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皮带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1411发布日期:2020-02-28 11:5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皮带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采挖掘中的碎料输送装置,具体是指一种可移动皮带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矿山开采或隧道挖掘中,需要将开采的物料运输出去,目前常见的运输方式有固定式皮带运输和井下铲运车运输,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两种运输方式会存在以下缺陷:固定式皮带运输的皮带为固定式,但是掘进或者连采是不断往前的,这就不得不在掘进或连采作业一段时间后,必须停下来加长或者移动皮带,耗时费力,同时大量的人力出现在作业的巷道,安全风险大;井下铲运车运输则需要铲运车来回在掘进工作点和卸货点运行,运输不连续,效率低下,且往往卸货速度跟不上掘进或连采的速度,而且目前铲运车也需要人工操作,这就需要长时间暴露在不安全的环境中,安全风险一样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可移动皮带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移动皮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连接架,与中间连接架连接的驱动系统,与驱动系统连接的机头和机尾,连接在驱动系统和中间连接架上的履带总成,以及连接在机头、驱动系统、中间连接架和机尾上且位于履带总成上方的输送带组件;所述输送带组件能够随中间连接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做弯曲摆动,所述驱动系统能够驱动整个移动皮带输送装置前进或后退。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连接架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若干个连接架组件;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架组件之间活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架组件之间能够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做相对的弯曲摆动。

所述连接架组件包括架体和设置于所述架体上的拖钩组件;所述拖钩组件包括设置在架体一端的连接母件,设置在架体另一端上且与连接母件相配合的连接公件;连接母件能与其相邻的连接架组件上的连接公件活动连接,且连接公件与连接母件之间能够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做相对的弯曲摆动;所述连接母件上设置有插槽,所述连接公件上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插入到所述插槽内并通过拖钩销轴连接;所述连接公件与所述连接母件能够以所述拖钩销轴为轴心在水平方向上摆动;所述连接公件能够以所述拖钩销轴与所述连接母件的连接处为基点在竖直方向上摆动;所述插块上设置有关节轴承,所述拖钩销轴穿设于所述关节轴承。

所述拖钩组件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限制所述连接公件与所述连接母件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弯曲摆动的角度;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连接母件上的两个第一限位面,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连接公件上的两个第二限位面;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面分别位于所述插槽两侧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面分别位于所述插块两侧处,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同时只有一侧能够抵靠;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具有第一调节空隙;

所述拖钩组件还设置有能够限制所述连接公件与所述连接母件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弯曲摆动角度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插块与所述插槽上下内侧壁之间的第二调节空隙;所述插槽的高度大于所述插块的厚度。

所述架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保护部件;所述限位保护部件包括限位梁,设置于所述限位梁一端的限位柱,以及设置于限位梁另一端的插口;所述限位柱从其相邻架体上的插口处插入该相邻架体上的限位梁内,且所述限位柱能够在所述限位梁内沿其横截面方向移动;所述限位梁和所述限位柱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连接公件和所述连接母件之间的距离;所述架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凹部,一个架体上的第一凸起与其相邻的架体上的第一凹部相配合。

所述架体上设置有皮带支撑部件;所述皮带支撑部件包括设置在架体上的第二皮带下水平托辊,设置在第二皮带下水平托辊上方的第一皮带上水平托压辊,设置在第一皮带上水平托压辊上方的两根第一皮带上侧托辊;所述第一皮带上侧托辊的上端设置有皮带上导向轮装置,第二皮带下水平托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皮带下导向轮装置;两根所述第一皮带上侧托辊相对设置,且下端朝相互靠近的一侧倾斜,使两根所述第一皮带上侧托辊与第一皮带上水平托压辊之间的锐角呈45°;皮带上导向轮装置和皮带下导向轮装置的结构相同,二者均包括导轮和同轴设置于所述导轮一端的导盘,所述导轮通过转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架体上。

