后、右的墙板并将轿厢的墙板与轿厢的底板用螺栓连接,再装轿厢的顶板、顶横梁、斜拉杆、主轨导靴和渐进安全钳,轿厢组装完成;

步骤(4)具体为:将对重框组装并加装导靴后用塔吊或电动葫芦垂直吊至高于前面安装好的副导轨的上端头处,将对重框导靴对准副导轨的上端头后下放对重框至操作平台,对重框加装完成;

步骤(5)具体为: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对重固定端上,接着绕过对重动滑轮、再绕过下导绳轮、再绕过上压绳轮、接着再绕过曳引机的曳引轮,最后绕过轿厢动滑轮后采用钢丝绳中间固定器将钢丝绳固定在轿厢固定端上,钢丝绳的余绳,即后续加高用钢丝绳缠绕在盘绳轮上,盘绳轮放置在主机的安装楼层上。

步骤(7)中配置辅助安全装置具体包括:人脸指纹识别系统、超载报警装置、上强减档杆、上极限档杆、下强减档杆、下极限档杆、开门限制器、超速限制器、渐进安全钳、阻尼缓冲器、控制柜、操控箱、主轨导靴、副轨导靴、随行电缆;

人脸指纹识别系统安装在操控箱的外部操控板上,作用是识别操控者,作到专机专人操控;

超载报警装置安装在主梁的对重固定端上,作用是测定载重量,作到不超载运行;

上强减档杆安装在上部接近天梁的主导轨上,作用是当轿厢高速运行至上强减档杆时,安装在轿厢上的上强减开关,碰触到上强减档杆,开关断开切断高速运行模式,低速接近停层,确保停层平稳;

上极限档杆安装在上部接近天梁的主导轨上且高度略微高于上强减档杆,作用是当上强减失效,轿厢继续上行,当安装在轿厢上的上极限开关碰触到上极限档杆时,上极限开关断开,切断上行电源,此时轿厢只能作下降动作,不能再作上升动作;

下强减档杆安装在下部接近电梯井底部的主导轨上,作用是当轿厢高速运行至下强减档杆时,安装在轿厢上的下强减开关,碰触到下强减档杆,开关断开切断高速运行模式,低速接近停层,确保停层平稳;

下极限档杆安装在下部接近电梯井底部的主导轨上且高度略微低于下强减档杆,作用是当下强减档杆失效,轿厢继续下行,当安装在轿厢上的下极限开关碰触到下极限档杆时,下极限开关断开,切断下行电源,此时轿厢只能作上升动作,不能再作下降动作;

开门限制器安装在轿厢门上方,作用是确保轿厢在运行中轿厢门不会打开;

超速限制器安装在电梯井最上面且高于天梁处,作用是一旦轿厢运行速度超过所设定的速度时,超速限制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动作并带动渐进安全钳动作,渐进安全钳与主导轨发生摩擦刹车,轿厢停止运行,达到限制超速的目的;

渐进安全钳安装在轿厢的下横梁上,与超速限制器配合工作;

阻尼缓冲器安装在电梯井底部,作用是在下强减开关、下极限开关失效的情况下,起缓冲作用;

控制柜安装在主梁上,作用是控制整机的安全运行;

操控箱安装在轿厢内部的侧壁上,作用是操纵升降机的运行;

主轨导靴加装在轿厢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四个角上;

主轨导靴是采用尼龙材料制作,作用一是约束轿厢沿主导轨运行,二是降低轿厢运行时与主导轨的摩擦;

副轨导靴,加装在对重框架的四个端角上,副轨导靴是采用尼龙材料制作,作用一是约束对重沿副导轨运行,二是降低对重框架运行时与副导轨的摩擦;

随行电缆安装一端在电梯井的井壁上,一端在轿厢上,作用是为升降机提供电源及传递信号;

步骤(8)中整机调试的调试项包括人脸指纹识别系统、超载报警装置、上强减档杆、上极限档杆、下强减档杆、下极限档杆、开门限制器、超速限制器、渐进安全钳、阻尼缓冲器、控制柜、操控箱、上强减开关、上极限开关、下强减开关和下极限开关的调试,以上调试合格后便可报相关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便可投入使用。

