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及其转载输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74236发布日期:2020-04-03 19:2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及其转载输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矿山开采输送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及其转载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环保、节能、智能化是当代机械设备产品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连续采矿工艺以环保、节能、高效得到行业的积极推广。矿山传统的开采输送方法为间断开采方法,这种方法土建工程量大,周期长;采用汽车运输的方式输送石料,由于矿山距离储存物料的场地距离较远,路途不平坦,需要修筑运输道路,初始投资大,汽车的运行、维护及保养成本高;运输安全成本高,危险性大。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675398u、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9月30日的中国专利,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提供一种矿山连续化开采输送系统,包括开采设备,移动破碎设备、移动输送设备、半移动式输送设备、固定式输送设备,所述的移动输送设备一端与移动破碎设备衔接,另一端与半移动式输送设备衔接,半移动式输送设备与固定式输送设备衔接,固定式输送设备与碎石储存库相通。解决的技术问题一是提供一种以多个移动、半移动设备为核心,实现开采、破碎、运输的矿山连续化开采输送系统,二是提供一种用矿山连续化开采输送系统的开采输送方法。由于连续采矿工艺是采用移动破碎站后连接一系列带式输送机进行物料转运,目前移动破碎站后采用的转载设备:转载桥、转载机都不能满足采矿过程中爆破放炮要求。放炮时,各设备要分离开,分别移到80m以外安全的地方;放炮完后,需要重新安装复位,通常一次复位需要2小时以上,降低了连续采矿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输送设备系统存在转载输送设备移动对位困难以及移置输送设备胶带粘接频繁、移置后复位精度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及其转载输送方法,充分发挥各单体设备的优势,形成了连续采矿用输送设备系统装置,实现单体设备独立控制与系统设备联动控制相结合。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包括智能转载装置、移动卸料漏斗和移置装置,所述智能转载装置设置在移动破碎站尾部出料口下方;所述智能转载装置出料口设置在移动卸料漏斗的进料口上方;所述移动卸料漏斗架设安装在移置装置的头部,所述移动卸料漏斗的进料口从上方通向移置装置头部的进料段;所述智能转载装置包括l1输送机,所述l1输送机通过其头部设置的连接结构连接在移动破碎站尾部,所述l1输送机尾部出料口通过转盘ⅰ设置在l2输送机头部上方,所述l1输送机通过转盘ⅰ能够绕l2输送机转动,从而减小了转载设备初次安装场地要求;所述l2输送机头部下方设置有转向支撑轮组,其尾部设置有下方设置有升降轮组,通过升降轮组能够将l2输送机尾部出料口提升至移动卸料漏斗上方,从而保证移动过程中,设备不要求分离,从而节省了设备重新复位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移置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托带段、张紧段和加长段,所述托带段上设置有多组拖带辊组,所述拖带辊组上贯穿有传送带ⅰ,所述托带段避免了移置装置在延伸或缩短时出现输送带ⅰ的下垂;所述张紧段上设置有张紧装置,启动张紧装置上设置的拉紧油缸即可实现对输送带ⅰ的张紧,操作简单方便;所述加长段用于适应长距离输送时所增加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盘ⅰ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并能够适配式活动连接在l2输送机头部进料口上方,使得碎石通过l1输送机尾部卸料口后,排入到l2输送机头部上方进料口中,实现碎石的转载输送;所述l2输送机尾部还设置有转盘ⅱ,所述转盘ⅱ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并能够适配式活动连接在移动卸料漏斗的进料口上方;当智能转载装置移动位置时,转盘ⅱ与移动卸料漏斗的进料口相接触,使得l2输送机能够绕着移动卸料漏斗旋转,从而实现智能转载装置移动时,l1输送机和l2输送机无需分离;当智能转载装置工作时,l2输送机能够将碎石从其出料口,并经转盘ⅱ排入到移动卸料漏斗的进料口内部,以实现长距离转载输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l2输送机上设置有液压系统,用于控制升降轮组的升降,智能转载装置工作时,l2输送机下方的升降轮组放下至与地面接触,从而将l2输送机尾部的卸料口提升至移动卸料漏斗的进料口上方,实现碎石下一步输送;山石爆破时,升降轮组收回至l2输送机上的支架内,所述转盘ⅱ与移动卸料漏斗接触,使得l2输送机能够绕着移动卸料漏斗旋转,从而保证转载装置无需拆分即可完成转移,节省设备复位安装时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l2输送机上还设置有电气控制系统,所述l1输送机与l2输送机之间、l1输送机头部与移动破碎站之间以及l2输送机与移动卸料漏斗之间均连接有电缆支撑机构,从而实现电气控制系统通过电缆支撑机构实现各部分电气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张紧装置包括拉紧小车、拉紧滚筒和改向滚筒,所述拉紧滚筒设置在拉紧小车上,所述拉紧小车能够沿着移置装置下部的轨道滑动,张紧时只需启动拉紧小车,释放每次延伸或缩短所需要的传送带ⅰ即可,大大缩短了每次移设移置装置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传送带ⅰ依次经过加长段、张紧段和托带段,然后反向依次缠绕在改向滚筒和拉紧滚筒上;所述传送带ⅰ的多层缠绕方式,实现了张紧装置内输送带ⅰ的多层折叠,从而提高移置装置的储带容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一种转载输送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智能转载装置移动:山石爆破前,启动电气控制系统以及液压系统,所述升降轮组收回至l2输送机上的支架内,使得所述转盘ⅱ与移动卸料漏斗接触;所述转向支撑轮组朝远离爆破点方向移动,l2输送机在转向支撑轮组带动下,绕移动卸料漏斗朝背离爆破点方向旋转,同时带动l1输送机向后移动;移动破碎站跟随l1输送机一起移动至爆破的安全距离以外;

