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装箱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5615发布日期:2020-05-22 20:2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自动装箱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自动装箱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成品组装完成后,需要进入装箱工艺,即将电子设备装入包装箱内,但是目前的装箱过程中,一般采用人工将电子装置装入包装箱,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且由于操作人员容易产生疲劳,导致电子装置受到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装箱设备,旨在避免电子装置在装箱过程中受损,降低掉机与故障率,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装箱设备,用于将电子装置装入包装箱,所述自动装箱设备包括:

出料滚筒线,所述出料滚筒线用于放置所述包装箱;

感应定位机构,所述感应定位机构放置在所述出料滚筒线上,用于对所述包装箱进行感应定位;

来料工装板,所述来料工装板用于放置所述电子装置;

位置调整机构,所述位置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放置在所述来料工装板上的电子装置的位置;以及

取料机构,所述取料机构用于搬运所述电子装置并将其放入所述包装箱内。

可选地,所述感应定位机构包括:自动定位机构和感应定位板,所述自动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出料滚筒线上,所述包装箱放置在所述出料滚筒线上的自动定位机构上;所述感应定位板位于所述出料滚筒线的一端并靠近所述自动定位机构,所述自动定位机构带动所述包装箱靠压在所述感应定位板上,触发所述感应定位板发出感应信号,对所述包装箱进行智能定位。

可选地,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升降挡料机构和推直机构,所述升降挡料机构位于所述来料工装板与所述出料滚筒线之间,所述推直机构与所述升降挡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来料工装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升降挡料机构抵住所述电子装置的一侧边,所述推直机构推动所述电子装置,所述升降挡料机构和推直机构两者配合使所述电子装置呈竖直状态。

可选地,自动装箱设备还包括第一机架,所述推直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机架上,所述取料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机架的顶部,所述感应定位板、升降挡料机构及来料工装板位于所述第一机架内。

可选地,所述取料机构包括:导轨、相互垂直的x轴模组、y轴模组及z轴模组,所述导轨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的顶部,所述y轴模组可沿所述导轨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导轨上,所述z轴模组与所述y轴模组上下滑动连接,所述x轴模组与所述z轴模组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x轴模组上安装有若干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末端朝向电视一侧设置有真空海绵吸盘。

可选地,自动装箱设备还包括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机架位于所述第一机架内,所述来料工装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机架上,所述来料工装板上安装有缓冲垫。

可选地,所述出料滚筒线包括第三机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三机架上的若干滚筒。

可选地,所述感应定位板安装于所述第三机架的一端,且所述第三机架安装所述感应定位板的该端位于所述第一机架内。

可选地,自动装箱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感应定位机构、感应定位板、升降挡料机构、推直机构、取料机构连接的控制机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自动装箱设备包括:出料滚筒线,所述出料滚筒线用于放置所述包装箱;感应定位机构,所述感应定位机构放置在所述出料滚筒线上,用于对所述包装箱进行感应定位;来料工装板,所述来料工装板用于放置所述电子装置;位置调整机构,所述位置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放置在所述来料工装板上的电子装置的位置;以及取料机构,所述取料机构用于搬运所述电子装置并将其放入所述包装箱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方案避免了电视等电子装置在装箱过程中受损,降低了掉机与故障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包装箱采用感应定位机构自动定位,感应定位机构对包装箱进行智能感应定位确认后取料机构才会动作,由此避免了包装箱没放到位的情况下,导致的电子装置摔坏,从而大幅降低了掉机与故障率,整个装箱过程自动完成,无需人工操作,进而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装箱设备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装箱设备较佳实施例中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出料滚筒线10;第三机架101;滚筒102;自动定位机构20;感应定位板30;升降挡料机构40;来料工装板50;缓冲垫501;推直机构60;取料机构70;y轴模组701;z轴模组702;x轴模组703;安装板704;真空海绵吸盘705;导轨706;包装箱80;电子装置90;第一机架100;第二机架11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考虑到目前对电视等电子装置进行装箱时,一般采用人工方式,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容易导致电子装置受到破损,由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装箱设备。

本实用新型自动装箱设备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用于包装电子装置的包装箱采用感应定位机构自动定位,感应定位机构对包装箱进行智能感应定位确认后取料机构工作,由此避免了包装箱没有到位时导致的电子装置摔坏,取料机构采用模组和海绵吸盘,相对于现有技术大幅降低了成本,并且取料机构和放料位置很近,从而大幅降低了掉机与故障率。

具体的,请参照图1至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装箱设备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装箱设备较佳实施例中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自动装箱设备包括出料滚筒线10、感应定位机构、来料工装板50、位置调整机构以及取料机构70。