随着楼层施工高度的增加,需要将施工升降机的主机提升到预定楼层的门洞处;步骤(10)具体过程为:

a、用塔吊或电动葫芦将楼层内盘绳轮上存放钢丝绳提升到预定楼层的门洞外;

b、将轿厢运行至电梯井井底,坐落在阻尼缓冲器上面,利用电梯井井壁浇筑时留下的过墙孔将对重用钢签和绑扎绳暂时固定在井壁上;

c、提升主机,卸下轿厢顶部与轿厢动滑轮的连接销轴,拆卸伸缩梁右端的活动横梁与楼面连接的膨胀螺栓,用二根等长的吊装绳,吊挂在四个平衡吊耳上,用塔吊或电动葫芦先起吊至主梁不受力状态,拆卸伸缩梁与主梁之间定位连接的安装螺栓,将伸缩梁向左水平推入到主梁内,并用二颗螺栓将伸缩梁一边一个暂时固定,放松预先存放在楼层上的盘绳轮上缠绕的钢丝绳,将主梁平移到电梯井内,然后将主机提升到预定安装楼层处,然后拆卸临时固定螺栓,将伸缩梁朝向预定安装楼层的门洞方向拉伸,伸缩梁完全拉出后将安装螺栓重新安装锁紧,然后将主梁对准预留洞口并水平向左推向预留洞口,用膨胀螺丝将伸缩梁右端的活动横梁固定在门洞的地板上;

d、提升轿厢,用塔吊或电动葫芦将轿厢缓慢提升到预定高度,然后向下放松钢丝绳,将轿厢与动滑轮用销轴连接;

e、接着张紧钢丝绳,拆卸先前用于暂时固定对重用的钢签和绑扎钢丝绳,各项调节好后,重复步骤(2)对导轨进行加高至预安装楼层,并对导轨上端配置的辅助安全装置进行安装,完成加高提升作业。

步骤(11)的具体过程为,土建工程完工后,先对轿厢内及轿厢顶部进行彻底的清理,将对重运行至电梯井底部,拆卸下1/3的对重块,将拆卸下的对重放至对重所在楼层地面上,这时轿厢位于电梯井顶部,以轿厢顶部作为操作平台,拆卸主导轨、副导轨及导轨支架,启动检修模式,手动控制施工升降机,向下缓慢运行,每下降一节导轨的高度,拆卸一组导轨,2根主导轨和2根副导轨为一组导轨,将拆卸下来导轨放置在所在楼层地面上,轿厢内最多存放不超过3组导轨,导轨拆卸完毕,将轿厢下放至电梯井底并座在二个水平设置的阻尼缓冲器上,这时对重在最高点,将对重框用钢丝绳固定在天梁下方,在对重框下方搭设架体,便于人员拆卸作业,拆卸所有对重块,搬运至所在楼层并摆放整齐。先拆卸轿厢固定端钢丝绳中间固定器,再拆卸对重固定端绳头,将拆卸下来的钢丝绳盘在盘绳轮上,按照此方法依次拆卸剩余钢丝绳,然后拆卸对重框,在楼顶设固定端固定卷扬机,用卷扬机将对重框放至地面,拆卸轿厢时,按照安装顺序逆向拆卸,依次将所有零部件运出电梯井,搬运至楼层内,清空电梯井底部,用设在楼顶卷扬机拆卸主机,首先拆卸将曳引机吊运至地面,然后将伸缩梁缩进主梁至最短固定位置,用螺栓临时固定后,用卷扬机将天梁吊运至地面,此时施工升降机拆卸完毕。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由于在轿厢顶部设置轿厢动滑轮,即采用了2:1的悬挂方式。本发明设计新颖、使用安全、方便、快捷、易于操作,这种方法经实际试验应用,比现有的1:1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方法更安全、更快捷、更方便、更节能、更环保。安全在于本发明采用了2:1的悬挂方式,比1:1悬挂方式提高了一倍的安全系数,没有了重量800kg的余绳(加高用钢丝绳)堆放在轿厢顶部,腾出了轿厢顶部的安全逃生窗,并配置辅助安全装置,大大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快捷在于本发明没有了一字形整体梁作业时的倾斜吊挂,没有了重量80kg,高1500mm马凳的人力反复肩扛,,节省了5个φ400mm直径的导向轮,免去了多余的钢丝绳穿绕,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方便在于此方法可以分段伸缩,平衡吊装;节能在于此方法可节约1/3的钢丝绳用量,一台使用高度100m的施工升降机,总用绳量为100m*3走6绳就是1800m,此方法可节约600m用绳量,φ13mm的钢丝绳理论重量每百米58.5kg*6=351kg,节省了5个φ400mm直径的导向轮,每个导向轮按25kg*5=125kg,由没有了重量800kg的余绳(加高用钢丝绳)堆放在轿厢顶部,这样对重也相应减少,施工升降机整机减轻重量2320kg,减轻了重量也就减少了作功,减少了作功,就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排放;本发明还采取了永磁同步无齿轮2:1曳引机,该机体积小、重量轻、运行无噪音,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总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快捷、成本低、节能、环保高效率的“电梯井曳引上置悬挂比2:1施工升降机同时也拓展了施工升降机的使用方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值得推广的好设备及好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钢丝绳穿绕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主机吊装时的示意图;

