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收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5861发布日期:2020-05-22 21:11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气管收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气管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软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非常普遍,其优点是有较强的伸缩性、柔软性、抗拉性能,耐弯折,经常被用作电线电缆保护管、液体管道、气体管道、通风管道等。在某些领域中,软管在参与工作的过程中一般被固定,不会轻易被移动,而在其他一些领域里,比如机械制造,软管可能只需要在某些工序里参与工作;而软管在不需参与工作的时候,若被置之不理,随意摆放,很可能会对工作人员造成阻碍,降低工作效率。

而对于软管在不参与工作时的处理,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是人工收纳或采用收纳装置收纳,但采用人工收纳的方法存在效率低的不足;而用收纳装置虽然比人工收纳效率高,但是一般的收纳装置只能处理一或两条软管,以气管为例,当气管数量较多时,容易出现气管摆放顺序被打乱、气管缠绕错乱等情况,甚至会降低气密性等。不仅是气管,使用电线、绳子等长条形、可弯折的物件时都有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收卷装置,以解决收纳不方便、效率低,气管易发生缠绕从而影响气密性等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管收卷装置,包括绕管筒,绕管筒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有与绕管筒同轴布置的绕管轴,绕管筒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绕管筒穿管孔;绕管轴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绕管轴穿管孔,绕管轴内设有与绕管轴穿管孔连通的穿管通道,穿管通道至少一端设置有连通至空腔外的开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如下:

该气管收卷装置开始工作前,使用者将一条或者若干条气管的一端从绕管筒穿管孔穿过,进入绕管筒内,再穿过绕管轴穿管孔,进入穿管通道内,最后穿过穿管通道离开气管收卷装置,直到一定长度的气管离开气管收卷装置后停止,气管从该端到绕管筒穿管孔的长度在气管收卷装置工作的过程中是始终不变的。气管收卷装置开始工作后,处于绕管筒穿管孔外的气管部分逐渐缠绕在绕管筒上,而处于绕管筒内的气管部分则会逐渐缠绕在绕管轴上,气管的这两部分在气管收卷装置工作过程中互不干涉。

具体的,绕管筒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绕管导向槽且该第一绕管导向槽沿绕管筒的轴向呈螺旋布置,绕管筒穿管孔布置在第一绕管导向槽内;绕管轴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绕管导向槽且该第二绕管导向槽沿绕管轴的轴向呈螺旋布置,第二绕管导向槽的螺旋方向与第一绕管导向槽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绕管导向槽的目的在于使气管有序地缠绕在绕管筒和绕管轴上,气管收卷装置收放气管的过程更顺畅。

具体的,绕管轴沿自身轴向形成有依次排布的绕管区和穿孔区,绕管区靠近绕管筒穿管孔布置,穿孔区靠近开口布置;绕管轴穿管孔设置于穿孔区,第二绕管导向槽设置于绕管区。绕管区和穿管区不重合,可以在气管收卷装置工作时,降低位于绕管区的气管对位于穿孔区的气管的影响,使位于穿孔区的气管更加稳定。

具体的,绕管轴与绕管筒之间连接有转接件,绕管轴通过转接件相对绕管筒自转动。绕管轴的外轮廓呈圆柱结构,绕管轴的一端连接有与绕管轴同轴且外表面设置有螺纹的固定部,另一端连接有与所述绕管轴同轴设置的圆管部;转接件包括轴承,轴承设置于固定部与圆管部上,轴承的外圈与绕管筒相连。气管收卷装置工作时,绕管轴被固定,绕管筒通过转接件相对绕管轴转动。

具体的,该气管收卷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包括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上设置有可自转动的运动部,运动部通过传动件与绕管筒同步转动。运动部上设置有主动齿轮,绕管筒上设置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动力装置通过传动件带动运动部上的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以及与从动齿轮连接的绕管筒转动。

