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打包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9292发布日期:2019-11-29 16:4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饲料打包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饲料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饲料打包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饲料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装袋打包,然后输送至堆叠装置堆叠到栈板上。在输送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换向移动及提升移动,现有的输送装置在换向及提升的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转移,将装有水产饲料的包装袋从一个输送单元转移到另一个输送单元,并将包装袋从一个输送单元转移至提升单元上,操作比较麻烦,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进行转向移动及提升移动、无需人工搬运转移、操作简单、工作效率较高的饲料打包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饲料打包输送装置,包括直线输送单元(10)、位于直线输送单元(10)一侧的推料单元(20)、位于直线输送单元(10)另一侧且与推料单元(20)相对的转向提升单元(30)及控制器,推料单元(20)包括底座(21)、与底座水平滑动连接的推板(22)及设置于底座(21)上且用于驱动推板(22)滑动的第二驱动装置(23),推板(22)朝向直线输送单元(10)的一侧设置有光电传感器(24),控制器与光电传感器(24)及第二驱动装置(23)均连接,转向提升单元(30)包括弧形的外侧支架(31)、弧形的内侧支架(32)、转动连接于外侧支架(31)与内侧支架(32)之间的若干物料辊(33)、用于驱动物料辊(33)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34)、设置于外侧支架(31)顶部的外侧挡板(351)、设置于内侧支架(32)顶部的内侧挡板(352),外侧支架(31)与内侧支架(32)间隔同心设置,转向提升单元(30)的第一端朝向推料单元(20)且第一端的高度与输送支架(11)的高度平齐,转向提升单元(30)的第二端的高度大于第一端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输送单元(10)包括输送支架(11)、转动设置于输送支架(11)两端的转动辊(12)、连接于两个转动辊(12)之间的传送带(14)、转动设置于输送支架(11)上且位于两个转动辊(12)之间的若干支撑辊及用于驱动至少一个转动辊(12)的第一驱动装置(13),输送支架(11)的高度与传送带(14)的顶面高度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21)朝向直线输送单元(10)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直线输送单元(10)垂直的滑动槽(211),推板(22)包括两个分别滑动设置于滑动槽(211)中的滑块(222)及与两个滑块(222)连接的挡板(221),挡板(221)与滑块(222)朝向直线输送单元(10)的一端倾斜连接,两个滑动槽(221)之间形成容置区间,第二驱动装置(23)位于容置区间中且两侧分别与底座(21)的两个滑动槽(211)相对的外侧壁连接,第二驱动装置(23)的输出轴与挡板(221)远离直线输送单元(10)的一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提升单元(30)还包括设置于外侧支架(31)及内侧支架(32)底部的可调支撑脚(36),可调支撑脚(36)内具有液压举升模块,可调支撑脚(36)的顶部具有与液压举升模块的输出轴连接的顶块,顶块与外侧支架(31)及内侧支架(32)远离推料单元(20)的一端的底部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辊(33)具有朝向外侧支架(31)的外侧端(3311)及朝向内侧支架(32)的内侧端(3312),物料辊(33)的直径由外侧端(3311)朝向内侧端(3312)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支架(32)朝向外侧支架(31)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支承槽,内侧端(3312)上设置有转轴(332),转轴(332)转动地位于内侧支架(32)的支承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端(3311)上同心设置有第一齿轮(3331)及第二齿轮(3332),第一齿轮(3331)位于第二齿轮(3332)远离内侧端(3312)的外侧,第一齿轮(3331)及第二齿轮(3332)的直径相同,相邻的物料辊(33)之间通过第一铰链连接第一齿轮(3331),或者通过第二铰链连接第二齿轮(3332),第三驱动装置(34)与其中一个物料辊(33)的第一齿轮(3331)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辊(33)的外侧壁上沿轴向分布有若干凸筋(33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饲料打包输送装置包括直线输送单元(10)、位于直线输送单元(10)一侧的推料单元(20)、位于直线输送单元(10)另一侧且与推料单元(20)相对的转向提升单元(30)及控制器,推料单元(20)包括底座(21)、与底座水平滑动连接的推板(22)及设置于底座(21)上且用于驱动推板(22)滑动的第二驱动装置(23),推板(22)朝向直线输送单元(10)的一侧设置有光电传感器(24),控制器与光电传感器(24)及第二驱动装置(23)均连接,转向提升单元(30)包括弧形的外侧支架(31)、弧形的内侧支架(32)、转动连接于外侧支架(31)与内侧支架(32)之间的若干物料辊(33)、用于驱动物料辊(33)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34)、设置于外侧支架(31)顶部的外侧挡板(351)、设置于内侧支架(32)顶部的内侧挡板(352),外侧支架(31)与内侧支架(32)间隔同心设置,转向提升单元(30)的第一端朝向推料单元(20)且第一端的高度与输送支架(11)的高度平齐,转向提升单元(30)的第二端的高度大于第一端的高度。如此自动进行转向移动及提升移动、无需人工搬运转移、操作简单、工作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饲料打包输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推料单元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转向提升单元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物料辊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饲料打包输送装置包括直线输送单元10、位于直线输送单元10一侧的推料单元20、位于直线输送单元10另一侧且与推料单元20相对的转向提升单元30及控制器。

直线输送单元10包括输送支架11、转动设置于输送支架11两端的转动辊12、连接于两个转动辊12之间的传送带14、转动设置于输送支架11上且位于两个转动辊12之间的若干支撑辊及用于驱动至少一个转动辊12的第一驱动装置13。输送支架11的高度与传送带14的顶面高度平齐,如此便于物料的转移。