其中,所述出料滚筒线用于放置包装箱80,所述感应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出料滚筒线10上,用于对所述包装箱80进行感应定位;所述来料工装板50用于放置电子装置,设置在所述出料滚筒线10一侧;所述位置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来料工装板50上的电子装置90的位置;所述取料机构70用于搬运所述来料工装板50上的电子装置并将其放置于所述包装箱内。

其中,本实施例电子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电视。

通过上述方案,避免了电视等电子装置在装箱过程中受损,降低了掉机与故障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感应定位机构包括自动定位机构20和感应定位板30,其中,所述自动定位机构20设置在所述出料滚筒线10上,所述包装箱放置在所述出料滚筒线10上的自动定位机构20上;所述感应定位板30位于所述出料滚筒线10的一端并靠近所述自动定位机构20。在所述包装箱放置在所述自动定位机构20上后,所述自动定位机构20带动所述包装箱靠压在所述感应定位板30上,触发所述感应定位板30发出感应信号,对所述包装箱进行智能定位。

更进一步的,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升降挡料机构40和推直机构60。其中,所述升降挡料机构40位于所述来料工装板50与所述出料滚筒线10之间,所述推直机构60与所述升降挡料机构40设置在所述来料工装板50的相对两侧。在电子装置放置在所述来料工装板50上后,所述升降挡料机构40抵住所述电子装置的一侧边,所述推直机构60推动所述电子装置,所述升降挡料机构40和推直机构60两者配合使所述电子装置呈竖直状态。

更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装箱设备还包括第一机架100,所述推直机构60安装于所述第一机架100上,所述取料机构70安装于所述第一机架100的顶部,所述感应定位板30、升降挡料机构40及来料工装板50位于所述第一机架5内。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取料机构70包括导轨706、相互垂直的x轴模组703、y轴模组701及z轴模组702,所述导轨706安装在所述第一机架100的顶部,所述y轴模组701可沿所述导轨706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导轨706上,所述z轴模组702与所述y轴模组701上下滑动连接,所述x轴模组703与所述z轴模组702固定连接,所述x轴模组703上安装有若干安装板704。

具体的,所述x轴模组703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z轴模组702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安装有安装板704,所述安装板704的末端设置有真空海绵吸盘705。

更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装箱设备还包括第二机架110,所述第二机架110位于所述第一机架100内,所述来料工装板50安装于所述第二机架110上,所述来料工装板50上安装有缓冲垫501。

更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滚筒线10包括第三机架101,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三机架101上的若干滚筒102,所述感应定位板30安装于所述第三机架101的一端,且所述第三机架101安装所述感应定位板30的该端位于所述第一机架100内。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出的自动装箱设备还包括与所述自动定位机构20、感应定位板30、升降挡料机构40、推直机构60、取料机构70连接的控制机构,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各个机构和部件协调动作,完成将电子装置90装入包装箱80的操作。

以下对本实施例所提出的自动装箱设备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首先,分别将电子装置90和包装箱80放置在来料工装板50和出料滚筒线10上,然后通过自动定位机构20将包装箱80靠压在感应定位板30上,触发所述感应定位板30发出感应信号,对所述包装箱进行智能定位。随后升降挡料机构40上升,抵挡所述电子装置90的一侧,推直机构60推动来料工装板50上的电子装置90并使其呈竖直状态,取料机构70搬运所述电子装置90,将所述电子装置90放置在包装箱80内,升降挡料机构40下降回流,实现整个动作过程。

其中,取料机构70搬运所述电子装置90的过程为:在电子装置90呈竖直状态后,z轴模组702下降,y轴模组701沿导轨706移动并带动x轴模组703移动并压住电子装置90的一侧,真空海绵吸盘705吸住电子装置90,z轴模组702上升,y轴模组701沿导轨706移动并带动x轴模组703及吸附在x轴模组703的电子装置90移动至包装箱80放置位,然后z轴模组702下降将电子装置90放入包装箱80内,完成自动装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自动装箱设备包括:出料滚筒线,所述出料滚筒线用于放置所述包装箱;感应定位机构,所述感应定位机构放置在所述出料滚筒线上,用于对所述包装箱进行感应定位;来料工装板,所述来料工装板用于放置所述电子装置;位置调整机构,所述位置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放置在所述来料工装板上的电子装置的位置;以及取料机构,所述取料机构用于搬运所述电子装置并将其放入所述包装箱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方案避免了电视等电子装置在装箱过程中受损,降低了掉机与故障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包装箱采用感应定位机构自动定位,感应定位机构对包装箱进行智能感应定位确认后取料机构才会动作,由此避免了包装箱没放到位的情况下导致的电子装置摔坏,从而大幅降低了掉机与故障率,整个装箱过程自动完成,无需人工操作,进而降低了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