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减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9121发布日期:2020-01-07 08:37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线减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纱线减捻器。



背景技术:

针织领域使用的纱线有些是经过加捻工艺处理的,有些纱线的捻度过大,在筒纱放线时,会出现纱线缠绕打结的情况,缠绕的纱线会影响后续织布的质量。现有的减捻器包括筒体,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减捻环,减捻环有弹性,减捻环紧贴在壳体上,筒纱的纱线从减捻环和筒体之间穿过,通过减捻环的下压张力压紧纱线,进而减少纱线的捻度,避免纱线缠绕和打结。但其减捻效果是固定的,不能满足对不同捻度纱线的减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纱线减捻器,其减捻环和筒体之间的张紧程度可调节,实现对不同捻度的纱线进行减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纱线减捻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减捻环,所述减捻环为弹性环,筒体的一端设有固定组件,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向远离固定组件方向逐渐增大,连接部上间隔设有多条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和筒体同轴线设置,所述减捻环位于环形凹槽内,减捻环的直径小于环形凹槽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捻器固定在筒纱的管口上,纱线从减捻环和环形凹槽之间穿过,通过减捻环的下压张力压紧纱线,进而减少纱线的捻度,避免纱线缠绕和打结。当纱线的捻度较大时,需要增加减捻环对纱线的压力,将减捻环移动直径更大的环形凹槽上,减捻环的形变变大,对筒体的压力变大,使得对纱线的下压张力更大,实现纱线更好的减捻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两端的侧壁上设有凸环,所述凸环和筒体同轴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环可以改变纱线的走线方向,使纱线的走线方向更曲折,纱线呈弯折张紧状态,进一步加强减捻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环背离筒体的端面为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线在凸环处改变走向,纱线会在凸环的端面上产生摩擦,弧形面起到平滑过渡作用,减少纱线和凸环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为弧形凹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线被减捻环压在环形凹槽的底部上,纱线和环形凹槽的侧壁产生摩擦,弧形凹部使纱线更容易从弧形凹槽上滑过,避免摩擦力过大,纱线容易拉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环和抵紧片,所述连接环固定在筒体的端面上,连接环上设有缺口,所述抵紧片固定在筒体的端面上,抵紧片为弹性片,抵紧片位于连接环的内部且一端从缺口上伸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环插进筒纱的管口内,连接片抵紧在筒纱管口的内壁,进而将减捻器固定在筒纱管口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紧片伸出缺口一端的端部上设有弧形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部的侧面为曲面,连接环插接在筒纱管口上时,管口和弧形部的曲面接触,曲面的平滑过渡使得弧形部更容易滑进筒纱管内,连接片的弹力使得弧形部抵紧在筒纱管的管壁上,实现减捻器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环远离筒体的端部上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的形状为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的翻边使得连接环更容易插接进筒纱管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需要增加减捻环对纱线的压力时,将减捻环移动直径更大的环形凹槽上,减捻环的形变变大,对筒体的压力变大,使得对纱线的下压张力更大,实现纱线更好的减捻效果。

2.凸环可以改变纱线的走线方向,使纱线的走线方向更曲折,纱线呈弯折张紧状态,进一步加强减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纱线减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纱线减捻器的剖面图。

图中:1、筒体;2、凸环;3、固定组件;31、连接环;32、抵紧片;4、缺口;5、翻边;6、弧形部;7、连接部;8、环形凹槽;9、减捻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纱线减捻器,包括筒体1,筒体1为空心圆筒状,筒体1两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凸环2,凸环2和筒体1同轴线设置,凸环2背离筒体1的端面为弧形面,凸环2和筒体1一体成型。

筒体1的有端面一端设置有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包括连接环31和抵紧片32,连接环31固定在筒体1的端面上,连接环31和筒体1同轴线设置,连接环31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三个缺口4。连接环31远离筒体1的端部上设置有翻边5,翻边5的形状为弧形,翻边5向外翻折。

抵紧片32有三片,抵紧片32为弹性片,抵紧片32位于连接环31的内部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筒体1的端面上,另一端从缺口4上伸出,抵紧片32伸出缺口4一端的端部上设置有弧形部6,弧形部6和抵紧片32一体成型。

筒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部7,连接部7的直径向远离固定组件3方向逐渐增大,连接部7远离固定组件3的一端和凸环2的侧壁抵接。连接部7上间隔设置有多条环形凹槽8,在本实施列中,环形凹槽8的数目为三条,环形凹槽8和筒体1同轴线设置,直径最小的环形凹槽8内设置有减捻环9,减捻环9为弹性环,减捻环9的直径小于环形凹槽8的直径。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筒体1上的连接环31插接进筒纱管的内壁,抵紧片32筒纱管的管壁,使得减捻器固定在筒纱管上,筒纱上的纱线从减捻环9和环形凹槽8之间穿过,通过减捻环9的下压张力压紧纱线,进而减少纱线的捻度,避免纱线缠绕和打结。需要增加减捻环9对纱线的压力时,将减捻环9移动直径更大的环形凹槽8上,减捻环9的形变变大,对筒体1的压力变大,使得减捻环9对纱线下压的张力更大,实现纱线更好的减捻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