请参考图2,推料单元20包括底座21、与底座水平滑动连接的推板22及设置于底座21上且用于驱动推板22滑动的第二驱动装置23。

底座21朝向直线输送单元10的一侧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直线输送单元10垂直的滑动槽211。

推板22包括两个分别滑动设置于滑动槽211中的滑块222及与两个滑块222连接的挡板221,挡板221与滑块222朝向直线输送单元10的一端倾斜连接,即挡板221与滑块222之间形成一锐角,如此能够减少推动阻力,提高推动成功率。若挡板221与滑块222垂直连接,则挡板221推动物料时的阻力较大,可能导致无法推动物料转移。

两个滑动槽221之间形成容置区间,第二驱动装置23位于容置区间中且两侧分别与底座21的两个滑动槽211相对的外侧壁连接,第二驱动装置23的输出轴与挡板221远离直线输送单元10的一侧固定连接。

推板22朝向直线输送单元10的一侧设置有光电传感器24,光电传感器24用于感应推板22处的传送带14上是否存在物料。

控制器与光电传感器24及第二驱动装置23均连接。当光电传感器24感应到物料时,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23工作,第二驱动装置23推动推板22朝向转向提升单元30滑动,从而将物料推送到转向提升单元30上,如此使得推板22仅在需要推动物料转移时进行动作,避免推料单元20在传送带14上没有物料时做无用功,减少资源浪费。

转向提升单元30包括弧形的外侧支架31、弧形的内侧支架32、转动连接于外侧支架31与内侧支架32之间的若干物料辊33、用于驱动物料辊33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34、设置于外侧支架31顶部的外侧挡板351、设置于内侧支架32顶部的内侧挡板352及设置于外侧支架31及内侧支架32底部的可调支撑脚36。

外侧支架31与内侧支架32间隔同心设置,即外侧支架31的曲线圆心与内侧支架32的曲线圆心重合。

转向提升单元30的第一端朝向推料单元20且第一端的高度与输送支架11的高度平齐,转向提升单元30的第二端的高度大于第一端的高度,当物料在转向提升单元30上移动时实现物料的提升。

可调支撑脚36内具有液压举升模块,可调支撑脚36的顶部具有与液压举升模块的输出轴连接的顶块,顶块与外侧支架31及内侧支架32远离推料单元20的一端的底部抵接,液压举升模块能够调节顶块的高度,从而调节转向提升单元30的第二端的高度,适应不同的举升高度的需要。

请参考图4及图5,物料辊33具有朝向外侧支架31的外侧端3311及朝向内侧支架32的内侧端3312,物料辊33的直径由外侧端3311朝向内侧端3312逐渐减小,即外侧端3311的直径大于内侧端3312的直径。由于外侧端3311的弧形长度大于内侧端3312的弧形长度,外侧端3311的直径大于内侧端3312的直径能够使得物料在外侧端3311与内侧端3312的移动实现同步,避免物料在移动过程中相对物料辊33的角度发生变化,如物料在第一端时与物料辊33平行,则转移到第二端时仍能保持与物料辊33平行。

内侧支架32朝向外侧支架31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支承槽,内侧端3312上设置有转轴332,转轴332转动地位于内侧支架32的支承槽中。

外侧端3311上同心设置有第一齿轮3331及第二齿轮3332,第一齿轮3331位于第二齿轮3332远离内侧端3312的外侧,第一齿轮3331及第二齿轮3332的直径相同。第一齿轮3331与该物料辊33第一侧相邻的物料辊33的第一齿轮3331通过第一铰链连接,第二齿轮3332与该物料辊33第二侧相邻的物料辊33的第二齿轮3332通过第二铰链连接。

第三驱动装置34与其中一个物料辊33的第一齿轮3331连接,当第三驱动装置34驱动其中一个物料辊33转动时,其他物料辊33通过第一齿轮3331、第二齿轮3332、第一铰链及第二铰链与该物料辊33产生联动,同步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位于物料辊33上的物料朝向远离直线输送单元10的方向移动。

物料辊33的外侧壁上沿轴向还分布有若干凸筋334,凸筋334能够增加与物料接触时的摩擦力,避免物料在物料辊33上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相对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饲料打包输送装置包括直线输送单元10、位于直线输送单元10一侧的推料单元20、位于直线输送单元10另一侧且与推料单元20相对的转向提升单元30及控制器,推料单元20包括底座21、与底座水平滑动连接的推板22及设置于底座21上且用于驱动推板22滑动的第二驱动装置23,推板22朝向直线输送单元10的一侧设置有光电传感器24,控制器与光电传感器24及第二驱动装置23均连接,转向提升单元30包括弧形的外侧支架31、弧形的内侧支架32、转动连接于外侧支架31与内侧支架32之间的若干物料辊33、用于驱动物料辊33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34、设置于外侧支架31顶部的外侧挡板351、设置于内侧支架32顶部的内侧挡板352及设置于外侧支架31及内侧支架32底部的可调支撑脚36,外侧支架31与内侧支架32间隔同心设置,转向提升单元30的第一端朝向推料单元20且第一端的高度与输送支架11的高度平齐,转向提升单元30的第二端的高度大于第一端的高度。如此自动进行转向移动及提升移动、无需人工搬运转移、操作简单、工作效率较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