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制冷的低温运输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0992发布日期:2020-02-28 11:5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制冷的低温运输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冷链物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制冷的低温运输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冷链物流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物品损耗的系统工程,适用于果蔬、禽蛋、水产品、速冻食品、乳制品、花卉、药品等领域。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运输仓内的物品经常因为道路颠簸而损坏,而且运输仓密封效果不佳,容易造成冷气泄露,导致仓内冷气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动制冷的低温运输仓。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制冷的低温运输仓,包括运输仓本体、设置在运输仓内部的减振放置座以及制冷系统,所述运输仓本体包括内保温层和外保温层,所述内保温层和外保温层之间形成“l”型夹层,运输仓本体的后部设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一侧与运输仓本体外壁之间铰接相连,密封门四周侧壁上设有密封圈,密封门与运输仓本体支架设有加密装置;

所述减振放置座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端的前板和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通过减振连接机构安装在运输仓内壁底部;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干冰存储仓、第五泵体、自动排气管道以及蓄冷单元,所述干冰存储仓、第五泵体设置在“l”型夹层内,所述蓄冷单元包括干冰冷气循环管道,所述干冰冷气循环管道设置在内保温层内部上方,包括若干直管以及连接相连两直管的弯管,设置在一端的直管通过管道连接第五泵体的出气端,所述第五泵体的进气端通过管道连接干冰存储仓,设置在另一端的直管通过管道连接干冰存储仓,每个直管外部设有蓄冷套筒,所述蓄冷套筒两端通过焊接与直管固定连接,所述蓄冷套筒外壁上设有若干组导热翅片,蓄冷套筒与直管之间形成密封腔,密封腔内填充相变蓄冷材料,所述蓄冷套筒上还设有进口和出口;

所述低温运输仓还包括温差发电系统、储能模块和控制器,所述温差发电系统包括若干温差发电片组,各温差发电片组串联或并联接入储能模块对储能模块进行储电;

所述温差发电系统设置在运输仓的“l”型夹层内,所述温差发电片组、热媒端、冷媒端、储能模块和干冰存储模块均设置在“l”型夹层内,所述热水箱设置在外保温层的侧壁上,所述冷媒盘管设置在内保温层内,内保温层内设有一隔板,隔板将内保温层内分隔为冷媒盘管区和置物区;

所述热水箱还连接有第一加热机构和第二加热机构,所述第一加热机构为发动机余热回收装置,所述第二加热机构为太阳能加热装置,内保温层顶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泵体、第二泵体、第三泵体、第四泵体、第五泵体接入控制器,所述储能模块接入控制器,为这个环境温度控制装置供电。

本发明具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制冷的低温运输仓,为冷链物流运输提供了一套可以独立制冷的低温运输仓,通过温差发电为整个系统供电,节能环保,密封门密封效果好,冷气不易泄露,设置在运输仓内部的减振放置座减振效果好,有效的避免了道路颠簸给物品带来的损坏,干冰存储仓连接的自动排气管道为干冰存储仓自动调节气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制冷系统和温差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气结构示意图;

图6为温差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加热机构的俯视图;

图8为第二加热机构的侧视图;

图9为干冰存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蓄冷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自动排气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温差发电系统,200-储能模块,300-干冰存储模块,400-内保温层,500-外保温层,600-“l”型夹层,700-隔板,800-冷媒盘管区,900-置物区,1000-控制器,1100-温度传感器,1200-减振放置座,1300-密封门,1400-加密装置;

101-温差发电片组,102-热媒端,103-冷媒端,104-热媒进管,105-热媒出管,106-冷媒进管,107-冷媒出管,108-第一泵体,109-热水箱,110-第二泵体,111-冷媒盘管,112-第三泵体,113-弧形聚光板,114-第二换热盘管,115-安装支架,116-第四泵体;

301-干冰存储仓,302-第五泵体,303-自动排气管道,304-直管,305-弯管,306-蓄冷套筒,307-导热翅片,308-进口,309-出口,310-自动排气膜,311-“米”字型排气口;

1201-底板,1202-前板,1203-侧板,1204-减振弹簧;

1401-第一加密框,1402-第二加密框,1403-插接条,1404-锁定套筒,1405-第一防脱座,1406-第二防脱座,1407-第一限位座,1408-第一限位环,1409-第二限位座,1410-第二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所示,一种自动制冷的低温运输仓,包括运输仓本体、设置在运输仓内部的减振放置座1200以及制冷系统,所述运输仓本体包括内保温层400和外保温层500,所述内保温层400和外保温层500之间形成“l”型夹层600,运输仓本体的后部设有密封门1300,所述密封门1300一侧与运输仓本体外壁之间铰接相连,密封门1300四周侧壁上设有密封圈,密封门1300与运输仓本体支架设有加密装置1400,所述加密装置1400包括第一加密框1401和第二加密框1402,所述第一加密框1401和第二加密框1402为一侧开口的矩形框架结构,开口一侧为铰接连接一侧,所述第一加密框1401设置在运输仓开口处,所述第二加密框1402设置在密封门1300边沿处,所述第一加密框1401的内壁与第二加密框1402的外壁相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加密框1401与第二加密框1402之间通过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加密条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条设置在第一加密框1401内壁上,所述第二加密条设置在第二加密框1402外壁上,所述第一加密框1401和第二加密框1402之间通过若干锁紧机构相连,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插接条1403、锁定套筒1404、第一防脱座1405以及第二防脱座1406,所述第一防脱座1405固定设置在第一加密框1401外壁上,所述第二防脱座1406固定设置在第二加密框1402内壁上,所述插接条1403可调节的设置在第二防脱座1406上,所述插接条1403外端设有第一限位座1407,插接条1403外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环1408,所述锁定套筒1404可调节的设置在第一防脱座1405上,所述锁定套筒1404外端设有第二限位座1409,锁定套筒1404外壁上设有第二限位环1410,锁定套筒1404与插接条1403之间螺纹连接;

