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料装置及其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2360发布日期:2020-06-16 23:2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上下料装置及其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上下料装置及其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序采用自动化机构替代人工作业。虽然自动化作业方式提供了加工下料,然而,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采用自动化机构进行上下料时,需要运动部件在上料位置和下料位置快速移动,而目前对于这些运动部件的控制,仅依赖程序控制伺服电机来保障运动部件的运动或停止,在出现机械故障时容易出现运动控制偏差而发生撞击事故,甚至运动部件滑脱相应的运行轨道。此外,多个运动部件协同作业时,运动部件之间也可能发生撞击事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因此,提高自动化机构的使用安全变动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传输机构以及包括该传输机构的上下料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机构,包括:

机架;

第一桁架,所述第一桁架设于所述机架,且所述第一桁架能够在所述机架上移动;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桁架运动;

其中,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一撞块,所述第一桁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对应的第一转臂开关,所述第一转臂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撞块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距离所述第一桁架较远的一侧,在所述第一桁架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臂开关率先与所述第一挡板相接触,当所述第一桁架继续朝所述第一挡板所在一侧运动时,所述第一撞块与所述第一桁架相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一桁架继续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二撞块,所述第一桁架位于所述第一撞块和所述第二撞块之间,所述第一撞块和所述第二撞块分别限定所述第一桁架的运动极限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桁架设有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二撞块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块随所述第一桁架移动的轨迹上,以使得所述第一桁架在所述机架上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缓冲块能够与所述第二撞块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桁架设有第一感应组件,所述机架设有第一触发件,且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和所述第一触发件位于所述第一撞块和所述第二撞块之间,以在所述第一桁架与所述第一撞块或所述第二撞块接触前,所述第一感应组件能够率先移动至与所述第一触发件相对位置,当所述第一感应组件与所述第一触发件相对时,所述第一感应组件能够向所述控制器发出反馈信号,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第一桁架的运动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包括支架和多个感应件,多个所述感应件并排设置并通过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桁架,所述机架设有2个所述第一触发件,2个所述第一触发件间隔设置,且均位于所述感应件随所述第一桁架移动的轨迹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二桁架,所述第一桁架上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桁架上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设有能够相互接触的缓冲块,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其中之一设有感应开关,其中之另一设有与所述感应开关相对的触片,当所述第一桁架和所述第二桁架相向运动至所述感应开关与所述触片相互接触时,所述触片能够触发所述感应开关以使得所述感应开关向所述控制器发出反馈信号,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第一桁架和所述第二桁架的运动状态,所述感应开关和所述触片的距离小于所述缓冲块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二挡板和第三撞块,所述第二桁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挡板相对应的第二转臂开关,所述第二转臂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撞块位于所述第二挡板的距离所述第二桁架较远的一侧,在所述第二桁架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二转臂开关率先与所述第二挡板相接触,当所述第二桁架继续朝所述第二挡板所在一侧运动时,所述第三撞块与所述第二桁架相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二桁架继续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上设有第四撞块,所述第二撞块和所述第四撞块位于所述第一桁架和所述第二桁架之间,且所述第二桁架位于所述第三撞块和所述第四撞块之间,所述第三撞块和所述第四撞块分别限定所述第二桁架的运动极限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桁架和所述第二桁架的结构相同;

