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上车架自动从备料流水线转运至装配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5079发布日期:2020-05-20 01:30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挖掘机上车架自动从备料流水线转运至装配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挖掘机上车架自动从备料流水线转运至装配线的装置。



背景技术:

挖掘机上车架在喷漆下线后,需使用叉车转运至主装配流水线边进行部装整机线束,线束部装完毕后,人工使用行车再将上车架吊至装配流水线进行装配。行车吊转上车架时,因上车架尺寸很大,工人需绕车架挂吊具,吊转过程中由于视野不佳,易碰撞周边物料架,存在安全隐患。这种作业方式增加了作业人员数量,且工作效率低下;同时,采用燃油叉车转运,增加了能耗和尾气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挖掘机上车架自动从备料流水线转运至装配线的装置,其实现了大吨位挖掘机上车架从喷漆下线区到主装配流水线的全程自动化、无人化转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作业人员数量,降低了用工成本,改善了安全隐患和尾气污染等缺陷。

所述的挖掘机上车架自动从备料流水线转运至装配线的装置,包括上架自动物流总成,上架自动物流总成包括桁架结构,桁架结构上设有转运机构,桁架结构底部一侧设有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包括板链总成,板链总成上设有主传动机构总成和从动机构总成,桁架结构底部另一侧设有上架自动上线总成,上架自动上线总成包括导轨系统,导轨系统上设有上架自动转运小车。

进一步地,所述主传动机构总成包括主动机架,主动机架上设有电机减速机一和主传动轴,电机减速机一和主传动轴上分别设有主动链轮,主传动轴上设有从动链轮a,电机减速机一通过主动链轮和链条与主传动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机构总成包括从动机架,从动机架上设有从动轴,从动轴上设有从动链轮b,从动链轮b通过键与从动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行走装置,行走装置底部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底部设有夹持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随动框架,随动框架顶部设有主动轮和从动轮,随动框架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与桁架结构连接;夹持装置包括滑动支架,滑动支架上设有夹持油缸和滑动导轨,滑动导轨上设有夹爪,夹爪与夹持油缸的伸出端连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油缸和导向光轴,滑动支架通过升降油缸和导向光轴与随动框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系统包括固定导轨和移动导轨,移动导轨通过气缸及直线导轨组与固定导轨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架自动转运小车包括车架,车架上设有电机减速机二和顶升机构,车架底部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通过双排链轮及双排链条与电机减速机二连接,顶升机构通过顶升油缸及导向光轴与车架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警报系统,警报系统包括运行指示灯、三色警报灯和扬声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控系统,所述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上架自动物流总成、上架自动上线总成和警报系统分别与电控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控系统包括可编程控制器plc和无线通讯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上架自动物流总成、上架自动上线总成上分别设有接近开关、光电开关和激光测距传感器,接近开关、光电开关和激光测距传感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相互配合的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上架自动物流总成和上架自动上线总成,实现了挖掘机上车架按装配线计划在备料流水线上进行顺序流转,代替了原行车及叉车转运方式,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解放了人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全流程尾气零排放,有效改善了装配车间的作业环境,降低了车间噪音;

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控系统结合激光测距传感器、光电开关和接近开关,进行精确定位,实现了挖掘机上车架的自动抓取、平移、升降及自动转运至主装配流水线,利用机器代替人工,实现自动化作业;

3、上架自动上线总成通过上架自动转运小车及固定导轨与移动导轨配合,解决了主装配流水线与上架自动转运小车轨道交叉问题,实现了上车架部装完成后自动转运至主装配流水线并准确定位,为后续开展的自动化装配提供了方便寻位的良好基础;

4、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上架自动物流总成和上架自动上线总成之间采用无线通讯系统,实现了前一台上车架部装完成离开部装位置,后一台上车架到达备料流水线预设位置后,自动发送指令给上架自动物流总成,同时在上架自动上线总成运行过程中,主装配流水线处于锁定停止状态,保证了全过程的安全性,有效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主传动机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从动机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架自动物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架自动上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

图8为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2、上架自动物流总成;3、上架自动上线总成;4、电控系统;5.警报系统;6、部装位置;7、主装配流水线;11、主传动机构总成;12、从动机构总成;13、板链总成;21、桁架结构;22、夹持装置;23、升降装置;24、行走装置;31、上架自动转运小车;32、导轨系统;111、主动机架;112、电机减速机一;113、主传动轴;114、主动链轮;115、从动链轮a;121、从动机架;122、从动轴;123、从动链轮b;131、板链安装架;132、板链;133、聚氨酯板;211、立柱;212、横梁;221、夹爪;222、滑动支架;223、夹持油缸;224、滑动导轨;231、升降油缸;232、导向光轴;241、主动轮;242、从动轮;243、随动框架;311、车架;312、电机减速机二;313、传动机构;314、顶升机构;321、固定导轨;322、移动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挖掘机上车架自动从备料流水线转运至装配线的装置,包括上架自动物流总成2,上架自动物流总成2包括桁架结构21,桁架结构21上设有转运机构,桁架结构21底部一侧设有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1。

如图2所示,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1包括板链总成13,板链总成13上设有主传动机构总成11和从动机构总成12,桁架结构21底部另一侧设有上架自动上线总成3,上架自动上线总成3包括导轨系统32,导轨系统32上设有上架自动转运小车31;所述板链总成13包括板链安装架131、板链132和聚氨酯板133,板链132与聚氨酯板133通过螺钉连接,作用是防止上车架与板链132直接接触损伤漆面。

