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4524发布日期:2020-03-27 14:2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转运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垃圾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普通生活垃圾清运的车型主要有压缩式后装垃圾车、集装箱式垃圾车、密封桶式垃圾车等。

现有的垃圾转运车,主要用于将城市内各个压缩垃圾站中经过压缩处理的块状垃圾转运至大型的垃圾填埋场,进行进一步处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环境的重视加强,对垃圾转运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垃圾转运车只能运输块状压缩垃圾,对于一些无法收集至压缩站的散装垃圾处理起来十分困难,如果需要转运散装垃圾只能从后门进料,十分不便且收集效率低下。

目前市场上也存在少量自带压缩机的垃圾车,能对车内的垃圾进行压缩处理,但是一般而言只是简单地将车厢内的垃圾往车头处进行挤压,使得车厢能够承载更多的垃圾,但是再继续加入垃圾时,往往需要将原先的推板撤离,在投入新的垃圾之后,再对车内的旧的垃圾和新的垃圾进行再一次统一挤压,以压缩垃圾的体积。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对垃圾进行一定的压缩,但是由于每次加入新的垃圾时,都需要对原先已经压缩过的垃圾进行放松,然后再统一进行再一次压缩,不但繁琐,且加大了压缩机的处理功率,使得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且不利于提高垃圾压缩的效率,多次添加垃圾之后,容易造成厢体内的处于下方的垃圾挤压密度大,上方的垃圾挤压密度小的问题,车厢上部分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转运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高效运输处理散装垃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转运装置,包括:车体、厢体、控制机构、压缩机构和卡位机构;所述厢体固定在车体上,用于装载垃圾;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车体上;所述压缩机构设置在厢体内,用于对厢体内的垃圾进行压缩;所述卡位机构设置在厢体内,用于对压缩后的垃圾的位置进行限制。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压缩气缸和推板,所述推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厢体内,且固定在压缩气缸的推杆上。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卡位机构包括若干卡位板,所述卡位板上与厢体内壁相接的侧边设有卡位件,所述卡位件为软性橡胶材料,且卡位件与厢体过盈配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厢体包括内厢体和外厢体,所述外厢体包裹在内厢体之外,所述压缩机构设置在内厢体和外厢体之间,所述卡位板设置在内厢体内,所述内厢体的两个侧面均设有穿透内厢体内壁的滑槽,所述滑槽沿内厢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压缩机构还包括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固定在外厢体内,所述压缩气缸固定在移动部件上,所述移动部件带动压缩气缸沿着垂直于厢体长度的方向移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部件包括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受控于控制机构,所述压缩气缸固定在移动气缸的推杆上。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垃圾转运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厢体用来承载散装垃圾,压缩机构能够对厢体内的垃圾进行压缩,而压缩后的垃圾则由卡位机构进行位置限制,使得被压缩后的垃圾在卡位机构的作用下能够维持被压缩的状态,而不受到新投入的垃圾的影响,压缩机构只需要对新投入的垃圾进行压缩即可,从而提高了垃圾压缩的效率,也提高了厢体内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垃圾转运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活动板打开状态)。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垃圾转运装置的厢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垃圾转运装置的内厢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车体;2-厢体;3-压缩机构;4-卡位机构;5-内厢体;6-外厢体;7-定板;8-活动板;9-滑槽;10-压缩气缸;11-推板;12-移动气缸;13-卡位板;14-卡位件;15-污水孔;16-污水槽;17-垃圾投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转运装置,包括车体1、厢体2、控制机构、压缩机构3和卡位机构4。

参阅图1,厢体2固定在车体1上,用于装载垃圾。

参阅图2,控制机构设置在车体1上。压缩机构3设置在厢体2内,用于对厢体2内的垃圾进行压缩。卡位机构4设置在厢体2内,用于对压缩后的垃圾的位置进行限制。

厢体2用来承载散装垃圾,压缩机构3能够对厢体2内的垃圾进行压缩,而压缩后的垃圾则由卡位机构4进行位置限制,使得被压缩后的垃圾在卡位机构4的作用下能够维持被压缩的状态,而不受到新投入的垃圾的影响,压缩机构3只需要对新投入的垃圾进行压缩即可,从而提高了垃圾压缩的效率,也提高了厢体2内空间的利用率。

