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化工料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7175发布日期:2020-01-14 23:5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液体化工料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化工料桶。



背景技术:

人类与化工的关系十分密切,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生活中,几乎随时随地都离不开化工产品,从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到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活,都需要化工产品为之服务。有些化工产品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划时代的重要作用。它们的生产和应用,甚至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早期的生活更多地依赖于对天然物质的直接利用。渐渐地这些物质的固有性能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于是产生了各种加工技术,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天然物质转变为具有多种性能的新物质,并且逐步在工业生产的规模上付诸实现。广义地说,凡运用化学方法改变物质组成或结构、或合成新物质的,都属于化学生产技术,也就是化学工艺,所得的产品被称为化学品或化工产品。

现有的液体化工产品大都会放在液体化工料桶内,在运输化工产品时需要通过叉车将液体化工料桶夹起,并运输到对应位置,在叉车夹持液体化工料桶的过程中,常常导致液体化工料桶变形,影响液体化工料桶的正常堆码,只能更换液体化工料桶后进行堆码,并对变形的液体化工料桶进行形状矫正操作,严重影响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液体化工料桶容易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液体化工料桶。

一种液体化工料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环形侧壁、及连接所述侧壁的顶板;

定位组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环及第二定位环;所述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设在所述侧壁上,且位于所述侧壁的外侧;及

肋条,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肋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之间。

上述液体化工料桶,通过设置与外壳连接的肋条,提高外壳的抗变形能力,有效防止叉车在夹持液体化工料桶的过程中由于变形而无法正常堆码,进而有效保证运输效率;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对叉车的夹持位置进行定位,进而提高运输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肋条呈圆环状结构自所述侧壁向外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肋条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所述肋条沿所述底板至所述顶板的方向呈并列状均匀间隔排布设置在所述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环呈圆环状结构自所述侧壁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环呈圆环状结构自侧壁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沿所述底板至所述顶板的方向并列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自所述侧壁向外的延伸高度高于所述肋条自所述侧壁向外的延伸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呈中空圆柱状结构设置,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密封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化工料桶还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对应设置在所述侧壁外侧,所述加强梁依次穿设所述定位组件与肋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梁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与底板的设置方向相同,所述加强梁的设置方向与所述顶板的设置方向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梁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所述加强梁环绕所述外壳均匀间隔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化工料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的液体化工料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的液体化工料桶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化工料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100-液体化工料桶;

10-外壳、20-底板、30-侧壁、40-顶板、45-密封盖;

50-定位组件、60-第一定位环、70-第二定位环;

80-肋条;

200-液体化工料桶;

90-加强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化工料桶100,包括外壳10、与外壳10连接的定位组件50、及与外壳10连接的肋条80;该液体化工料桶100用于容置化工产品,以方便外界叉车(图未示)对化工产品的运输,同时该液体化工料桶100方便对各种化工产品的分类堆码。

该外壳10呈中空状结构设置,外壳10的内部用于容置化工产品,对化工产品进行保护的同时减少化工产品挥发到大气中;该外壳10包括底板20、与底板20连接的侧壁30、及连接侧壁30的顶板40。该底板20呈圆形直板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底板20对应设置在外壳10的底部;该侧壁30呈圆环状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侧壁30自底板20向上延伸设置,该侧壁30沿底板20的外缘处设置;该顶板40呈圆形直板状沿水平方向设置,顶板40对应设置在侧壁30的顶部,该顶板40与底板20的设置方向相同,顶板40与底板20呈并列状结构设置在侧壁30的上下两端,该底板20、侧壁30及顶板40围设成该外壳10,使该外壳10呈中空圆柱状结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顶板40上设置有密封盖45;该密封盖45呈圆形设置在顶板40背向底板20的一侧,该密封盖45用于对外壳10的内部容置空间进行密封,进而防止外壳10内的化工产品外泄。

该定位组件50与外壳10连接,定位组件50用于对叉车的夹取位置进行定位;该定位组件50包括第一定位环60及第二定位环70。该第一定位环60对应设置在侧壁30上,第一定位环60呈圆环状结构自侧壁30向外延伸设置,第一定位环60对应设置在定位组件50靠近顶板40的一侧,该第一定位环60的设置方向与顶板40的设置方向相同;该第二定位环70对应设置在侧壁30上,第二定位环70呈圆环状结构自侧壁30向外延伸设置,第二定位环70对应设置在定位组件50靠近底板20的一侧,该第二定位环70与第一定位环60沿底板20至顶板40的方向并列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环60、第二定位环70及外壳10的中心轴线(中心轴线为:部件外缘曲面在同一截面上的各点到该中心轴线上的点的距离相等,其中该截面的设置方向与中心轴线相垂直)为同一直线。

该肋条80对应设置在外壳10上,肋条80设置在第一定位环60与第二定位环70之间,肋条80呈圆环状自侧壁30向外延伸设置,该肋条80的设置方向与第一定位环60的设置方向相同,该肋条80用于提高外壳10的侧壁30的硬度,进而提高侧壁30的抗变形能力。更进一步地,该肋条80设置有至少两个,各肋条80沿底板20至顶板40的方向呈并列状均匀间隔排布设置在侧壁30上,各肋条80的中心轴线与外壳10的中心轴线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该肋条80的设置数量为四个;各肋条80、第一定位环60及第二定位环70与该外壳10为一体式结构;更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环60与第二定位环70自侧壁30向外的延伸高度高于肋条80自侧壁30向外的延伸高度,用于保证定位组件50可以更好的对液体化工料桶100的夹持位置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中的液体化工料桶100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在外壳10的侧壁30上设置第一定位环60与第二定位环70,使外界的叉车可以快速定位对液体化工料桶100的夹取位置,进而提高对液体化工料桶100的运输效率;通过在第一定位环60与第二定位环70之间设置肋条80,同时保证肋条80的设置方向与第一定位环60的设置方向相同,提高外壳10沿垂直中心轴线方向的抗变形能力,进而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叉车将外壳10挤压变形,进而液体化工料桶100在堆码时不会应为外壳10变形而无法堆放,有效保证了运输效率。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化工料桶20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化工料桶100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化工料桶200还包括加强梁90;该加强梁90对应设置在侧壁30的外侧,加强梁90对应与外壳10连接固定,加强梁90依次穿设该定位组件50与肋条80,加强梁90呈圆柱状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加强梁90的一端与顶板40连接,另一端与底板20连接,该加强梁90的设置方向与顶板40的设置方向相垂直。在本实施例中,该加强梁90设置有至少两个,各加强梁90环绕外壳10均匀间隔设置,各加强梁90的设置方向与中心轴线的设置方向相同;更进一步地,该加强梁90的设置数量为四个,四个加强梁90围绕该侧壁30均匀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液体化工料桶200通过设置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加强梁90,并通过将加强梁90的两端分别与顶板40及底板20连接固定,有效提高液体化工料桶200沿中心轴线方向的抗变形能力,进而提高液体化工料桶200在堆码罗列时的承载能力,提高液体化工料桶200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提高液体化工料桶200的抗变形能力。

上述液体化工料桶,通过设置与外壳10连接的肋条80,提高外壳10的抗变形能力,有效防止叉车在夹持液体化工料桶的过程中由于变形而无法正常堆码,进而有效保证运输效率;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定位环60与第二定位环70,对叉车的夹持位置进行定位,进而提高运输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