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颗粒下药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95983发布日期:2019-09-29 19:3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中药颗粒下药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药自动配药设备领域,特别为一种中药颗粒下药瓶。



背景技术:

中药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中药的药方通常是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自古以来中药的配伍既有“君臣佐使”这样科学的配方体系,将不同的特性的药材按照一定的计量进行搭配以达到增强药性降低副作用。

由于中药方子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尤其对一些慢性病或体质已无法满足西医治疗的患者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因而目前市场上对中药的需要量越来越大。通常在一个中药药方中少则含有几味药材,多则甚至在二十味以上,同时这些药材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配置,否则影响疗效不说,甚至对身体还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因此传统要“抓”一个方子,就需要一个经过长期严格培训的专业药剂师人工称重搭配,这样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面对市场日益庞大的需求,以及人工抓药所存在的客观问题,市场上产生了自动化的中药配药机,通过机械电子的控制实现称重及各味药材的混合配方。由于各位药材形状各异,目前通过配药机进行配药的原料药材通常为加工成颗粒状的中成药,然而目前配药机专用的用于储存各味中成药的下药品的结构简单,难以精确控制瓶内颗粒状中成药落药的量,进而难以保证配出的中成药的比例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颗粒下药瓶,其能够精确控制瓶内颗粒状中成药落药的量,进而确保出药量的准确性。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中药颗粒下药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药瓶本体以及与下药瓶本体活动连接的下药盖组件;

所述下药盖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单粒药品输送装置、转盘、下料外盖、下料开关组件以及连接盖;

所述转盘轴向可旋转地安装于单粒药品输送装置的下表面上,转盘的圆周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用于通过中成药颗粒的下药通孔,转盘下表面的中部位置处设有向下延伸的轴套,所述单粒药品输送装置的出料口与下药通孔的位置对应;

所述下料外盖套置在单粒药品输送装置外并使得转盘被夹持在下料外盖内侧的下表面与单粒药品输送装置内侧的下表面之间,所述下料外盖的内侧的下表面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连接通道,所述转盘的轴套穿设在该连接通道内,下料外盖的底部还设有与转盘的下药通孔位置对应的出药通道;

所述连接盖扣合在下料外盖的底部,所述下料开关组件设置在连接盖内;所述下料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封口杠杆、连杆以及第二封口杠杆,第一封口杠杆的支点处设置有转孔,所述第一封口杠杆通过转孔转动套设在连接通道外,第一封口杠杆的动力臂端设有拨头,第一封口杠杆的阻力臂端设有用于遮挡出药通道的第一封口片;所述第二封口杠杆的支点固定在连接盖的底部,第二封口杠杆的阻力臂端设有用于遮挡连接通道的第二封口片,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封口杠杆的动力臂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封口杠杆的动力臂端上;

所述连接盖的侧壁上开设有操作窗,所述第一封口杠杆的拨头穿过操作窗延伸至外部,连接盖的底部分别设有与下料外盖的连接通道位置对应的第一连接孔以及与出药通道位置对应的第一出药孔。

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方案,还提供如下优化方案:

进一步的,所述单粒药品输送装置包括下料内盖以及设置在下料内盖内部的下料斗,下料斗的出料口位于下料内盖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药瓶外盖活动套置在连接盖外部,药瓶外盖的底部分别设有与下料外盖的连接通道位置对应的第二连接孔以及与出药通道位置对应的第二出药孔,所述药瓶外盖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带动药瓶外盖的限位孔,所述第一封口杠杆的拨头经由操作窗并穿过该限位孔后延伸至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下药瓶的顶部还设置有药瓶上盖。

进一步的,所述下药后盖与下药瓶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药瓶的瓶身上设有电子识别标签。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药瓶的瓶身上设有标签安装槽,所述电子识别标签设置在标签安装槽内,所述标签安装槽的槽口处设置有标签保护盖。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盖侧壁的外表面四周环设有封口限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盖侧壁的外表面设有一对定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盖侧壁的外表面四周间隔设置有多个螺丝安装座。

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特殊的转盘结构设计,使得下药品中的中成药颗粒能够精确分选至转盘中,并通过转盘的转动使得中成药颗粒逐个转动到出药通道口处进行出药,一旦转盘停止转动那么中成药颗粒也同时停止流动,从而精确控制中成药颗粒的出药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配图;

图3为本发明其中一个视角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其中另一个视角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下料开关组件的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下料开关组件开启过程示意图。

标号说明:1-下药瓶本体、11-药瓶上盖、12-标签安装槽、13-标签保护盖、2-下料内盖、21-下料斗、3-转盘、31-下药通孔、32-轴套、4-下料外盖、41-连接通道、42-出药通道、43-定位块、5-第一封口杠杆、51-转孔、52-拨头、53-第一封口片、6-第二封口杠杆、61-第二封口片、7-连杆、8-连接盖、81-操作窗、82-螺丝安装座、83-第一连接孔、84-第一出药孔、9-药瓶外盖、91-第二连接孔、92-第二出药孔、93-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发明包括下药瓶本体1以及与下药瓶本体1活动连接的下药盖组件;