步骤二、智能转载装置复位:爆破放炮完成后,移动破碎站带动l1输送机移动至碎石堆前方;l2输送机在l1输送机的带动下能够绕移动卸料漏斗旋转,并移动回工作区域,移动时设备不要求分离;

步骤三、智能转载装置工作:设备复位后,l2输送机下方的升降轮组放下至与地面接触,同时将l2输送机尾部抬起,并将其尾部的卸料口提升至移动卸料漏斗的进料口上方;所述l2输送机上设置电气控制系统,并采用webaccess进行编程,以实现远程控制并能同移动破碎站实现兼容,从而实现整个智能转载装置的智能化控制;

步骤四、启动移置装置:当物料经移动卸料漏斗上的进料口落入移置装置头部的进料段后,物料在传送带ⅰ的带动下向前运输。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及其转载输送方法,本转载输送系统解决了连续采矿过程中,成套输送系统现存在移置复位困难、成套设备转场困难,以及场地适应性差的问题,充分发挥各单体设备的优势,形成了连续采矿用输送设备系统装置,实现单体设备独立控制与系统设备联动控制相结合;

(2)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及其转载输送方法,智能转载装置中的两套输送机,通过支撑轮组实现转移,并通过转盘ⅰ实现相互转动,以减小转载设备初次安装场地要求;

(3)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及其转载输送方法,l2输送机尾部设置的升降轮组能够实现l2输送机尾部出料口的升降;

(4)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及其转载输送方法,转盘ⅰ适配式活动连接在l2输送机头部进料口上方,使得l1输送机能够绕着l2输送机旋转,以减小场地要求;转盘ⅱ适配式活动连接在移动卸料漏斗进料口上方,使得l2输送机能够绕着移动卸料漏斗旋转,从而保证转载装置无需拆分即可完成转移,节省设备复位安装时间;

(5)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及其转载输送方法,l2输送机上设置电气控制系统,并采用webaccess进行编程,以实现远程控制并能同移动破碎站实现兼容,从而实现整个装置的智能化控制;

(6)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及其转载输送方法,移置装置上设有托带段,以避免移置装置在延伸或缩短时出现输送带ⅰ的下垂;

(7)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及其转载输送方法,移置装置上设有张紧段,所述张紧段上设置有张紧装置,启动张紧装置上设置的拉紧油缸即可实现对输送带的张紧,操作简单方便;

(8)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及其转载输送方法,张紧装置包括拉紧小车、拉紧滚筒和改向滚筒,所述拉紧滚筒设置在拉紧小车上,张紧时只需启动拉紧小车,释放每次延伸或缩短所需要的输送带量即可,大大缩短了每次移设移置装置的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转载输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智能转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移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l1输送机;2-l2输送机;3-电缆支撑机构;4-移动卸料漏斗;5-移置装置;11-连接结构;12-转盘ⅰ;21-转向支撑轮组;22-液压系统;23-电气控制系统;24-升降轮组;25-转盘ⅱ;41-进料口;50-传送带ⅰ;51-进料段;52-托带段;53-张紧段;54-加长段;55-拖带辊组;56-拉紧小车;57-拉紧滚筒;58-改向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智能转载装置、移动卸料漏斗4和移置装置5,所述智能转载装置设置在移动破碎站尾部出料口下方;所述智能转载装置出料口设置在移动卸料漏斗4的进料口41上方;所述移动卸料漏斗3架设安装在移置装置5的头部,所述移动卸料漏斗3的进料口31从上方通向移置装置5头部的进料段51;