图5是主机就位伸缩梁伸长状态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加装辅助安全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是的侧视图;

图8是升降机加高作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的电梯井曳引上置二比一悬挂比施工升降机,包括天梁、曳引机1、钢丝绳2、对重3和轿厢4,天梁包括水平设置的主梁5和左右滑动插设在主梁5内的伸缩梁6,曳引机1安装在主梁5中部,主梁5上转动设有上压绳轮7和下导绳轮8,上压绳轮7位于主梁5上部且位于曳引机1左侧,下导绳轮8位于主梁5下部且位于上压绳轮7下方,主梁5右侧上部和左侧上部设置有轿厢固定端9和对重固定端10,轿厢4顶部设置有轿厢动滑轮11,对重3上端设置有对重动滑轮12,钢丝绳2一端固定在对重固定端10上,接着绕过对重动滑轮12、再绕过下导绳轮8、再绕过上压绳轮7、接着再绕过曳引机1的曳引轮,最后绕过轿厢动滑轮11后采用钢丝绳2中间固定器(专利申请号为201910183077.x所公开的)将钢丝绳2固定在轿厢固定端9上,钢丝绳2的余绳,即后续加高用钢丝绳2缠绕在盘绳轮13上。

主梁5采用开口相背设置的两根25#槽钢焊接而成,两根槽钢之间通过固定横梁连接,伸缩梁6设置有两根,两根伸缩梁6对应滑动连接在两根槽钢的槽内,两根伸缩梁6的右端之间设有平行于固定横梁的活动横梁,伸缩梁6与槽钢之间通过安装螺栓对应连接,槽钢的敞口侧沿竖向设置有连接挡板。

两根主梁5顶部设置有四个平衡吊耳14,其中两个平衡吊耳14位于曳引机1左侧,另两个平衡吊耳14位于曳引机1右侧;

天梁、轿厢固定端9、平衡吊耳14、曳引机1、上压绳轮7、对重固定端10和下导绳轮8组成永久性主机,以下称主机15。

电梯井曳引上置二比一悬挂比施工升降机的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主机15安装;

(2)导轨安装;

(3)组装轿厢4;

(4)安装对重框16;

(5)穿绕钢丝绳2;

(6)加装对重3:钢丝绳2穿绕完毕后将若干对重块逐块加装到对重框16内;

(7)配置辅助安全装置;

(8)整机调试;

(9)、调试完成后,曳引机1作为动力提升机构带动轿厢4作为施工电梯使用;

(10)主机15的加高提升作业;

(11)土建工程完工后拆卸。

步骤(1)具体为:将主机15运至1f电梯井门口,确认两根伸缩梁6对应滑动插入到主梁5的槽内,在1f门洞17对面电梯井壁上预留二个横断面尺寸等于主梁5宽高尺寸的预留洞18,均为200mm×300mm,预留洞18的底部水平于门洞17地面,用二根16#工字钢40垂直于电梯井的井门设置,工字钢40一端伸入到预留洞18内,一端支撑在电梯井门口,在工字钢40上面铺上木方41形成操作平台,将主机15沿着操作平台移至电梯井内,用二根同长的吊装绳42,分别吊挂在左侧的两个平衡吊耳14和右侧的两个平衡吊耳14上,通过塔吊或电动葫芦24将主机15吊至预安装楼层,预安装楼层设有与门洞17相对的预留洞18口,预留洞18口底部水平于门洞17地面,预留洞18口设有二个,二个预留洞18口沿水平方向布置,二个中心距等于主梁5的两个槽钢之间中心距,洞口尺寸为200mm×300mm,主机15吊至预安装楼层后,拆卸临时固定螺栓,将伸缩梁6朝向门洞17方向拉伸,伸缩梁6完全拉出后将安装螺栓19重新安装锁紧,然后将主机15的主梁5对准预留洞18口并水平向左推向预留洞18口,主机15到位后松钩,将主机15平放在预安装楼层地面,测量找中后用膨胀螺丝将伸缩梁6右端的活动横梁固定在门洞17的地板上,主机15安装完毕。