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分别连接在中间连接架两端的两个行走架体总成;所述机头和机尾分别与两个行走架体总成连接,履带总成则同时连接两个行走架体总成和中间连接架,所述行走架体总成能够驱动所述履带总成运转;

行走架体总成上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所述履带总成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设置有与其相邻的架体上的第一凹部相配合的第一凸起;

行走架体总成上还设置有履带限位装置,所述履带限位装置能够限制所述履带总成脱离所述支撑板;所述履带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限位槽,以及设置于所述履带总成内侧的刮板u型螺栓,所述刮板u型螺栓与所述限位槽配合。

所述履带总成包括若干个滚动履带总成,将所述滚动履带总成依次连接成环形的链条,每个所述滚动履带总成内侧面均设有所述刮板u型螺栓;所述履带限位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刮板u型螺栓两端的翼板,所述翼板与所述滚动履带总成之间形成滑槽;所述滚动履带总成的两端还设置有滚动轴承。

所述行走架体总成上设置有与履带总成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履带总成运转;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行走架体总成上的电机,与电机相连接的减速机,与减速机连接并贯穿行走架体总成的主轴,以及安装在主轴上的链轮;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减速机驱动所述主轴转动,所述链轮与所述履带总成配合并能够驱动所述履带总成旋转;所述支撑板包括分别设置在链轮两侧的两块支撑平板;上方的支撑板和下方的支撑板之间通过过渡板和支撑弧板连接,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支撑平板远离转向架的一端。

所述机头和机尾均设置有转向总成;所述转向总成包括车轮轴、转向轴承、车轮和转向驱动装置,所述车轮轴中间处通过所述转向轴承安装于机头和机尾,所述车轮安装在车轮轴的两端,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安装于机头和机尾,转向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于车轮轴并能够驱动所述车轮轴绕所述转向轴承旋转;所述转向驱动装置为气缸或油缸,所述转向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靠近所述车轮轴端部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油缸伸缩时可以带动车轮轴绕转向轴承摆动,从而使机头和机尾实现转弯;本发明通过电机和减速机带动主轴旋转,而主轴又带动链轮旋转,使得链轮带动履带结构旋转,从而实现整个输送装置的前进和后退,可以沿着巷道的走向弯曲前行,也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复杂路况。本发明可以连续运输,在掘进或者连采作业的过程中,无需停下移动或加长运输皮带,抑或铲运车来回穿梭;可以根据掘进或连采作业的推进,皮带输送装置可以自行前进或者后退,无需人力干预或者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机头和行走架体总成连接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机头和行走架体总成连接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连接架组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连接架组件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连接架组件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机尾和行走架体总成连接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的履带总成安装在行走架体总成上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行走架体总成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转向总成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连接架组件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连接架组件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动履带总成的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拖钩组件的结构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机头,2—中间连接架,3—机尾,4—驱动系统,6—输送带组件,102—行走架体总成,103—转向总成,106—1级上托辊组,107—皮带过渡架总成2,108—减速机,109—电机,113—链轮,114—支撑弧板,115—过渡板,116—支撑平板,117—主轴,118—驱动组件,119—支撑板,121—车轮轴,122—转向轴承,123—车轮,124—转向驱动装置,200—连接架组件,203—架体,204—第二皮带下水平托辊,205—第一皮带上水平托压辊,206—第一皮带上侧托辊,209—连接母件,210—连接公件,211—拖钩销轴,219—皮带下导向轮装置,220—皮带上导向轮装置,221—限位柱,222—限位梁,223—插口,224—关节轴承,225—第一限位面,226—第二限位面,227—插槽,228—插块,229—履带板架,230—第一凸起,231—第一凹部,232—限位槽,304—导料槽总成,600—履带总成,601—滚动履带总成,602—刮板u型螺栓,603—链条,604—翼板,605—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可移动皮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连接架2,与中间连接架2连接的驱动系统4,与驱动系统4连接的机头1和机尾3,连接在驱动系统4和中间连接架2上的履带总成600,以及连接在机头1、驱动系统4、中间连接架2和机尾3上且位于履带总成600上方的输送带组件6。所述输送带组件6能够随中间连接架2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做弯曲摆动,所述驱动系统4能够驱动整个移动皮带输送装置前进或后退,输送带组件6用于输送物料;由此,本发明可以连续运输,在掘进或者连采作业的过程中,无需停下移动或加长运输皮带,抑或铲运车来回穿梭;可以根据掘进或连采作业的推进,皮带输送装置可以自行前进或者后退,无需人力干预或者搬运;可以沿着巷道的走向弯曲前行,也能够适应凹凸不平的路况。

