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塑成型法非开挖管道修复加温软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5817发布日期:2020-05-22 21:1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塑成型法非开挖管道修复加温软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塑成型法非开挖管道修复加温软化装置。



背景技术:

热塑成型生产的管道在收卷时,由于它的硬度等方面原因会比较麻烦,收卷的目的一方面是将管道有序的放置,另一方面有序的收卷也为下次的使用提供方便,长度短的管道通过人力收卷是比较容易的,但是遇到长度长的管道,人力收卷显然非常的吃了,同时人力收卷也会显得杂乱无章,现有技术中缺少非常合理的设备对管道进行自动有序的收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塑成型法非开挖管道修复加温软化装置,其具有对热塑成型的管道进行自动有序的收卷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塑成型法非开挖管道修复加温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加温室、整形室、牵引装置和收卷装置,所述加温室与蒸汽发生器连接,所述整形室内设有压形装置。

进一步的,优选地,所述蒸汽发生器为蒸汽锅炉,通过所述蒸汽锅炉往所述加温室内通入蒸汽。

优选地,所述压形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压轮,所述压轮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通过固定在所述整形室内的第一气缸推动水平移动,上下呈v型设置的第一限位辊和第二限位辊,v型设置的所述第一限位辊和所述第二限位辊的开口朝向所述压轮,所述第一限位辊转动安装在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通过顶部的第二气缸推动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限位辊转动安装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三支架通过底部的第三气缸推动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整形室内还设有位于所述压形装置前方的限位装置、位于所述压形装置后方依次设置的第一定型装置和第二定型装置。

更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第一辊道,每根所述第一辊道竖直设置,每根所述第一辊道与所述整形室转动连接,位于两根所述第一辊道后方水平设置有第二辊道,所述第二辊道可转动的设置在第四支架上,所述第四支架通过底部的第四气缸推动上下移动。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定型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三辊道和第四辊道,所述第三辊道与第五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辊道与第六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五支架通过顶部安装在所述整形室上的第五气缸推动上下移动,所述第六支架通过底部安装在所述整形室上的第六气缸推动上下移动。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定型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两组辊道组,每组所述辊道组包括上下设置的两根第五辊道,所有所述第五辊道均转动安装在第七支架上,所述第七支架通过顶部安装在所述整形室上的气缸七推动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牵引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履带和下履带,所述下履带均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上履带通过螺母与丝杆连接,所述丝杆一端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垂直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丝杆通过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电机驱动转动。

优选地,所述收卷装置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并排固定有多个收卷架,每个所述收卷架包括左右两侧的挡板,两侧所述挡板之间连接有多根横杆,所述转轴一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动。

优选地,所述收卷装置和所述牵引装置之间设有收卷辅助装置,所述收卷辅助装置包括传送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加温室对管道进行先行软化,从而方便后续的整形室进行挤压成型方便后续的收卷,通过牵引装置对管道进行拉动、牵引,最后通过收卷装置对成型的管道进行收卷,整个设备实现自动化管道收卷,收卷有序、速度快、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塑成型法非开挖管道修复加温软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收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热塑成型法非开挖管道修复加温软化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加温室1、整形室2、牵引装置3和收卷装置4;

加温室1与蒸汽发生器连接,加温室1内铺设有连接蒸汽发生器的管道,蒸汽发生器为蒸汽锅炉,通过蒸汽锅炉往加温室1内通入蒸汽使加温室1内的温度提高,管道在加温室1的高温下软化;

如图2所示,整形室2内设有压形装置21,压形装置21包括水平设置的压轮211,压轮211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架212上,第一支架212通过固定在整形室2内的第一气缸213推动水平移动,压轮211在第一气缸213推动下从侧边挤压管道,上下呈v型设置的第一限位辊214和第二限位辊215,v型设置的第一限位辊214和第二限位辊215的开口朝向压轮211,第一限位辊214转动安装在第二支架216上,第二支架216通过顶部的第二气缸217推动上下移动,第二限位辊215转动安装在第三支架218上,第三支架218通过底部的第三气缸219推动上下移动,第一限位辊214和第二限位辊215从上下方向移动夹住软化的管道从而配合压轮211将管道压成v型;

位于压轮211两侧的前方均设有限位柱210,限位柱210固定在第一支架212上,管道先经过两侧的限位柱210进行限位,再经压轮211和第一限位辊214和第二限位辊215进行挤压形成v型;

当第一限位辊214和第二限位辊215布置成平行设置,压轮211设置成管道两侧各有一个,则能够实现将管道挤压成工字型;

整形室2内还设有位于压形装置21前方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第一辊道221,每根第一辊道221竖直设置,每根第一辊道221与整形室2转动连接,管道从两根第一辊道221之间通过,位于两根第一辊道221后方水平设置有第二辊道222,第二辊道222可转动的设置在第四支架223上,第四支架223通过底部的第四气缸224推动上下移动,通过第二辊道222对两根第一辊道221之间通过的管道进行支撑;

位于压形装置21后方依次设置的第一定型装置23和第二定型装置24,第一定型装置23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三辊道231和第四辊道232,第三辊道231与第五支架233转动连接,第四辊道232与第六支架234转动连接,第五支架233通过顶部安装在整形室2上的第五气缸235推动上下移动,第六支架234通过底部安装在整形室2上的第六气缸236推动上下移动,第三辊道231向下移动,第四辊道232向上移动从而将压成v型的管道继续压挤进行初定型;

第二定型装置24包括并排设置的两组辊道组,每组辊道组包括上下设置的两根第五辊道241,所有第五辊道241均转动安装在第七支架242上,第七支架242通过顶部安装在整形室2上的气缸七243推动上下移动,对经过第一定型装置23初定型的v型管道进行再次最终定型,从而防止一次直接定型对管道的伤害过大;

如图3所示,牵引装置3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履带31和下履带32,上履带31和下履带32分别通过现有的驱动部件驱动,下履带3安装在安装架33上,上履带31通过螺母34与丝杆35连接,具体的,螺母34与上履带31的驱动部件中不动的部件连接,丝杆35一端通过轴承和轴承座36垂直安装在安装架33上,丝杆35通过安装在安装架33上的电机37驱动转动,上履带31下降从而配合下履带32压住压成v型的管道,驱动上履带31和下履带32转动从而对压成v型的管道进行牵引;

如图4所示,收卷装置4包括底座41,底座41放置在轨道411上,从而可以推动底座41滑动,与底座41转动连接的转轴42,转轴42通过多个轴承与底座41连接,转轴42上并排固定有多个收卷架40,优选三个收卷架40,每个收卷架40包括左右两侧的挡板43,两侧挡板43之间连接有多根横杆44,横杆44与管道的接触面为曲面从而保护管道,转轴42一端通过驱动电机45驱动转动,驱动电机45固定在底座41上,驱动电机45驱动收卷架40转动从而将压成v型的管道绕在多根横杆44上;

进一步的,收卷装置4和牵引装置3之间设有收卷辅助装置5,收卷辅助装置5包括传送辊51,传送辊51转动设置在第七支架52上,通过传送辊51对v型管道进行中间传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