步骤(2)具体为:导轨分主导轨20和副导轨21,主导轨20为实芯钢轨,作用为轿厢4导向和刹车,所以主导轨20要比副导轨21在强度上大许多,副导轨21为钢板折弯而成,强度要比主导轨20小,重量也轻于主导轨20,主导轨20经过定位放线后采用冲击钻在电梯井的井壁上打孔,用φ14的膨胀螺丝通过导轨卡子固定在井壁上,导轨卡子上设有八字形长孔,可对主导轨20定位做微量调整,确保主导轨20定位准确,副导轨21同样经过定位放线后采用冲击钻在电梯井的井壁上打孔,用φ14的膨胀螺丝通过导轨支架固定在井壁上,副导轨21安装在导轨支架上,导轨支架上设有一字形长孔可对副导轨21定位做微量调整,确保副导轨21定位准确。

步骤(3)具体为:先将轿厢4底梁放至1f前期搭设的操作平台上,再将轿厢4的底板放在轿厢4的底梁上,用螺栓将轿厢4的底板与轿厢4的底梁连接,依次组对轿厢4前、左、后、右的墙板并将轿厢4的墙板与轿厢4的底板用螺栓连接,再装轿厢4的顶板、顶横梁、斜拉杆、主轨导靴22和渐进安全钳23,轿厢4组装完成;

步骤(4)具体为:将对重框16组装并加装导靴后用塔吊或电动葫芦24垂直吊至高于前面安装好的副导轨21的上端头处,将对重框16导靴对准副导轨21的上端头后下放对重框16至操作平台,对重框16加装完成;

步骤(5)具体为:钢丝绳2一端固定在对重固定端10上,接着绕过对重动滑轮12、再绕过下导绳轮8、再绕过上压绳轮7、接着再绕过曳引机1的曳引轮,最后绕过轿厢动滑轮11后采用钢丝绳2中间固定器将钢丝绳2固定在轿厢固定端9上,钢丝绳2的余绳,即后续加高用钢丝绳缠绕在盘绳轮13上,盘绳轮13放置在主机15的安装楼层上。

步骤(7)中配置辅助安全装置具体包括:人脸指纹识别系统、超载报警装置25、上强减档杆26、上极限档杆27、下强减档杆28、下极限档杆29、开门限制器30、超速限制器31、渐进安全钳23、阻尼缓冲器32、控制柜33、操控箱、主轨导靴22、副轨导靴34、随行电缆35;

人脸指纹识别系统安装在操控箱的外部操控板上,作用是识别操控者,作到专机专人操控;

超载报警装置25安装在主梁5的对重固定端10上,作用是测定载重量,作到不超载运行;

上强减档杆26安装在上部接近天梁的主导轨20上,作用是当轿厢4高速运行至上强减档杆26时,安装在轿厢4上的上强减开关36,碰触到上强减档杆26,开关断开切断高速运行模式,低速接近停层,确保停层平稳;

上极限档杆27安装在上部接近天梁的主导轨20上且高度略微高于上强减档杆26,作用是当上强减失效,轿厢4继续上行,当安装在轿厢4上的上极限开关37碰触到上极限档杆27时,上极限开关37断开,切断上行电源,此时轿厢4只能作下降动作,不能再作上升动作;

下强减档杆28安装在下部接近电梯井底部的主导轨20上,作用是当轿厢4高速运行至下强减档杆28时,安装在轿厢4上的下强减开关38,碰触到下强减档杆28,开关断开切断高速运行模式,低速接近停层,确保停层平稳;

下极限档杆29安装在下部接近电梯井底部的主导轨20上且高度略微低于下强减档杆28,作用是当下强减档杆28失效,轿厢4继续下行,当安装在轿厢4上的下极限开关39碰触到下极限档杆29时,下极限开关39断开,切断下行电源,此时轿厢4只能作上升动作,不能再作下降动作;

开门限制器30安装在轿厢4门上方,作用是确保轿厢4在运行中轿厢4门不会打开;

超速限制器31安装在电梯井最上面且高于天梁处,作用是一旦轿厢4运行速度超过所设定的速度时,超速限制器31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动作并带动渐进安全钳23动作,渐进安全钳23与主导轨20发生摩擦刹车,轿厢4停止运行,达到限制超速的目的;

渐进安全钳23安装在轿厢4的下横梁上,与超速限制器31配合工作;

阻尼缓冲器32安装在电梯井底部,作用是在下强减开关38、下极限开关39失效的情况下,起缓冲作用;

控制柜33安装在主梁5上,作用是控制整机的安全运行;

操控箱安装在轿厢4内部的侧壁上,作用是操纵升降机的运行;

主轨导靴22加装在轿厢4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四个角上;

