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防护装置的吨袋卸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3890发布日期:2019-10-28 22:54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带有防护装置的吨袋卸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料机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吨袋卸料时的料斗,尤其涉及带有防护装置的吨袋卸料斗。



背景技术:

吨袋是一种柔性运输包装容器,具有防潮、防尘、耐辐射、牢固安全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化工、建材、塑料、矿产品等各类粉状、粒状、块状物品的包装,吨袋的容量大,方便转移、摆放和码垛等。

鉴于吨袋的上述优点,采用大型混料设备的工厂大多采用吨袋将原料携带至混料设备的上料处,直接从吨袋中的原料卸至料斗内。具体的下料过程是,提升机将吨袋提升至卸料斗的上方,并在吨袋下方开口,使得吨袋中的原料直接落入卸料斗中。在吨袋下方开口一般通过操作人员人工切割实现,此过程吨袋一直被提升机悬吊,若吨袋突然掉落,将砸伤操作人员,尤其是对操作人员的手臂造成极大的损伤。目前尚无特定的防范措施来规避这一风险,难以保证操作人员的操作安全。

因此,在吨袋卸料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需要对卸料斗处的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防护装置的吨袋卸料斗,旨在利用防护装置保护操作人员,为操作人员提供安全的操作空间,规避吨袋掉落时造成人身伤害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带有防护装置的吨袋卸料斗,包括料斗,所述料斗上设有支架体,所述支架体包括支柱和设于支柱上端的若干承载梁,所述支柱与料斗的斗身连接固定,所述承载梁的位置高于料斗的上端口,所述承载梁依次连接形成平面框架,所述平面框架包括与料斗的上端口对应的入料口;所述承载梁与料斗上端口之间设有导料件,导料件的上边缘与入料口连接,下边缘与料斗上端口边缘贴合设置或位于料斗的上端口内;所述料斗的上端口与入料口之间预留有操作口。

上述公开的吨袋卸料斗,通过支柱和承载梁形成的防护装置对操作人员的双手进行防护,当吨袋下降至框架处时,框架对吨袋进行支撑,而操作人员可从将手伸入操作口进行切割吨袋的操作,方便吨袋下料。

更为优选的,所述框架上还可设置面板,通过面板支撑吨袋能更好地稳定吨袋和其内部原料。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支柱进行优化,支柱用于支撑上方的框架,且支柱承受吨袋的整体重量,故支柱的设置需要保证稳定可靠,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支柱的数量至少为三,且支柱为空心金属管。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支柱继续优化,采用一种更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柱的数量为四,四根支柱竖直设置;所述承载梁数量为四并顺次连接形成方形的入料口。这样增加一根支柱分担吨袋的重量,支架体的承受力更强。

再进一步,结合上述公开的支架体,对料斗的结构进行优化,并提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料斗的上端口为方形,所述导料件为板件,且板件数量为三并将其中入料口的三条边缘和料斗上端口的三个边缘对应连接。当吨袋内的原料落下时,一部分落在导料件上的原料顺着导料件表面滑入料斗内,减少了原料的倾洒和损失。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板件继续优化,当料斗、入料口均为方形时,一般入料口的尺寸大于料斗的端口尺寸,故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板件为梯形平板,且板件采用木质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料斗结构进行优化,设置另一种结构的料斗,所述料斗的上端口为圆形,所述承载梁组成的框架包括圆形的入料口,所述导料件的上部边缘贴合入料口设置,所述导料件对应的圆心角为300°~320°。

进一步的,结合上述公开的圆形上端口,对导料件的设置结构进行优化,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导料件为弧形板,且板件采用木质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环形的导料件不存在拐角,其对原料的导向性更好。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导料件继续优化,导料件不仅可使用板件,还可采用其他材料制成,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导料件为柔性布,所述柔性布在入料口与料斗之间张紧。柔性布的好处在于可更好的连接入料口和料斗,使入料口和料斗之间不存在间隙,原料不会出现洒漏,投注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主体架进行优化,主体架与料斗之间保持相对固定,能够使下料更加稳定可靠,保持料斗的上端口与入料口相互对正,吨袋内的原料下料更加顺畅;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支柱通过连接件与料斗的斗身连接固定,连接件同时与支柱和料斗焊接。

再进一步,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连接件进行优化,连接件用于将主架体和料斗的斗身进行连接固定,其结构可多种多样,作为可行的选择,所述的连接件为金属环、金属杆或金属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护装置,在吨袋提升至料斗的上方时,防护装置承接吨袋的压力,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切割下料的操作,使操作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同时,由于防护装置的支撑作用,减小了提升机的负担,延长了提升机的使用寿命;在防护装置对吨袋进行支撑后,提升吨袋的绳索上拉力减小,出现断带的概率降低,安全指数增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是卸料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卸料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卸料斗另一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虚线对应的部分表示被其上方部件遮盖;各标号的含义是:1-料斗;2-连接件;3-支柱;4-导料件;5-承载梁;6-面板;7-入料口;8-操作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释。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带有防护装置的吨袋卸料斗,包括料斗1,所述料斗1上设有支架体,所述支架体包括支柱和设于支柱上端的若干承载梁5,所述支柱与料斗1的斗身连接固定,所述承载梁5的位置高于料斗1的上端口,所述承载梁5依次连接形成平面框架,所述平面框架包括与料斗1的上端口对应的入料口7;所述承载梁5与料斗1上端口之间设有导料件4,导料件4的上边缘与入料口7连接,下边缘与料斗1上端口边缘贴合设置或位于料斗1的上端口内;所述料斗1的上端口与入料口7之间预留有操作口8。