所述减振放置座1200包括底板1201、设置在底板1201上端的前板1202和两侧的侧板1203,所述底板1201通过减振连接机构安装在运输仓内壁底部,所述减振连接机构包括若干减振弹簧1204,所述减振弹簧1204上端固定连接在底板1201底面、下端固定连接在运输仓内壁底部;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干冰存储仓301、第五泵体302、自动排气管道303以及蓄冷单元,所述干冰存储仓301、第五泵体302设置在“l”型夹层600内,所述蓄冷单元包括干冰冷气循环管道,所述干冰冷气循环管道设置在内保温层400内部上方,包括若干直管304以及连接相连两直管304的弯管305,设置在一端的直管304通过管道连接第五泵体302的出气端,所述第五泵体302的进气端通过管道连接干冰存储仓301,设置在另一端的直管304通过管道连接干冰存储仓301,每个直管304外部设有蓄冷套筒306,所述蓄冷套筒306两端通过焊接与直管304固定连接,所述蓄冷套筒306外壁上设有若干组导热翅片307,蓄冷套筒306与直管304之间形成密封腔,密封腔内填充相变蓄冷材料,所述蓄冷套筒306上还设有进口308和出口309,所述自动排气管道303设有6-8组,自动排气管道303内端连接在干冰存储仓301的侧壁上,另一端向外延伸设置在运输仓外部,所述自动排气管道303内部设有2个自动排气膜310,自动排气管道303内壁上设有与自动排气膜310相配合的安装槽,自动排气膜310安装在安装槽内,自动排气膜310向外凸起形成弧形面,自动排气膜310中心设有“米”字型排气口311,特别采用弹性膜材料设计自动排气膜310,干冰制冷中干冰升华,压力上升到自动打开排气膜的压力值时自动进行排气,排气时压力下降,自动排气模自动复原,如此反复,此材料使用寿命长,排气次数可达万次以上。材料弹性越大冲开的压力越大,米”字型排气口大小与冲开压力成反比,自动排气膜310设计成向外凸起形成弧形面,使得只有内部气体向外排出,而不会有外部气体进入内部,简单节能;

所述低温运输仓还包括温差发电系统100、储能模块200和控制器1000,所述控制器1000安装在运输仓外壁上,所述温差发电系统100包括若干温差发电片组101,各温差发电片组101串联或并联接入储能模块200对储能模块200进行储电,每组温差发电片组101一边为热端接触面,另一边为冷端接触面,为减小温差发电系统100的体积和提高温差发电片组101的发电效率,相邻两温差发电片组101的热端接触面对应设置或者冷端接触面对应设置,温差发电片组101的热端接触面接触设置有热媒端102,温差发电片组101的冷端接触面接触设置有冷媒端103,所述热媒端102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热媒进管104,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热媒出管105,所述冷媒端103通过管道连接冷媒进管106,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冷媒出管107;所述热媒进管104连接在第一泵体108的出水端,第一泵体108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热水箱109,所述热媒出管105连接热水箱109,所述冷媒进管106连接在第二泵体110的出水端第二泵体110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冷媒盘管111的一端,冷媒出管107连接在冷媒盘管111的另一端;

所述温差发电系统100设置在运输仓的夹层内,所述运输仓包括内保温层400和外保温层500,所述内保温层400和外保温层500之间形成“l”型夹层600,所述温差发电片组101、热媒端102、冷媒端103、储能模块200和干冰存储模块300均设置在“l”型夹层600内,所述热水箱109设置在外保温层500的侧壁上,所述冷媒盘管111设置在内保温层400内,内保温层400内设有一隔板700,隔板700将内保温层400内分隔为冷媒盘管111区800和置物区900;

所述热水箱109还连接有第一加热机构和第二加热机构,所述第一加热机构为发动机余热回收装置,发动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盘旋设置在发动机外部的第一换热盘管和第三泵体112,所述第三泵体112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热水箱109,第三泵体11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换热盘管的一端,第一换热盘管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热水箱109;所述第二加热机构为太阳能加热装置,所述太阳能加热装置包括弧形聚光板113以及通过支撑架安装在弧形聚光板113上方的第二换热盘管114,所述弧形聚光板113底部两端通过安装支架115安装在外保温层500顶部,弧形聚光板113与安装支架115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弧形聚光板113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安装支架115与外保温层500之间通过若干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盘管114一端连接第四泵体116的出水端,第四泵体116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热水箱109,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热水箱109,内保温层400顶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100,所述温度传感器1100、第一泵体108、第二泵体110、第三泵体112、第四泵体116、第五泵体302接入控制器1000,所述储能模块200接入控制器1000,为这个环境温度控制装置供电。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