主轨导靴22是采用尼龙材料制作,作用一是约束轿厢4沿主导轨20运行,二是降低轿厢4运行时与主导轨20的摩擦;

副轨导靴34,加装在对重框16架的四个端角上,副轨导靴34是采用尼龙材料制作,作用一是约束对重3沿副导轨21运行,二是降低对重框16架运行时与副导轨21的摩擦;

随行电缆35安装一端在电梯井的井壁上,一端在轿厢4上,作用是为升降机提供电源及传递信号;

步骤(8)中整机调试的调试项包括人脸指纹识别系统、超载报警装置25、上强减档杆26、上极限档杆27、下强减档杆28、下极限档杆29、开门限制器30、超速限制器31、渐进安全钳23、阻尼缓冲器32、控制柜33、操控箱、上强减开关36、上极限开关37、下强减开关38和下极限开关39的调试,以上调试合格后便可报相关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便可投入使用。

随着楼层施工高度的增加,需要将施工升降机的主机15提升到预定楼层的门洞17处;步骤(10)具体过程为:

a、用塔吊或电动葫芦24将楼层内盘绳轮13上存放钢丝绳2提升到预定楼层的门洞17外;

b、将轿厢4运行至电梯井井底,坐落在阻尼缓冲器32上面,利用电梯井井壁浇筑时留下的过墙孔将对重3用钢签44和绑扎绳45暂时固定在井壁上;

c、提升主机15,卸下轿厢4顶部与轿厢动滑轮11的连接销轴,拆卸伸缩梁6右端的活动横梁与楼面连接的膨胀螺栓,用二根等长的吊装绳42,吊挂在四个平衡吊耳14上,用塔吊或电动葫芦24先起吊至主梁5不受力状态,拆卸伸缩梁6与主梁5之间定位连接的安装螺栓19,将伸缩梁6向左水平推入到主梁5内,并用二颗螺栓将伸缩梁6一边一个暂时固定,放松预先存放在楼层上的盘绳轮13上缠绕的钢丝绳2,将主梁5平移到电梯井内,然后将主机15提升到预定安装楼层处,然后拆卸临时固定螺栓,将伸缩梁6朝向预定安装楼层的门洞17方向拉伸,伸缩梁6完全拉出后将安装螺栓19重新安装锁紧,然后将主梁5对准预留洞18口并水平向左推向预留洞18口,用膨胀螺丝将伸缩梁6右端的活动横梁固定在门洞17的地板上;

d、提升轿厢4,用塔吊或电动葫芦24将轿厢4缓慢提升到预定高度,然后向下放松钢丝绳2,将轿厢4与动滑轮用销轴连接;

e、接着张紧钢丝绳2,拆卸先前用于暂时固定对重3用的钢签和绑扎钢丝绳2,各项调节好后,重复步骤(2)对导轨进行加高至预安装楼层,并对导轨上端配置的辅助安全装置进行安装,完成加高提升作业。

步骤(11)的具体过程为,土建工程完工后,先对轿厢4内及轿厢4顶部进行彻底的清理,将对重3运行至电梯井底部,拆卸下1/3的对重块,将拆卸下的对重放至对重3所在楼层地面上,这时轿厢4位于电梯井顶部,以轿厢4顶部作为操作平台,拆卸主导轨20、副导轨21及导轨支架,启动检修模式,手动控制施工升降机,向下缓慢运行,每下降一节导轨的高度,拆卸一组导轨,2根主导轨20和2根副导轨21为一组导轨,将拆卸下来导轨放置在所在楼层地面上,轿厢4内最多存放不超过3组导轨,导轨拆卸完毕,将轿厢4下放至电梯井底并座在二个水平设置的阻尼缓冲器32上,这时对重3在最高点,将对重框16用钢丝绳2固定在天梁下方,在对重框16下方搭设架体,便于人员拆卸作业,拆卸所有对重块,搬运至所在楼层并摆放整齐。先拆卸轿厢固定端9钢丝绳2中间固定器,再拆卸对重固定端10绳头,将拆卸下来的钢丝绳2盘在盘绳轮13上,按照此方法依次拆卸剩余钢丝绳2,然后拆卸对重框16,在楼顶设固定端固定卷扬机,用卷扬机将对重框16放至地面,拆卸轿厢4时,按照安装顺序逆向拆卸,依次将所有零部件运出电梯井,搬运至楼层内,清空电梯井底部,用设在楼顶卷扬机拆卸主机15,首先拆卸将曳引机1吊运至地面,然后将伸缩梁6缩进主梁5至最短固定位置,用螺栓临时固定后,用卷扬机将天梁吊运至地面,此时施工升降机拆卸完毕。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