如图3所示,所述主传动机构总成11包括主动机架111,主动机架111上设有电机减速机一112和主传动轴113,电机减速机一112和主传动轴113上分别设有主动链轮114,主传动轴113上设有从动链轮a115,电机减速机一112通过主动链轮114和链条与主传动轴113连接。主动链轮114采用双排链轮,主动链轮114和从动链轮a115分别通过键与主传动轴113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从动机构总成12包括从动机架121,从动机架121上设有从动轴122,从动轴122上设有从动链轮b123,从动链轮b123通过键与从动轴122连接。

如图5和图8所示,桁架结构21包括立柱211和横梁212,转运机构包括行走装置24,行走装置24底部设有升降装置23,升降装置23底部设有夹持装置22,所述行走装置24包括随动框架243,随动框架243顶部设有主动轮241和从动轮242,随动框架243通过主动轮241和从动轮242与桁架结构21上的横梁212连接;夹持装置22包括滑动支架222,滑动支架222上设有夹持油缸223和滑动导轨224,滑动导轨224上设有夹爪221,夹爪221与夹持油缸223的伸出端连接;升降装置23包括升降油缸231和导向光轴232,滑动支架222通过升降油缸231和导向光轴232与随动框架243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导轨系统32包括固定导轨321和移动导轨322,移动导轨322通过气缸及直线导轨组与固定导轨321对接;上架自动转运小车31包括车架311,车架311上设有电机减速机二312和顶升机构314,车架311底部设有传动机构313,传动机构313通过双排链轮及双排链条与电机减速机二312连接,顶升机构314通过顶升油缸及导向光轴与车架311连接。

如图1和图7所示,还包括警报系统5和电控系统4,警报系统5包括运行指示灯、三色警报灯和扬声器;电控系统4包括可编程控制器plc和无线通讯系统;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1、上架自动物流总成2、上架自动上线总成3和警报系统5分别与电控系统4连接。

所述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1、上架自动物流总成2、上架自动上线总成3上分别设有接近开关、光电开关和激光测距传感器,接近开关、光电开关和激光测距传感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配合。

本实用新型在制作安装时,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1的线尾安装激光测距传感器,作用是针对不同机型上车架随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1流转至各机型设定位置后可自动停止;针对上架自动物流总成2上升降油缸231的升降距离进行位置设定,并在上下两个设定位置处分别安装接近开关;上架自动物流总成2的下方设有多个接近开关,本实施例设置四个接近开关,位置为四个立柱211上。

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1、上架自动物流总成2和上架自动上线总成3分别通过无线通讯系统与电控系统4通信,实现上述3套设备间的连锁通讯;移动导轨322与装配流水线进行程序互锁,在上车架流转至设定位置时,使移动导轨322自动与固定导轨321对接。

电控系统4采用plc控制,配有集中控制箱,可实现各设备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切换自动控制模式后,自动控制根据编程内容,可自动、连续的实现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流转及上车架抓取、上升、行走、下降、回位和上架自动转运至主装配流水线7、导轨自动对接等动作。手动控制由操作者自行进行各个动作的控制。电控系统4与主装配流水线7连接,主装配流水线7流转过程中所有设备锁定停止,主装配流水线7流转至预设位置时,移动导轨322通过自动程序自动伸出气缸活塞杆,推送移动导轨322穿过主装配流水线7并与固定导轨321对接;通过无线通讯系统,发送指令给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1、上架自动物流总成2、上架转运小车31,上架转运小车31将第一上车架转离部装位置6,同时上架自动物流总成2将第二上车架转运至部装位置6,然后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1将第三上车架转运至上架自动物流总成2下方预设位置;转运完毕后,所有设备自动回位。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1通过主传动机构总成11和从动机构总成12将第一上车架流转至激光测距传感器设定位置停止,然后,上架自动物流总成2上的行走装置24带动夹持装置22及升降装置23在横梁212上水平前移,移动至上述设定位置后停止;升降油缸231伸出活塞杆带动夹持装置22下降至接近开关设定位置停止;夹持油缸223收缩活塞杆带动夹爪221夹持第一上车架,活塞杆收缩至接近开关设定位置停止;与此同时,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1回位进行第二上车架转运;

升降油缸231带动夹持装置22上升,上升至接近开关设定高度停止;行走装置24带动夹持装置22及升降装置23水平移动,移动至部装位置6停止;升降油缸231带动夹持装置22下降,下降至设定位置停止;夹持油缸223伸出活塞杆带动夹爪221松开第一上车架,活塞杆伸出至设定位置停止;第一上车架放置完毕后,上架自动物流总成2回位并进行第二上车架转运,第一上车架进行部装整机线束;

主装配流水线7流转至预设位置时,移动导轨322通过自动程序自动伸出气缸活塞杆,推送移动导轨322穿过主装配流水线7并与固定导轨321对接;通过无线通讯系统,发送指令给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1、上架自动物流总成2和上架转运小车31,上架转运小车31将第一上车架转离部装位置6,同时上架自动物流总成2将第二上车架转运至部装位置6,然后上架自动备料流水线1将第三上车架转运至上架自动物流总成2下方预设位置;待所有转运工作完毕后,所有设备自动回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