所述下药盖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单粒药品输送装置、转盘3、下料外盖4、下料开关组件以及连接盖8;

所述转盘3轴向可旋转地安装于单粒药品输送装置的下表面上,转盘3的圆周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用于通过中成药颗粒的下药通孔31,转盘3下表面的中部位置处设有向下延伸的轴套32,所述单粒药品输送装置的出料口与下药通孔31的位置对应;所述单粒药品输送装置包括下料内盖2以及设置在下料内盖2内部的下料斗21,下料斗21的出料口位于下料内盖2底部。

所述下料外盖4套置在单粒药品输送装置外并使得转盘3被夹持在下料外盖4内侧的下表面与单粒药品输送装置内侧的下表面之间,所述下料外盖4的内侧的下表面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连接通道41,所述转盘3的轴套32穿设在该连接通道41内,下料外盖4的底部还设有与转盘3的下药通孔31位置对应的出药通道42;

所述连接盖8扣合在下料外盖4的底部,所述下料开关组件设置在连接盖8内;所述下料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封口杠杆5、连杆7以及第二封口杠杆6,第一封口杠杆5的支点处设置有转孔51,所述第一封口杠杆5通过转孔51转动套设在连接通道41外,第一封口杠杆5的动力臂端设有拨头52,第一封口杠杆5的阻力臂端设有用于遮挡出药通道42的第一封口片53;所述第二封口杠杆6的支点固定在连接盖8的底部,第二封口杠杆6的阻力臂端设有用于遮挡连接通道41的第二封口片61,连杆7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封口杠杆5的动力臂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封口杠杆6的动力臂端上;

所述连接盖8的侧壁上开设有操作窗81,所述第一封口杠杆5的拨头52穿过操作窗81延伸至外部,连接盖8的底部分别设有与下料外盖4的连接通道41位置对应的第一连接孔83以及与出药通道42位置对应的第一出药孔84。

所述药瓶外盖9活动套置在连接盖8外部,药瓶外盖9的底部分别设有与下料外盖4的连接通道41位置对应的第二连接孔91以及与出药通道42位置对应的第二出药孔92,所述药瓶外盖9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带动药瓶外盖9的限位孔93,所述第一封口杠杆5的拨头52经由操作窗81并穿过该限位孔93后延伸至外部。

所述下药瓶本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药瓶上盖11,所述药瓶上盖11与下药瓶本体1螺纹连接。

所述下药瓶本体1的瓶身上设有电子识别标签。所述下药瓶本体1的瓶身上设有标签安装槽12,所述电子识别标签设置在标签安装槽12内,所述标签安装槽12的槽口处设置有标签保护盖13。

所述连接盖8侧壁的外表面设有一对定位块43。所述连接盖8侧壁的外表面四周间隔设置有多个螺丝安装座82。

工作原理:

在工作时,先通过拨头52带动下料开关组件所形成的四连杆7机构转动如图6所示从而同时将第一封口片53和第二封口片61打开,从而使出药通道42和连接通道41打开;与此同时,拨头52的转动通过限位孔93带动药瓶外盖9相对连接盖8轴向转动从而使得药瓶外盖9上的第二出药孔92与第一出药孔84以及出药通道42对齐,使得中成药颗粒可以从第二出药孔92落出进入到外部的配药机器当中;

此时将外部的电机的输出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孔83、第二连接孔91、连接通道41插入到转盘3的轴套32当中并与轴套32之间形成锁定,从而通过电机带动转盘3的转动,随着转盘3的转动,转盘3上方的下料斗21内的中成药颗粒依次落入到转盘3上各个下药通孔31通孔中,此时下药通孔31中的中成药颗粒被存放在下料内盖2与下料外盖4之间,直到存放有中成药颗粒的下药通孔31转动至出药通道42的上方,使得该下药通孔31中的中成药颗粒突然悬空,然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出药通道42中落出,从而实现了中成药颗粒在转盘3上的转动运输。

当需要停止落药时,只需要控制电机停止转动,则转盘3亦停止转动,这时候中成药颗粒即停止在转盘上的转动运输,转盘3上剩余的中成药颗粒由于未转到出药通道42处,因而仍然会被存放在下料内盖2与下料外盖4之间并不会落至下方。

可以看出,通过电机的启闭控制能够快速的控制落药的启闭,其能够精确到“粒”,比普通的阀门控制更加准确迅速,且不会出现阀门卡住的现象。

尽管本发明采用具体实施例及其替代方式对本发明进行示意和说明,但应当理解,只要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均可实施。因此,应当理解除了受随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条件的限制外,本发明不受任何意义上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