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双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0759发布日期:2020-04-14 20:11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型双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料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稳定型双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医用纱布一般呈方帕状,一般由薄纱布经多层折叠缝纫而成,为了便于取挂,通常还在折叠时夹入布制的提带。为了提高医用纱布的缝纫效率便推出了一种医用纱布自动生产线,其自输入端到输出端顺次包括有放卷机构、裁剪机构、放提带机构、纱布折叠机构、缝纫机构以及出料机构,各机构之间通过输送带进行连接,使得物料(薄纱布)自放卷机构放卷之后,能最终被加工成医用纱布成品并从出料机构处输出。

但现有的纱布送料机构在输送纱布的过程中,当进料输送带沿着水平面的进料端与出料端两端距离较远,加上进料输送带是由柔性材料制成,因此在进料输送带长时间工作后容易出现滞后、进料端与出料端不同步的现象,使得送料机构在输送多块纱布的过程中出现纱布速度不一致,进而造成纱布加工质量下降、送料机构运行不流畅等不良生产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型双传动系统,具有可有效地降低因进料输送带松懈后所导致的进料输送带整体运行不同步现象出现的几率,便于提高进料输送带运转过程的一致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可靠性,进而有效地提高纱布的加工质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稳定型双传动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纱布进料的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用于放置纱布的进料输送带、设置于机架上的辊筒组件以及用于驱动辊筒组件的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组件包括相对动力机构对称布置的第二转折辊筒与第三转折辊筒以及相对动力机构对称布置的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所述进料输送带依次于第一导向轮、第二转折辊筒、第三转折辊筒和第二导向轮上绕设构成循环回路,并在所述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之间形成用于纱布进料的进料基准面;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可相对机架自转动的活动端,所述活动端包括至少设有两个相互联动的主动轮;任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二转折辊筒传动连接,另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三转折辊筒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输送带经由第二转折辊筒后折返绕设于第一转折辊筒上、以及先是绕设于第四转折辊筒后折返绕设于第三转折辊筒上的方式,通过多个转折式的辊筒可使得进料输送带处于拉紧的状态,以便于降低因进料输送带松懈后所导致的进料输送带整体运行不同步现象出现的几率,以便于降低因纱布错位所导致的加工质量下滑的情况出现的几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进料输送带传输纱布的工作效率。其次,通过将动力机构的活动端同时连接于位于两端的第一转折辊筒与第三转折辊筒上时,可使得进料输送带的进料端与出料端两者均带有运动方向相同的动力控制,以便于提高进料输送带运转过程的一致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纱布送料过程的稳定性,可有效地降低因进料输送带运行过程不一致所导致的纱布加工质量下降现象出现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上设有数量至少为一个且用于压合纱布的压料机构,所述压料机构包括位于进料基准面上方并可抵触于纱布表面的压料轮以及固定于机架上的直线驱动机构,所述压料轮设置于直线驱动机构的活动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料机构可使得纱布得以压合放置于进料输送带上,以便于提高纱布与进料输送带在运动过程中的一致性。而且将压料机构设置于直线驱动机构上后,可通过调节直线驱动机构上活动端与进料输送带的间距来调节压料轮压合纱布的压力,以便于适配纱布在加工或裁剪过程中所需的安装稳固度以及移动至下一工序时的拆卸便捷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压料机构包括环形设置于机架上且数量至少为两个的压料辊筒,相邻压料辊筒上绕设有可压合布料于进料输送带上的压料输送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设置的压料辊筒可使得绕设于其表面上的压料输送带运动路径呈环型,以便于提高压料输送带与压合纱布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压料机构压合纱布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第一电机,所述主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可为辊筒组件的两端同时提供稳定又持续的动力输出,以消除因进料输送带松懈所导致的纱布移动不一致的不良生产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辊筒组件还包括第一转折辊筒和第四转折辊筒,所述进料输送带绕设于第一导向轮上后绕设于第二转折辊筒上,并折返绕设于第一转折辊筒再绕设于第四转折辊筒上,并折返绕过第三转折辊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进料输送带在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的两端均可获得等效的动力牵引,以便于提高进料输送带整体运动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三转折辊筒的端部设有绕着第三转折辊筒中轴线转动的第三齿轮,所述第四转折辊筒的端部设有绕着第四转折辊筒中轴线转动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转折辊筒的端部设有绕着第一转折辊筒中轴线转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折辊筒的端部设有绕着第二转折辊筒中轴线转动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第一转折辊筒与第二转折辊筒、第三转折辊筒与第四转折辊筒通过齿轮啮合的传动方式,可有效地提高辊筒组件在驱动进料输送带移动过程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进而提高纱布跟随进料输送带移动的一致性,进而有效地提高纱布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转折辊筒与第二转折辊筒相邻设置,所述第三转折辊筒与第四转折辊筒相邻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设置的第一转折辊筒与第二转折辊筒、第三转折辊筒与第四转折辊筒,可便于进一步提高进料输送带缠绕时的一致性,进而提高纱布在进料输送带上运行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的截面呈方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面呈方形的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可进一步地降低进料输送带沿着进料方向两端发生松懈的几率,以便于提高进料输送带整体移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上沿着进料输送带的进料方向以依次设有用于裁剪纱布的剪线机构以及自动缝纫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剪线机构和自动缝纫机两者与运行过程一致性高的进料机构相配合,可有效地提高纱布加工或裁剪的加工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有效地降低因进料输送带松懈后所导致的进料输送带整体运行不同步现象出现的几率;