具体的,该气管收卷装置还包括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小板、侧板、保护罩、顶板和底板。固定小板与侧板垂直且设置有通孔,绕管轴的一端伸出绕管筒外并穿设在通孔内;保护罩与侧板左右两端连接且围绕绕管筒设置;保护罩上边缘连接有顶板,下边缘连接有底板,顶板及底板板与绕管筒端面平行。该保护装置的作用在于对气管收卷装置主体部分提供保护以及固定绕管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方便使用者收纳气管,不必经常对设备上的气管进行拆装,降低损耗速度,保证气管气密性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管收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护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绕管筒及其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绕管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绕管筒;2.空腔;3.固定部;4.开口;5.穿管通道;6.绕管轴穿管孔;7.绕管轴;8.第一绕管导向槽;9.第二绕管导向槽;10.轴承;11.圆管部;12.绕管筒穿管孔;13.主动齿轮;14.从动齿轮;15.动力装置;16.螺母;17.固定小板;18.侧板;19.顶板;20.保护罩;21.底板;22.通孔;23.卡扣;24.限位槽;25.限位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气管收卷装置包括绕管筒1,绕管筒1内设置有空腔2,该空腔2内设置有与绕管筒1同轴布置的绕管轴7,绕管筒1上开有绕管筒穿管孔12,绕管轴7上开有绕管轴穿管孔6,绕管筒穿管孔12和绕管轴穿管孔6均与空腔2连通;绕管轴7内还设有穿管通道5,该穿管通道5与绕管轴穿管孔6连通并且其中一端设置有开口4。绕管筒1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绕管导向槽8,该第一绕管导向槽8沿绕管筒1的轴向呈螺旋分布,绕管筒穿管孔位于第一绕管导向槽8上;绕管轴7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绕管导向槽9,该第二绕管导向槽9沿绕管轴7的轴向呈螺旋分布,且螺旋方向与第一绕管导向槽8相反。在空腔2内设置有将在气管收卷装置工作时缠绕在第二绕管导向槽9上的气管部分,而在绕管筒1外设置有将在气管收卷装置工作时缠绕在第一绕管导向槽8上的气管部分,该两部分气管的长度成比例设置。

绕管轴7被划分成沿轴向依次排布的穿孔区和绕管区,穿孔区布置在靠近开口4的位置,而绕管区布置在靠近穿孔区的位置;上述的绕管轴穿管孔6就布置在穿管区内,而第二绕管导向槽9则布置在绕管区内。绕管轴7的开口4一端连接有与绕管轴7同轴设置的固定部3,该固定部3外表面设置有螺纹且内部中空,可连通穿管通道5与外部空间;而绕管轴7的另一端则连接有圆管部11,该圆管部11也与绕管轴7同轴设置。

绕管轴7和绕管筒1之间连接有转接件,转接件包括轴承10,轴承10设置在固定部3和圆管部11上,外壁与绕管筒1相连。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3和圆管部11上还设置有限位槽24,该限位槽24中设置有卡扣23,而固定部3和绕管轴7之间及圆管部11和绕管轴7之间因为高度差而形成限位壁25,通过限位壁25与卡扣23形成的限位结构,防止轴承10在气管收卷装置工作时滑动走位。

绕管筒1外部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15和运动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15为电机,运动部可自转动并且连接有主动齿轮13,主动齿轮13与设置在绕管筒1上且与绕管筒1同轴布置的从动齿轮14啮合连接。

本实施例还包括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小板17、侧板18、保护罩20、顶板19和底板21;固定小板17与侧板18垂直连接,固定小板17上设置有通孔22,绕管轴7上的固定部伸出绕管筒1外并穿设在通孔22内,通过螺母16锁紧固定;保护罩20与侧板18左右两端连接且围绕绕管筒1和驱动装置设置;保护罩20上边缘与顶板19连接,下边缘与底板21连接,顶板19及底板21与绕管筒1的端面平行。该保护装置在组装完成后,在顶板19、侧板18和保护罩20之间形成有一缺口,气管通过该缺口连接保护装置内部的气管收卷装置和保护装置外部的设备。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气管收卷装置开始工作前,一条或者若干条气管的一端从绕管筒穿管孔12穿过,进入绕管筒1内,再穿过绕管轴穿管孔6,进入穿管通道5内,再穿过固定部5离开气管收卷装置,直到一定长度的气管离开气管收卷装置后停止,气管从该端到绕管筒穿管孔12的长度在气管收卷装置工作的过程中是始终不变的。开始工作后,主动齿轮13在动力装置15的作用下转动,通过齿轮啮合,带动从动齿轮14转动,绕管筒1及第一绕管导向槽8在从动齿轮14的带动下,通过轴承10的作用围绕着绕管轴7转动,绕管轴7被螺母16固定,使得绕管轴7在气管收卷装置工作过程中不转动。而在工作过程中,处于绕管筒穿管孔12外的气管部分逐渐缠绕在第一绕管导向槽8里,而置于绕管筒1内的气管部分会逐渐缠绕在第二绕管导向槽9里。

本说明书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思路下所做的等同技术变换,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