具体的,所述中间连接架2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若干个连接架组件200,即中间连接架2由多个连接架组件200依次连接而成,连接架组件2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架组件200之间活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架组件200之间能够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做相对的弯曲摆动,如此则使本发明可以适应不同长度巷道要求。

如图4~6所示,所述连接架组件200包括架体203和设置于所述架体203上的拖钩组件,相邻两个连接架组件之间通过拖钩组件来连接。

具体的,所述拖钩组件包括设置在架体203一端的连接母件209,设置在架体203另一端上且与连接母件209相配合的连接公件210。连接母件209能与其相邻的连接架组件200上的连接公件210活动连接,且连接公件210与连接母件209之间能够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做相对的弯曲摆动。

如图14所示,所述连接母件209上设置有插槽227,所述连接公件210上设置有插块228,在本实施例中,插块228和插槽227均为半圆形结构,插槽227的槽口也为半圆形结构,由此能够使插块228在插槽227中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时,一个连接架组件上的插块228插入到其相邻的连接架组件上的插槽227内并通过拖钩销轴211连接,具体来说,插槽227和插块228均开设有供销轴211安装的孔。相互连接的连接公件210与所述连接母件209能够以所述拖钩销轴211为轴心在水平方向上摆动,所述连接公件210能够以所述拖钩销轴211与所述连接母件209的连接处为基点在竖直方向上摆动,使皮带输送装置在移动式,能够适应一侧高起的倾斜式移动。所述插块228上设置有关节轴承224,所述拖钩销轴211穿设于所述关节轴承224内圈的孔,从而使连接公件210水平摆动更加顺畅。

具体的,所述拖钩组件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限制所述连接公件210与所述连接母件209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弯曲摆动的角度,防止相邻的两个连接架组件之间在水平方向上摆动角度过大,造成输送带组件的损坏、以及运输的不稳定;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连接架组件之间在水平方向上摆动角度为3-20°,优选的是3°。

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连接母件209上的两个第一限位面225,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连接公件210上的两个第二限位面226;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面225分别位于所述插槽227两侧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面226分别位于所述插块228两侧处,当连接公件210水平摆动时,所述第一限位面225与所述第二限位面226之间具有第一调节空隙,所述第一限位面225与所述第二限位面226之间同时只有一侧能够抵靠。如此,当连接公件210水平摆动到一定位置时,同一侧上的一限位面225和第二限位面226相互抵靠,使连接公件210无法继续向该侧摆动,从而限制连接公件210的水平摆动角度,防止相邻的两个连接架组件之间在水平方向上摆动角度过大,造成输送带组件的损坏。

如图14所示,所述拖钩组件还设置有能够限制所述连接公件210与所述连接母件209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弯曲摆动角度的第二限位部。具体的,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插块228与所述插槽227上下内侧壁之间的第二调节空隙。所述插槽227的高度大于所述插块228的厚度,当插块228插入到插槽227内部时,插块228的上表面和插槽227的上内侧壁之间以及插块228的下表面和插槽227的下内侧壁之间均形成第二调节空隙,因此插块228能在插槽227内上下移动,同时拖钩销轴211也上下移动,插槽227上下内侧壁则对插块228进行限位,防止摆动角度过大,造成输送带组件的损坏。拖钩销轴211两端可设置限位块以防止其与连接母件209脱离。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连接架组件之间在竖直方向上摆动角度为1-20°,优选的是2°。