2、便于提高进料输送带运转过程的一致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纱布送料过程的稳定性,以及有效地提高纱布的加工质量;

3、可使得进料输送带两端均可获得等效的动力牵引,进而提高其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4、可便于降低因纱布错位所导致的加工质量下滑的情况出现的几率。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降低因进料输送带松懈后所导致的进料输送带整体运行不同步现象出现的几率,便于提高进料输送带运转过程的一致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可靠性,进而有效地提高纱布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机架;2、进料机构;3、进料输送带;4、辊筒组件;5、动力机构;51、固定端;52、活动端;521、主动轮;53、第一电机;54、传动带;6、第一导向轮;7、第一转折辊筒;8、第二转折辊筒;9、第三转折辊筒;10、第四转折辊筒;11、第二导向轮;12、压料机构;121、压料轮;122、直线驱动机构;123、压料辊筒;124、压料输送带;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16、第四齿轮;17、剪线机构;18、自动缝纫机;19、纱布;20、进料基准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稳定型双传动系统,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用于纱布19进料的进料机构2,进料机构2包括用于放置纱布19的进料输送带3、设置于机架1上的辊筒组件4以及用于驱动辊筒组件4的动力机构5。机架1上沿着进料输送带3的进料方向以依次设有用于裁剪纱布19的剪线机构17以及自动缝纫机18,剪线机构17与自动缝纫均为本领域常用的加工设备。通过剪线机构17和自动缝纫机18两者与运行过程一致性高的进料机构2相配合,可有效地提高纱布19加工或裁剪的加工质量。在本实施例中,进料输送带3为本技术领域常用的传动皮带,第一转折辊筒7、第二转折辊筒8、第三转折辊筒9以及第四转折辊筒10均为本技术领域常用的传动辊筒,但不仅限于此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进料输送带3环形绕设于辊筒组件4上,辊筒组件4包括相对动力机构5对称布置的第二转折辊筒8与第三转折辊筒9以及相对动力机构5对称布置的第一导向轮6与第二导向轮11;进料输送带(3)依次于第一导向轮6、第二转折辊筒8、第三转折辊筒9和第二导向轮11上绕设构成循环回路,并在第一导向轮6与第二导向轮11之间形成用于纱布19进料的进料基准面20;动力机构5包括可相对机架1自转动的活动端52,活动端52包括至少设有两个相互联动的主动轮521;任一主动轮521与第二转折辊筒8传动连接,另一主动轮521与第三转折辊筒9传动连接。辊筒组件4还包括第一转折辊筒7和第四转折辊筒10,进料输送带3绕设于第一导向轮6上后绕设于第二转折辊筒8上,并折返绕设于第一转折辊筒7再绕设于第四转折辊筒10上,并折返绕过第三转折辊筒9

