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共挤膜气泡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7464发布日期:2019-11-05 22:36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链共挤膜气泡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拉链共挤膜气泡袋。



背景技术:

在薄膜的加工中将一种原料挤出到已制成的另一种薄膜上或将已制成的不同种类的薄膜相互黏合到一起而成为多层薄膜,这种产品称为复合膜。复合膜的材料大多数为塑料,但也可用纸、金属箔(通常为铝)或织物等。复合膜的基本要求就是层与层之间要有良好的黏接性以保证包装的整体力学性能。共挤膜一般的实际生活应用有:纯牛奶袋、快递袋、金属保护膜等。

共挤膜气泡袋现在广泛的用于快递物流中,方便快递的包装,同时具有缓冲的效果,能够对快递物品进行保护。现有市场上共挤膜气泡袋,常规技术下是采用双面胶粘合,但是粘贴后打开费力,撕开袋子后的开口不美观,袋子无法再使用;对于部分粘合较紧密的包装袋,客户打开分口甚至需要使用工具(剪刀,裁纸刀),存在安全隐患,也造成了客户拆封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共挤膜气泡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链共挤膜气泡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顶部设置有一级撕裂线,所述一级撕裂线设置有两道并且呈横向贯通整个袋宽,上下两道一级撕裂线之间设置有二级撕裂线,所述袋体通过二级撕裂线形成有拉线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袋体为共挤膜气泡袋或者PE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级撕裂线和二级撕裂线通过激光标刻加工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袋体的四边呈密封粘合,所述二级撕裂线的两端与袋体边缘的密封区不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袋体上设置有拉链线,所述拉链线设置在拉线区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采用两级撕裂线结构,方便人员快速开启包装袋,拆封时不用任何工具,安全开封,撕口美观,增加客户体验感;撕裂后不会对袋体造成破坏,方便人员再利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以示出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同时,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袋体、2-一级撕裂线、3-二级撕裂线、4-拉线区、5-拉链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同种要素。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一种拉链共挤膜气泡袋,包括袋体1,所述袋体1为共挤膜气泡袋或者PE袋,所述袋体1的四边呈密封粘合,所述袋体1的顶部设置有一级撕裂线2,所述一级撕裂线2设置有两道并且呈横向贯通整个袋宽,上下两道一级撕裂线2之间设置有二级撕裂线3,所述二级撕裂线3的两端与袋体1边缘的密封区不接触,所述袋体1通过二级撕裂线3形成有拉线区4,所述一级撕裂线2和二级撕裂线3通过激光标刻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申请设计有两级撕裂线,其中二级撕裂线3用于打开袋体1,人员可以沿着二级撕裂线3撕开拉线区4,从而打开袋体1,方便人员从而袋中取出物品,同时对袋体1不会造成破坏,方便人员可继续使用袋体;对于体积较大的物品,人员可通过一级撕裂线2将袋体1上端完全撕离,便于取出大件的物品,但是袋体本身也不会被破坏,依然可继续使用。本申请采用两级撕裂线结构,方便人员开启包装袋,拆封时不用任何工具,安全开封,撕口美观,增加客户体验感,撕裂后不会对袋体造成破坏,方便人员再利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一进一步的优化,在其基础上,所述袋体1上设置有拉链线5,所述拉链线5设置在拉线区4的下方,采用PVC材质拉链,人员用手按压即可快速闭合拉链线,方便人员利用共挤膜气泡袋收纳各类物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