如图2所示,所述智能转载装置包括l1输送机1,所述l1输送机1通过其头部设置的连接结构11连接在移动破碎站尾部,所述l1输送机1尾部出料口通过转盘ⅰ12设置在l2输送机2头部上方,l1输送机1通过转盘ⅰ12能够绕l2输送机2转动,从而减小了转载设备初次安装场地要求;所述l2输送机2头部下方设置有转向支撑轮组21,其尾部设置有下方设置有升降轮组24,通过升降轮组24能够将l2输送机2尾部出料口提升至移动卸料漏斗4上方,从而保证移动过程中,设备不要求分离,从而节省了设备重新复位安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3所示,所述移置装置5包括依次连接的托带段52、张紧段53和加长段54,所述托带段52上设置有多组拖带辊组55,所述拖带辊组55上贯穿有传送带ⅰ50,所述托带段52避免了移置装置5在延伸或缩短时出现输送带ⅰ50的下垂;所述张紧段53上设置有张紧装置,启动张紧装置上设置的拉紧油缸即可实现对输送带ⅰ50的张紧,操作简单方便;当运输距离需要加长时,通过在所述移置装置5尾部增加加长段54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的转载输送系统,解决了连续采矿过程中成套输送系统现存在移置复位困难、成套设备转场困难,以及场地适应性差的问题,充分发挥各单体设备的优势,形成了连续采矿用输送设备系统装置,实现单体设备独立控制与系统设备联动控制相结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所述转盘ⅰ12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并能够适配式活动连接在l2输送机2头部进料口12上方,使得碎石通过l1输送机1尾部卸料口后,排入到l2输送机2头部上方进料口中,实现碎石的转载输送;所述l2输送机2尾部还设置有转盘ⅱ25,所述转盘ⅱ25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并能够适配式活动连接在移动卸料漏斗4的进料口41上方;当智能转载装置移动位置时,转盘ⅱ25与移动卸料漏斗4的进料口41相接触,使得l2输送机2能够绕着移动卸料漏斗4旋转,从而实现智能转载装置移动时,l1输送机1和l2输送机2无需分离;当智能转载装置工作时,l2输送机2能够将碎石从其出料口,并经转盘ⅱ25排入到移动卸料漏斗4的进料口41内部,以实现长距离转载输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基本结构同实施例2,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所述l2输送机2上设置有液压系统23,用于控制升降轮组24的升降,智能转载装置工作时,l2输送机2下方的升降轮组24放下至与地面接触,从而将l2输送机2尾部的卸料口提升至移动卸料漏斗4的进料口41上方,实现碎石下一步输送;山石爆破时,升降轮组24收回至l2输送机2上的支架内,所述转盘ⅱ25与移动卸料漏斗4接触,使得l2输送机2能够绕着移动卸料漏斗4旋转,从而保证转载装置无需拆分即可完成转移,节省设备复位安装时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基本结构同实施例3,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所述l2输送机2上还设置有电气控制系统23,所述l1输送机1与l2输送机2之间、l1输送机1头部与移动破碎站之间以及l2输送机2与移动卸料漏斗4之间均连接有电缆支撑机构3,从而实现电气控制系统23通过电缆支撑机构3实现各部分电气连通。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破碎站后转载输送系统,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张紧装置包括拉紧小车56、拉紧滚筒57和改向滚筒58,所述拉紧滚筒57设置在拉紧小车56上,所述拉紧小车56能够沿着移置装置5下部的轨道滑动,张紧时只需启动拉紧小车56,释放每次延伸或缩短所需要的传送带ⅰ50即可,大大缩短了每次移设移置装置5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传送带ⅰ50依次经过加长段54、张紧段53和托带段52,然后反向依次缠绕在改向滚筒58和拉紧滚筒57上;所述传送带ⅰ50的多层缠绕方式,实现了张紧装置内输送带ⅰ50的多层折叠,从而提高移置装置5的储带容量。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一种转载输送方法,基本结构同实施例4和5,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1所示,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智能转载装置移动:山石爆破前,启动电气控制系统23以及液压系统22,所述升降轮组24收回至l2输送机2上的支架内,使得所述转盘ⅱ25与移动卸料漏斗4接触;所述转向支撑轮组21朝远离爆破点方向移动,l2输送机2在转向支撑轮组21带动下,绕移动卸料漏斗4朝背离爆破点方向旋转,同时带动l1输送机1向后移动;移动破碎站跟随l1输送机1一起移动至爆破的安全距离以外;

步骤二、智能转载装置复位:爆破放炮完成后,移动破碎站带动l1输送机1移动至碎石堆前方;l2输送机2在l1输送机1的带动下能够绕移动卸料漏斗4旋转,并移动回工作区域,移动时设备不要求分离;

步骤三、智能转载装置工作:设备复位后,l2输送机2下方的升降轮组24放下至与地面接触,同时将l2输送机2尾部抬起,并将其尾部的卸料口提升至移动卸料漏斗4的进料口上方;所述l2输送机2上设置电气控制系统23,并采用webaccess进行编程,以实现远程控制并能同移动破碎站实现兼容,从而实现整个智能转载装置的智能化控制;

步骤四、启动移置装置5:当物料经移动卸料漏斗4上的进料口41落入移置装置5头部的进料段51后,物料在传送带ⅰ50的带动下向前运输。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