如图11、12所示,所述架体20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保护部件;所述限位保护部件包括限位梁222,设置于所述限位梁222一端的限位柱221,以及设置于限位梁222另一端的插口223。连接时,一个架体203上的限位柱221从其相邻架体203上的插口223处插入该相邻架体203上的限位梁222内,且所述限位柱221能够在所述限位梁222内沿其横截面方向移动。所述限位梁222和所述限位柱221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连接公件210和所述连接母件209之间的距离;由此,限位保护部件能够对连接架组件200连接时起到初步定位作用,此外,当相邻的两个连接架组件200之间的连接断裂时,利用输送带组件6和履带总成的连接整体性,相邻的两个连接架组件200还能够通过限位保护部件来实现连接,能够避免整个皮带输送装置断裂,而中断输送,能够保持输送不中断。

所述架体20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230,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凹部231,一个架体203上的第一凸起230与其相邻的架体203上的第一凹部231相配合,从而使相邻两个架体203能够更好的过度。

所述架体203上设置有皮带支撑部件;所述皮带支撑部件包括设置在架体203上的第二皮带下水平托辊204,设置在第二皮带下水平托辊204上方的第一皮带上水平托压辊205,设置在第一皮带上水平托压辊205上方的两根第一皮带上侧托辊206;所述第一皮带上侧托辊206的上端设置有皮带上导向轮装置220,第二皮带下水平托辊20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皮带下导向轮装置219,第一皮带上水平托压辊205、第一皮带上侧托辊206和第二皮带下水平托辊204均可旋转。

两根所述第一皮带上侧托辊206相对设置,且下端朝相互靠近的一侧倾斜,使两根所述第一皮带上侧托辊206与第一皮带上水平托压辊205之间的锐角呈45°;皮带上导向轮装置220和皮带下导向轮装置219的结构相同,二者均包括导轮和同轴设置于所述导轮一端的导盘,所述导轮通过转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架体203上。使用时,两根所述第一皮带上侧托辊206上的皮带上导向轮装置220对输送带组件6的两侧进行限位,防止皮带脱离第二皮带下水平托辊204,第二皮带下水平托辊204则对上层的皮带进行支撑,而第二皮带下水平托辊204则对下层的输送带组件6进行支撑,而第二皮带下水平托辊204两端的皮带下导向轮装置219则对下层的输送带组件6进行限位,防止下层输送带组件6脱离第二皮带下水平托辊204。

所述驱动系统4包括分别连接在中间连接架2两端的两个行走架体总成102;所述机头1和机尾3分别与两个行走架体总成102连接,履带总成600则同时连接两个行走架体总成102和中间连接架2,所述行走架体总成102能够驱动所述履带总成600运转,带总成600旋转则带动整个皮带输送装置移动。通过在中间连接架2的两端分别设置行走架体总成102,能够方便皮带输送装置的前进和后退,不需要掉头。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带组件6可以包括输送带、输送带主动辊和驱动输送带主动辊旋转的输送带驱动电机,输送带套设在第一皮带上水平托压辊205、第一皮带上侧托辊206和第二皮带下水平托辊204以及主动辊;具体来说,主动辊和输送带驱动电机安装于机头1,输送带驱动电机可以通过齿轮或皮带传动于主动辊,主动辊驱动输送带旋转。在机头1和行走架体总成102上还可以排列设置有多个1级上托辊组106和皮带过渡架总成2107,用以铺设输送带。