或者,所述第二桁架设有第二感应组件,所述机架设有第二触发件,且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和所述第二触发件位于所述第三撞块和所述第四撞块之间,以在所述第二桁架与所述第三撞块或所述第四撞块接触前,所述第二感应组件能够率先移动至与所述第二触发件相对位置,当所述第二感应组件与所述第二触发件相对时,所述第二感应组件能够向所述控制器发出反馈信号,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第二桁架的运动状态。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包括上述的传输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料装置及其传输机构,利用第一挡板与第一转臂开关对第一桁架的运动进行限位,在第一转臂开关被第一挡板碰撞后,第一转臂开关通过向控制器发送信号而使得控制器调整第一桁架运动状况而避免超行程运动出现撞击事故。由于机架上设置了第一撞块,在第一转臂开关失效时,第一撞块也能够起到限制第一桁架继续朝第一挡板所在一侧运动,进而防止第一桁架离开机架,提高传输机构安全可靠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传输机构的圆圈a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示出的传输机构的圆圈b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示出的传输机构的圆圈c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示出的传输机构的圆圈d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示出的传输机构的圆圈e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示出的传输机构的圆圈f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示出的传输机构的第一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示出的传输机构的第二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方式的传输机构中,第一感应组件/第二感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方式的传输机构中,第二桁架移动至第一感应件触发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方式的传输机构中,第二桁架移动至第二感应件触发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3为一实施方式的传输机构中,第二桁架移动至第二转臂开关触发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一实施方式的传输机构中,第二桁架移动至与第三撞块相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5为一实施方式的传输机构中,第二桁架移动至第三感应件触发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6为一实施方式的传输机构中,第二桁架移动至与第四撞块相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7为一实施方式的传输机构中,第一桁架与第二桁架相对移动至感应开关与触片相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传输机构100,包括机架110、第一桁架120和控制器(图未示出)。第一桁架120设于机架110,且第一桁架120能够在机架110上移动。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桁架120运动。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桁架120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以在机架110上移动,控制器通过调整伺服电机的工作状态改变第一桁架120的运动状态。

结合图2和图8所示,机架110上设有第一挡板101和第一撞块103。第一桁架120上设有与第一挡板101相对应的第一转臂开关121,第一转臂开关12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撞块103位于第一挡板101的距离第一桁架120较远的一侧,在第一桁架120移动过程中,第一转臂开关121率先与第一挡板101相接触,当第一桁架120继续朝第一挡板101所在一侧运动时,第一撞块103与第一桁架120相接触以限制第一桁架120继续运动。

该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挡板101与第一转臂开关121对第一桁架120的运动进行限位,在第一转臂开关121被第一挡板101碰撞后,第一转臂开关121通过向控制器发送信号而使得控制器调整第一桁架120运动状况而避免超行程运动出现撞击事故。由于机架110上设置了第一撞块103,在第一转臂开关121失效时,第一撞块103也能够起到限制第一桁架120继续朝第一挡板101所在一侧运动,进而防止第一桁架120离开机架110,提高传输机构100安全可靠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撞块103具有较好的抗撞击性能或缓冲性能,从而降低第一桁架120超行程运行时与机架110之间的撞击力,对传输机构100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结合图3所示,机架110上设有第二撞块107。第一桁架120位于第一撞块103和第二撞块107之间,确切的说,第一桁架120在第一撞块103和第二撞块107之间运动,即第一撞块103和第二撞块107分别限定第一桁架120的运动极限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撞块103和第二撞块107对第一桁架120的运动行程限位是基于对第一桁架120的物理接触进行的机械限位。只有在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如第一转臂开关121等元件的行程限位失效的情况下,第一桁架120继续运行而与第一撞块103和第二撞块107相撞。通过这种结构设置,第一撞块103和第二撞块107能够起到较好的机械限位效果,防止传输机构100运行异常时,传输机构100的结构出现严重撞击事故。

结合图8所示,第一桁架120设有第一缓冲块123。第二撞块107位于第一缓冲块123随第一桁架120移动的轨迹上,以使得第一桁架120在机架110上移动过程中,第一缓冲块123能够与第二撞块107接触,以缓冲第一桁架120相对机架110的冲击力。

结合图1、图3和图8所示,第一桁架120设有第一感应组件124,第一触发件105。第一感应组件124和第一触发件105位于第一撞块103和第二撞块107之间,以在第一桁架120与第一撞块103或第二撞块107接触前,第一感应组件124能够率先移动至与第一触发件105相对位置,当第一感应组件124与第一触发件105相对时,第一感应组件124能够向控制器发出反馈信号,控制器能够根据反馈信号调整第一桁架120的运动状态。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利用第一感应组件124和第一触发件105进行电子感应限位,加强对第一桁架120运行行程的限位,提高第一桁架120运行安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就传输机构100包括第一桁架120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传输机构100可以不局限于只有第一桁架120。