参阅图2,厢体2包括内厢体5和外厢体6。外厢体6包裹在内厢体5之外,内厢体5和外厢体6之间留有空间,构成置物空腔。内厢体5为无盖厢体,外厢体6为顶盖可伸缩的厢体,外厢体6的顶盖包括定板7和活动板8,定板7与外厢体6固定连接,活动板8通过活动气缸可移动地设置在外厢体6上,且活动气缸受控于控制机构。

在需要投入垃圾时,控制机构通过控制活动气缸工作来使得活动板8向着定板7的一侧运动,从而形成垃圾投入口17。

参阅图5,内厢体5的左右两个侧边均设有一道滑槽9,且该滑槽9的深度完全穿透内厢体5的内壁。

压缩机构3设置在内厢体5和外厢体6之间,即设置在置物空腔内。

参阅图3-4,压缩机构3包括压缩气缸10、推板11和移动部件。推板11可移动地设置在厢体2内,且固定在压缩气缸10的推杆上。移动部件固定在外厢体6内,压缩气缸10固定在移动部件上,移动部件带动压缩气缸10沿着垂直于厢体2长度的方向移动。移动部件包括移动气缸12,移动气缸12受控于控制机构,压缩气缸10固定在移动气缸12的推杆上。在移动气缸12和压缩气缸10的配合下,推板11在厢体2的长度方向、以及垂直于厢体2长度的方向均具有一定的位移自由度。在本实施例中,推板11在外厢体6上的设置高度与内厢体5上的滑槽9高度相配合,当移动气缸12推动压缩气缸10向着内厢体5的一侧越来越近时,推板11插入滑槽9,伸入内厢体5内。

参阅图3,卡位机构4包括若干卡位板13。卡位板13上与厢体2内壁相接的侧边设有卡位件14。卡位件14为软性橡胶材料,且卡位件14与厢体2过盈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的卡位板13的初始位置均处于厢体2的尾端,即离车头最远的地方,且每块卡位板13之间设有间隙。

当需要将内厢体5中的垃圾进行压缩时,控制机构控制移动气缸12和压缩气缸10先后动作,使得推板11穿过滑槽9插入卡位板13之间的间隙中,将卡位板13从内厢体5尾部向着车头的方向进行推移,从而对内厢体5中的垃圾进行压缩。通过控制机构的设置,使得移动气缸12和压缩气缸10每次工作时均只推动一块卡位板13移动。而被推到车头处对垃圾完成压缩的卡位板13,在推板11撤出之后,由于卡位件14的作用,与内厢体5内壁形成的摩擦力使得卡位板13始终处于压缩位置,从而对已经被压缩的垃圾的位置进行限制。而对于后投入的新的垃圾,只需要重新再推动一块卡位板13,即可对新垃圾进行压缩。

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在内厢体5的侧面底部设有污水孔15,在内厢体5和外厢体6之间的置物空间的底部设有污水槽16,污水孔15与污水槽16相通。在压缩的过程中,垃圾内的污水能够从污水孔15中流出,流到污水槽16内,同时,被压缩一侧的空气也可以从内厢体5上端的开口排出到置物空间内,从而减小压缩时的阻力。而在压缩和运输的过程中,外厢体6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因此,垃圾臭气不会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在新垃圾的投入时,外厢体6的顶盖打开,厢体2内外的压力得到平衡,从而缓解厢体2所受压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散装的垃圾进行高效地进行压缩和运输,将对垃圾的压缩进行分批分次处理,使得垃圾的压缩更加均匀,避免了厢体内下部分垃圾压缩过度而上部分垃圾松散的现象,提升了厢体的利用率。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