上述公开的吨袋卸料斗,通过支柱和承载梁5形成的防护装置对操作人员的双手进行防护,当吨袋下降至框架处时,框架对吨袋进行支撑,而操作人员可从将手伸入操作口8进行切割吨袋的操作,方便吨袋下料。

具体的,所述框架上还可设置面板6,通过面板6支撑吨袋能更好地稳定吨袋和其内部原料。

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支柱3进行优化,支柱3用于支撑上方的框架,且支柱3承受吨袋的整体重量,故支柱3的设置需要保证稳定可靠,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支柱3的数量至少为三,且支柱3为空心金属管。

具体的,支柱3采用95钢材料制成,经过淬火和去应力高温回火工艺处理,表面硬度大,整体强度高,四根支柱3能够承受的极限压力达3.5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支柱3继续优化,采用一种更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柱3的数量为四,四根支柱3竖直设置;所述承载梁5数量为四并顺次连接形成方形的入料口7。这样增加一根支柱3分担吨袋的重量,支架体的承受力更强。

结合上述公开的支架体,对料斗1的结构进行优化,并提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料斗1的上端口为方形,所述导料件4为板件,且板件数量为三并将其中入料口7的三条边缘和料斗1上端口的三个边缘对应连接。当吨袋内的原料落下时,一部分落在导料件4上的原料顺着导料件4表面滑入料斗1内,减少了原料的倾洒和损失。

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板件继续优化,当料斗1、入料口7均为方形时,一般入料口7的尺寸大于料斗1的端口尺寸,故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板件为梯形平板,且板件采用木质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带有防护装置的吨袋卸料斗,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是:包括料斗1,所述料斗1上设有支架体,所述支架体包括支柱和设于支柱上端的若干承载梁5,所述支柱与料斗1的斗身连接固定,所述承载梁5的位置高于料斗1的上端口,所述承载梁5依次连接形成平面框架,所述平面框架包括与料斗1的上端口对应的入料口7;所述承载梁5与料斗1上端口之间设有导料件4,导料件4的上边缘与入料口7连接,下边缘与料斗1上端口边缘贴合设置或位于料斗1的上端口内;所述料斗1的上端口与入料口7之间预留有操作口8。

与实施例1中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对料斗1结构进行了优化:

如图3所示,具体的,结合实施例1中公开的料斗1结构,本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料斗1结构,所述料斗1的上端口为圆形,所述承载梁5组成的框架包括圆形的入料口7,所述导料件4的上部边缘贴合入料口7设置,所述导料件4对应的圆心角为300°~320°。导料件4并未形成首尾相连的封闭环形,预留的缺口作为操作口8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切割下料操作。

具体的,结合上述公开的圆形上端口,对导料件4的设置结构进行优化,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导料件4为弧形板,且板件采用木质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环形的导料件4不存在拐角,其对原料的导向性更好。

导料件4不仅可使用板件,还可采用其他材料制成,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导料件4为柔性布,所述柔性布在入料口7与料斗1之间张紧。柔性布的好处在于可更好的连接入料口7和料斗1,使入料口7和料斗1之间不存在间隙,原料不会出现洒漏,投注更加顺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带有防护装置的吨袋卸料斗,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是:包括料斗1,所述料斗1上设有支架体,所述支架体包括支柱和设于支柱上端的若干承载梁5,所述支柱与料斗1的斗身连接固定,所述承载梁5的位置高于料斗1的上端口,所述承载梁5依次连接形成平面框架,所述平面框架包括与料斗1的上端口对应的入料口7;所述承载梁5与料斗1上端口之间设有导料件4,导料件4的上边缘与入料口7连接,下边缘与料斗1上端口边缘贴合设置或位于料斗1的上端口内;所述料斗1的上端口与入料口7之间预留有操作口8。

与实施例1中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对料斗1结构进行了优化:

如图1所示,对实施例1中公开的主体架进行优化,主体架与料斗1之间保持相对固定,能够使下料更加稳定可靠,保持料斗1的上端口与入料口7相互对正,吨袋内的原料下料更加顺畅;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支柱3通过连接件2与料斗1的斗身连接固定,连接件2同时与支柱3和料斗1焊接。

同时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连接件2进行优化,连接件2用于将主架体和料斗1的斗身进行连接固定,其结构可多种多样,作为可行的选择,所述的连接件2为金属环、金属杆或金属板。

以上即为本实用新型列举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在不相矛盾的情况下,上述技术特征可进行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技术方案,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方式相互任意组合得到其他多种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