参阅图1所示,传输机构100包括第一桁架120和第二桁架130。第一桁架120和第二桁架130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里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在传输机构100具有多个桁架的情况下,利用“第二桁架130”与“第一桁架120”加以区分,并非对本申请传输机构100的桁架结构进行限制,实际上,无论是第一桁架120,还是第二桁架130,只要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机架110,满足物料传输需要即可。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架110可以包括多个支撑柱111以及设于多个支撑柱111上的运行轨道,运行轨道可以是多个。如图1所示,机架110包括2个平行设置的运动轨道112、113,第一桁架120和第二桁架130横跨在2个运行轨道112、113上,从而第一桁架120能够平稳地在运行轨道上移动,相应地,第二桁架130也能够平稳地在运行轨道上移动。在机架110设置运行轨道的基础上,可以将用于对第一桁架120进行限位或定位的第一转臂开关121或撞块等结构设置在相应的运行轨道112或运行轨道113上。

继续参阅图1所示,在传输机构100包括第一桁架120和第二桁架130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桁架120和第二桁架130能够相对运动,确切的说,第一桁架120和第二桁架130能够朝相向运动,也能够相背运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桁架120和第二桁架130在机架110上的运动可以相互独立而互不干涉,以利用第一桁架120和第二额桁架同时进行物料转移。

结合图6至图9所示,第一桁架120上设有第一支撑杆122a,第二桁架130上设有第二支撑杆132a,第一支撑杆122a和第二支撑杆132a设有能够相互接触的缓冲块122b、132b。在第一支撑杆122a和第二支撑杆132a的缓冲块122b、132b相互接触时,缓冲块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冲效果,减小第一支撑杆122a和第二支撑杆132a之间的撞击力,从而使得第一桁架120和第二桁架130异常运行相撞时,缓冲块的设置降低撞击产生的破坏,对第一桁架120和第二桁架130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杆122a和第二支撑杆132a的其中之一设有感应开关122,其中之另一设有与感应开关122相对的触片132。结合图17所示,当第一桁架120和第二桁架130相向运动至感应开关122与触片132相互接触时,触片132能够触发感应开关122以使得感应开关122向控制器发出反馈信号,控制器能够根据反馈信号调整第一桁架120和第二桁架130的运动状态,避免第一桁架120和第二桁架130继续运动而相撞。需要说明的是,感应开关122和触片132的距离小于缓冲块122b和缓冲块132b之间的距离,从而利用感应开关122和触片132作为第一桁架120和第二桁架130之间的第一道防撞设计,在感应开关122失效时,即便第一桁架120和第二桁架130继续运动会相撞,缓冲块122b、132b也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冲防撞效果。

感应开关122可以是转臂开关等机械触发形式的开关,也可以是采用光电感应的开关,在此,感应开关122的类型不作限定。

结合图1、图4和图9所示,机架110上设有第二挡板102和第三撞块104。第二桁架130上设有与第二挡板102相对应的第二转臂开关131。第二转臂开关13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三撞块104位于第二挡板102的距离第二桁架130较远的一侧。结合图13所示,在第二桁架130移动过程中,第二转臂开关131率先与第二挡板102相接触。结合图14所示,当第二桁架130继续朝第二挡板102所在一侧运动时,第三撞块104与第二桁架130相接触以限制第二桁架130继续运动。

结合1和图5所示,机架110上设有第四撞块108,第二撞块107和第四撞块108位于第一桁架120和第二桁架130之间,且第二桁架130位于第三撞块104和第四撞块108之间,第三撞块104和第四撞块108分别限定第二桁架130的运动极限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桁架130也可以设置与第一桁架120的第一感应组件124相类似的行程限位结构。

具体地,第二桁架130设有第二感应组件134,机架110设有第二触发件。第二触发件可以为2个,分别为第二触发件134a和第二触发件106。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触发件也可以只有一个。下面仅以第二触发件为2个为例加以说明。第二感应组件134和第二触发件134a、第二触发件106位于第三撞块104和第四撞块108之间,以在第二桁架130与第三撞块104或第四撞块108接触前,第二感应组件134能够率先移动至与第二触发件134a或第二触发件106相对位置,当第二感应组件134与第二触发件134a或第二触发件106相对时,第二感应组件134能够向控制器发出反馈信号,控制器能够根据反馈信号调整第二桁架130的运动状态。