为了更好的支撑履带总成600,架体203上有上下设置有一对履带板架229,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架体203均固定安装有上下设置的一对履带板架229,履带总成600套设于履带板架。履带板架一端设置有第一凹部231,另一端设置有能够与第一凹部231配合的第一凸起230,履带板架229一端的第一凸起230能够插入到相邻履带板架的第一凹部231内。由此,位于上方的履带板架229用于支撑履带总成的上层履带,位于下方的履带板架用于支撑履带总成的下层履带,下层履带接触地面,在地面上旋转行走;相邻两个架体上的履带板架之间连接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不会存在空档,当履带总成从两个履带板架之间经过时,都能够得到支撑,不会受到空档而出现卡顿现象,防止对履带板架和履带总成造成损坏问题。

履带板架为两个对称设置的板体,两个板体之间形成限位槽232,限位槽232沿履带总成600的移动方向设置,且限位槽232贯穿设置于履带板架;履带总成600内侧设置有刮板u型螺栓602,限位槽232与刮板u型螺栓602相配合,使刮板u型螺栓602仅能够沿限位槽232滑动,从而可以防止履带总成600脱离履带板架。

所述履带总成600包括若干个滚动履带总成601,将所述滚动履带总成601依次连接成环形的链条603,即滚动履带总成601的内侧之间通过链条60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链条603为多个椭圆形金属环依次扣连形成。如图13所示,每个所述滚动履带总成601内侧面均设有所述刮板u型螺栓602;刮板u型螺栓602可以盖住连接在滚动履带总成601上的链条603,使得滚动履带总成601与链条之间的连接更稳定。所述刮板u型螺栓6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翼板604,每个翼板604与所述滚动履带总成601之间形成滑槽605,两块板体相互靠近的一侧边缘分别卡入到两个滑槽605内。所述滚动履带总成601的两端还设置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与板体接触,从而减小滚动履带总成601与板体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2、3、7所示,两个行走架体总成102分别与机头和机尾连接;具体的,如图8、9所示,行走架体总成102上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119,所述履带总成60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9;所述支撑板119一端设置有与其相邻的架体203上的第一凹部231相配合的第一凸起230。所述支撑板119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支撑平板116,上方的支撑板119和下方的支撑板119之间通过过渡板115和支撑弧板114连接,所述第一凸起230位于支撑平板116远离转向架101的一端;连接时,支撑平板116上的第一凸起230与架体上的第一凹部配合。

同样的支撑板119上的两块支撑平板116之间也形成限位槽232,如此可以防止履带总成600脱离支撑平板116。

所述行走架体总成102上设置有与履带总成600连接的驱动组件118,所述驱动组件118能够驱动所述履带总成600运转。所述驱动组件118包括安装在行走架体总成102上的电机109,与电机109相连接的减速机108,与减速机108连接并贯穿行走架体总成102的主轴117,以及安装在主轴117上的链轮113;所述链轮113位于两块支撑平板116之间,由此,当履带总成移动到链轮处时,能够得到支撑,使得行走架体总成102在驱动履带总成时更加稳定;此外支撑过渡板115和支撑弧板114的配合,能够使履带总成在支撑板上移动更加稳定,防止出现卡顿现象,造成支撑板或履带总成的损坏。

所述电机109通过所述减速机108驱动所述主轴117转动,所述链轮113与所述链条603配合并能够驱动链条603旋转。主轴117可以通过轴承安装于行走架体总成102,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08和减速机109均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主轴117的两端,由此,提高动力输出。

所述机头1和机尾3均设置有转向总成103。如图10所示,所述转向总成103包括车轮轴121、转向轴承122、车轮123和转向驱动装置124,所述车轮轴121中间处通过所述转向轴承122安装于机头1和机尾3,所述车轮123安装在车轮轴121的两端,所述转向驱动装置124安装于机头1和机尾3,转向驱动装置124的输出端铰接于车轮轴121并能够驱动所述车轮轴121绕所述转向轴承122旋转;所述转向驱动装置124为气缸或油缸,所述转向驱动装置124的输出端靠近所述车轮轴121端部处,当驱动装置124的输出端伸缩时可以驱动车轮轴121旋转,从而使机头1和机尾3旋转。另外,机尾上还可以设置导料槽总成304,以便于下料。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