第一导向轮6与第二导向轮11均为带有两个位于同一水平线辊筒的金属构件,第一导向轮6与第二导向轮11的截面呈方型是指进料输送带3绕设于上述两者上的路线呈方型,可进一步地降低进料输送带3沿着进料方向两端发生松懈的几率,以便于提高进料输送带3整体移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第一转折辊筒7与第二转折辊筒8相邻设置,第三转折辊筒9与第四转折辊筒10相邻设置。相邻设置的第一转折辊筒7与第二转折辊筒8、第三转折辊筒9与第四转折辊筒10,可便于进一步提高进料输送带3缠绕时的一致性,进而提高纱布19在进料输送带3上运行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一转折辊筒7与第三转折辊筒9、第二转折辊筒8与第四转折辊筒10相对动力机构5的轴向对称设置,可使得进料输送带3在第一导向轮6与第二导向轮11的两端均可获得等效的动力牵引,以便于提高进料输送带3整体运动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一导向轮6与第二限位辊、第一转折辊筒7与第三转折辊筒9、第二转折辊筒8与第四转折辊筒10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第三转折辊筒9的端部设有绕着第三转折辊筒9中轴线转动的第三齿轮15,第四转折辊筒10的端部设有绕着第四转折辊筒10中轴线转动的第四齿轮16,第三齿轮15与第四齿轮16啮合连接。第一转折辊筒7的端部设有绕着第一转折辊筒7中轴线转动的第一齿轮13,第二转折辊筒8的端部设有绕着第二转折辊筒8中轴线转动的第二齿轮14;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啮合连接。通过齿轮啮合的传动方式,可有效地提高辊筒组件4在驱动进料输送带3移动过程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进而提高纱布19跟随进料输送带3移动的一致性,进而有效地提高纱布19加工质量。

动力机构5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第一电机53,第一电机53同时与第一转折辊筒7和第三转折辊筒9通过传动带54传动连接。动力机构5包括固定于机架1上的固定端51与活动端52,固定端51为第一电机53的机体部分,活动端52为第一电机53的转动部分,主动轮521设置于活动端52上。活动端52同时与第一转折辊筒7和第三转折辊筒9通过传动输送带传动连接。第一电机53可为辊筒组件4的两端同时提供稳定又持续的动力输出,以消除因进料输送带3松懈所导致的纱布19移动不一致的不良生产现象。

机架1上设有数量为一个且用于压合纱布19的压料机构12,压料机构12包括位于进料基准面20上方并可抵触于纱布19表面的压料轮121以及固定于机架1上的直线驱动机构122,在本实施例中,直线驱动机构122为直线气缸,但不仅限于直线气缸,可实现直线运动的即可。压料轮121设置于直线驱动机构122的活动端52上。压料机构12可使得纱布19得以压合放置于进料输送带3上,以便于提高纱布19与进料输送带3在运动过程中的一致性。而且将压料机构12设置于直线驱动机构122上后,可通过调节直线驱动机构122上活动端52与进料输送带3的间距来调节压料轮121压合纱布19的压力,以便于适配纱布19在加工或裁剪过程中所需的安装稳固度以及移动至下一工序时的拆卸便捷度。压料机构12包括环形设置于机架1上且数量为四个的压料辊筒123,相邻压料辊筒123上绕设有可压合布料于进料输送带3上的压料输送带124。环形设置的压料辊筒123可使得绕设于其表面上的压料输送带124运动路径呈环型,以便于提高压料输送带124与压合纱布19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压料机构12压合纱布19的能力。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