第二感应组件134的结构形式可以与第一感应组件124的结构形式相同。

结合图10所示,第一感应组件124和第二感应组件134包括支架和多个感应件。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组件124和第二感应组件134包括3个感应件,分别为第一感应件1341、第二感应件1342和第三感应件1343。

结合图1、图3和图8所示,第一桁架120的第一感应组件124中,多个感应件并排设置并通过支架安装于第一桁架120,即在感应件包括第一感应件1341、第二感应件1342和第三感应件1343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件1341、第二感应件1342和第三感应件1343分别通过支架并排安装于相应地第一桁架120。机架110设有2个第一触发件105,2个第一触发件105间隔设置,且均位于感应件随第一桁架120移动的轨迹上。从而随着第一桁架120在机架110上移动,第一感应件1341、第二感应件1342和第三感应件1343移动地与第一触发件105相对应,从而利用第一感应件1341、第二感应件1342和第三感应件1343产生的感应信号获知当前第一桁架120所处的位置,以便控制器调整第一桁架120的运动状态,以限制第一桁架120的运动行程。

相应地,结合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二桁架130的第二感应组件134中,多个感应件并排设置并通过支架安装于第二桁架130,第二触发件134a和第二触发件106间隔设置,且均位于感应件随第二桁架130移动的轨迹上。

需要说明的是,感应件的数量并不限于图10示出的3个,还可以是2个,此外,不限于通过支架安装于第一桁架12或第二桁架1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分别将多个感应件直接安装于第一桁架120或第二桁架130。

下面仅以第二感应组件134包括3个感应件为例对第二桁架130在机架110上的运动过程加以说明。

结合图11所示,第二桁架130处于起始位置时,或者说,传输机构100工作前,经复位操作,第二桁架130所处的原点位置。第一感应件1341与第二触发件134a相对应,此时,第一感应件1341的状态信号与第二感应件1342和第三感应件1343的信号不同,将能够很好的区分目前第二桁架130所处的状态位置。

结合图12所示,随着第二桁架130继续移动而超出初始位置,第二感应件1342与第二触发件134a相对,此时,可以利用第二感应件1342向控制器发出反馈信号,使得第二桁架130在控制器下停止运动,以避免超出运动行程。在第二感应件1342出现异常时,第二桁架130在机架110移动,结合图13所示,第二转臂开关131与第二挡板102相接触,从而利用第二转臂开关131向控制器发出反馈信号,以使得控制器调整第二桁架130运动状态,实现第二重防撞。结合图14所示,第二转臂开关131的机械感应失效时,第二桁架130继续朝第二挡板102所在一侧运动,第三撞块104与第二桁架130相接触以限制第二桁架130继续运动,以对第二桁架130做进一步限位而防止第二桁架130滑脱机架110。

结合图15所示,在第二桁架130朝另一个第二触发件,即第二触发件106移动的过程中,第二触发件106触发第三感应件1343前,第二桁架130可以是在伺服电机的控制下在机架110上移动,在传输机构100出现异常而第二桁架130超行程运动时,第三感应件1343随第二桁架130移动至与第二触发件106相对,第三感应件1343向控制器发出反馈信号,使得控制器调整第二桁架130运动状态,实现以对第二桁架130的限位。

结合图16所示,在第三感应件1343失效时,第二桁架130继续移动而使得第四撞块108与第二桁架130相接触,利用第四撞块108进一步限制第二桁架130移动,而迫使第二桁架130停下,实现机械防撞。

进一步地,结合图9和图16所示,第二桁架130上设有第二缓冲块133。第四撞块108位于第二缓冲块133随第二桁架130移动的轨迹上,以使得第二桁架130在机架110上移动过程中,第二缓冲块133能够与第四撞块108接触,以缓冲第二桁架130相对机架110的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可以也能用于对切割板材进行上下料搬运作业。上下料装置包括上述传输机构100。通过第一桁架120或第二桁架130在机架110上的移动,带动相应的抓料组件移动至取料位置进行取料作业,以及带动相应的抓料组件移动至下料位置进行下料作业。由于上述传输机构100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轻撞击事故,从而采取该传输机构100的上下料装置运行较为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